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骨髓瘤基因检测技术发展

刘尚勤 微医健康通
2025年02月21日 01:42
骨髓瘤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传统检测技术的优化与临床应用
1.染色体异常检测
FISH(荧光原位杂交):作为核心检测手段,用于识别高危染色体异常(如17p13缺失、t(4;14)、t(14;16)),指导预后分层和治疗方案选择​​。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通过全基因组扫描检测拷贝数变异,辅助诊断和分子分型​]。
2.IgH重排与基因突变分析
IgH重排检测:通过IGH基因重排分析明确肿瘤细胞克隆性,区分良性浆细胞增生与恶性骨髓瘤​]。
靶向基因突变检测:包括MYC、KRAS、N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揭示耐药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二、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的突破
1.全外显子测序(WES)
可全面分析骨髓瘤基因组变异(如SNV、CNV、融合基因),发现新型致病靶点(如GPRC5D、LILRB4)​]。
结合肿瘤微环境分析,揭示免疫逃逸机制​]。
2.液体活检技术
ctDNA检测:通过血液样本动态监测肿瘤负荷和克隆演变,替代侵入性骨髓穿刺​]。
微小残留病灶(MRD)评估:超高灵敏度NGS(10^-6级别)指导治疗强度调整,预测复发风险​]。

三、动态监测与精准治疗结合
1.多组学整合分析
联合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数据构建预后模型,例如R2-ISS分期系统整合基因突变和临床指标​]。
指导高危患者选择CAR-T、双特异性抗体等强化治疗​​]。
2.耐药机制解析
通过连续基因检测识别BCMA靶向治疗后的逃逸突变(如BCMA基因缺失),推动双靶点药物研发​]。

四、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1.标准化与可及性
检测流程标准化不足,不同机构结果差异较大,需建立统一质控体系​​]。
成本仍较高(约数千至上万元),二代测序普及后有望降低​​]。
2.前沿技术探索
单细胞测序:解析肿瘤异质性和克隆进化,指导个体化治疗​]。
AI辅助分析:整合临床与基因数据,预测药物响应并优化联合方案​]。

总结
骨髓瘤基因检测已从传统FISH、IgH重排分析发展到多组学整合的精准医学阶段,NGS和液体活检技术显著提升了动态监测能力。未来需解决标准化、成本问题,并探索单细胞与AI技术的临床应用​​​]。

图片

作者:刘尚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健康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