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斑肢痛症的诊断及治疗
2020年11月24日 【健康号】 宋燕     阅读 8824

   导读:近期,收治多例红斑肢痛症患者。其中几名患者属于继发性红斑肢痛症,通过检查,确诊为系统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此外,多例患者均存在在基层医院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甚至因为存在肢体的红肿热痛等表现,被简单的诊断为感染而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在这里,将该疾病的的相关知识做一汇总,以嗣读者。感谢互动百科等网站资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宋燕

        红斑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自主神经疾病,最常并发于血小板增多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由Mitchell(1878)首先报道,1938年Smith和Allen又引入红热肢痛症(erythermalgia)的概念,实际上两者常被混用。其特征为肢端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潮红肿胀,产生剧烈灼热痛尤以足底、足趾为著,环境温度增高时则灼痛加剧。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疾病,病因是因血小板增多血小板介导血管炎症和血栓反应所致。红热肢痛症不伴血小板增高,但两者均累及自主神经支配的血管,产生相似的临床症状。特发性红热肢痛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继发性红热肢痛症系药物中毒等引起。

    发病机制:
    本症发病机制未明。多见于青年男女,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紊乱,使末梢血管运动功能失调肢端小动脉极度扩张,造成局部血流障碍,局部充血。当血管内张力增加压迫或刺激邻近的神经末梢时,则发生临床症状应用5-羟色胺拮抗药治疗本病获得良效,因而有研究报告认为本症可能是一种末梢性5-羟色胺被激活的疾病有人认为本症是前列腺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皮损组织中合成前列腺素的能力增加,其皮肤潮红、灼热及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皆可能与之有关营养不良与严寒气候均是主要的诱因。毛细血管血流研究显示这些微小血管对温度的反应增强,形成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和明显扩张。

    原发性红热肢痛症(erythermalgia)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有家族遗传史,有报道基因定位在2q31-32,继发性红热肢痛症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少数为药物的副作用。继发性红斑性肢痛常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等。

    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青年。主要的症状多见于肢端,尤其双足常见表现足趾或足底红肿热痛,疼痛呈阵发性,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为剧烈烧灼痛,夜间明显且发作次数较多。温度较高的环境、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双足下垂易使症状加重,患者因担心疼痛加剧而不愿穿袜或戴手套,入睡时喜将双足置于被子外面;在冰冷地面上行走、用冷水浸足或将患肢抬高均可使疼痛缓解。

    2.检查可见患肢皮色发红,皮温增高,血管扩张、轻度肿胀和多汗等。由于皮内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显著地扩张,轻压肢端的皮肤可使红色暂时消退,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有轻微指压性水肿,无运动、反射及感觉障碍。

    少数患者晚期出现营养障碍,肢端皮肤与指甲变厚溃破,偶见皮肤坏疽。继发性红热肢痛症多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

    注意肢端阵发性的红、肿、热、痛四大症状,其次询问病史中有受热时疼痛加剧,局部冷敷后可减轻疼痛,则大多数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特发性红热肢痛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小剂量或单一剂量阿司匹林能够特异快速地减轻或消除血小板增高性红斑肢痛症的疼痛症状,可作为特征性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雷诺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寒冷是主要诱因,表现苍白发绀和潮红局部皮温低保暖可减轻。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几乎都是男性,血流减少导致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或发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

    3.小腿红斑病寒冷为发病诱因红斑以小腿为主,无明显疼痛。
   还应与红细胞增多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等相鉴别此外,脊髓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等,可发现肢端感觉异常,但它们除皮肤轻度苍白外,发作时无其他客观征象,并存在感觉障碍体征等特点。

   实验室检查:
   1.常有血小板增多及红细胞增多
   2.血生化检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多无特异性但继发性红热肢痛症与原发病相关
   3.药物和毒物检测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其它辅助检查:
   1.头颅肢体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是正常结果。
   2.基因检测有确诊原发性红热肢痛症(erythermalgia)或鉴别诊断意义

   相关检查:
   脑脊液
   血小板

   红斑肢痛症 - 治疗

   治疗本病应首先确定是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还是继发性红斑肢痛症。继发性就是由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红斑肢痛症,多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糖尿病、AIDS等疾病。如果属于继发性,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治疗还包括: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久站、抬高患肢。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急性期后,加强肢体活动锻炼,避免任何引起局部血管扩张的刺激。

    2、药物治疗

1)血小板增高性红斑肢痛症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口服;

2)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20~40mg/次口服,3次/d

3)0.15%普鲁卡因500~1000ml静脉滴注1次/d5天为一疗程④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也可能控制症状。
4)应用5-羟色胺拮抗药,如二甲麦角新碱(Methysergide)2mg/次3次/d;或苯噻啶(Pizotifen),0.5mg/次1~3次/d服用常可获完全缓解。患肢用1%利多卡因(Lidocaine)和0.25%布比卡因(Bupivacaine)混合液10ml,另加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作踝上部环状封闭及穴位注射严重者或将其液体作骶部硬膜外局封亦有一定的效果。

5)局部可应用中草药外敷;阿司匹林对继发于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可服用小剂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患者对本类药物敏感,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前列腺素通过改善循环缓解症状;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加巴喷丁、氯硝西泮等对本病也治疗作用。

   3、特殊治疗

特发性红热肢痛症治用局部神经阻滞有效可选择踝上环状封闭骶部硬膜外封闭或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继发性红热肢痛症患者应消除或干预相关病因

   4、封闭疗法

   5、物理疗法:可用超声波或超短波治疗。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继发性红热肢痛症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经治疗可以缓解但可能复发。

   预防:
尚无较好措施如有遗传背景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继发性红热肢痛症以预防原发病为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宋燕
主任医师/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血管外科门诊(郑东...
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静脉瘘、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血管瘤、血管畸...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