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我不是“药神”

许鹏 微医会员 2024年09月21日 19:00

导语:-新时代外科医生视角下的“医疗经济学”

我不是“药神”

-新时代外科医生视角下的“医疗经济学”

发表者:许鹏 时间:2018-7-5

号称催泪弹的“我不是‘药神’”即将上映,源于现实“陆勇案”的艺术改编成功抓了人们对“高价药”、“看病贵”的痛点、糟点。近年来,百姓“看病贵”的真实感受与医疗成本的快速上升屡见报端,这一看似无解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特殊措施”的实施:医保限额、耗材招标、病种计费等一波波的改革方案。作为统筹、指导医疗行为与成本的“医疗经济学”,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

                                              图片

  1. 医疗经济学是什么

“医疗经济学”是“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统筹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政府、医、患、保多方共同遵循“以人为本”的普适价值观,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即在有效减少病人身心痛苦、确保医疗质量(包括医疗安全)和争取最大程度康复的前提下,研究解决节省医疗资源(包括: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劳动服务强度)、降低医疗药物价格、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等问题的科学。简而言之,就是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时要考虑成本效益比

  1. 重视医疗成本效益的必要性

高价药盛行、低价药“见光死”、医疗耗材价格奇高等增加的不仅是百姓负担,而且导致全国各地医保支付多次“告急”,也加剧了医患矛盾的发生。国家权威部门统计:2017年医疗服务价格上涨6.5%http://china.caixin.com/2018-01-20/101200518.html)。世界医疗模式主要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前者是以效率为主的商业保险模式,后者是以公平为主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国家的支出都是逐年增加的。美国在60年代医疗支出只占GDP的个位数比重,到90年代这个比重已经超过10%,而现在美国社会一年要花接近20%GDP投入到医疗中。http://news.ifeng.com/a/20160308/47743822_0.shtml

反观我们,限于国内财政现状,政府支出比例明显偏低。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国家财政支出17.5万亿元,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万亿元(约6.8%)。同年,美国医疗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约17%,政府承担比例为45%,远高于中国。

因此,过去十多年,国内不计成本、粗放型的医疗模式及管理模式将难以为继。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是转型所需,也是唯一出路。

  1. 如何落实医疗成本效益比

面对医疗成本效益的诸多现实的问题,如何找到解决的出路呢?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从自身提一些建议。

  1. 革旧除弊,加强管理与引导:2014年与2017年两次去美国医院进修,体会了美国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及,甚至有些“浪费”,美国医保模式下,也不排除医保过松使得诊疗过程中耗材被“滥用”的嫌疑。个人认为,医疗在保证“安全”、遵照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应坚持成本效益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国内市场经济影响下,部分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一味追求效益而对医疗活动极力干预,各种耗材近年使用量急剧上升,存在一定的不理性因素,值得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同时,行政性的医院管理模式使得医院既是企业又不是企业,负责人既是领导又是老板,“双重身份”的尴尬让人在“政绩观”、“利益心”与“公益性”、“社会性”间迷惑不已。此问题的解决需相关管理部门顶层设计、全盘统筹、务求实效。

  2. 医疗回归“本源”,医生不忘“初心”:医疗器械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近代医疗技术和水平的发展,但是,医疗的目的终究是“救死扶伤”,每一步都是有成本、有风险的,因此,成本效益比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医生的权利和位置已是多种利益体的交汇点,各种潜在的利益诱惑都可能使之做出有背于医疗目的的行为。因此,在理顺医院体系的同时,引导大家对“本源”、“初心”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医疗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解决价值错配,保证“医患”互惠:医院调控之手“断药(耗)”、“限药(耗)”实乃无奈之举,医生价值被低估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根据现阶段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薪酬和补贴政策,吸引保、险、患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付款,参照消费水平和疑难程度进行适当分流,才能保证医生劳得相符,患者付受相益。

“我不是‘药神’”中的芸芸众生的不幸遭遇,会不会落在我们身上,即使你可能也是一名医生。问题倒逼改革,改变迎接希望,灿烂而满意的笑容是影片人物内心的渴望与满足。

 图片

图片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

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

图片

作者:许鹏,上海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会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