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后的治疗策略

刘尚勤 微医健康通
2025年02月21日 01:40
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后的治疗需根据复发时间、既往治疗反应、患者体能状态及基因风险分层综合制定策略,具体方案如下:

一、复发评估与分层
1.复发时间评估
早期复发(6个月内):提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耐药性强,需更换全新治疗方案,避免原方案​​。
晚期复发(12个月后):若既往治疗深度缓解,可重启原方案或升级药物组合​​。
2.病情分层
高危因素:存在染色体异常(如17p13缺失)、肾功能不全或髓外病变者,需强化治疗​​。

二、药物治疗策略
1.换线治疗
更换药物机制:若初始方案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为主,复发后可换用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或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
联合强化方案:例如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ara-VD方案),可显著提升缓解率​​。
2.新型靶向药物
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用于难治性病例,对硼替佐米耐药者仍有效​​。
免疫调节剂升级:从沙利度胺升级至泊马度胺,增强抗肿瘤活性​​。

三、免疫与细胞治疗
1.CAR-T细胞疗法
靶向BCMA的CAR-T疗法对多线治疗失败者有效,临床缓解率可达60%-80%​​。
2.单克隆抗体
CD38单抗(如达雷妥尤单抗)可单药或联合用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四、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1.骨病控制
双膦酸盐(唑来膦酸)预防骨破坏,局部放疗缓解脊髓压迫​​。
2.感染与贫血
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

五、根治性治疗选择
1.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
适合年轻、体能良好且未接受过移植者,二次移植可延长生存期​​。
2.异基因移植
适用于高危、年轻且有合适供体者,但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

六、临床试验与个体化策略
-参与临床试验:探索BCMA双抗、XPO1抑制剂等新药,为多线复发患者提供机会​​。
-中西医结合:中药辅助减轻化疗副作用,针灸缓解神经病变​​。

总结建议
-首次复发:优先选择含CD38单抗或卡非佐米的联合方案,争取深度缓解​​。
-多线复发:尝试CAR-T疗法或临床试验,同时强化支持治疗​​。
-长期管理:定期监测M蛋白、骨髓象及基因突变,动态调整治疗​​。
如需具体用药方案或临床试验信息,建议结合临床指南及患者状态进一步制定。

图片

作者:刘尚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健康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