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2018年09月04日 【健康号】 王璐     阅读 9872

经常有女性朋友问我痛经怎么办,也有男性朋友因不忍看女朋友经期痛苦而向我讨教的。说得多了,觉得不如写下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若是觉得有用可以参考一下——

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症。据统计,约有30~40%的育龄女性在经期内常有下腹或腰底部疼痛等现象。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的是由某些疾病引发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颈管狭窄、盆腔炎等。若排除继发性原因,则为原发性痛经,即无特殊病因的痛经。绝大多数痛经为原发性痛经,主要发生机制为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前列腺素能增强痛觉感觉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放大炎性疼痛作用,同时前列腺素本身也有致痛作用。前列腺素的增加,还可引起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平滑肌的异常收缩,从而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尿频等,严重时会让人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症状。还有,长期的痛经还可影响心理健康,比如烦躁、易怒、抑郁、思想不集中等。

那如何应对痛经呢?

第一,在思想上,对痛经有个基本而客观的认识。


若能认识到大部分育龄女性都承受痛经之苦,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原发性的而非有严重的疾病之忧,就可以大大减轻思想负担,减轻经前紧张和经期紧张。紧张的情绪本身就会引起前列腺素的产生,加重疼痛的感觉。

第二,条理生活、饮食和保健,预防痛经。

1生活: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寒冷刺激(例如不要对着空调吹),尽量少用冷水,注意经期的保暖,穿衣服不仅要暖和,尽量宽松些,不要把腹部勒得太紧。

2饮食:经期不吃生、冷、过度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浓咖啡、浓茶),要多饮水,尤其是晨起饮水。注意经期的卫生,禁止性生活和游泳,不参加剧烈运动等。

3保健:了解月经生理,注意经期保健,生活中树立健康快乐的人生观,减少焦虑和抑郁,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多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健身操等,以增强体质。运动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松弛平滑肌,增加子宫供血量和血流速度,有利于子宫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痛经。

另外,吸烟也容易影响血管的收缩,所以要注意控制。

第三,痛经时,采取一些小技巧减轻疼痛。

1热饮:疼痛时,喝些热的红糖水、热牛奶,热饮可以舒张血管,对抗前列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2腹部温敷:热水袋温敷腹部或按摩腹部,适当走动等促进经血排出。

3减痛保健操:如腹部俯卧在沙发背上或者凳子上,深呼吸,然后做四肢伸展动作,以及游泳动作等。

4巧用梳子:将十指指腹对着梳齿,轻轻前后摩擦按摩。

第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控制疼痛。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由于效果显著(有效率60%~90%)、服用简单(经期用药1~3天),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该类药物的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暂时肾功能损害。一般于月经来潮痛经开始前连续服药2~3天,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初的48h释放量最多,早期用药可纠正月经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过多。如果不是在前48h连续给药,而是痛时临时给药,难以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该类药物:消炎痛(去痛片)25mg,每日3次;甲灭酸250mg,每日4次;布罗芬400mg,每日3次;炎痛喜康20mg,每日1次;奈普生200mg,每日2次;双氯酚酸25mg,每日3次。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干扰钙离子透过细胞膜,并阻止钙离子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从而松弛平滑肌,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扩张血管,改善子宫供血,故能治疗痛经。心痛定20~40mg,给药10~30min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的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药效持续5h,无副作用。

3解痉镇静剂:常选用阿司匹林类、阿托品、654-2、氯丙嗪等,痛经出现时开始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但是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药物耐受,降低药效。

4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抑制卵巢排卵,抑制子宫内膜生长,降低月经时血中前列腺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有效率90%)。给药方法: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1片共服22天,特别适用于同时需要避孕的痛经妇女。

目前应用较多者为去痛片、阿司匹林和口福避孕药。

此外,还有一些人可以通过淋浴、做瑜珈、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药等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对各种方法的反应,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王璐
主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妇科
阴道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早孕,人流,子宫粘连,不孕症等等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