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抗糖真能抗衰老吗?你该知道真相了!
2020年11月19日 【健康号】 国敬芝     阅读 7962

导语

是控糖还是戒糖?

近年来风行一种理论:要想皮肤好,抗糖少不了。在很多爱美人士的眼中,糖是皮肤的“头号杀手”,吃糖容易长斑、长痘,更会使皮肤松弛、下垂、长皱纹,所以很多人为了阻止糖分摄入,连主食和水果也不吃,这就是所谓的“抗糖饮食法”。



抗糖药、抗糖丸、抗糖口服液、抗糖洗面奶、抗糖面膜……五花八门的抗糖产品层出不穷。虽然各个“身价”成百上千,却依然销售火爆。而被一些人称为“宇宙最强焕颜术”的抗糖饮食法,真的可以让我们更年轻吗?

皮肤糖化是什么?

糖化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糖类对蛋白质的终身制「偷袭」。



皮肤中的蛋白质遇到糖,就像是出门遇见好朋友,自然而然的吸引在一起,发生包括美拉德反应的一连锁反应,慢慢不可逆地形成AGEs(高级糖化末端产物)。



别小看这些AGEs复合物,它会让负责Q弹与强韧的胶原蛋白变硬变脆,皮肤渐渐会丧失弹性、开始松弛下垂。同时,AGEs也会影响细胞正常代谢中碍事,影响皮肤新陈代谢活力。

糖化会让皮肤变黄吗?

确实,糖化之后的蛋白质会褐化,胶原蛋白,变成「胶原蛋黄」。



但是皮肤会不会因此变黄这事,我还没有看到过确凿的科研证据,大部分都是商家的近似宣传。



既然AGEs会带来这么多问题,那抑制它的产生岂不就能延缓衰老,保持皮肤胶原蛋白了。



于是,“抗糖化”这件事就产生了。



人们通过减少糖的摄入,甚至完全戒糖,目的是从源头上减少AGEs的产生。此外,一些企业借此机会,推出抗糖丸、抗糖液、保健品,宣称这些产品有清除AGEs的功效。



乍听起来,这样做好像确实能够延缓皮肤衰老。然而……

糖,真的是导致皮肤衰老的罪魁祸首?

糖对皮肤衰老的确有一些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



医学专家提醒,糖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首先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与此同时,不同食物糖分含量也不同,戒掉某一种食物并不代表戒糖。



“糖化”和过度“糖化”不是一回事,并不是少吃糖就不会“糖化”。主食一口不吃,最后该产生的AGEs还会产生。



戒糖不可取,营养学专家表示,关键要控糖。一方面是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另一方面就是对AGEs含量高的食物说不,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烹饪方法。



在高温的条件下,不论是煮、炸、蒸、炒,都可能会产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减少食物的加工,才能真正减少AGEs生成。如果我们适当减少摄入奶茶、烘烤的面包等,就能够真正获益。

抗糖产品是智商税吗?

抗糖化的概念既然很火,一些商家乘胜追击,推出各种抗糖化丸、抗糖化液、抗糖化面膜等等,称这些产品能够减少人体AGEs的合成或促进其代谢,从而减缓皮肤老化的过程。



这些抗糖产品售价极高,比如某红书爆火的一款抗糖口服液,号称“断货王”,12瓶卖600块。这么神奇的产品,它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



在某宝研读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抗糖产品的有效成分为一些橄榄果、姜、鱼腥草、葡萄叶的提取物(具体提的什么还不知道)和明胶(一种食品增稠剂,果冻里多的是),剩下的就是调味的香料、色素和甜味剂了。



别看有这么多成分,它的作用和多吃点果蔬没太大区别,有一些饮料的美味倒是真的。

医生提醒

一些消费者使用抗糖化产品后反映“皮肤短期变白,长期变回黄色,过敏发红长痘”。对此,专家表示,添加了某些成分的产品,会使皮肤角质剥脱,虽然迅速变白,皮肤屏障却被破坏,令皮肤更加敏感,易发红长痘。经常使用这类产品,不仅达不到抗糖化作用,反而可能造成皮肤伤害。

真正防衰老的3个建议

抗糖化并没有那么神奇,它只是在延缓皮肤衰老进程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且不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低糖饮食的确是有好处的。好处不仅表现在皮肤上,还有血糖、身材上。



其次,衰老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自然过程,没有任何疗法可以逆转衰老,与其盲目对抗,不如用平和的心态接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

控制糖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糖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25克,不要超过50克。这里说的糖是“游离糖”,也就是果汁、甜点里的糖。



除了少吃甜食,还建议大家少吃精米白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适当增加全谷物、粗杂粮的食用频率。



但不建议彻底戒糖、戒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饮食,以免伤害身体健康。富含AGEs的高温煎炸烧烤食物要少吃。

加强运动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速度减缓,体内更易堆积AGEs,不过运动可以加快AGEs代谢速度,促进排出。

注意防晒保湿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皮肤健康与全身息息相关,建议作息规律、戒烟戒酒。



倘若能把这些好习惯带入自己的生活,相信我们都能保持活力和拥有令自己满意的容(mei)颜(mao)。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