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家告诉你这6种情况必须“狠心”告别!

费健 微医说
2025年03月20日 09:58

导语: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家告诉你这6种情况必须“狠心”告别!

胆囊到底要不要切?瑞金医院专家告诉你这6种情况必须狠心告别!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
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用30年临床经验为你解答!

一、胆囊:身体里的胆汁小仓库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胆囊这个低调的器官。很多人以为胆囊是生产胆汁的,其实它只是个仓库管理员”——负责浓缩和储存肝脏生产的胆汁,等我们吃炸鸡、火锅时,再释放胆汁帮助消化脂肪。不过,如果这个仓库出了问题,比如反复发炎、藏满结石,甚至可能癌变,那我们就得考虑和它分手了!

胆囊罢工的预警信号:

  • 右上腹疼痛(尤其是饭后)

  • 恶心、呕吐、腹胀

  • 皮肤发黄(黄疸)

  • 高烧、寒战

二、这6种胆囊必须切除!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根据最新医学指南和30年临床经验,我总结了6种必须切除胆囊的情况,用大白话给大家划重点👇

1️⃣ 反复发作的暴躁胆囊

胆囊炎就像仓库着火,多数是结石堵住出口导致胆汁淤积。有些人喝粥都频繁发作,疼到住院,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更可怕的是,反复炎症会让胆囊壁增厚,甚至诱发癌症!
→ 
建议切除: 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发作后药物控制无效。

2️⃣ 结石越狱到胆管

小结石从胆囊溜进胆管,可能引发胆管炎(高烧、休克)或梗阻性黄疸(皮肤发黄)。这类胆囊就像定时炸弹,留着它,结石可能反复捣乱。
→ 
建议切除: 有过胆管结石病史,或胆囊内充满细小泥沙样结石。

3️⃣ 引发胰腺炎的危险分子

泥沙样结石更狡猾!它们可能溜进胰管,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10%)。这种情况必须当机立断,切除胆囊才能斩草除根!

4️⃣ 失去功能的僵尸胆囊

胆囊被结石填满(充满型结石),或胆囊壁太厚无法收缩(胆囊腺肌症),就彻底罢工了。留着它不仅没用,还可能癌变。

5️⃣ 息肉长得不对劲

不是所有息肉都要切!但符合以下条件,别犹豫:
 单发息肉>1cm
 宽基底、血流丰富
 半年内增长>2mm
这些可能是癌变前兆,早切早安心!

6️⃣ 高度怀疑癌变的胆囊

如果B超或CT提示胆囊壁增厚、僵硬,或活检发现癌细胞,必须尽快切除!早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可达80%,拖延就是玩命!

三、切了胆囊,还能快乐吃肉吗?

很多患者担心:没了胆囊,是不是只能吃草了?
费医生辟谣: 完全不影响!胆囊只是仓库,胆汁照常由肝脏生产。术后初期可能轻微腹泻,但1-3个月身体就能适应。真正要注意的是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哦~

四、保胆取石行不行?听专家怎么说!

总有人问:医生,能不能只取结石不切胆囊?
真相很扎心:

  • 结石像野草,取完还会长

  • 反复刺激增加癌变风险

  • 保胆手术易残留细小结石
    所以,除非你是年轻、单发结石且胆囊功能完好,否则别拿健康赌概率!

五、费医生的健康小贴士

1️⃣ 无症状结石也要警惕:超过3cm的结石、瓷性胆囊,即使不疼也建议切除。
2️⃣ 
体检别漏超声:每年一次腹部B超,能早发现胆囊问题。
3️⃣ 
少吃油腻多运动:控制体重、规律饮食,预防结石形成。

本文整合自《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等权威指南,结合临床真实案例撰写。我是费健,一个既拿手术刀又爱写科普的外科医生。如果你有胆囊、胰腺、甲状腺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愿用30年经验为你守护健康!

推荐理由: 全网百万粉丝信赖的医学大V,用最通俗的语言讲透复杂疾病,让你看病少走弯路!

 


图片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