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形形色se的瘾
2021年06月04日 【健康号】 王军     阅读 9797

生活中瘾、癖无处不在,如何看待这些瘾和癖,此处分享一篇旧作以共享。

瘾, 是长期以来相当引人注意的课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令人匪夷所思的瘾。

赌博成瘾

赌博成瘾又称“病理性赌博”。人们都很熟悉赌博,赢钱时他们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则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然而, 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 他们都离不开牌场。对此,一般的解释是, 赢了还想赢, 输了则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不赌不舒服,不赌不愉快。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一种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而且他们体验的陶醉与欣喜与药物成瘾者旗鼓相当。相当多的赌徒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到滚动的骰子上, 即使输得只剩下一条裤子赌徒都要典当了去赌。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结果表明,赌徒的成瘾是行为刺激大脑产生的后果。一些精神病学家发现, 赌徒的大脑中会发生类似吸毒成瘾者大脑内的变化。当赌徒看到人们赌博和谈论赌博的影像时,就如同可卡因成瘾者看到吸毒图像一样,其大脑的额叶和额下叶的某些区域表现出活性的改变。美国麻省总医院的汉斯-布雷特曾对正常男性在轮盘赌中的反应作大脑扫描,结果发现,赌徒大脑中富含多巴胺区域的血流增多,显示该中枢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研究人员认为,无论是药物还是行为,它们都触及到生物体的中枢神经的报偿机制。赌博赢了是一种愉悦报偿,输了之后还想捞回来也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希冀将来的补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强化机制,使人赌博成瘾。

病理性赌博的治疗通常是很困难的,这些患者常常伴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因此认知及行为疗法有一定效果, 对于合并情绪、睡眠问题的个案,可以辅助一些抗抑郁、抗焦虑药等对症治疗。

拔毛癖

拔毛癖是类似冲动控制障碍,患者会有反复拔除头发、睫毛、胡须、鼻毛、阴毛、眉毛和其他体毛的冲动,有时会造成明显的光秃区块。拔毛癖有时看起来像是一种抽动症或强迫症。拔毛癖通常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沮丧或压力都有可能引发拔毛癖。

拔毛癖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相当正常, 然而, 他们头上的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有光秃的区块。在心理上,拔毛癖也有可能造成自卑, 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负面的关注,造成人们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对社交的恐惧。有的患者会戴帽子、戴假发、画眉毛或者为头发做造型,以避免负面的关注。另外,压力是拔毛癖的一个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压力低的环境里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 而离开压力低的环境之后, 症状又会复发。

性瘾

性瘾,全称为性爱上瘾症,指的是一个人嗜性交成瘾,无法自制,一般男性居多。性瘾与其他癖好不同的是,一般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可过足瘾。如在网站上冲浪, 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会议桌前, 且自我感觉良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劲。

心理学家根据人们对性瘾行为的接受程度将性瘾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指那些可以得到社会容忍的行为,比如手yin等;第二级涉及一些侵犯他人的性活动,比如“露阴癖”(当着异性的面暴露生殖器官)、“窥阴癖”(偷看异性的私密部位);第三级指强&、乱lun以及对儿童进行性侵犯,属于犯罪。

为什么性也会上瘾呢? 就目前所知,至少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就内因而言,体内荷尔蒙的分泌紊乱难辞其咎。这类患者血中的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医学上称为性亢进,是性功能紊乱的一种,大多缘于内分泌疾病作祟。外因则罪在心理发育出了偏差,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比如色情书刊、影视的诱惑;长辈的不良示范;精神压力过大,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减压办法,不得不求助于性爱,最终形成心理依赖等。

要治疗性瘾,首先要寻找病因,若系内分泌疾病,则应及时就医。消除了病根,性瘾即可淡化,并逐渐消失。如果排除了器质性原因, 则要考虑心理疾病的可能,不少性瘾患者伴有焦虑或强迫症症状,需要药物及心理治疗。

开灯睡眠癖

开灯睡眠癖是一种不良嗜好,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怖。这种对黑暗的恐怖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因为在此期间,儿童最爱听有关鬼、神的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生动性和神秘性。久而久之, 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连个主要原因。

对开灯睡眠癖的矫治可采取认知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的作用是纠正患者的不合理信念,认识到对鬼怪的惧怕而产生的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系统脱敏疗法根据患者对黑暗的恐惧程度, 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 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 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

女性购物癖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女性有购物嗜好,这种嗜好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成瘾,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购物行为。虽然有购物癖的人也知道强迫性购物结局并不美妙,比如,房间里堆满了大量无用的商品,而且最终身负巨债, 但是她们还是忍不住要疯狂购物。女性强迫性购物的特点是, 患者在有抑郁、焦虑、疲惫和有负罪感之时会疯狂地购物。调查发现,购物这种行为本身可能产生短暂的kuai感或陶醉, 因此是一种像吸食可卡因一样的成瘾。

女性购物癖若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则需要进行治疗,治疗主要还是心理治疗, 以支持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为主, 让患者认识到疯狂购物背后的心理动机, 对合并抑郁或焦虑的患者, 则要合并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与购物癖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他们常常持续地难以丢弃或放弃物品,不管它们实际价值如何。这种困难是由于感觉到积攒物品的需要及丢弃它们有关的痛苦,难以丢弃物品导致了物品的堆积,导致生活区域的拥挤和杂乱。囤积障碍患者常常犹豫不决、完美主义、回避、拖延、难以计划和组织任务,以及注意力易分散。一些囤积障碍的个体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可能是严重混乱的空间所带来的后果,同时或许与其不善计划和组织有关。

囤积障碍成因复杂,对于囤积障碍的治疗主要还是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帮助患者认识囤积背后的动机以及囤积导致的危害,改善适应不良行为。

 

备注:原作发表于《生命世界》,2009年第三期10-11页,作者王军、李广智。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