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蟾蜍、蟾酥、癞蛤蟆、熏拉丝。。。
2017年06月19日 【健康号】 黄简抒     阅读 18250

眼科案例分享

昨天,眼科同事分享了一例案例,主妇清洗蟾蜍时被耳后腺分泌物溅入眼睛,导致角膜水肿,她问我蟾蜍毒素成分是什么?原谅我不懂,查阅文献后介绍如下,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指正!

蟾蜍,又称癞蛤蟆

蟾蜍,俗称“癞蛤蟆”,因为在传说中渴望天鹅,又长得寒碜,一直是贬义的代名词。

但是,即使蟾蜍浑身长满了疙瘩,它却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也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它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蟾酥,是一味常用中药。

江浙沪一带,还有吃癞蛤蟆的习惯,美其名曰“熏拉丝”,将此生物扒皮、洗净,熏干腌渍为色泽金黄、肉质细嫩的熟食。由于其体内可能潜藏着危险病毒和寄生虫,国家严令禁止食用蟾蜍等各类野生生物,但“熏拉丝”仍然被堂而皇之公开贩卖,我也曾经亲眼在古镇上见过一盆盆“熏拉丝”的处置过程,只能用鲜血淋漓、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来形容。

关于蟾蜍毒素

今天暂不谈“熏拉丝”,那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先来看看蟾蜍毒素到底是什么?

一、化学成分

蟾蜍化学成分主要为蟾毒配基类,蟾蜍毒素类,蟾毒色胺类及其它化合物。

蟾毒配基类具有乙型强心甙元的结构;蟾蜍毒素类又分为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和蟾毒配基硫酸酯;蟾毒色胺类均含有吲哚环,包含5-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季胺、蟾蜍噻宁和脱氢蟾蜍色胺;其他化合物还包括吗啡、肾上腺索、胆甾醇、7α-羟基胆甾醇、7β-羟基胆甾醇、麦角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酸胆甾烯酯及脂肪酸等。

二、作用机制

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毒素,基本结构与强心甙相似,对心脏具有类似洋地黄的作用,能兴奋机体迷走神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早、尖端扭转型室速以及阿斯综合征等;蟾蜍色胺类化合物尚可引起幻觉。

三、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胸闷、心慌、呼吸浅慢不规则,双肺湿啰音。

2、神经系统:口舌麻痹、头痛、嗜睡、出汗、烦躁、抽搐、昏迷、睁眼乏力、视物模糊、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胃肠道症状:剧烈恶心、腹痛呕吐、腹泻。

4、个别病例还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炎。

5、关于其对眼部损伤的报道:

对眼部损伤的报道不多,有文献报道,一患儿抓住蟾蜍头部时其浆溅入右眼,顿感右眼疼痛难忍,查体右眼睑轻度肿胀、羞明、溢泪、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灰白混浊、眼难睁、视力检查不合作。诊断:右眼角膜溃疡(蟾蜍浆所致)。

蟾蜍浆对眼部的损毒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其汁不可入目,令人赤、肿、盲”。

回到我同事分享的案例,非常吻合!

蟾蜍毒素的药用

蟾蜍毒素,其实具有解毒、止痛、开窍、提神、强心、抗炎、利尿等作用,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临床上用于抗癌、强心、镇痛。

由于蟾蜍毒素毒性较高,临床中不乏口服中毒患者,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早期应给予催吐、彻底洗胃、补液、利尿。对迷走神经所致心律失常选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直到心律恢复正常,其他治疗同洋地黄中毒。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