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甲状腺微小癌:是“切”还是“等”?瑞金医院专家揭秘科学选择法

费健 微医说
2025年04月03日 10:36

导语:甲状腺微小癌:是“切”还是“等”?瑞金医院专家揭秘科学选择法

甲状腺微小癌:是还是?瑞金医院专家揭秘科学选择法
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外科医生,我既拿过手术刀,也操作过微创消融针,更在线上为超10万患者解答过疑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查出甲状腺微小癌,到底是该立刻手术,还是可以佛系观察

一、甲状腺微小癌:癌症中的慢性子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但大家不必恐慌。数据显示,90%以上的甲状腺癌是惰性选手——微小乳头状癌(PTMC,直径≤1cm)。它们生长缓慢,甚至可能躺平一辈子。

  • 日本30年随访发现:仅12.2%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手术,且术后生存率100%

  • 中国研究证实:低危患者观察3年,仅21.9%出现肿瘤增大或淋巴结异常,及时手术后无复发。

划重点:不是所有都要立刻开刀!科学观察也能保平安,但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二、主动监测(AS):不是躺平,而是精准盯梢

很多人误以为观察=放任不管,其实大错特错!主动监测(AS)是一套严格的医学管理方案

  1. 定期超声检查:每半年复查,紧盯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变化。

  2. 终止信号明确:肿瘤增大≥3mm、出现可疑淋巴结、患者意愿改变。

  3. 全程医生护航:一旦进展,立即转为手术治疗,预后与早期手术无异。

适合AS的人群(参考中日美多国指南):
 肿瘤≤1cm且无转移
 非侵袭性亚型(如非高细胞型)
 无家族史或放射暴露史
 年龄≥20岁(青少年需谨慎)
 心理状态稳定,能配合随访

三、为什么有人不敢选观察?揭开中国患者的心结

尽管AS安全有效,但中国患者接受度仍较低。一项调查显示:

  • 三大担忧

    1. 恐惧癌症标签字让人联想到绝症,难以理性看待。

    2. 怕延误治疗万一扩散了怎么办?

    3. 信息不对称:对AS流程和安全性了解不足。

  • 两大促进因素

    1. 医生耐心解释:专业建议能显著降低焦虑。

    2. 成功案例分享:看到他人安全观察的经历,增强信心。

费医生暖心提示AS≠赌命,而是用科学手段与癌共存。就像高血压需要定期监测,微小癌也能被精准管理

四、中日美指南对比:个性化选择才是王道

不同国家对AS的标准略有差异,但核心理念一致:低危患者优先观察,高危患者积极治疗


关键结论: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

五、给患者的实用建议

  1. 确诊后别慌:找专业团队评估风险分层(超声+穿刺+血液指标)。

  2. 理性沟通:与医生讨论手术和观察的利弊,像选择手机套餐一样权衡。

  3. 定期随访:观察期间每半年做一次超声,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 心理调适:加入病友社群,学习正念减压,把焦虑转化为行动力。

费健医生总结
甲状腺微小癌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治疗鸵鸟心态对于特定的患者,如果既不想手术切除又担心随访中病情加重,微创消融治疗也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作为医生,我既用手术刀为患者切除风险,也用科普知识为大家破除误区。记住:医学的进步,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带癌生存仍能活得健康、自在!

(本文参考国内外8篇权威研究,由费健医生团队审核发布)

推荐理由:全网粉丝超100万的费健医生,用30年临床经验+最新科研数据,帮你避开过度治疗的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抗癌方案!

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科学决策代替盲目恐慌! 🌟

 


图片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