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热药,您用对了吗?
2018年05月06日 【健康号】 汤春红     阅读 8947

一次一个朋友家小孩生病了,带到我们医院儿科看病。在向朋友询问宝宝病情时,听到朋友说最近宝宝有些发热咳嗽,昨天宝宝体温37.6℃,怕宝宝烧坏脑子,给她吃了退热药预防高烧。于是我立即向朋友科普了发热的正确处理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一旦生病,家长们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或慌不择路,或依赖经验,很多时候判断不佳,让孩子遭遇过度治疗,甚至错失最佳治疗方案。

那么,发热时家长应该怎么做?退热药到底该怎么用呢?请随我往下看

1发热是什么?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范围一般为36-37℃,波动不超过1℃。那么是不是摸一摸宝宝的头,摸一摸宝宝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宝宝发热了呢?

事实上这种方法很不准确,当宝宝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用体温计才能正确判断宝宝有没有发热。

当喝热水、运动、长时间晒太阳、穿太多衣服等情况下,都会使体温上升,因此如果要确定宝宝有没有生病发热,需要让宝宝静坐休息15至30分钟后再量体温。

2需要物理降温么?

宝爸宝妈们经常会给发热的宝宝头上贴个退热贴,或者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方法给宝宝退热,这样看似“安全”又“科学”,但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均不推荐使用!

退热贴的主要成分是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冰片、薄荷、桉叶油及其它植物挥发油等。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部分患儿不舒服程度会增加甚至过敏。温水擦浴虽会有助于体温下降,却会增加孩子的不适如寒战、鸡皮疙瘩;冰敷不能降温,还会引起寒战、鸡皮疙瘩、哭闹等不适;新生儿、婴幼儿的皮肤、粘膜面积相对成人大,且皮肤角化层薄,粘膜娇嫩,吸收速率快,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所以这些物理降温方法并不推荐使用。

儿童发热时我们提倡宽衣解被,不应穿着过多或过少。衣物的多少应该以患儿感觉舒适为准,对婴儿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3什么情况下使用退热药?

发热并非一种疾病,它有助于机体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及淋巴细胞的增殖来对抗感染,宝宝可以从中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盲目使用退热药,不仅可能会丧失提升身体免疫力的机会,甚至还会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那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需要用退热药呢?2016年《意大利儿童发热的管理指南》指出退热药不能用来预防发热的发生,也不能用来预防注射疫苗后引起的发热,退热药只是用来缓解儿童发热带来的不适。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发热的孩子不要以使用退热药退热为唯一目的。≧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退热药。

4退热药怎么选?

2013年《NICE儿童发热指南》、《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016年《意大利儿童发热的管理指南》推荐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几乎没有抗炎作用,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退热起效快,控制体温时间大约为2小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着剂量的上升疗效上升。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常规治疗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可发生皮疹、粒细胞缺乏等。

但若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转氨酶升高,甚至造成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美国FDA就曾发出警告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是导致病人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每天的最大剂量不能超过4g/d。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儿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布洛芬退热相对平稳而持久,控制体温的时间可以持续6-8小时,对39℃以上高热的效果较对乙酰氨基酚更强。

布洛芬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转氨酶升高,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的报道。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服用布洛芬诱发哮喘、鼻炎或荨麻疹以及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需慎用。

5能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吗?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体温比单用其中任一药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适度。另外同时给予两种药物,可能造成孩子体温过低。

宝宝服用了1次药物,体温没有马上降下来,不要着急用另一个药物,耐心等待观察效果,等到4-6小时后重复给药。当温度降不下来,需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重要的是找到高烧不退的原因。

6需要更换退热药吗?

与布洛芬相比,对乙酰氨基酚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作用小些。多项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布洛芬退热程度、退热效果及退热维持时间优于对乙酰氨基酚,能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高烧反复。

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需要更换退热药:
1、如果宝宝的不适症状没有缓解,可以考虑更换退热药。
2、在给予下一剂退热药前,宝宝的不适症状持续或者复发,可以考虑更换退热药。

7使用退热药的注意事项

宝宝生病后,本身吃饭就比较差,加上药物作用,会更影响宝宝的食欲,应尽量饭后服用,不宜空腹给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无论是发热还是使用退热药,都会使宝宝大量出汗,应多饮水,最好是糖盐水,及时补充电解质,防止发生虚脱。

最好由同一监护人给药,避免用药交代不清。药物使用过量,会导致不良反应。由于目前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多以复合药物为主,家长不仅要关心每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更要关注其中所含的药物成分,避免相同药物服用过量。比如泰诺林、泰诺感冒糖浆、小快克、纳尔平的主要成分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小结

发烧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舒服度而不是单纯追求降低体温。衡量舒适度,是指38.5~39度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除有遗传代谢病,心肺功能疾病、癫痫等,如没有明显不舒服,大多孩子在38.5度以下不需退烧。超38.5度,明显不舒服才需要退烧。

物理降温有脱衣、泡澡、温水/酒精擦浴、冰袋冰敷、退热贴、吹风扇、开空调等。可做辅助方法,联合使用降温快于退热剂,高热时推荐与温水擦身;当不能口服,服药后呕吐,烦躁或非常不适,可选温水浴。酒精擦浴可以降温,但可致酒精中毒,应该禁止。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