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你的治疗方案适合哪种风格?

费健 微医说
2025年03月20日 09:32

导语: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你的治疗方案适合哪种风格?

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你的治疗方案适合哪种风格?
——
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指南对比

/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业30年)

甲状腺癌手术,中日指南为何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不同国家的诊疗策略却像南北饮食差异”——有的爱清淡,有的偏重口。跟欧美指南主要针对欧美人群不同,中日指南都面向东亚人群,相对来说可比性更强,日本2024年版《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和中国2022年《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就是典型案例。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大家看看,这两份指南在手术策略上究竟有何不同,帮你理解医生制定方案的小心思

一、低风险患者:切多少?中日态度大不同

日本指南(2024

  •  保守派代表:对低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推荐单侧腺叶切除(只切病变一侧),坚决反对全切。

  •  反对预防性清扫:不推荐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认为没必要为了可能的风险多挨一刀

中国CACA指南(2022

  •  稳妥派风格:低风险患者可选择单侧切除,但更建议至少清扫同侧中央区淋巴结,以防微转移。

  • 🔍 核心差异:中国指南像谨慎的管家,宁可多检查;日本指南则像精准狙击手,力求最小创伤。

举个栗子🌰
如果把甲状腺比作蝴蝶翅膀,低风险肿瘤就像翅膀上的一个小黑点。日本指南建议只剪掉黑点所在的半边翅膀,而中国指南会剪掉黑点+检查周围是否有灰尘(淋巴结)

二、淋巴结清扫:预防性手术该不该做?

日本指南(2024

  •  明确反对:对未发现淋巴结转移(cN0期)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或侧颈区淋巴结。

  • 📉 理由:研究显示,清扫不会降低复发率,反而可能增加声带麻痹、甲状旁腺损伤等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倾向支持:建议在保留神经和甲状旁腺的前提下,至少清扫病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

  • 📈 理由:亚洲人群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清扫可更彻底评估病情。

划重点📌
日本指南认为看不见敌人就不开枪,中国指南则主张提前排雷更安心

三、特殊人群:孕妇确诊甲状腺癌,切还是不切?

日本指南(2024

  • 🤰 温柔建议:孕期确诊且病情稳定者,不推荐立即手术,可产后处理。

  • 🌟 人性化考量:研究发现,孕期手术和产后手术的预后无差异,避免胎儿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 灵活处理:根据肿瘤进展速度和患者意愿决定,但未明确反对孕期手术。

费主任贴心话💬
孕期妈妈如果确诊,别焦虑!多数低风险甲状腺癌生长缓慢,产后治疗完全来得及。

四、高风险患者:手术范围怎么定?

日本指南(2024

  • 🎯 精准个体化:即使高风险患者,若年轻(<55岁)或身体弱,也可选择单侧切除。

  • 🚨 关键标准:是否侵犯气管或食管才是真正的高危信号,肌肉或神经侵犯不算。

中国CACA指南(2022

  • 🔪 更大范围:高风险患者通常推荐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确保彻底清除病灶。

对比总结🔍
日本指南像定制西装,根据年龄、侵犯部位量身定制;中国指南更像标准尺码,强调全面覆盖风险。

五、术后管理:中日都重视,但细节有别

共同点

  •  强调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  推荐术中神经监测(IONM)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差异点

  • 🇯🇵 日本指南:新增术后并发症详细管理(如出血、发声障碍),像术后护理说明书

  • 🇨🇳 中国指南:更侧重术后辅助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的应用范围。

费主任的实用建议

1️⃣ 低风险患者

  • 若追求最小创伤,可参考日本策略;若求稳妥,选中国方案。

  • 关键:充分与医生沟通自身需求!

2️⃣ 淋巴结疑虑

  • 术前超声精准评估比一刀切更重要,别让过度治疗成负担。

3️⃣ 特殊人群

  • 孕妇、高龄患者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健康和生活质量要兼顾。

指南差异的背后:文化还是科学?

日本指南的保守源于大量长期随访数据,证明低风险患者过度治疗并无获益;中国指南的积极则基于亚洲人群特点和医疗现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日本《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2024

  2. 中国《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

健康路上,愿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案 🌸


图片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