原创 如何看待脑瘫手术的预期效果
2020年10月16日 【健康号】 孙成彦     阅读 10851

不少患者及家属一听说建议手术治疗,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追问 “手术效果如何?手术之后患者能改善到何种程度?”脑瘫手术的预期效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密切相关,而手术的期望值应符合客观情况。

手术对于部分脑瘫患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可以突破康复训练的瓶颈,解决康复训练无法解决的问题:肌张力增高,肢体畸形,在脑瘫治疗中是重点解决的问题。

然而,门诊中不少患者及家属一听说建议手术治疗,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追问 “手术效果如何?手术之后患者能改善到何种程度?”脑瘫手术的预期效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密切相关,而手术的期望值应符合客观情况。

根据实际病情,可以对脑瘫患者进行以下分类。

A类患者:能够实现自主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行走,行走时的异常步态极为细微,旁人几乎无法察觉。

B类患者:能够实现行走,但是行走姿势较差。

C类患者:没有自主独立的行走能力,行走时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或是他人的帮助。

D类患者:完全无法实现生活自理,连最基本的大小便都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完成。

一般来说,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其病情只能实现逐级改善,比如,原本属于D类的患者,其手术之后常规可改善到C类的情况,而想越级达到B类甚至A类,则一般不太符合现实情况,治疗效果需要逐步提高,到达每一类型,则有每一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案。

患者及家属需“保持平常心”,如果患者的情况符合手术指征则说明有药可医,最后手术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评估预测,想“一口气就吃成胖子”是不切实际的。

如何预测并实现脑瘫手术的效果?

首先,手术之前,手术医生应与康复医师等共同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定。而这种评定最少应进行3次:术前、术后短期、术后1年,以判断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通过对比估计手术是否仅仅取 得和康复治疗一样的治疗效果;术后每1年都应进行1次综合、全面、针对手术效果的评定,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达到了预定的远期效果。

其次,在评定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借鉴患儿过去的病历,其中包括患儿家长的主诉、医师所作出的诊断、历次评定的结果、康复治疗时的康复治疗记录;同时又要认真进行团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判断患儿是否需要手术、需要哪种手术、术后的效果如何。

由于脑损伤不可逆,因此,脑瘫无法痊愈,包括手术在内的所有治疗方法,其目的都只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及家长不应过份纠结手术后患者肢体形态能不能与常人一致,而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上。

脑瘫治疗应以康复训练结合外科手术治疗的综合性手段为最佳选择,脑瘫手术本身是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而康复训练则是建立肢体功能,是脑瘫手术后不可或缺的环节,即使手术很成功,如果康复训练跟不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脑瘫治疗的漫长过程中,一定要记住手术之后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