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长辈们虽有带娃经验,但抱娃未必就抱得正确
“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看着襁褓里的小人儿,伸着手,比划半天,愣是不知如何从护士手中接过小宝宝。用力,担心伤到了宝宝;不用力,又害怕抱不住!”
这是多少新手爸妈的真实写照啊~
看到你那僵硬的抱娃姿势,自有一群「看不过去」的长辈会为你指点迷津,纠正姿势。特别是年节期间,他们甚至还会抢着替你抱~~
可你也别乐得轻松,长辈们虽有带娃经验,但抱娃未必就抱得正确——
❌经常竖抱小宝宝
小宝宝(特别是3月龄内)的肌肉力量弱,经常竖抱小宝宝,容易对脊椎形成压力,造成伤害哟~
❌抱的时候没托好头颈部
0-3月龄的宝宝对头部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发育健全,抱着宝宝时就要用手托好他的头部和颈部,避免头部左右或前后晃动。
❌用背带或腰凳时,让宝宝的腿直直岔开或垂着
这样的“坐姿”,不仅宝宝感觉不舒服,还可能影响髋关节的发育。
宝宝坐在腰凳上时,髋关节和膝盖要基本处于同一高度,才不会给髋关节造成压力,保持膝盖弯曲。
❌让不到3个月大的宝宝骑脖子
这是很多宝爸带娃的“套路”,总能哄得宝宝哈哈大笑。但要注意,0-3月龄的宝宝脊柱和双腿还没发育完全,这样的姿势容易造成驼背和O型腿,不建议使用这种抱姿。
3个月以上的宝宝偶尔可以这样,但时间不能过长。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抱姿,不正确,却很常见,可别被错误的经验带偏了。正确的抱娃姿势,速度Get起来吧!
0-3月龄的宝宝,横着抱为主
为什么要横着抱呢?因为小宝宝的颈椎和脊椎都还很柔软,还不能完全承受头部及身体的压力,横着抱可避免颈椎和脊椎受压。
抱宝宝时,我们可以这么做——
抱起,横抱。
当宝宝平躺时,用右手和右手臂轻轻托住他的头颈部和背部,左手托在屁股下面(这里先用手固定好,不急着抱起)。然后,右手将宝宝的头部慢慢移向左臂,使宝宝的头颈部依靠在妈妈左手臂上,右手及右手臂环抱宝宝,托住他的屁股及背部。
需拍嗝时,竖抱宝宝。
让宝宝趴伏在你的肩膀,并用一只手掌托住他的头颈部和背部,另一只手掌托住宝宝的屁股。
注意:无论什么时候,手和手臂都需要支撑着宝宝的头颈部,且移动的时候,动作要尽量轻缓。
3-6月龄的宝宝,可以偶尔面朝外坐抱
这阶段的宝宝已经不那么“安分”了,外面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很新鲜有趣,那就让他“朝前看”吧,你偶尔换换另一种抱姿——向外坐抱。
用这种抱姿你会比较省力,但宝宝的脊柱压力不小,所以不能经常如此,待宝宝满6月龄,能够独立坐着的时候更适宜,而且抱的时候一定要让宝宝的背部贴住你的身体。
满6月龄后,可坐抱也可单手抱
6个月大的宝宝,颈椎与脊椎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能支撑头部不再左摇右晃啦!这个时候的宝宝不仅可以坐抱,也可以单手抱。
但是提醒下各位妈妈,单手抱时要避免宝宝背部向后翻倒,给他的头颈和背部最牢靠的保护哦。
单手抱娃时,最好是能做到以下两点——
① 妈妈的手臂要稳稳托住宝宝的屁屁,检验妈妈臂力的时候到了!
② 让宝宝的腿呈自然弯曲状,并夹住妈妈的胯骨位。
以上姿势都学好了吗?接下来,还要给宝爸宝妈们提个醒——
避免宝宝长时间抱睡
因为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没有成熟、没定型。长时间保持抱睡姿势,会让宝宝的脊柱处于外力下弯曲的状态,就有可能出现脊柱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的哦。
再说,妈妈们若这样天天抱孩子睡,也有可能引发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真是累了自己,也苦了娃啊!
所以,等宝宝睡着后,应该把他放到床上自己睡。但是问题又来了,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愿意放手,而是宝宝一放下就醒,哇哇大哭,不得不又把他抱起来,那怎么办呢?
① 睡沉了再放。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浅层睡眠时间较长。因此,要待宝宝进入深层睡眠后再把TA放下(一般是入睡后20-30分钟左右),如果宝宝脸部表情平静、没有轻微的眼皮抖动、呼吸均匀,四肢完全放松,则表示宝宝进入深层睡眠,可以放下了。
② 轻放、慢放。
放的过程,一字记之曰:慢。注意动作轻缓,小屁股先放下,观察宝宝没有醒来的迹象,再将手掌从背后轻轻抽离,或者你可能要陪他在床上躺一会,等他熟睡后再离开。
经常抱抱宝宝,可以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但千万不要一抱便“爱不释手”亦或是随意抱姿哟,科学抱娃、合理抱娃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