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达康复讲堂】卒中患者足下垂预防
2019年10月29日 【健康号】 Paul     阅读 8874

挛缩是关节囊-肌腱-韧带系统病变,其成因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即:神经系统对内部和外部刺激做出适应刺激的反应。这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积极结果是:肌肉、张力被调节或产生所需的变化(例如活动);消极结果是:身体的肌张力过高。肌张力过高意味着,一块肌肉或一个肌群过于紧绷,以致于反向肌肉的活动变小或不做出反应,不能抵抗。

足下垂是由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群痉挛牵拉所引起的,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动作,而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态。

而引起足下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神经血管萎缩而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也与调节踝关节伸肌体位反射(除外肌肉活动的背景下)以改变重力--支撑负担水平的变化有关。痉挛不只是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也与肌肉纤维和肌腱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而且很可能与制动和废用有关。

制动会引起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被动和主动特性的改变,包括肌肉纤维类型、交叉桥结缔组织的改变,肌小节的丧失、水分的丧失,胶原沉积和粘滞性的改变,造成肌肉僵硬、张力增高,构成了关节活动阻力增加的因素。如果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致跟腱挛缩,将使得可逆性足下垂转变为不可逆性足下垂。

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肌肉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肌/趾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及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而显得患侧下肢较健侧“长”,同时由于膝伸肌痉挛使得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导致典型的代偿性“划圈步态”,这就好像一条沉重的毯子压在脚趾上造成足下垂的形态,这对患者行走,上下楼梯及日常生活是很不利的。因此,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使踝部产生主动性踝背伸,对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有很大意义。

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预防足下垂:
1.活动、2.站立、3.躺卧、4.功能性电刺激具


活动

让脚和整条腿被动、借助辅助工具(患者自己也需出力)或主动活动,并在每次活动结束时小心地拉伸腓肠肌。活动的目的是: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囊-肌腱-韧带系统病变、使肌肉内张力恢复正常。

站立

另一个重要预防方法是站立。身体重量产生的压力足以使肌张力恢复正常,并足以调节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某些患者不能主动站起,所以必须使这类患者的身体被动地处于直立姿势。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例如:斜板),在站立训练师的帮助下达到该目的。在起立床上被动站立也能产生积极作用。让重症患者躺在起立床上,使其全身被动地倾斜/竖直。在此之前,必须让患者以正确姿势仰卧,并注意让所有大关节(例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骨盆、脊柱、肩胛带和头部处于正确位置、朝向正确方向。如果已形成足下垂,必要时还须在关节(尤其是脚)下垫一个楔形垫。
      

躺卧

床上体位对于(重症)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从而使脚部做出积极反应,预防足下垂的发生。(同时对脚掌和脚后跟施加“压力”,阻力不仅作用于足尖,也使脚后跟不得悬空,在全接触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并缓慢地对足部施加压力。)可以用毛巾、枕头和块状物作为施加压力的物体。施加压力时不得过度拉伸脚部,因为在大幅拉伸时,组织内的肌梭会绷紧,即:脚部被动伸展导致腓肠肌绷紧,从而把脚进一步拉成足下垂状况。侧躺时须注意:不得让位于上方的身体一侧的脚向内或向前倾斜,必须向上和向外牵引它(背伸和内旋)。可以用毛巾达到该目的。

Dr.BeckerRhein-Sieg医院的治疗组用“LiN”®方案(中性姿势躺卧方案)预防重症患者的挛缩,该方案已被证实有效。


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通过直接作用于丧失功能的肢体,以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肢体的功能,其他电刺激种类均不具备这种功能性特征。对脑卒中患者,利用中枢神经可塑性。FES系统通过预先设定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改善和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通过长期训练能恢复患者感觉和运动通路神经信号输入,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


相信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于足下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Paul Schoenle
主任医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科
神经康复、精神病、神经语言、神经心理等领域的常见疾病,尤其擅长神经康复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