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手足口病
2018年08月11日 【健康号】 曾海     阅读 10782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瘟疫、温热夹湿”等范畴,传变特点具有“卫气营血”的规律,根据病症,分期辨证论治。
  1. 出疹期 湿热蕴毒,郁结脾肺证。 

    (1) 症状: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疱疹,伴有发热或无发热,倦怠,流涎,咽痛,纳差, 便秘。甚者可出现大疱、手指脱甲。 

    (2) 舌象脉象指纹:舌质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3)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4) 基本方:甘露消毒丹。 

    (5) 常用药物:黄芩、茵陈、连翘、金银花、藿香、 滑石、牛蒡子、白茅根、薄荷、射干。 

  (6)用法:口服,每日 1 剂,水煎100~150ml,分3~4次口服。灌肠,煎煮取汁 50~100ml,日1剂灌肠。 

  (7) 加减:持续发热、烦躁、口臭、口渴、大便秘结, 加生石膏、酒大黄、大青叶。 

  (8)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化湿透疹功效且 有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报道的药物。

2. 风动期 毒热内壅,肝热惊风证。 

(1) 症状:高热,易惊,肌肉瞤动,瘛瘲,或抽搐, 或肢体痿软无力,呕吐,嗜睡,甚则昏矇、昏迷。 

(2) 舌象脉象指纹: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 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3) 治法:解毒清热,息风定惊。 

(4) 基本方: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 

(5) 常用药物:生石膏、水牛角、银花、连翘、生大 黄、黄连、丹皮、紫草、生地、钩藤,羚羊角粉。 

(6) 加减:高热持续,伴有神昏者加用安宫牛黄丸, 伴有便秘者加用紫雪散。 

(7) 用法:口服,每日 1 剂,水煎 100~150ml,分 3~ 4 次口服。灌肠,煎煮取汁 50~100ml,日 1 剂灌肠。 

(8)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解毒清热、息风定惊功效且有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报道的药物。 

3. 喘脱期 邪闭心肺,气虚阳脱证。 

(1) 症状:壮热,喘促,神昏,手足厥冷,大汗淋漓, 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2) 舌象脉象指纹: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3) 治法:固脱开窍,清热解毒。 

(4) 基本方:参附汤、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 

(5) 常用药物:人参、制附片、麦冬、山萸肉、人工牛黄、羚羊角粉、炒栀子、黄连、天竺黄、石菖蒲、郁金。 

(6) 用法:口服,每日 1 剂,水煎 100~150ml,分 3~ 4 次口服。灌肠,煎煮取汁 50~100ml,日 1 剂灌肠。 

(7)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固脱开窍、清热解毒功效且有治疗相关病症临床研究报道的药物。

4. 恢复期 气阴不足,络脉不畅证。 

(1) 症状:乏力,纳差,或伴肢体痿软,或肢体麻木。 

(2) 舌象脉象指纹: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指纹色淡或青紫。 

(3) 治法:益气通络,养阴健脾。 

(4) 基本方:生脉散合七味白术散。 

(5) 常用药物:党参、五味子、麦冬、白术、茯苓、 玉竹、藿香、木香、葛根。 

(6)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3~4 次口服。 

(7)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通络功效且有相关病症临床研究报道的药物。 

(8) 非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可帮助功能恢复。 

注:处方药物具体剂量应根据患儿年龄规范使用,只适用于病症的治疗,不适用于疾病的预防。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