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秋老虎“咬人”?
2018年09月12日 【健康号】 健康资讯     阅读 14324

学会3招,轻松避免秋季中暑

所谓“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最大的天气特点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如何应对“秋老虎”

1、继续防暑降温、合理饮食

夏季告一段落,但回热仍在继续。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要继续防暑降温,不能有丝毫怠慢。

第一,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全撤除。一般来讲,这些饮食既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清热解暑的汤是很有益处的,比如:百合粥、莲子粥等。另外多吃一些当季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第二,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体消耗量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例如:冷饮、西瓜、梨等,这些食物过于寒凉,不易多吃。

第三,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实际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一些肉食,例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放心食用。

2、预防感冒

立秋以后,天气早晚温差较大,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流涕。

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如果夜间使用空调,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调在除湿档。

3、保持充足睡眠,预防“秋乏”

古有“春困秋乏”之说。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

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比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超过23时,入秋后最好不要超过22时30分。因为,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复了。

如果晚上睡眠没有保证,导致人体的免疫机制被打乱,小病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大病。因此,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时。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