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534

田颖

乌镇互联网医院

熟练掌握妇科丶产科常规诊疗及各项手术。对病理性产科的处理有独特见解并能制定诊疗方案,对妇、产科的急危重症具有独立的组织协协调和抢救能力。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房颤
心律失常
血栓
早搏
心脏病
AS
卒中
冠心病
中风
心肌梗死

发布了文章

天气渐凉,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白露已过,秋分将至,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已经悄然离我们而去,气温开始下降,急性心梗的高峰期也来了。一、秋冬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高峰期由于人体受寒冷刺激,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缩,心率会适度加快,心脏工作负荷较前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的概率明显增高。而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亦导致冠状动脉的直接痉挛。寒冷还可使血小板更易于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浓缩,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二、如何预防急性心梗?那么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或者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如何在秋冬季节预防心肌梗死发病或复发呢?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预防:1. 控制血压平稳秋冬季节由于气温下降,会导致人体较春夏时血压高,因此对于既往有高血压或其他冠心病高危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等)的人,建议:§ 要在家中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 § 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 § 如果血压较以往有明显波动要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 注意保暖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突然从温暖的房间中进入寒冷的室外环境,会诱发全身血管的急性收缩,诱发心绞痛发作,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身体周围环境温度的骤升骤降。特别对于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环境温度的变化更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复发。3. 限食疗法很多人冬天喜欢吃火锅,众所周知,火锅属于高脂高盐高嘌呤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和太多进补,应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水果,避免过饱。另外,人群中肥胖或超重患者显著增加,这些患者大多合并高脂血症,建议可以选择热量限制疗法,亦称“限食疗法”,是指减少每日能量摄入但不致营养不良的一种饮食疗法 ,一般将每日能量摄入控制在平均食物摄人的50%-70%”。动物研究发现,限食疗法能够延长寿命,延缓如糖尿病、神经源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4. 不宜晨练许多注意保健的朋友有晨练的好习惯,但由于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运动后血管扩张,但寒冷条件下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对于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更易诱发心绞痛发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建议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尽量避免晨练。另外,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强烈的体育运动,如登山、快跑等。5. 其它建议: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或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而言,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或复发概率,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四点,对于平时大便干燥的老年人,建议定期采用通便治疗,保持大便规律及通畅亦非常重要;我国近些年心肌梗死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高强度、高压力人群要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境的平和,对任何事情要学会能够泰然处之,保持身心愉悦;我国推荐全民健身,增强身体素质,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必要时请专业的人士进行身体测评,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尤其对于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不以输赢论高低,以放松身体,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 

发布了文章

新型抗凝药,你得这样吃!

新型抗凝药,你得这样吃!

发布了文章

感觉头晕、乏力,可能是心跳慢了

有些人平时总感觉头晕、浑身没劲儿,甚至晕倒过,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那可不是休息就能解决的,很可能是心跳慢导致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为什么会心跳慢?有些人因为治疗其他疾病吃了一些药会使心跳变慢。主要是β受体阻断剂和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更多的是由于疾病或衰老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或传导通路的任何一个部位而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则或非常缓慢,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缓。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体力活动时,身体无法通过增加心跳次数来满足体力活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就会产生脑或全身缺氧而出现头晕、乏力虚弱甚至晕倒的症状。如果同时伴有冠心病等疾病,心动过缓还会加重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心跳慢吃什么药?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够口服药物能够长期服用提高心跳次数。在紧急情况下,静脉点滴异丙基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可以短时间增加心率,但因这些药物可以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对已有其他心脏病带来不利的影响。有部分病人心率慢是因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这时口服对抗迷走神经的药物,如阿托品、654-2、麻黄碱可以增加心率。但这些都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心跳慢该怎么办?如果是因为药物引起的心跳慢,停药后会心跳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不是药物导致的心跳慢,那么就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来帮助心脏正常跳动。

发布了文章

一拖再拖导致中风房颤再现凶险“真面目”

如果不是去年10月的那次中风,58岁的李阿姨(化名)还意识不到房颤的巨大危害。她坦言,自己错过了三次手术的最佳时机,从最初坚决不做,到现在必须要做,她看到了房颤这种“不着急”的疾病背后,原来藏着那么可怕的真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初犯房颤,发现左心耳血栓2014年的一天,李阿姨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那种“够不着”的感觉必须蹲着才好受,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家门口不远的医院,一查是房颤。“房颤是什么病?听都没听过,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大病。”等李阿姨难受的劲儿过去,她就准备回家,被当时的管床医生在电梯口拦住了。果然,住院后不仅确诊是房颤,而且食道超声检查发现李阿姨的左心耳里长了血栓,需要吃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不然很容易中风。那时李阿姨第一次听说,对于阵发性房颤,可以用射频消融手术根治,但想想要在心脏上动手术,压根不考虑。“血栓消了”就放松警惕,突发中风2015年7月,李阿姨再次到当地医院住院复查,经过一年多认真吃药,定期复查,INR控制得不错,左心耳里的血栓也没有了。此时,李阿姨朋友身份的主管医生,同时也是电生理专业的大夫,再次提到了射频消融手术,李阿姨觉得自己的房颤都是偶尔发作,难受时忍忍就过去了,还吃着药,本能的反应是“不至于”!加上“血栓消了”使李阿姨放松了警惕,服用华法林开始有上顿没下顿......2015年10月29日晚上7:00,正与家人说这话,李阿姨突然感觉左手发麻,短短几分钟时间,舌头发硬,说话含糊不清,家人急忙送去急诊,发现是脑中风。转到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后,其他功能都恢复了,但留下了右眼视野缺损的后遗症,而且医生告诉她,这次中风就是房颤导致的。有了这次经历,李阿姨的观念变化了,原来以为吃吃药就能解决的“小病”,引来了中风这样的“大病”。但身边的亲朋不少人告诉她,心脏还是“原装”的好,能不手术还是尽量不要手术,做手术的念头又不了了之。房颤转为持续性,下决心手术打中风后,李阿姨感觉房颤的症状似乎有些变化,原先难受一会儿,现在每天晚上感觉心脏咚咚跳个不停,而且喘不上气来。随着疾病的进展,李阿姨的房颤已经转成持续性。别人口中的“小病”,让她真真切切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她开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效果是不错,但浑身的湿疹、严重的腿肿等副作用只能停药。没有合适的药物,症状越来越明显,转成持续性房颤5个多月以来,李阿姨感觉喘憋越来越严重,上一层楼都要休息半天。眼看身体耐力越来越差,李阿姨终于意识到不能一拖再拖,他慕名来到北京朝阳医院,找到刘兴鹏教授做房颤手术。 昨天,李阿姨顺利接受了射频消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她的持续性房颤在术中就恢复成窦性心律了,目前情况一切良好。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房颤并不是小病,不能一拖再拖.....

发布了文章

田颖大夫:手把手教你读懂心电图!

心内科医生有个探案“法宝”——心电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这项简单、无创、经济的检查,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心电图,最好在心慌发作时“等心慌好了,再去做心电图”是患者的常见误区。心律失常多具有间歇发作的特点——即心慌、胸闷、憋气的表现常在某种情况下发作,经过一段时间可通过用药或休息自行缓解。心慌等症状一旦缓解,再做心电图,通常就是完全正常的了。判断心率快慢?看“大波”!正常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即心电图上两个“大波”之间的距离在3~5个大格之间。当做完心电图以后,我们可以自己初步看一下心率快慢:若两个“大波”之间的距离<3个大格,说明心跳过速;▲正常VS房颤(心跳过速)反之,>5个大格,说明心跳过慢。▲房室传导阻滞,心跳过慢由“大波”的“胖瘦”,初步判断危害大小常常有人发作心慌以后会非常担心,不知自己的心慌是否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晕倒了?高风险!通常如果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情况,那此种心动过速一定是风险大的,需要紧急处理。没晕倒,看“大波”!若无上述情况,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做个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心律失常风险的大小。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比较未发病时的心电图与发病时的心电图判断心电图上的“大波”是不是“由痩变胖”了:大波都“瘦” 风险不大如果两份心电图的“大波”前后没有变化,都是“痩痩”的,我们称之为“窄QRS心动过速”,这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多数是风险不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风险较小“由瘦变胖” 风险较大若“大波”“由痩变胖”,我们称之为“宽QRS心动过速”,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多风险较大,建议您尽快到专业电生理医生处就诊。▲室性心动过速,风险较大“大波”的“胖瘦”,还能判断病灶起源窄QRS心动过速通常起源于心房或心房与心室交界区,宽QRS心动过速则常常起源于心室。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判断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进一步确定患者是药物治疗好还是消融手术好。若需要手术治疗,根据心电图判断心动过速类型,决定术前需做的检查,决定手术消融方案。

发布了文章

什么样的室性早搏需要手术治疗

室性早搏是早搏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可以发生于正常的健康人,也可以发生于合并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情况。那么,什么情况下室性早搏需要手术治疗呢? 认识有危害的室性早搏 对于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发生的室性早搏,多由情绪激动、劳累、烟酒、咖啡等引起,这种室性早搏,特别是偶发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可以不用治疗。 但也有些早搏是有危害的,大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合并心衰、冠心病发作急性冠脉综合症等,或低血钾等时的室性早搏。这种室性早搏有演变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可能,或引发心绞痛、心衰,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 手术治疗有“标准” 室性早搏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保守治疗,但往往效果差,病情容易反复,部分病人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频发室早,或者症状明显,已经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甚至有较重的精神压力和焦虑症状时,可以考虑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目前认为,在24小时内室性早搏次数超过1万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可以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术中通过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寻找引起室性早搏的心肌组织起源点与突破点,使频发的室性早搏不再“顽固”。如今,采用精确有效的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利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

发布了文章

“预激”是种什么病?

之前小哈已经为大家讲解了室上速、房颤、房扑等相对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这周为您带来“小众”快心率疾病——预激综合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预激:心脏多了根电线什么是预激综合征?正常心肌冲动由窦房结(右心房)发出,先传至房室结,再激动心室。房室结就像地铁闸门一样,即使客流量再大再快,它也能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尽可能保持正常心室率。预激综合征,指的就是心房激动信号绕过房室结,经过了一条附加“电线”下传到心室,使全部或一部分心室肌提前兴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象。危害:可能危及生命预激本身无症状,此时心脏整体“电路”无明显异常,只是多了一根“电线”。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预激引起的心律失常。症状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即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可达到200次/分左右。部分患者合并房颤时,心率更快,甚至引发室颤。这时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那没症状、不合并心律失常的就可以不重视不治疗了吗?NO!有研究对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了10-15年的随访,约30%的患者并不存在明确的心律失常,但在某些应激状况下个别患者仍可能会发生猝死。因此,一部分无症状患者可能有潜在高危风险。处理:阻断多余电线发现预激怎么办?治疗的根本在于找到这根“电线”的位置,然后用各种办法阻断它。有症状:尽早手术若已经出现了心动过速(心电图证据),安静状态下出现心慌、心跳明显甚至突发晕倒、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尽早考虑导管消融手术治疗。无症状:评估风险对于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国际指南建议可通过有创的电生理检查进行危险分层;部分特殊职业建议行射频消融术(如飞行员);如合并房颤的风险高,也建议行射频消融术。总之,预激综合征患者要及时到心律失常专业门诊就诊。虽然多了根“电线”无大碍,但万一它短路了呢?绝对不能忽视它

发布了文章

“睡觉病”,“心”隐患,莫忽视

编者按 近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成人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文章,文中指出,美国10个成人就是1个患有轻度的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重度患者占3-7%。而这一睡眠障碍和心动过缓密切相关。 爱找上胖人的“睡觉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简单地说,就是睡觉的时候呼吸的气体通道不通畅了,导致睡觉时候“气不够用”。 在白天,可以出现嗜睡、乏力、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个性变化等;在夜间,打鼾则是主要表现,其他表现包括呼吸暂停,甚至多动不安、多汗、憋醒等。 体型较胖,夜间容易打鼾的中年人,特别要警惕这种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常伴心动过缓 临床上经常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前来就诊,他们白天检查心电图及心脏功能均正常,但佩戴长程心电监测设备后,夜间睡觉时会发现二度、三度传导阻滞、甚至窦性停搏。 为什么这种疾病常常伴有心动过缓呢? 研究发现,心脏停跳与呼吸暂停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多在睡眠呼吸暂停的末期出现。 在睡眠呼吸暂停时间最长、缺氧最严重时最易出现。去除呼吸暂停后,不需要任何药物,睡眠时的心跳停止自然消失。 研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低氧血症是导致心脏停跳的主要机理。 这种心跳停止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心脏的保护机制,可以通过减慢心跳来减少心脏做功以减少心脏的氧耗量,避免对心脏的进一步损害。特别是在睡眠呼吸暂停引起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机制极为重要。 睡眠呼吸暂停要积极治疗 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会对心脏产生伤害。OSAHS患者常以心血管系统异常表现为首发症状和体征,是高血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5%,且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 而冠心病患者则表现为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二十由于缺氧引起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以及红细胞增多血粘度增加所致。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OSAHS患者虽然常常有心动过缓的心电记录,但如果单纯安装心脏起搏器,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虽然可以消除心脏停跳,但也取消了这种保护机制,反而使心脏缺氧更加严重。 因此,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请及时到睡眠相关科室呼吸科/耳鼻喉科就诊,早日解除睡眠相关疾病。

发布了文章

原创视频|“田”言秘语之体检篇(一)窦性心律

朝阳心律频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本期精彩看点又到了“体检季”,作为体检报告中最常见的心电图,我们该怎么看呢?今天田颖大夫要给大家讲的是:什么是窦性心律?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田”言秘语|科普时间医生和病人,视角天然不同作为医生我时刻告诉自己多用患者的语言体验患者的体验但每次门诊总能听到啼笑皆非的问题在常识上的误区以及听说要做检查的抱怨和听说要做手术的推脱看到病人疑惑的眼神我知道我说的可能不够细可能不够认真医生都在赶时间但作为医疗界的一分子我愿意,每周抽出3分钟用我的方式讲述实用、靠谱的科普知识如果您也喜欢请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亲友让更多的人多学一些知识少走一些弯路 -田颖 大夫

发布了文章

电子血压计上的“心率”,没大家想的那么准确!

除了测量血压,电子血压计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显示“心跳”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那么,电子血压计的“心率”到底可不可信?1. 实为脉搏数电子血压计可分为袖带式的和腕式的,但不管是哪种电子血压计,都是根据外周血管的搏动来确定血压的,因此其显示的“心跳”数实际上是脉搏数。2. 脉搏≤心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电子血压计显示的“心跳”数实际上小于真实的心跳数。比如房颤、室早,部分心跳不能形成足够的心脏射血经大动脉传递至外周动脉。既然不能触及到动脉搏动,电子血压计也不会计数“心跳”。比如,张大娘有室性早搏,每一个正常的心跳后面都有一个室性早搏;而这个早搏在外周动脉不能触及动脉搏动,血压计也不能测量出“心跳”,因此显示的“心跳”数是35次/分钟,但实际上张大娘的心跳有70次/分钟。3. 该测还得测所以,如果出现电子血压计测量的“心率”过快或者过慢,先不要惊慌,要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心率的快慢,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即便电子血压计的“心率”正常,该定期复查的,也请遵医嘱复查。当然,大家还是可以用电子血压计测心率的,就像我们鼓励大家经常“摸脉”一样,脉搏过快或者过慢,都可能是给大家的疾病提示。而且,大部分时候,电子血压计显示的“心率”都是正确的。

发布了文章

哪些人需要做冠脉造影?这个应该知道!

冠心病近年来成了热词,医生们也纷纷总结出了判断这种疾病的招儿:比如看耳垂褶皱、面相是否显老、有没有睑黄瘤等。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谈谈诊断冠心病绝对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哪些人需要做?哪些人不能做这项检查呢?一起去看看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先来看看冠心病的定义。它是冠脉动脉(负责向心脏供血供氧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冠脉造影是怎么做的?冠状动脉造影多取四肢动脉为入路,尤其经皮穿刺桡动脉最常用,也可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见下图)。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血管造影剂,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皮穿刺上肢桡动脉或者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它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见下图)。如果你是以下人群之一你的医生会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1、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病人。2、有胸闷、胸痛症状,高度怀疑有冠心病病人。3、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或外科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病人。4、50岁以上需做重大手术的病人。5、无法解释的心电图异常需排除冠心病的病人。6、经冠脉CT检查有血管严重狭窄的病人。哪些人不适合做冠状动脉造影:1、未控制的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2、未控制的高血压;3、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4、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5、发热以及感染性疾病;6、凝血功能障碍;7、造影剂过敏;8、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9、急性心肌炎。以上这些不是绝对禁忌症,而是相对禁忌症,如果这些情况存在,就必须评估得益与风险之间哪个更大一些。术前准备1、导管室设备、药品及工作人员。2、患者抗凝准备(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3、 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手术的知情同意书。4、术前完善超声心动图、X片、生化、血尿便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5、备皮。6、碘过敏试验。7、留置针穿刺等。术后注意1、监测有无不适,注意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等。2、补足液体,防止迷走反射,心功能差者除外。3、桡动脉穿刺径路在拔除鞘管后对穿刺点局部压迫4-6小时后可以拆除加压绷带。股动脉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可即刻拔管,常规压迫穿刺点20分钟后,若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可进行制动并加压包扎,18-24小时后可以拆除绷带开始轻度活动。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卧制动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4、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及杂音,穿刺的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张力、温度及活动有无异常。

发布了文章

阿司匹林能代替华法林吗?——不行!

心律失常门诊出多了,经常有人问:“大夫,我能不能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问这个问题的,即有新房颤病人,也有正吃着华法林的老病人。究其原因,大多是嫌华法林“麻烦”,想找个替换的。但我要遗憾的告诉您,虽然阿司匹林在心脏领域的“形象好”,但对于房颤的卒中预防,必须坚决说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都属抗凝药,但作用机制不同阿司匹林、华法林都是抗凝药物,但作用于机体不同的血液凝集系统。华法林为抗凝药,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有些疾病的血栓是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而形成的,这种凝血异常造成的血栓多见于静脉系统和心房,最典型的就是房颤和静脉血栓,这时候需要使用华法林。有些疾病的血栓是以血小板聚集为主,多发生于动脉系统,典型的就是冠心病、心绞痛,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因此,不能擅自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选药。事实上,我国房颤患者中规范使用华法林治疗并达标者不足10%。想换药,找新型口服抗凝药如果实在觉得吃华法林是个“负担”,不要惦记阿司匹林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关注一下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在内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吧!与华法林影响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不同,新型口服抗凝药大都是凝血酶或Xa因子拮抗剂,往往只作用于一种凝血因子,针对性更强,且起效及代谢较快,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少。其降低房颤脑卒中风险不逊于华法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甚至有降低趋势,而且不需要频繁监测。新观点1.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口服抗凝药物带给患者的益处越多,而抗血小板药物则恰恰相反。2.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卒中的证据较弱,并且有潜在的危害,其大出血或颅内出血风险与口服抗凝药物并无显著差异,尤其在老年患者。3.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总体死亡率。4.真正低危患者无须抗凝治疗,亦没必要应用阿司匹林。5.指南更新不再推荐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低卒中风险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6.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独或联合)只用于拒绝接受口服7.抗凝药物的患者,而且对低出血风险者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而不是单独服用阿司匹林(Ⅱa类推荐)。

发布了文章

查出高血压、房颤,却什么症状都没有?那你就要警惕了!

“无症状”,其实最可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没什么不舒服,你折腾我干啥?每次遇到这样的“无症状”患者,都意味着哈大夫又要苦口婆心多絮叨几句。举个例子,最近在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遇到这样一位患者:55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住进CCU,又是抽血又是检查又是监护,还做手术给冠脉里放了两枚支架,可谓大动干戈。他对此有些不满,多次找医生抗议。他表示:“我只是有些胸闷,没什么其他特别的症状,连这次来医院瞧病都是自己亲自开车来的,怎么一眨眼就给自己整进CCU了呢?我的病有这么严重吗?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哈大夫遇到不少。也可以理解,毕竟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来看,症状轻代表有点儿小病,症状重才意味生了大病。但有些时候,就是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有些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根本没有症状,就像前文中住在CCU的患者一样,仅有轻微的胸闷症状,但冠脉病变却很严重,症状和病情二者并不匹配。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以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这里要特别提到两种慢性病,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2. 房颤房颤,哈粉们应该都很熟悉了。由于房颤发病时心房不规则乱跳、全身供血不足,大多数人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晕厥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但同时也有一些患者表示:我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是体检时做心电图发现的,人家说我是房颤,我才过来看病的。其实,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房颤”。一项研究表明,约12%的房颤患者无症状,且多见于男性。与有症状房颤相比,无症状房颤患者脑卒中和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更高!但因其发病隐匿,多数人不会及时治疗,发生中风或心衰的可能性就更大,因而显得更加危险。不少患者都是发生脑梗死以后才发现房颤的,但严重后果已经造成,实在令人惋惜。定期做心电图检查或佩戴带有心电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等设备将有利于人们发现这类无症状却有危险的房颤。通过今天的讲述,你明白了吗?症状有时候并不可信,并不是只有症状重才意味着病情严重。多数情况下,“症状”只是我们的主观感受罢了,在疾病诊断时不能完全参照症状作答。在这种情况下,定期体检,了解自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发布了文章

控制好血糖,心脏不“乱跳”

许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和冠心病互为“帮凶”,其实,控制好血糖,还可以降低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血糖控制越差,房颤风险越高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是发生心律失常的高风险人群,而联系它们之间的“纽带”就是肥胖。糖尿病患病时间每增加一年,房颤风险升高3%。从糖化血红蛋白值来看:糖化血红蛋白值为≦7时,血糖控制理想,房颤风险仅为6%;糖化血红蛋白值在7-9之间时,房颤风险升高至50%;糖化血红蛋白值﹥9时,房颤风险翻倍。夜间低血糖,或可诱发房颤另一篇发表在《糖尿病》杂志的研究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研究发现,受试者的大多数低血糖事件发生于夜间且无症状。夜间低血糖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的风险是血糖正常者的8.42倍,心房异位活动风险是后者的3.98倍。

发布了文章

膳食补充剂受到非议,我们来聊聊“深海鱼油”……

近日,美国杂志《消费者报道》提醒:膳食补充剂的危害远远比它带来的好处要大得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 随后,央视新闻也转发了这条报道,并指出一些膳食补充剂中含有不该出现的物质,比如重金属、处方药物、试验药物甚至非法药物。这可能导致器官受损、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另外,部分膳食补充剂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些膳食补充剂可使处方药效果降低。上述报道让人联想到了近几年火热的“深海鱼油”,关于“吃鱼油预防心脏疾病”、“吃鱼油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等被大肆宣传,这个被誉为黄金液体的热卖保健品,还传说具备降低房颤发作的功效,事实是这样吗?先来看看鱼油的成分~经研究证实,鱼脂肪含量较低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在体内能转化成多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高活性化合物。鱼脂肪酸中含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大脑营养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对大脑细胞特别是对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EPA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我们需要注意,深海鱼油是从深海鱼类体内提炼的物质,并非100%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工艺损耗,大量的DHA和EPA会流失,在保健品中,有效的EPA和DHA含量大约只有30%。再来看看鱼油和房颤的关系~一定剂量的鱼油可以降低甘油三酯,也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不饱和脂肪酸可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房有效不应期,但临床试验并未证实鱼油有减少脑中风和房颤发作的作用。1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516人,历时两年,患者随机于手术前3-5天服用鱼油或安慰剂,负荷剂量为术前3-5天内服用10g鱼油(或者术前2天内服用8g鱼油);随后术后每天服用2g鱼油,直至出院或术后10天。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相比较,围术期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不能降低术后房颤发生风险。2一项AFFORD试验共纳入337例既往6个月内出现症状性阵发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鱼油(n=165;2g,每日两次)或安慰剂治疗(n=172),未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平均随访时间为271 ± 129天。研究发现,鱼油组共有64.1%的患者出现主要终点,安慰剂组为63.2%,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同样是高剂量鱼油并不能降低房颤的复发风险。32012年,医学领域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鱼油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症状的发生。以上的多项研究表明,鱼油并非想象中那么全能,至少对房颤患者而言。我们临床医生的建议是,饮食均衡、肠胃健康的人没有必要服用膳食补充剂。如果担心自己某种营养不够,建议从食物中获取,切莫盲目崇拜保健品。

发布了文章

你应该知道的房颤治疗药物真相

编者按:许多患者信奉“能吃药不打针,能保守治疗不手术”的观念,但疾病种类和药物类型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今天,我们谈谈有些令人“失望”的房颤药物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物主要有胺碘酮、决奈达龙、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及莫雷西嗪等,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多需要长期服用以维持窦性心律,但这类药物多副作用明显甚或增加死亡率,且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不足50%,多表现为使用初期有效,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效用降低或失效。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这类药物主要有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合心爽)等,控制心室率虽然可以改善症状但是并不改善预后,而且由于房颤依然存在故无法避免血栓栓塞的风险。通常认为静息时房颤心室率不超过80-90次/分,轻度活动时心室率在110次/分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心室率控制标准,但目前对心室率控制的标准尚存争议。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大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有许多副作用,会使心率减慢(小于50次/分)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加重心衰,使远期死亡率增加等,如果同时服用利尿剂,出现血电解质的紊乱时容易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提醒,常见的可达龙(胺碘酮)的副作用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较大剂量服用可致肺纤维化、肝功能损害、角膜色素沉积,光过敏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注意事项服用胺碘酮(可达龙)2月后需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以后每2至3个月需要查1次,长期服用每半年须复查胸片1次。胺碘酮(可达龙)和索他洛尔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延长QT间期,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及电解质,特别是起始服药1周内至少查心电图1次。出现任何副作用或由于用药导致您症状加重,您需要先停药并及时看医生以确定原因,再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或减量。

发布了文章

谈谈关于“早搏”的一些误读

通常人的心跳就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匀速、规律,每一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心跳的规律性发生了改变,有些心跳提前发生了,就像抢拍子一样,这种提前出现的心跳在医学上就叫做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也叫做期前收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而早搏时心跳通常会突然“咯噔”一下,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有的感觉心脏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有人感觉心跳突然停顿了一下或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还有早搏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及咽部堵塞感等。(值得注意的是,能感觉到心跳也不全是早搏,只有脉搏有间歇的才是。)01Q:早搏是一种“大病”?一般情况下,早搏不是严重疾病。事实上,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但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需要注意,比如二尖瓣病变出现房性早搏易发展成房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室性早搏,可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需要紧急处理。02Q:做心电图就能发现早搏?初次发现早搏,通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让医生明确是何种早搏,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需要治疗。由于早搏不是时刻存在,做一次心电图可能捕捉不到,所以需要多次做心电图,最好在有症状时做心电图,还可以通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电话心电图捕捉到早搏。03Q:所有的早搏都需要治疗?并非所有早搏都需要治疗,实际上有相当多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如果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是不需要治疗的,注意自我调整就可以,比如戒烟限酒,不饮浓茶、咖啡,注意休息等。有时房早是房颤或心房压力升高的前兆,或合并有其他心脏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果室早引起心脏扩大,可能需要射频消融治疗。对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需要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在此基础上可选择B受体阻滞剂,降低风险,或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部分病人可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这种微创介入手术可以根治室性早搏,并且创伤小,手术较安全。

发布了文章

嘿!“迷途”的室上速

室上速全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泛指起源在心室以上的一切快速心律失常,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常常突然心慌,但又可突然终止,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及时做心电图,或者做心电图没有发现异常而被认为是“假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心脏多长了一根“电线”先让我们从心脏结构说起吧!心脏是由两个心房、两个心室构成的“四房式”结构,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连接。正常心脏跳动依赖于心脏的电活动由位于心房的“司令部”—窦房结发放冲动,并迅速传导至左右心房,再经房室连接传导至左右心室,从而引起心脏收缩。室上速就是心脏电活动在传导至心室的过程出现问题,未沿着一个方向正常传导,而是出现了“回传”的情况,即“折返”,从而引起心动过速发作。临床上医生常说的室上速主要指“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这两类占90%以上。说简单点,室上速就是心脏先天多长了一条电信号传导通路,就好比多个根电线可能会导致短路一样,从而引发的心动过速。多数患者因心动过速造成的心慌影响生活和工作,没有大的危险。部分患者发作时心率过快,有时会导致低血压、头昏、眼前发黑,乃至晕厥。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发作引起胸痛,造成危险。最佳诊断手段还是心电图确定是不是室上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还是描记心电图,将发作时的心电图给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看即可以确诊,并大致确定这条先天多长的电信号传导通路位于心脏的什么位置,有助于治疗。当然,一旦心动过速终止,心电图可能就无任何发现了。因此,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该在发病时首先数脉搏或听心率,通常表现为脉搏或心率显著增快,节律规则,心率过快时有时很难计数。发作室上速心悸明显,但通常危险性不太大,可以试着诱发恶心、憋气、深呼吸等方式帮助终止发作。室上速的治疗可以选择药物,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电复律。但在射频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室上速首选的治疗方式为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你问我答Q:2012年由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做过消融手术,到现在没有复发过,请问需要做什么检查?(读者“开心”)A:绝大多数情况下,室上速手术治愈后终身不会复发。只要无症状,可以不用检查,有难受症状,要到医院做动态心电图。

发布了文章

35%房颤患者会中风

近日,《中国循环杂志》整理了刊登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关于房颤抗凝的15个要点,让抗凝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其实,房颤抗凝怎么重视都不为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房颤患者血栓风险是正常人5-17倍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其中90%的情况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另外10%则导致肢体动脉栓塞(剧烈疼痛、无脉,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或内脏动脉栓塞(剧烈腹痛、血便及血尿等)等。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几率为正常人的5-17倍。有报道,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状态下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3%,大约35%的房颤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包括无症状脑卒中)。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血栓房颤高危的单因素包括既往的血栓栓塞病史(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体循环栓塞)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 除以上二种情况之外,如合并有≥2种以下情况,更是发生中风的高危人群,这些情况包括年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女性,血管疾病等。 没有症状并不等于没有血栓,只是程度轻重而已。等到真的发生脑卒中,亡羊补牢也是为时已晚。 因此,为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若无禁忌症,所有房颤患者均需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抗凝药物治疗。具体采用哪种药物需医生根据血栓栓塞的风险进行评估。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由于心房肌顿抑的存在,心房功能不能立刻恢复,仍有形成血栓的可能,所以仍需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一段时间,以减少术后血栓栓塞的风险。

发布了文章

停跳感、失重感、堵塞感……这些都是早搏的症状!

由于每个人的敏感性不同,早搏时可以无明显不适,或感到心悸、心前区不适,或有心脏停跳感,或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早搏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及咽部堵塞感,但不适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早搏的频发程度并不直接相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医学上根据早搏产生的起源不同,通过心电图等仪器检查后可以分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结性早搏(也叫做交接性早搏、交界区早搏)。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许多生活因素都可导致早搏,如:劳累,作息时间不规律,情绪紧张,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和咖啡,这种情况下的早搏不需要治疗,可以通过休息、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知道1天内早搏的次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总数在一万次以上,病人有症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室性早搏,可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但是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不完全取决于室早的多少(虽然室早越多,对心脏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越明显),主要取决于有无明显的症状,是否影响生活质量,以及长期存在是否使心脏扩大,如果这些都不存在,则室早不需要治疗。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