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儿口腔炎
2018年11月27日 【健康号】 郭红枝     阅读 10846

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小儿口腔炎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小儿呼吸道感染、腹泻等,以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高。常见的有念珠菌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1.念珠菌性口腔炎又名鹅口疮,新生儿、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儿易发生白念珠菌的侵袭,形成鹅口疮。在初期于颊黏膜、舌、牙龈、上腭处有点状和小片状白屑,并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局部无明显疼痛,一般不影响吃奶。涂片镜检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治疗鹅口疮常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并注意口腔卫生。2.溃疡性口腔炎各种球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常侵犯要幼儿,引起口腔炎,又称溃疡性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口腔各部均可发生,起初口腔黏膜有明显的充血,随后伴有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溃疡上有灰白色的假膜覆盖着,小儿局部十分疼痛,流涎不止,烦躁不安,拒绝进食,常伴有发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假膜涂片可见大量致病菌。治疗溃疡性口疮应及时控制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可用1%地卡因或锡类散等涂口。还可在口腔科进行激光治疗,食用微温的流质,避免过热、过咸及酸辣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要经常用温开水漱口。注意水分和维生素的补充。3.疤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EV71病毒所致。常侵袭5岁以下的小儿,引起疱疹性口疮。起病急,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在牙龈、舌、唇内及咽部充血的黏膜上出现小小的透亮滤泡,不久就很快溃破,形成溃疡。颈部淋巴结也相应出现肿大,有压痛,病程1周左右。部分病儿手、足、肛周会出现皮疹,如高热不退、精神差等应及时就诊。治疗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清热解毒类中药,局部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坐)喷或锡类散等涂口。注意口腔卫生,要经常用温开水漱口。托幼机构应注意预防,可口服清热解毒类中药等预防。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郭红枝
副主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儿科
儿童保健科类常见疾病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