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是目前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乙肝临床治愈,这个术语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它指的就是乙肝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后,达到的一个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状态。那么,具体来说,乙肝临床治愈都包括哪些方面的标准呢?
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以下状态: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这表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或清除,是乙肝治愈的关键标志。
2.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如果检测呈阴性,说明病毒的复制已经停止或者处于极低水平,传染性大大降低。
3.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脏生化学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均恢复正常水平,这表明肝脏的炎症得到了控制,肝脏的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得以良好维持。
4.肝脏组织病变改善: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肝活检等方法,可以观察到肝脏组织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到健康状态。
此外,有的患者在达到功能性治愈时,还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这是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反应的一种表现,意味着患者对乙肝病毒有了一定的抵抗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达到了功能性治愈,患者肝细胞核内的病毒也可能未被完全清除,因此仍存在复发的可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乙肝临床治愈并不等同于完全彻底治愈。因为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和隐匿性,即使达到了临床治愈,肝细胞核内仍可能存在少量的病毒基因片段。因此,患者在达到临床治愈后,仍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乙肝五项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确保病情的稳定。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乙肝临床治愈是乙肝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它标志着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接受乙肝治疗,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乙肝临床治愈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黎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