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可分为哪些类型
2019年05月22日 【健康号】 别小华     阅读 8576

脑膜瘤可分为哪些类型

  

  脑膜瘤又称蛛网膜内皮瘤,是原发于颅内脑膜上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7%,但在儿童脑瘤中只占3.1%~6.9%。本病好发生在20~50岁的成年人。其平均发生年龄为30~33岁。病程平均多在2~3年以上,一般认为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绒毛,故好发生在静脉窦附近。其临床特点因肿瘤部位而各异。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面窦旁占66.5%,后颅凹14%,蝶骨87%,中颅凹4.4%,嗅沟2.3%,鞍区2.1%。


  1.大脑凸面脑膜瘤


  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首发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2.矢状窦旁脑膜瘤


  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


  3.蝶骨嵴脑膜瘤


  此部位的肿瘤常易产生蝶骨小翼或蝶骨嵴的骨质增生,造成眶壁增厚;眶内容积变小,形成单侧眼球突出,并可出现眼睑及球结膜充血、水肿。这种单眼突出既不感疼痛也不感搏动。临床常依解剖位置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3部分,即内侧部或深部或床突部(内1/3)肿瘤、中部(中1/3)或小翼部肿瘤及外部(1/3)或大翼部肿瘤。此3部分生长的肿瘤除上述可能出现共同症状与体征外,肿瘤位于内侧部者,因肿瘤挤压该侧的第II、III、IV、V及VI颅神经,故早期可出现进行性眼肌瘫痪,面部感觉减退,特别是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并可有视力、视野的改变。也可出现单眼视力下降,病侧眼底呈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出现视乳头水肿的特殊体征。以后可出现头痛、嗅觉减退、锥体束征等邻近脑组织或颈内动脉受压的症状。此区肿瘤挤压基底节时可能引起单侧震颤麻痹综合征,头颅平片上可见到此区有骨质增生或破坏。肿瘤位于蝶骨嵴中部(中1/3)者,常生长很大,当其向额叶伸展时,可出现精神症状,向颞叶生长时可引起颞叶钩回发作,并出现对侧面神经瘫痪或运动性失语,多数病人均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蝶骨嵴外1/3的肿瘤其颅骨增生比在中部或内侧者明显,常发现颞前部颅骨向外隆起,并可出现颞叶性癫痫发作、单侧眼球突出及其他颅内压增高等症状。而少有动眼神经等颅神经障碍的表现。癌瘤主要向后生长者可造成对侧同侧偏盲。


  4.嗅沟脑膜瘤


  常以嗅觉障碍开始,肿瘤向后挤压视神经交叉则出现视力减退,眼底呈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眼外肌瘫痪,眼球突出,出现精神症状,头颅平片上在嗅沟区可能有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


  5.引鞍部脑膜瘤


  肿瘤来自鞍结节或交叉沟,产生视交叉综合征,即包括两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双颞侧偏盲等,但蝶鞍大小、形态常正常。另外可能产生丘脑下部机能不足的一系列内分泌症状。


  6.后颅凹脑膜瘤


  本病可发生于脑干腹侧基底动脉附近,产生脑干受压及颅神经受牵扯的症状。生长在小脑背侧凸面或天幕下面,可出现单侧小脑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神经乳头水肿、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生长在小脑桥脑角则可出现病侧听力障碍,周围性面神经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吞咽、发音困难,共济失调,对侧锥体束征等小脑桥脑角综合征,但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可与听神经瘤相鉴别,后者首发症状常为耳鸣、眩晕及进行性听力下降等第2对颅神经功能障碍,以后才出现面神经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吞咽、发音困难及小脑体征。而脑膜瘤则不一定先侵犯第8对颅神经,其症状发展过程不如听神经瘤规律,听力消失者较听神经瘤为少,舌咽、迷走及副神经受累多见。


  7.侧脑室内脑膜瘤


  本病少见,常位于左侧,一般在三角区,由于肿瘤阻塞室间孔可出现阵发性头痛,其头痛部常为一侧,并可出现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对侧同向偏盲、感觉或运动轻度障碍及小脑体征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别小华
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
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小儿脑瘫,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肿瘤,脑出血,脑积水,脊髓...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