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骨髓瘤基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刘尚勤 微医健康通
2025年02月21日 01:44
骨髓瘤基因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截至2025年)

1.二代测序(NGS)技术的高灵敏度突破
-超高灵敏度MRD监测:基于NGS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灵敏度已达到10^-6级别,可动态监测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国指南(2024年版)》明确推荐NGS用于MRD评估,其通过识别浆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实现精准量化​。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ctDNA检测替代传统骨髓穿刺,实现无创动态监测肿瘤克隆演变,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可提前预警耐药​​。

2.FISH检测的标准化与多维度应用
-染色体异常精准识别:FISH技术仍是检测高危遗传学异常(如17p13缺失、t(4;14))的核心手段,结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全面评估拷贝数变异和基因融合​。
-临床分层优化: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如样本处理、探针选择)提升结果一致性,指导高危患者选择强化治疗方案(如CAR-T或双抗联合疗法)​​。

3.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靶向治疗
-用药敏感性预测:例如,使用伊克昔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前需通过基因检测评估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毒副作用风险,优化剂量调整​。
-BCMA靶向治疗耐药机制解析:连续基因检测可识别BCMA双抗或CAR-T治疗后的基因逃逸突变(如BCMA基因缺失),推动双靶点药物研发​​。

4.多组学整合与AI辅助分析
-预后模型构建:联合基因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建立R2-ISS分期系统,提升预后分层的精准性​。
-AI驱动治疗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整合基因突变和药物响应数据,预测最佳联合用药方案,例如NGS平台结合AI算法可优化维持治疗策略​。

5.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临床转化
-肿瘤异质性解析: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骨髓瘤细胞克隆多样性,指导针对优势克隆的靶向治疗,减少耐药发生​。

总结与展望
骨髓瘤基因检测技术正朝着“超高灵敏度+动态监测+多维度整合”方向发展。NGS和液体活检显著提升了MRD评估能力,而FISH的标准化和AI辅助分析则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工具。未来需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并推动单细胞测序的临床应用​​​。

图片

作者:刘尚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健康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