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帕金森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无法治愈。帕金森病人体内缺乏一种叫多巴胺类的物质,所以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而脑起搏器手术是抑制脑内一些核团的异常放电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来自河南的吴阿姨,今年62岁,患帕金森病已经7年了。患病初期,吴阿姨只是手抖,但抖动幅度并不是很严重,对日常生活没有大影响,就没有去医院检查。
1年后,症状加重,吴阿姨在切菜的时候,手部突然抖动不止,吴阿姨努力的想控制住抖动,但越紧张抖动的越严重,一不留神切到了手。家人看见之后,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带着吴阿姨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美多芭等药物治疗。
服药起效后吴阿姨手部抖动明显减轻,维持约4小时,效果较好,2年后吴阿姨逐渐出现肢体僵硬、起步困难,前往医院复诊,医生建议增加药物用量,疗效良好。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吴阿姨出现双侧肢体震颤、僵硬、姿势步态异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的时候菜夹不到嘴里,每次洒一桌子,也无法自己系鞋带、系纽扣。
多次调药后,效果仍然不是很乐观,常年来,病情的折磨和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将吴阿姨折磨的苦不堪言。吴阿姨的儿子看到母亲这样很是心疼,在网上查询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了解到帕金森病可以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来治疗。
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了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处。经过王学廉教授的详细问诊,了解到吴阿姨服药多年,目前效果不佳,且有做手术的意向,建议入院评估手术。
吴阿姨入院后,积极配合各项术前评估,检查结果无明显手术禁忌,行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无不良反应。一月后开启神经刺激器,开启瞬间,吴阿姨肢体震颤、僵硬等症状基本消失,也无不良反应。
近期吴阿姨来到医院调整参数,反馈到自己目前生活已经完全可以自理了,还能为家人做一日三餐,幸福感满满的。
王学廉教授表示:帕金森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无法治愈。帕金森病人体内缺乏一种叫多巴胺类的物质,所以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缓解患者症状,而脑起搏器手术是抑制脑内一些核团的异常放电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当药物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药效过了之后的症状,当药物治疗无法满足生活质量要求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早期介入手术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并发症,可以更好、有效、长期的控制症状。
作者:王学廉,唐都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