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13

刘宇文

乌镇互联网医院

普外科硕士研究生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吃也能防癌,很多人都不知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人们不是没得吃,而是感觉“没时间”吃。很多人是这么想的:明天早上要约个客户,今晚多吃点,明早就不吃了;明天周末,今晚通宵看剧或者打游戏,明天睡一天,不吃饭还能减肥;平时都是妈妈做好饭,现在工作了,不会做饭,算了,早饭不吃了,到中午点外卖。。。就这样,不吃早饭成为常态,而吃早饭却被认为反常态。然而这么一个不吃早饭的习惯可能就是得癌症的一个诱因。胆囊癌,少见,但杀伤力强。不吃早饭,常见,杀伤力依然很强。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可调查表明,约90%胆石症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腹部B超显示胆囊结石常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不吃早餐者胆结石的发病率大大高于饮食有规律者,空腹时间过长,胆汁无用武之地就会浓缩并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随之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胆汁沉积胆石形成。我们人体内的肝脏细胞会制造分泌胆汁,胆汁的输送则有肝脏内密密麻麻的胆管系统来负责,从微胆管变成小胆管,慢慢汇集成左右肝内胆管,再至肝门的地方会合成总肝管,与胆囊交汇后再成为总胆管,而胆管细胞癌可能发生在这其中任何地方,可能长在肝脏的周边部位,也可能长在肝脏中央靠近肝门区域,后者在临床上又称之为肝门型的胆管细胞癌。    长期不吃早饭,盲目减肥,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许你患了胆道疾病却浑然不知,常常因为急症-胆绞痛而就诊,胆绞痛呈痉挛性右上腹痛或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后背,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当把堵住的石头排出后,腹痛才迅速缓解。若胆石比较小,复发率比较高。    不吃早餐,就会得胆结石或者胆囊炎,继而得胆囊癌,一旦我们储存胆汁的器官有了问题,肝脏这个产生胆汁的器官也要受累。由于胆管癌在初期几乎都没有症状,一般很难早期发现,在治疗方面,只有手术切除应该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人体的肝脏有再生功能,当把人的肝脏切掉四分之三,只要那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脏的时候,那剩余的四分之一肝脏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大概三到六个月就可以再生到原来的体积。无法开刀的胆管癌患者,大概只能采用放射线治疗或化学治疗,不过效果也都有限,动脉栓塞治疗较适用于血液供应丰富的肝肿瘤,但因为胆管癌是低血管性的肿瘤,所以通常栓塞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每日按时吃饭,还要合理选择食物。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人,是必要的,肥胖者要控制体重,避免盲目减肥和水果餐。禁食高脂肪、油炸和刺激性的食品,口味尽量清淡,多饮水,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保持好愉快的心情,定期体检,若检查出有胆囊相关的炎症,不可小看,遵医嘱用药。




发布了文章

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以及体检和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往欧美国家高发的胆囊息肉在国内,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我国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7-10%左右,主要集中在20-50岁人群,女性发病多见。胆囊息肉的概念 胆囊息肉是泛指由胆囊壁向腔内突起或隆起的一类局限性病变的总称,均有胆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是形态学的名称,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涵盖多种疾病,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胆囊腺肌症、腺瘤性息肉和早期胆囊癌等20余种病变。 由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70-90%为胆固醇性息肉,因此,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数可归于代谢综合征范畴。对于胆固醇性息肉患者,需明确其代谢相关疾病罹患情况,包括:血脂、血糖、血压、心脑肾血管、肥胖、脂肪肝等等。 疾病恐惧 由于部分胆囊息肉存在癌变风险,或者其本身即为癌前病变,因此容易给广大的患病人群造成恐慌;同时胆囊受之于父母必有其功能,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胆囊施行切除手术,多数人存在顾忌与不舍,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患者的“前怕狼后怕虎”的尴尬心态。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较普遍的存在,对胆囊息肉的客观、正确的全面评估与综合判断,有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可以减少罹患胆囊息肉之后的恐慌、顾忌与焦虑。 治疗现状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生对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比较宽松,如常仅把直径大于10毫米作为是否手术的界限。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彩色超声技术的更新,彩色超声的声像图可清晰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基底宽窄、血流情况能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有不少学者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以前手术有些扩大化了,对于胆囊功能良好、无潜在恶变可能的、体积较小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可能没有必要。由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等手段,在手术之前确定胆囊息肉的性质依然很困难,对于怀疑有恶变潜能的胆囊息肉仍应积极干预,只是在手术指征的把握上应更加严格。 治疗策略 结合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胆囊息肉的治疗有以下方式: 一、定期随访观察。 主要针对胆固醇性息肉和病变较小(5毫米左右),胆囊功能良好且无任何症状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随访时间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3到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出现影响病人日常工作、生活的症状且能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二、三联治疗(药物+饮食调整+运动)。 三联治疗(药物+饮食调整+运动) 主要针对胆固醇性息肉(3毫米以下),可采用利胆溶石药物,加以饮食调整及适当运动,3到6个月左右复查了解治疗效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三、手术治疗。 保留胆囊的息肉切除术:主要针对 ①无明显症状、胆囊功能良好、进展缓慢的、非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术后需进行三联治疗。 ②胆囊功能良好且无任何症状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术中需行冰冻检查,明确性质。 胆囊切除手术:主要针对 ①有症状、胆囊功能差、进展迅速的、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 ②癌变评估风险很大的息肉。 最后我想说,胆囊息肉是常见病、多发病,一旦罹患不需惊慌,但需要科学、专业的就诊。 胆囊息肉的治疗要“因人而异”、“因胆而异”。

发布了文章

胆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结石,也叫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普通人群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患有胆结石,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发病率甚至更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得了胆结石有什么危害?对胆囊本身的危害1.胆囊结石会引起胆囊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1)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发作,主要表现为胆绞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发作。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2)结石引起的慢性胆囊炎则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2.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的发生胆囊结石对胆囊粘膜的长期、慢性刺激会诱发胆囊癌的发生。这是胆结石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来说,结石的时间越长,结石越多、越大,诱发胆囊癌变的风险也越大。对胆囊之外器官的危害1.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特别是胆囊内的小结石,容易不安分,会随胆汁排空进入胆总管,成为胆总管结石,引起胆管梗阻,继而诱发急性胆管炎。当胆道梗阻比较完全,胆道内细菌感染较重时,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寒战、高热、黄疸,尚可有感染性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即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外科病人死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本病好发于40~60岁,病死率20%~23%。2.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容易诱发胆源性胰腺炎。其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可减轻。3.Mirizzi综合征。Mirizzi综合征是指因胆囊颈管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它良性病变压迫肝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的临床症候群,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少见并发症。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该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置不当可致胆道损伤。4.胆囊胃肠道瘘。胆囊结石长期慢性发作,引起胆囊与胃肠道相贯通,严重者可引起肠道梗阻。结语看完胆结石的这么多、这么严重的并发症你可能会有些惊慌。大可不必,但你需要有科学、专业的诊治、随访。对胆结石的治疗而言,各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不同患者需根据结石情况、胆囊情况、个人全身情况等综合因素来考虑,选择一个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案。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