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肾衰竭后,乏力、怕冷、头晕,都和它有关,一文帮您解决!
2020年12月21日 【健康号】 爱肾网     阅读 8539

我国的CKD患病率约占成年人群的10.8%(1.2亿人),其中50%以上的患者合并贫血,透析患者贫血病率高达95%以上。

贫血是肾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但很多人认为贫血只是小毛病,吃些补血的食物就能好转,殊不知若没有及时治疗,等前往医院就诊时病情就已较为严重了。

2018年的《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强调:

我国的CKD患病率约占成年人群的10.8%(1.2亿人),其中50%以上的患者合并贫血,透析患者贫血病率高达95%以上。 

01

什么是肾性贫血?

当肾脏功能下降时,肾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就会减少,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并缩短其寿命,最终导致贫血。

而肾功能不全若伴发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亦或伴发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况时,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不充分等则会加重贫血。

02

肾性贫血会造成什么后果?

轻度贫血通常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当贫血加重时,常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畏寒等。严重贫血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会出现心悸、体力下降以及左心室肥大。胃肠道细胞缺氧可引起食欲减低、腹胀及腹泻。贫血症由于基础代谢增加,还可出现低热。

长期严重贫血,心脏肥厚扩大,心脏代偿不足,可致淤血及心力衰竭。

贫血给常人带来的危害如此之大,对于肾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已有资料表明:

肾性贫血危害巨大,它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上升和病人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03

肾友如何防治贫血呢?

合理饮食

加强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优先选择动物性食物。

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此时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物中铁有两种来源,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蛋白铁及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蛋白铁,动物性食物远比植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高、更容易消化。其中猪肝、鸭肝、鸭血中铁含量更为丰富,红肉比白肉的补铁效果更好一些。

蛋白质也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如果肾病患者被告知需低蛋白饮食,蛋白质的摄入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蛋类、奶类、猪瘦肉、禽肉及浅水鱼类。

维生素C可以促使三价铁还原成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二价铁,可明显提高铁的利用率,促进造血。所以,在补铁的同时应多吃蔬菜水果,如彩椒、甘蓝等。每日推荐食用新鲜蔬菜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各占一半,并且要注意种类的多样化。

注意事项

1、食用猪肝1-2周一次,一次50克左右,代替肉类为宜!

2、服用铁剂或者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时,不建议饮用牛奶、浓茶及咖啡,因为牛奶中的钙磷物质及浓茶、咖啡中的鞣酸等物质易与铁质结合生成不溶性含铁化合物,会使铁的吸收率下降!

3、含有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西芹等容易与铁元素结合,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建议每次食用含草酸食物前焯煮一下并舍弃煮菜水,可以有效地减少草酸的摄入。

4、部分CKD患者饱受高钾血症的困扰,在补铁的基础上要注意避免高钾食物的摄入,如海带、香菇、空心菜、菜汤、肉汤等。

5、食用过多脂肪,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同时脂肪过多对贫血病人消化和吸收也有影响。

铁剂治疗

铁剂治疗在KDIGO指南中有详细论述:

未开始使用铁剂或者ESA的成年CKD患者建议静脉补铁,目标是提高Hb水平,推荐阈值是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30%,铁蛋白≤200ng/ml。

可以静脉补铁,但铁蛋白上限不超过500ng/ml较为高效,美国是以蔗糖铁为主,我国类型较多,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铁等都可见。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临床最常采用的就是ESAs治疗CKD贫血,通用名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这类药物在血液透析患者和非透析贫血患者中使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用法和用量。

新型药物——罗沙司他

就在今年11月26日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编制的《中国肾性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新闻发布会中提出了一款新药。

这种新型治疗肾性贫血的小分子口服药物--罗沙司他,可通过促进机体内源性生理浓度的EPO生成及受体表达,促进与铁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铁调素水平,综合调控机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在中国完成了1~3期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基于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我国获批上市应用于临床。

输血治疗

输血原则:

1、对于肾性贫血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输注红细胞,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2、适合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输注红细胞,以减少发生同种致敏的风险。

- 参考文献 -

Chen N,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Sep 12;381(11):1001-1010.

Chen N,et al.N Engl J Med. 2019 Sep 12;381(11):1011-1022.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