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988461

杨玉龙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内镜微创技术ERCP\PTCD\PTCS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镜微创取石;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结石、息肉;内镜微创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各种类型的胆管狭窄,肝移植后胆道狭窄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胰腺炎
胆管炎
肝内胆管结石
胆结石
感染
黄疸
胆源性胰腺炎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胆囊结石切除胆囊,要了解哪些“内幕”

很多人因为体检或腹部不适疼痛而确定是胆囊炎、胆囊结石,在看门诊或网上咨询的时候,很多医生要求患者直接切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还有的医生说可以保胆,对于你来说实属很难做出抉择,胆囊切除了对人体真的没有影响吗?保留胆囊就会发生癌变吗?保胆取石复发可以接受吗?针对这些问题,我逐步进行“内幕”解答:1、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良性疾病治疗应该遵循的原则,知道了这个标准和原则,你就会很容易理解胆囊结石胆囊炎该怎么治疗为好啦。那么这个原则和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精准外科的理念:祛除病因、保护器官、损伤控制。胆囊结石是良性疾病,同样也要遵循精准外科治疗这个原则和标准。胆囊结石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发生的外在原因如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地理环境等,内在原因有种族、家族、遗传等,在还不能确定病因或不能祛除病因的情况下,外科治疗就要遵循精准外科治疗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要求:保护器官、损伤控制。2、下面再讲讲如何保护胆囊这个器官:很多胆囊结石病人因为长期的发病和结石的刺激,胆囊发生了以下变化:胆囊壁毛糙增厚,有的甚至超过5毫米(正常的胆囊壁光滑,厚度不超过3毫米),有的还有不均匀增厚,胆道镜直视下观察胆囊粘膜萎缩或不均匀增厚,这样的胆囊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功能了,临床上做胆囊收缩功能检测胆囊收缩率低于30%或为0(也就是没有收缩功能了)这样的胆囊即使取出结石,胆囊壁和胆囊粘膜也不会恢复,相反有可能是癌变的病灶,如果保留了这样的胆囊,复发结石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有癌变发生的概率啦。那么应该保护什么样的胆囊呢?也就是什么样的胆囊结石可以采取胆道镜取石、保留胆囊呢?具备的条件是: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5毫米,胆道镜直视下观察胆囊粘膜正常,胆囊頚管通畅,这样的胆囊即使有一定的水肿等炎症表现,取出结石后是可以自行修复的。3、下面再讲讲损伤控制:这主要和手术医生有关,那么手术有哪些损伤?第一是腹壁的损伤,也就是手术入路,进入腹腔要经过腹壁,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右上腹壁上切开7厘米左右的手术刀口,做完胆囊手术再进行缝合,一般是术后7天拆线,但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切开腹壁的方法已经被腹腔镜微创技术所取代,由大刀口被腹壁上的三个或一个孔(单孔)5毫米左右的小孔所取代,术后不需要拆线,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另外一个损伤控制就是保护胆囊和邻近器官,有功能的、经过胆囊镜检查胆囊腔内胆囊粘膜正常、胆囊頚管通畅的就要保留保护胆囊这个器官。精熟的腹腔镜技术可以避免临近器官如肝脏、十二指肠、胃肠的副损伤,把手术损伤控制在最低。4、事实上,有一些胆囊结石患者是不需要切胆的,而保胆取石手术的关键、也是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胆道镜技术,没有胆道镜进入胆囊腔内在直视下观察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胆囊腔内的结石、胆囊粘膜,胆囊頚管通畅情况,是不能保证取净胆囊腔内结石,也不能清楚胆囊粘膜的情况(胆囊粘膜病变是需要切除胆囊的),更不能保证胆囊頚管是否取净结石和通畅问题,而胆囊頚管通畅性是胆囊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些医院和医生没有胆道镜和掌握胆道镜技术,不能实施保胆取石术,只能做切胆这种传统治疗方式。5、取出结石保留胆囊后能复发结石吗?当今除了外源性疾病如传染病、外伤,内源性原因的疾病都会复发的,肾结石、膀胱结石、胃肠息肉等良性疾病都会复发的,胆囊结石也不例外,如果胆囊功能正常的话,复发率在10%左右。那么复发了可以再考虑保胆取石吗?答案是可以的,就像肾结石一样可以再取石的,前提是胆囊是好的。那么如何预防复发呢?从我们个体而言,通过自律如规律生活、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这样不但可以预防结石复发,也有助于患有其他疾病,还有就是借助于祖国医学,中医中药调理也是预防结石复发的很好选择!****还有一种结石复发的情况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有关,这种情况药物治疗无效,需要手术ERCP才能解决,胆胰管汇合部疾病与胆结石相关性占15%左右,尤其是那些胆囊切除术后还有“胆囊炎”症状的病人(临床上称之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那如何判断是否合并有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呢?做磁共振MRCP、肝功化验和淀粉酶就可以有一个初步判断。所以患有胆石病的最好也把这三个检查做了,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是很有帮助的。6、切除胆囊后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胆囊是人体很重要的消化器官,不能因为切除胆囊后没有致残或危及生命就轻言切除,就像肾结石不切除肾脏、胃息肉不能切除胃一样,胆囊不能因为结石而一切了之。那么对于必须切除的胆囊,切除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呢?按照精准外科治疗的原则切除的胆囊,往往都是在人体内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失去胆囊功能的,人体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调整和代偿没有胆囊的情况,这样的病人术后因为不再胆囊炎反复发作疼痛了,相反饮食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对于那些胆囊比较好的、还有功能的胆囊结石切除胆囊以后,人体会发生一些生理反应,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腹泻,尤其是进食后,特别是进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会更加明显。文献中还有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远期胆管结石、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结肠癌、食管癌发生率增加,但这都需要大宗样本进一步验证,因为胆囊结石发生不是孤立器官的发病,而是全身变化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在胆囊以胆囊结石这种疾病形式表现出来而已,临床观察也发现在胆囊结石病人切除胆囊之前,就存在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结肠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比例比较高。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当今患有胆结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觉得结石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如今随着很多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健康、饮食习惯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结石病的魔爪已经开始伸向年轻群体。  近日,有一位患者小张由于突发腹痛去醫院进行检查。医生检查时发现,小张的肚子里竟然长了十几颗黄豆大小的石头!  据了解,小张的生活习惯一直不太好,正餐吃得少、喜欢吃零食和油炸食品及肉类,并且经常熬夜玩手机,导致转天起床晚不吃早饭。  而就在几日前,小张突发右上腹疼痛不适,伴随发热及反酸,被紧急送到了我院。经过结石科医生详细检查后,患者小张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医生为小张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成功取出结石,保留了胆囊,目前小张正在住院恢复当中。  一、  —不吃早餐,成诱发胆结石主因—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平时储存在胆囊里,参与消化,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在醫院接诊的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有百分之30到40的人发病和不吃早饭有关,上班族和学生居多。  那么,到底持续多久经常不吃早饭会引起胆囊结石呢?  没有确切的时间表,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体质、遗传、感染等。  胆囊结石不发作还好,如果反复刺激造成严重的胆囊炎,很可能会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甚至癌变。二、  —从胆结石到胆囊癌只有三步—  胆结石  ↓  胆囊炎、甚至癌变  ↓  胆囊癌  1、胆结石  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经过一夜大约12小时的贮存,使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2、胆囊炎  胆囊里有了结石,动来动去就会刺激到胆囊内壁。一旦结石阻塞胆囊管后,还会引起胆汁淤积、胆囊肿大,胆囊血管受压,引起胆囊缺血、抵抗力下降,如果细菌再乘机“兴风作浪”,发生细菌感染,那就会导致胆囊炎了。  3、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胆囊炎关系密切,并有日渐递增的趋势。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近年来我国胆结石、胆囊癌发病率均持续上升。胆囊癌并不是好对付的疾病,它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等等特点,由于它与肝脏的紧密毗邻关系,很容易发生扩散。三、  —结石最爱找这4类人—  概括来说,结石主要爱找“4F”人:Female(女性)、Fat(肥胖)、Forty(四十)、Fertilization(多育)。  女性:这和女性独特的体质、气质相关。女性普遍气质淤滞,肝气郁结,胆汁易瘀阻,就易产生胆结石  肥胖:肥胖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影响胆黄素的代谢,从而生成结石。另外多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也会加重结石,甚至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病例分享: 40岁左右的女性压力大,易生气,长期压抑,找不到出口“泄洪”,生闷气,就很容易胆汁淤滞,形成胆结石。   多育:总的来说,生育过的女性比没有生育的更易得胆结石,每多生一胎,几率会增加。因为妊娠期间,孕妇饮食摄取的胆固醇较高,易发生沉淀形成结石。另外,妊娠期间肠道功能易紊乱,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的胆汁滞留,易形成结石。

发布了文章

胆囊结石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结石,可能会导致以下一些后果:1.胆囊炎:胆囊结石慢性刺激胆囊粘膜导致胆囊炎,也可能会阻塞胆囊頚管,导致胆绞疼,后期可引起胆液积聚,导致慢性胆囊炎。其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嗳气、黄疸等。胆心反射导致冠脉血管挛缩,心梗,心律失常而出现胸闷不适,胸疼,心慌等。 2.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脱落到胆总管内,会引起继发性胆管结石。胆管结石的症状包括胆绞痛、发烧、黄疸等。 3.胆囊癌: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胆囊结石,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发布了文章

高龄老人梗阻性黄疸的诊治历程

梗阻性黄疸对肝脏损伤很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尤其是对高龄老人,诊治方案将是性命攸关!中医理论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现代医学的“损伤控制”理念,是决定治疗方案首选的指导原则,利用胆道内镜微创技术~ERCP技术和胆胰管汇合部疾病的“胆胰管流出道”理论,精准地挽救了该高龄老人的生命,顺利出院!正常饮食,生活自理!

发布了文章

梗阻性黄疸做PTCD好呢还是做ERCP好?

这必须先了解一下这两项技术的优缺点1  ,相比PTCD,ERCP途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主要优点有哪些?一,      ERCP经人体自然腔道(口腔及胃肠道)完成操作,相比PTCD,避免了部分有创操作过程,可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二,      ERCP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十二指肠乳头的间接观察并可以进行组织学检查(活检),对胆总管末端梗阻引起的部分梗阻性黄疸有确诊价值;但对于非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病变,同样无法进行确切诊断;三,      对于因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ERCP可以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取石,在减黄的同时,去除病因;四,      理论上,经ERCP途径,可以行胆道双侧、多支胆管引流,而不明显增加创伤。对于如肝门部胆管狭窄(肿瘤或非肿瘤)引起的左、右侧多支胆管梗阻,可以一次或经多次治疗实现多个梗阻胆管引流,更好、更快地降低胆红素水平。但这个操作对术者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成功率因人而异。2,相比ERCP,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主要优点有哪些?一,      PTCD经右季部肋间组织及少部分肝实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相比ERCP,操作路径明显缩短(PTCD操作路径仅20至30厘米,而ERCP常用内镜长度均在100厘米以上),大大减少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成功率;二,      对于较坚韧梗阻(如胆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得益于简短的操作路径及平顺的角度,PTCD对梗阻段的通过能力大大优于ERCP途径,对于此部分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大大高于ERCP;三,      在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得益于简短的路径及明显优于ERCP的影像设备,PTCD途径在诊断方面有极优秀的成像质量及准确的定位能力;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最终保证;四,      PTCD不受胆管手术影响(如胆肠吻合术等),而本部分患者因肠管、胆道相对关系发生变化,ERCP治疗将十分困难;此部分患者若胆道发生梗阻,PTCD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五,      得益于简短的路径及方便的入路,以及丰富的介入治疗器械,经PTCD途径的治疗手段非常丰富,如球囊扩张术,复杂支架置入术(如Y形),取石术,活检术等;六,      PTCD经首次手术建立路径后,在后续治疗中,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完全有别于ERCP途径每次治疗相同的痛苦感受;七,      对于支架置入术,得益于优秀的影像引导,经PTCD途径较ERCP途径有更精准的定位,从而保证支架置入术后减黄的效果;而且对于复杂病变,PTCD途径可以行复杂形状支架置入术(如经单侧入路Y形双侧引流等);八,      十二指肠乳头对于保证胆道与肠管的相对隔离有重要作用,其功能破坏后,因胆汁返流会致患者反复发热等不适。ERCP途径经常需要对十二指肠乳头进行切开等操作,对其括约肌功能会造成损伤,但是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进行对切开的十二指肠乳头进行修复,从而避免了这一并发症。PTCD途径治疗不必对十二脂肠乳头进行有创操作,对其功能不会有不利影响;对于一般的置管引流,使用新型特殊技术,可以将引流管留置于胆总管末端而不经过十二指肠乳头(如我科的Y形引流管放置技术),基本可以杜绝胆汁返流的发生。 九,      对于一般的常用胆道引流管,PTCD途径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线可供选择,引流管的口径多样,引流管柔韧性,通畅率等大大优于ERCP途径常用的内涵管(支架管)。


发布了文章

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回事?

曹先生一周前突发腹痛,急忙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告诉他患有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曹先生一头雾水,胆囊里有结石自己早就知道,因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也没去管它,怎么现在又多出了胆总管结石? 什么是胆总管结石?人的胆道系统非常复杂,而且与外貌类似,一人一个样子,大体上可以分为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胆汁由肝脏产生,经各级胆管汇合,流入胆总管。当未在进食时,胆总管末端的括约肌收缩,胆汁流入胆囊中暂存;进食后,括约肌开放,胆汁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结石存在于胆道不同的位置会引起不同的症状。胆总管结石通常会导致急性炎症,出现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皮肤黏膜黄染、尿液发黄),严重者称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可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也可以导致慢性炎症,反复出现腹痛、黄疸、纳差、乏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结石长期存留还会导致胆管癌[1]。 那么,胆总管结石从何而来?大部分普通人和部分外科医生认为,胆总管结石大都是胆囊或肝内胆管形成结石后掉落下来的继发性结石,胆总管原发结石占比很小[2]。但该假设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而且胆道外科医生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时也经常会发现一些难以解释的情况:有些成块的胆总管结石直径远大于胆囊管,它是如何从胆囊中掉落下来的?胆囊管的管径大多在2~3mm,而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直径在2.6~3mm,如果结石能从胆囊中经胆囊管落入胆总管,那它为什么不能再经乳头进入肠道呢?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一段时间后发现胆总管内出现了新的结石,这些结石又是从何而来呢?以上这些疑问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胆总管结石的形成与胆道环境的改变有关,而胆道环境改变主要是因为胆道内液体流速和流向的变化[3]。在正常情况下,胆汁应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单向流入肠道,胰腺分泌的胰液也应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单向流入肠道,胆汁和胰液不应发生反流,肠液也不应反流入胆总管或胰管。 当出现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发生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时,就会出现胆胰管合流异常(PBM)或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PBR),胰液或肠液就会反流进入胆总管,此情况会导致胰酶在胆总管中被激活,引起胆管黏膜组织、细胞、蛋白质、DNA及RNA的损伤,进而导致结石的形成[4-6]。 当出现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发生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时,就会出现胆胰管合流异常(PBM)或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PBR),胰液或肠液就会反流进入胆总管,此情况会导致胰酶在胆总管中被激活,引起胆管黏膜组织、细胞、蛋白质、DNA及RNA的损伤,进而导致结石的形成[4-6]。

发布了文章

胆囊腺肌症是怎么回事?都需要手术治疗吗?

什么是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症,也叫腺肌瘤病、腺样增生性胆囊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增生性疾病。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为上皮及平滑肌增生所致的胆囊壁增厚,囊性上皮内陷入壁内形成Rokitansky-Aschoff窦,窦内可含有小结石。胆囊腺肌症是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在胆囊切除标本中的发现率为9%,在女性更为常见。02、胆囊腺肌症有哪些类型?胆囊腺肌症根据其发生范围分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1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胆囊壁增厚,胆中造影时,造影剂可进入罗阿氏窦,可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点状阴影。2节段型:增生的胆囊壁,常引起胆囊环形狭窄,狭窄,超过2mm壁厚,不规则的边缘。3局限型:胆囊壁局部发生明显增厚,常为单发,多位于胆囊底部,易被误为肿瘤。03、胆囊腺肌症有哪些症状?实际上,胆囊腺肌症缺乏特异性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胆囊结石、胆囊炎极为相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少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及Murphy阳性体征。04、怎样区分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炎?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有以下特征:1胆囊壁弥漫性、节段性或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2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3囊壁内有结石强回声改变,后方有彗星尾征。4脂餐实验,胆囊收缩功能亢进。弥漫型胆囊腺肌症可通过脂餐实验与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鉴别。前者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而后二者收缩功能减低或丧失;而局限型胆囊腺肌症仅通过超声难以与腺瘤或息肉鉴别。05、胆囊腺肌症会癌变吗?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胆囊腺肌症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但胆囊腺肌症确实能伴发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胆囊腺肌瘤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时,特征为表面被覆上皮无异型,其下Rokitansky-Aschoff窦呈囊性扩张,囊内常含有黏液或浓缩的胆汁,被覆肿瘤性胆管上皮或柱状黏液上皮。06、胆囊腺肌症怎么治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腺肌症的主要方法。对不合并胆囊结石、无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而对合并胆囊结石、有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或随访过程中出现疑似胆囊癌表现的,应首先考虑预防性胆囊切除,对怀疑有癌变情况的手术中还需做冰冻病理检查,如有癌变需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良性病变,发现该疾病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胆囊切除。

发布了文章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是怎么回事?这个疾病都有什么症状?

肝胆胰外科有很多令人迷惑的疾病: 1,胆源性/胆石性胰腺炎,顾名思义,是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既然如此,取出胆总管结石或胆囊切除以后就应该治愈啦呀,但奇怪的是还有20%左右病人仍然反复发病,甚至胰腺炎发作更加频繁、越来越重。 2,胆囊结石胆囊炎有右上腹部胀痛或胃部不适,切除了胆囊以后应该这些症状就消失了呀,可是有20%左右病人仍然有“胆囊炎症状”,甚至比以前更重啦,看医生呢,有说这是正常现象,有的说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上面这些现象不但另很多医生无奈,也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和压力。引起这些异常现象就是由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引起的。 那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是怎么回事呢?2,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过长,乳头旁憩室,胆胰合流异常,乳头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 3,如何治疗这个疾病呢?十二指肠镜检查/ERCP是最好的选择,内镜下胆胰管分流、缩短胆胰管流出道,终止胰胆返流,通畅胆胰管流出道,从病因上解决问题。解决了胆源性胰腺炎复发难题,解决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一系列的肝胆胰外科的难题。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有病人既有胆囊结石又有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病人中有15%~20%同时还患有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很小一小部分是胆囊结石脱落到肝外胆管内造成的,这种情况多见于胆囊内泥沙样结石或者多发小结石,这部分中90%是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引起的胆胰管流出道不畅或隐匿性胰胆反流造成的。所以对于泥沙样或多大小结石胆结石患者切除胆囊后就没有问题了吗?这部分病人术后如果发生类似于“胆囊结石胆囊炎”疼痛的就要注意了是不是胆总管结石引起的。2、那什么是胆胰汇合部疾病呢?胆胰管汇合是胆汁和胰液汇合后流入十二指肠的部位,这个病位如果有问题就会影响胆汁和胰液的流速和流向的改变,导致胆汁和胰液的淤积而形成结石,多见于泥沙样结石或者多大小结石。那么胆胰管汇合部常见于哪些疾病?常见的如十二指肠乳头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胰管高位或低位胆胰合流异常、乳头过长、肿瘤等导致胆胰流出道不畅,而发生的继发性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多见于同时既有胆囊结石又有胰腺炎,胆囊结石多呈现泥沙样结石,或者偶尔发生胰腺炎。3、如何判断是否合并有胆胰管汇合部疾病?(1)彩超检查报告显示胆囊内有絮状物或胆囊涨大(2)肝功化验rGT、AKP升高,而胆红素不高,经过保守治疗或输液对症治疗缓解,这种情况反复发生,待病情平稳再去专科专家检查会诊又大多正常。(3)磁共振MRCP检查提示肝外胆管或胰管扩张或扩张不明显,胆胰管汇合角度>30度,胆胰管汇合在十二指肠壁外。(4)十二指肠镜检查可以明确十二指肠乳头及憩室等,同时ERCP可以进一步检查明确胆胰管合流异常及胆胰管狭窄情况。这些信息提示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是继发于胆胰汇合部疾病引起的,治疗方案就要针对这些情况,仅仅胆囊切除或保胆取石,胆总管取结石是不够的,因为胆胰管汇合部疾病还没有解决,结石和胰腺炎复发不可避免。当然了,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方面这些问题过于专业,科普一下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胆囊外的因素在胆石病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做了胆石病手术以后还要复发,还会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状的根源所在,如果想要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各大医学网站查询我在这方面的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等学术论文。十二指肠镜检查ERCP了解胆道情况在行ERCP检查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全国学术会议演讲关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胆胰管汇合部疾病的学术交流

发布了文章

肝胆管结石病人有什么不适症状吗?治疗方法哪个更好?

肝内胆管结石是位于肝内胆管的结石,通常也被称之为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往往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发生率占80~90%,发病原因是多见于胆系感染、胆道蛔虫等。那肝胆管结石病人会有什么不适症状吗?1、发病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部闷胀不适,主要还是以发热为临床特点,黄疸也不明显,如果出现胆绞痛或者持续性的胀痛,提示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这样的病人还合并有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沈黄如浓茶)。2、但大多数患者疼痛等不是很明显,患有长期的胆道病史,经常会伴有寒战发热等,黄疸可能不会很明显,有疼痛不适者常常会放射到肩部、背部,如果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梗阻时可能会出现黄疸。肝部按压或叩击会有疼痛感,肝脏会呈现不对称性肿大或者压痛感。如何去鉴别是否有肝胆管结石?超声检查、肝胆CT、磁共振MRCP、肝功化验是诊断肝胆管结石的必须的检测手段,其检查结果不但有助于胆管结石的诊断,更重要的是不但提供胆管结石的分布、胆管扩张的情况、是否合并有肝胆管肿瘤,而且还鉴别是否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通常说的胆总管结石),以免漏诊误诊的发生。肝胆管结石怎么治疗呢?1、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排石溶石,胆道内镜微创技术是当今最好的选择,其中胆道镜技术是能否有效治疗胆管结石的关键,胆道镜不但能取净结石,更重要的是同时可以有效治疗胆管狭窄,通畅胆管,避免结石的复发。2、胆管通畅是避免结石复发的关键,通畅肝内胆管的同时,也要通畅胆胰管流出道,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技术是十二指肠镜检查(也就是临床通常所说的ERCP),十二指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和诊断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对于有问题的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过长、隐匿性胰胆反流等疾病,可以进行胆胰管分流,通畅胆胰管流出道,避免结石复发。

发布了文章

胆囊结石没有症状、没有疼痛可以不做手术吗?

    一、长期没有明显腹胀和疼痛的胆囊结石病人,如果想要保留胆囊还是应该及早取出结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排石溶石,有的一些药物也只是缓解症状缓解疼痛的,达不到治愈的目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移动,结石长期的刺激会损伤胆囊粘膜和胆囊,损伤胆囊的功能,长期的结石刺激也有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最终结局是胆囊切除。二、对于那些想要胆囊切除的病人,如果没有明显腹胀腹痛的,可以继续观察,每年复查一次肝胆彩超,如果胆囊壁逐渐增厚意味着或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超过5毫米,或结石数目增多增大,尤其是结石数目增多超过3枚以上,或结石大小超过3厘米,就要考虑胆囊切除,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继续观察,因为这种情况属于胆囊癌变高发人群啦!三、如果平时没有症状而最近频繁发作,或偶尔疼痛,这意味着将会越来越频繁发病了,这种情况建议及早手术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想要保胆取石或胆囊切除的!


发布了文章

胆囊有哪些功能?

  现代医学(西医)对胆囊的研究不过150年历史,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胆囊的功能将逐步认识和完善,至今截止目前研究结果,胆囊有以下功能:一、胆囊的功能1、储存和浓缩胆汁;2、进食后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消化食物;3、调节缓冲胆道系统压力、维持胆道系统内环境平衡(稳压器或平衡器);4、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内分泌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其它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胆囊和人体其他的器官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是一个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器官,是人类长期进化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器官,切除器官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是不符合精准医学原则的。当然,对于没有功能已经成为威胁和影响你健康的胆囊只能切除了,所以,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病要早期治疗。

发布了文章

胆囊结石都需要外科治疗吗?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疼痛可不可以等段时间?

胆囊结石形成以后,很难通过药物溶石排石的,那么结石长期在胆囊内会对胆囊有什么结果?一是胆囊结石在胆囊内移动,没有堵塞胆囊頚管或堵塞不全,这种情况是胆囊炎不明显的,也就是病人感觉不是很疼痛,只是腹胀,或进食后腹胀,伴有有肩背部不适或放射痛。长期的这种炎症刺激会损伤胆囊,损伤胆囊功能,另外,也有发生胆囊癌的风险,最终结局是胆囊切除。二是胆绞痛,这种情况多见于结石嵌钝在胆囊頚管,超声检查结石位于胆囊頚管,不移动,胆囊壁有不同程度水肿增厚,壁厚超过3毫米,随着病情进展,严重的时候达10毫米,这时候会开始出现感染症状,如发冷发热,右上腹部疼痛难忍,这个时候需要输液和急诊手术。也有的结石堵在胆囊頚管口,随之又移动来了,此时腹疼就没了,但这也是一种预兆,意味着疼痛将会频繁发作,但从控制饮食已经无效了,这种情况切记服用利胆排石药物,容易诱发胆绞痛发作。应该及时手术治疗。三是胆囊頚管结石嵌钝发生胆囊炎,通过输液消炎治疗度过了急性期,进入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超声检查结石不移动,胆囊胀大,胆囊壁厚有所消退,甚至恢复正常厚度,发烧腹疼明显缓解,这样的胆囊损伤很重,几乎都要胆囊切除了。所以,对于无症状的或只是腹胀,表现出“胃病”症状的胆囊结石,及早采取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方法,不要等到发生了胆绞痛再考虑治疗,及早取出结石保护胆囊。  另外,有下列情况时,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也应积极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直径>3cm,或结石数目超过3枚,2.胆囊壁增厚超过5毫米;3.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也应该及时手术切除胆囊,因为这些情况胆囊癌变率高。

发布了文章

胆总管结石不治疗容易发生哪些危险?

胆总管结石常常伴有黄疸和发烧症状,有时候还伴有凶险胰腺炎,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胆总管上承肝脏,下接胰腺,如果胆总管内有结石,随时都会发生梗阻,发生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而这些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一、胆总管结石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1.结石阻塞和刺激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引起胰液引流不畅和返流,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发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2.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以后,伤及的是整个肝脏,导致转氨酶升高,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多死于感染、败血症及瘀胆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而常规外科手术麻醉风险高,创伤大,多不能耐受,死亡率也较高,尤其合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急诊手术死亡率更高!那么,患有胆总管结石应该怎么办呢?一定要开刀手术治疗吗?  不开刀也可以取出结石吗?答案是可以不开刀可以取出结石!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经口取出胆总管结石,类似于胃镜检查,病人不需要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即可下地,因其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已几乎可完全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团队,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使广大胆石病患者免于开刀手术的痛苦,深受认可和欢迎!

发布了文章

胆囊息肉外科手术治疗一定要切除胆囊这个器官吗?

  胆囊息肉同胃息肉,肠息肉,膀胱息肉一样,在没有明确病变的性质的情况下是没有理由切除胃,切除肠管,切除膀胱的,同样道理,胆囊息肉也不一定要切除胆囊!     对于胆囊息肉的处理也不一定均行胆囊切除术。过去仅凭胆囊息肉直径的大小决定胆囊是否切除的标准,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是不科学的。胆囊息肉大部分是胆固醇息内,是良性的,对于良性病变的胆囊息肉均行胆囊切除是不科学的,以复发为借口作为切除胆囊也是不科学的,病因病机不明,病因不除,复发在所难免,就如同胃息肉,肠息肉,膀胱息肉复发一样。       对于胆囊息肉可行“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方法,术中在胆道镜的直视下摘除息内,对于有异议的息肉即刻送冰冻病理活检,若为恶性则行胆囊切除根治,若是良性则保留胆囊,如此避免了绝大部分良 息肉遭受切除胆囊的厄运。此法是根据胆囊息肉的病理性质决定是否切除胆囊,被认为是目前胆道外科临床中最合理、最科学的治疗方法。

发布了文章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怎么治疗最好?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会引起胆胰流出道不畅和胆胰合流异常,通过受累的器官发生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等临床疾病表现出来。近几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ERCP取石因其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已几乎可完全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且有文献报道超高龄(90岁以上)患者行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6.3%,病死率为1.6%。随着ERCP技术的兴起,现在其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ERCP能有效的诊断胰胆管系统的肿瘤、炎症、畸形并能切开取石(EST)及进行鼻胆管引流(ERBD),胰胆管系统狭窄部位支架的置入,减少外科手术的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发布了文章

胆胰管汇合部疾病都有哪些?做哪些检查可以明确这个疾病?

      1.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过长,乳头旁憩室,胆胰合流异常,乳头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2.十二指肠镜检查/ERCP是最好的选择。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