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医生说|身上鼓出了包包怎么办?疝气常见却可致命!
2019年02月22日 【健康号】 医生说     阅读 72558

小鼓包,大麻烦。

美国一部文献记录片叫《1000种死法》,记录了“千奇百怪”、“丰富多彩”的死法,其中第677种死法就是“死于疝出血”。

对于“疝”,大家是不是很陌生?其实它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出现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有人咳着咳着可能就出现了“疝”,也有人生了个气也出现了“疝”……

就让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王宏医生带着我们认识认识“疝”这个奇葩的家伙吧!

 


疝是怎么形成的?

疝也叫疝气,不过它里面可不是一团气,而是我们身体里的组织器官。

人体内一些正常的组织器官,比如肠管、网膜,甚至阑尾、卵巢等器官,离开自己的正常位置,通过一些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缺损、薄弱、孔隙移到另一个部位,膨出形成一个囊,这就是疝。

从这个定义上看,形成疝有两个条件,一是途径,就是那些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缺陷、薄弱、孔隙;二则是要有使动因素,也就是移动的力量。

 

途径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皮肉虽然感觉起来很均匀,但实际上可不是这样的。人体存在的天然空隙和薄弱区域非常多,遍布全身各处。比如腹股沟管、股管、肚脐、脑袋和脖子连接处的枕骨大孔、胸膛和肚子分界的膈肌有裂孔供食管通过、盆腔肌肉形成的可以通过直肠、阴道、尿道等孔隙等等。

另外,外伤、感染、手术等导致的伤口,因组织的连续性和神经遭到破坏,虽然进行了缝合,但形成的瘢痕组织以及肌肉张力下降,也会成为疝气形成的重要途径。

 

使动因素

即使我们的身体存在着各种缺陷、薄弱的地方和孔隙,但身体里的器官也不会无缘无故就跑到这些地方去。导致器官组织移位的原因,一般是压力和重力。

压力的来源很多。主要有三种:

有些孩子在生气哭闹后出现了疝,这就是因为孩子哭闹的时候全身的肌肉都在收缩,尤其是肚子在连哭带喊的时候会引起腹压的增高,容积减小,腹压增高,就会使腹腔内的脏器挤压到那些薄弱区域或孔隙,凸出形成疝气。除了嚎啕大哭外,同样咳嗽、便秘、打喷嚏、吹气球、剧烈运动这些需要使劲的行为,也是疝气发生的诱因。

术后病人如果切口不愈合或愈合不佳,也会出现疝气,其中肥胖的人更危险。这也是压力的原因。肥胖的人往往肌肉组织薄张力弱,并且腹腔内的脂肪厚,导致腹腔内腹压较大,术后伤口不易愈合,自然也就更容易出现疝气。也是因为腹压大,肥胖的人疝气更容易复发。

还有一种比上述压力更大的力量,叫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它是指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腹内压升高,影响到了腹腔内脏的血流及功能,发生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发展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那么重力又和疝有什么关系呢?达尔文的进化论关于物种起源的学说中提到:“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然而直立行走的结果却使腹腔的重力全部落在了盆壁上,腹股沟区作为盆壁一个相对薄弱的区域,在重力的作用下成为了疝的好发部位。

 

身体哪些位置要小心疝气发生?

可以发生疝的部位很多,疝的命名主要依赖于发病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我们的腹部。

腹部的疝主要分腹外疝和腹内疝。腹外疝指的是突出于腹壁外的疝,我们肉眼很容易发现,腹内疝理所当然的就是藏在肚子里面的疝了,一般需要借助医学手段才能确诊。

 

腹外疝

我们平时所见的疝,大多都是腹外疝。就像一个充足了气的轮胎,外胎局部出现了薄弱区或者破孔,这个时候内胎就会从薄弱或者破损的部位鼓出来了。腹外疝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和脐疝等。

一、腹股沟疝

腹股沟,就是小肚子和大腿根交界的两个三角区,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疝,就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如果将鼓出的小包小心按压回去,用手指压住腹股沟中间略偏上的地方,再使劲,如果疝不再突出,那基本就是斜疝,否则就是直疝。

因生理结构不同,腹股沟疝右侧比左侧多发,男性比女性多发。

 

二、股疝

股疝可不是屁股上的疝,它发生在大腿根部,那里有一个叫“股管”的地方,是腹壁的薄弱处。如果股管开口松弛,周围肌肉和韧带进一步薄弱,肠管和部分脂肪就容易在这个地方往外凸,成为股疝。

股疝往往比较小,也没有腹股沟疝明显,刚开始的时候也基本没什么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肥胖的人就更难以发现了。

股疝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妇女腹内压增高,就可能形成股疝,另外中老年妇女也是高危人群。

 

三、脐疝

脐疝发生的位置,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肚脐在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它往往是一个凹陷。正因为最薄,所以也容易发生疝。

脐疝比较常见于婴幼儿,成人脐疝比较少见,多数也是中年妇女。但是脐疝由于入口狭小,发生嵌顿的几率比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腹内疝

腹内疝以肠系膜裂孔疝和食管裂孔疝最为常见。

一、肠系膜裂孔疝

肠系膜腹腔内的一个双层膜结构,它包绕肠管,并将肠管固定于后腹壁,两层膜之间有血管、淋巴、脂肪组织等,为肠管提供营养支持。有些人先天发育异常,在肠系膜上遗留了孔洞,或者由于手术等因素,系膜上的裂孔没有妥善关闭,也有因粘连形成裂孔,肠管等脏器一旦从裂孔处穿过,进入到肠系膜的另一侧,就形成了系膜裂孔疝。

 

二、食管裂孔

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薄薄的肌肉,叫做膈肌,食管裂孔位于膈肌上,是食管的下行通道,食管穿过膈肌进入腹腔。由于先天发育、外伤撕裂、腹腔压力增高、外科手术破坏连续性等因素,使膈肌的食管裂孔部位变的松弛,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将通过松弛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形成食管裂孔疝。类似的疝还有闭孔疝、盆底疝等。

 


发现疝气之后怎么办?

有些人发现疝气之后,觉得不痛不痒,也就随之而去了;有些人则不断把鼓出来的按回去。这些都是不可取,甚至极其危险的。

 

发生疝气后会有哪些危险?

1.  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引起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2.  腹股沟疝很容易影响到泌尿生殖系统,所以老年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小孩则可能影响睾丸的发育,中青年也可能因为睾丸受压而导致性功能障碍。

3.  最危险的则是疝回纳困难,发生疝嵌顿。简单的说就是疝里面的器官组织被卡在疝囊内回不去了,这时候被卡在囊内的器官组织就可能发生坏死。

 

疝气怎么治?

发生疝气的病人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疝的类型状态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疝带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疝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疝带疗法可以快速阻止疝囊的凸出,从而有效阻止疝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可以缓解症状,但它同样是一种保守治疗,无法根治疝。

可以根治疝的是手术。目前我们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疝修补术,把突出的器官组织推回去,然后在出现疝气的位置从外侧做一个结扎,手术简单用时短,并且创口就一个针眼,后期恢复很快。

需要提醒的是,疝气有自愈的可能性,虽然这个几率很小,但1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生疝气时,我们还是主张暂时不手术,给孩子一个自愈的过程



专家观点

发生疝气,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去医院交由医生处理。千万不要自己等着自愈,因为疝气自愈的几率很低,成年人基本没有多少自愈的可能;也不要自己把它挤回去,因为可能在挤压中你一不小心就把旁边的器官组织破坏了,比如说动脉,就可能发生《1000种死法》里的疝出血。

但有人就说:怎么知道自己就是发生了疝气呢?

我们可以根据症状预先做个判断。如果发现腹部有突出的包块,并且有坠胀感或疼痛感,在站立、咳嗽或用力的时候包块突出来,平躺后又消失,就需要怀疑是不是疝气了,这时就应该及时就诊,让医生进行检查并进一步处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0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