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发热到底好不好?什么时候退热,这个还真的有指南!
在寒冷的季节里,感冒发热成为了许多人的“不速之客”。每当体温计上的数字攀升,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发热到底是身体在自我保护,还是病情严重的信号?什么时候该果断采取措施退热,什么时候又可以让身体自然调节?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揭秘发热背后的秘密,以及科学退热的指南!
⚡发热:机体的双刃剑
[打call]发热的正面作用
发热被认为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当身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适度的体温升高能够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中等热度可能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向感染局部游走和包裹病灶,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对抗病原体。
[抓狂]发热的负面影响
然而,高热却可能成为身体的负担。过高的体温会明显增加代谢率,引发过度免疫反应,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细胞蛋白变性、组织缺氧,甚至造成多系统损伤和意识改变。因此,对于高热患者,及时退热显得尤为重要。
[嘘]发热=感染?未必!
虽然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引起发热的最主要病因,但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肉芽肿性疾病、栓塞性静脉炎等也可能导致发热。因此,面对发热症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感染,而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诊断。
[怒]体温越高,感染越重?不一定!
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发热程度与个体反应的强弱密切相关。有些人即使感染严重,也可能仅表现出低热或无发热;而有些人则可能在轻微感染时出现高热。因此,我们不能仅凭体温高低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给力]到底何时退热?指南来解答!
[全力以赴]儿童退热指南
根据2020年版《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奋笔疾书]成人退热指南
而2017年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则指出,对于体温≤39℃的发热,建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无需特殊处理发热。但需要注意的是,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心率约增加18次/分。对于发热可能加重病情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的那些患者,应充分评估退热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
[666]退热治疗:以提升舒适度为首要目标
退热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提升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当出现活动、睡眠以及行为改变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药物退热。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重点强调整体舒适性和危重疾病的症状,而非一味追求正常体温。因为过度的退热治疗可能会干扰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
通过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对发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对发热症状时,我们应保持冷静,科学判断,合理退热。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
门诊时间:
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周一下午
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周五下午
作者:陈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副主任医师。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