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儿童便秘

宁铂涛 杭州微医数智医院
2025年03月17日 03:00
一、初步评估与鉴别诊断
1.病史采集:  
  -排便频率(≤2次/周)、粪便干粗、伴随症状(腹痛、肛裂等)。  
  -重点排查高发时段:转奶期、如厕训练期、入学后。  
  -家族史、用药史(如钙剂、抗生素)及精神因素(排便恐惧、学校回避)。

2.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左下腹粪块)、肛门指检(直肠嵌塞或结构异常)。  
  -生长评估,排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器质性排查:  
  -若存在报警征象(如新生儿期便秘、生长迟缓、血便、腹胀呕吐),需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过敏性疾病等。

二、基础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膳食纤维:推荐每日摄入量=年龄+5g(如5岁儿童需10g/日),优先选择全谷物(燕麦、玉米)、高纤维蔬果(西梅、火龙果、西兰花)及豆类。  
  -水分补充:按年龄调整饮水量(如1-4岁:1300ml/日;4-7岁:1600ml/日)。  
  -母乳/配方奶优化:母乳喂养者母亲避免辛辣饮食;配方奶可选含益生元或低棕榈油成分。

2.排便习惯训练:  
  -定时排便:餐后30-6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每次10分钟,避免久蹲。  
  -姿势调整:双脚支撑(如垫脚凳),身体前倾以增加腹压。

3.运动与腹部按摩: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脐周)5-10分钟,促进肠蠕动。  
  -鼓励户外活动(≥1小时/日),婴儿多进行俯卧或爬行训练。

三、药物治疗方案
1.急性嵌顿处理:  
  -开塞露(10ml/次)或甘油栓解除嵌塞,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2.维持治疗:  
  -渗透性缓泻剂:  
    -乳果糖(起始剂量1-2ml/kg/日,分次口服,维持2-4个月后逐渐减量)。  
    -聚乙二醇3350/4000(0.8g/kg/日,疗程≥6个月)。  
  -膳食纤维补充剂:小麦纤维素制剂(需配合足量饮水)。

3.辅助用药:  
  -益生菌:短期使用(2-4周)可能改善肠道菌群,但对慢性便秘效果有限。  
  -禁忌: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及含大黄类中成药。

四、行为干预与心理支持
1.如厕训练:  
  -2-4岁儿童需循序渐进,避免强迫性训练导致排便恐惧。  
  -采用正向激励(如奖励贴纸)建立排便反射。

2.心理疏导:  
  -针对学校回避排便或肛裂后疼痛恐惧,联合心理科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五、随访与长期管理
1.疗效监测:  
  -记录排便日记(频率、性状、疼痛评分),每4周评估药物剂量调整需求。  
  -功能性便秘需维持治疗6-12个月,复发率约30%。

2.家长教育:  
  -强调饮食与行为干预的长期性,避免过早停药。  
  -指导识别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便血)并及时复诊。

六、特殊情况处理
-婴儿便秘:母乳喂养者排查母亲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添加西梅汁(稀释后5-10ml/次)。  
-肛裂/痔疮:温水坐浴+凡士林局部涂抹,必要时短期使用局麻药膏。

图片

作者:宁铂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总院区),主任医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杭州微医数智医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