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跟腱延长术须注意矫枉过正
2020年12月18日 【健康号】 孙成彦     阅读 17499

脑瘫中痉挛型占比最多,主要表现为尖足、足内翻畸形等症状,脑瘫患儿因此被称为踩高跟鞋的孩子。然而,还有一种脑瘫患儿却是用脚跟在行走。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脑瘫中痉挛型占比最多,主要表现为尖足、足内翻畸形等症状,脑瘫患儿因此被称为踩高跟鞋的孩子。然而,还有一种脑瘫患儿却是用脚跟在行走。

近期门诊来了一位双下肢瘫男孩鸿鸿,7岁,来自安徽宿州,2020年6月他曾于西安某院行跟腱延长术。据孩子父母所述,男孩术前与典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并无二致,手术后踮脚行走却演变成了足跟行走,长此以往,脚部将变圆隆,这种脚部畸形又被称之为跟行足。

什么是跟行足?

跟行足又称踵足,小腿三头肌瘫痪所致,足背屈角小于90°。由于小腿三头肌瘫痪失去提跟力量,足背伸肌力量相对过强,使脚部持续处于背伸状态。患者行走时,以足跟触地,单支点负重,而不是生理状态下的三支点负重。跟行足患者往往脚后跟老茧特别厚,这是长期足跟走路形成的结果。

跟行足患者如果伸踝、伸趾肌力量强,屈踝、屈趾肌力量弱,形成仰踝、仰趾畸形;反之,形成垂踝、垂趾畸形。

鸿鸿原本下肢处于痉挛状态,肌张力增高,导致跟腱挛缩,产生尖足内翻,因此需接受FSPR以及跟腱延长手术。 然而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在为鸿鸿实施跟腱延长术时,为防止其术后复发,过度延长跟腱,这是鸿鸿跟行足产生的主要原因。 跟行足与马蹄足相反,马蹄足因跟腱挛缩导致行走时脚后跟不着地,跟行足则由于跟腱无力,过度延长,导致行走时脚后跟负重,脚尖不着地。

如何矫正跟行足?

跟行足畸形的矫正实际是小腿三头肌的功能重建,可以采用肌(肌腱)移位的方法部分地恢复提跟功能。然后进行石膏固定(一般固定6周),待肌腱愈合良好后行康复锻炼。康复训练时应该采取反方向训练,以屈肌力量训练为主,伸肌为辅,并找到屈肌和伸肌力量训练的平衡。 

“可以纠正就好。”鸿鸿爸爸如释重负,“自从孩子变成跟行足之后,我整日后悔得不得了。我想告诉广大患儿家长,选择医院一定要慎重。”

鸿鸿虽然走了治疗上的弯路,但仍可通过相应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肢运动功能。由于脑瘫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需要“手术+康复一体化”治疗。在为患儿选择治疗医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脑瘫医院,选择专业领域的权威医生,从多方面(包括去医院实地观察已经治疗过的患者)了解,切忌病急乱投医,否则将会严重延误患儿病情,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