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9711

黄煜伦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积水,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脑出血。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发布了文章

疑难的库欣病诊治

原本美丽的青春少女,开始发胖,食量巨大,皮肤发黑,痤疮也多了。父母觉得女儿这样的变化太异常了!就到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就诊。

发布了文章

一枚密网支架解决颅内三枚串联炸弹

一枚密网支架解决颅内三枚串联炸弹 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对于颅内动脉瘤了解不多其实每100个成年人中大约就有7个人患有颅内动脉瘤因为很多人没做过相关专业检查不发病的情况下也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常常被人忽略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严重危及生命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颅内动脉瘤也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1937年,Dandy进行了首例颅内动脉瘤外科夹闭手术,之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的出现开创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由于弹簧圈栓塞术比外科夹闭术有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少的并发症,且随着球囊和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及3D生物凝胶涂层弹簧圈等新技术和材料的出现,其逐渐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但大型、巨大型、宽颈或梭形动脉瘤对于术者仍具有较大的挑战。       血流动力学障碍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发生、进展和破裂的一个主要因素,故动脉瘤的治疗目标是重建血管壁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近年来新发展的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低网孔率和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支架,具有血流动力学和生物学的效应,其可以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的内皮细胞和新生内膜组织增生,进而依靠瘤颈的内膜化达到修复载瘤动脉的作用。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使巨大的囊性或梭形动脉瘤的治疗模式由瘤体栓塞转为载瘤血管的重建。这是一项革命性的飞跃,开创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新纪元,使得介入治疗更加方便,快捷。  下面将介绍我科通过密网支架治疗的一例颅内多发动脉瘤黄女士,女性,57岁。今年6月份参加健康体检,头颅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3枚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1枚动脉瘤。体检医生告知黄女士,颅内有4枚动脉瘤,黄女士非常焦虑,通过朋友介绍,网上查询大量资料,慕名来到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黄煜伦主任门诊进行了详细咨询,患者无任何相关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黄主任在得知患者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均为未破裂的情况下,建议患者进一步在我院完善了头颅CTA,并完善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我院头颅CTA结果:提示双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智能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右侧颈内动脉中动脉瘤2破裂风险较高,黄煜伦主任告知黄女士4枚动脉瘤里右侧3枚中的1枚破裂风险高,需要进一步治疗,并告知介入置入密网支架手术方式可以同时解决右侧颈内动脉串联的3枚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可以暂时观察,黄女士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后,积极的要求了介入手术治疗。接下来黄煜伦主任组织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规划1.术前密网支架手术方案,PED 4.75*30mm 2. 术前用药阿司匹林 100mg  qd (9天)氯吡格雷 75mg   qd  (9天)3. 血小板功能检验 在做好了充足的术前准备后,我科介入治疗团队给黄女士进行了密网支架置入术。手术过程支架导管到位后,缓慢释放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完全,即刻可见造影剂在动脉瘤腔内滞留。术中Dyna CT提示支架释放良好   术中影像融合提示支架贴壁良好,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血流无影响    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建 术后王女士恢复非常好,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术后第二天即正常进食,对手术效果满意的喜悦笑容洋溢在脸上。 王女士术后第三天即开心地办理了出院,步行走出病房。 术者体会总结1. 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治疗多发动脉瘤的首选技术之一,可以简便高效地覆盖瘤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长期效果良好。 2. 多发动脉瘤,单纯依靠弹簧圈栓塞,有较高复发风险,配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则能够更好地改善预后。 3. Pipeline选型前建议精准测量载瘤动脉远近端血管直径以及所需覆盖的长度,远端锚定距离尽可能充足,在释放过程中尽可能缓慢,步步为营,注意随时调整系统张力,防止支架移位, 4. 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效果良好,还需定期随访。 

发布了文章

一枚密网支架解决颅内三枚串联炸弹

一枚密网支架解决颅内三枚串联炸弹 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对于颅内动脉瘤了解不多其实每100个成年人中大约就有7个人患有颅内动脉瘤因为很多人没做过相关专业检查不发病的情况下也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常常被人忽略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严重危及生命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颅内动脉瘤也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1937年,Dandy进行了首例颅内动脉瘤外科夹闭手术,之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的出现开创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由于弹簧圈栓塞术比外科夹闭术有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少的并发症,且随着球囊和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及3D生物凝胶涂层弹簧圈等新技术和材料的出现,其逐渐成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但大型、巨大型、宽颈或梭形动脉瘤对于术者仍具有较大的挑战。       血流动力学障碍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发生、进展和破裂的一个主要因素,故动脉瘤的治疗目标是重建血管壁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近年来新发展的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低网孔率和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支架,具有血流动力学和生物学的效应,其可以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内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促进支架内的内皮细胞和新生内膜组织增生,进而依靠瘤颈的内膜化达到修复载瘤动脉的作用。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使巨大的囊性或梭形动脉瘤的治疗模式由瘤体栓塞转为载瘤血管的重建。这是一项革命性的飞跃,开创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新纪元,使得介入治疗更加方便,快捷。  下面将介绍我科通过密网支架治疗的一例颅内多发动脉瘤黄女士,女性,57岁。今年6月份参加健康体检,头颅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3枚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1枚动脉瘤。体检医生告知黄女士,颅内有4枚动脉瘤,黄女士非常焦虑,通过朋友介绍,网上查询大量资料,慕名来到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黄煜伦主任门诊进行了详细咨询,患者无任何相关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黄主任在得知患者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均为未破裂的情况下,建议患者进一步在我院完善了头颅CTA,并完善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我院头颅CTA结果:提示双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智能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右侧颈内动脉中动脉瘤2破裂风险较高,黄煜伦主任告知黄女士4枚动脉瘤里右侧3枚中的1枚破裂风险高,需要进一步治疗,并告知介入置入密网支架手术方式可以同时解决右侧颈内动脉串联的3枚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可以暂时观察,黄女士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后,积极的要求了介入手术治疗。接下来黄煜伦主任组织神经外科介入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规划1.术前密网支架手术方案,PED 4.75*30mm 2. 术前用药阿司匹林 100mg  qd (9天)氯吡格雷 75mg   qd  (9天)3. 血小板功能检验 在做好了充足的术前准备后,我科介入治疗团队给黄女士进行了密网支架置入术。手术过程支架导管到位后,缓慢释放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完全,即刻可见造影剂在动脉瘤腔内滞留。术中Dyna CT提示支架释放良好   术中影像融合提示支架贴壁良好,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血流无影响    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建 术后王女士恢复非常好,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术后第二天即正常进食,对手术效果满意的喜悦笑容洋溢在脸上。 王女士术后第三天即开心地办理了出院,步行走出病房。 术者体会总结1. 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治疗多发动脉瘤的首选技术之一,可以简便高效地覆盖瘤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长期效果良好。 2. 多发动脉瘤,单纯依靠弹簧圈栓塞,有较高复发风险,配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则能够更好地改善预后。 3. Pipeline选型前建议精准测量载瘤动脉远近端血管直径以及所需覆盖的长度,远端锚定距离尽可能充足,在释放过程中尽可能缓慢,步步为营,注意随时调整系统张力,防止支架移位, 4. 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效果良好,还需定期随访。 

发布了文章

复发晚期胶质瘤患者的新曙光—CAR-T免疫治疗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居原发脑肿瘤发病率的首位,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俗称“脑癌”。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俗称脑胶质瘤治疗的“三板斧”。但是胶质瘤预后仍较差,容易复发,间变性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仅为29.7%和5.5%。为此,除了常规手术治疗、放化疗之外,一批针对胶质瘤的新型综合治疗方法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其中,免疫治疗领域的代表性产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备受关注,把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提炼出来,在T细胞上安装可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CAR),体外大量扩增,再将这些经体外编辑和扩增的T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CAR-T细胞的肿瘤特异性很强,如果把杀伤性T细胞比作炸弹,CAR-T细胞就好比在炸弹上安装了精确制导仪。CAR-T疗法在血液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很好的疗效,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等,美国FDA已经批准了4个CART细胞治疗方法,在中国复星凯特CAR-T细胞注射液申报上市已获受理。CAR-T免疫治疗领域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攻破实体肿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旨在靶向癌性肿瘤的新型CAR-T细胞疗法,它在患有神经母细胞瘤(一种罕见的儿童癌症)的儿童身上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结果。在国内也有针对实体瘤CAR-T免疫治疗的个案报道,2021年2月上海同济十院αPD-1-mesoCAR-T 治疗1例卵巢癌患者,治疗缩小50%,存活超过17个月;2020年5月仁济医院翟博教授和科济生物李宗海博士 CAR-GPC3 T细胞治疗肝癌,在13例患者中有2例PR(部分有效),中位生存时间278天,有1例患者生存时间超5年;2017年陆军西南医院的研究:10名CEA阳性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使用CAR-T治疗后有7例患者病情稳定,2名肿瘤缩小,说明CAR-T细胞治疗结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可观。在国际国内复发胶质瘤患者的CAR-T治疗试验中,只有个别1-2例患者治疗有效。最近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黄煜伦主任和苏州茂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合作下,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在最近的临床试验中,三例复发的晚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手术联合CAR-T细胞治疗中,展现了惊人的效果:3例患者呈现了100%的客观有效率。通过2-6个疗程CAR-T细胞治疗,核磁共振显示:1例患者呈现完全有效(CR),肿瘤消失了。两例患者呈现部分有效(PR),肿瘤缩小在30-70%之间。最长的一位患者在复发后已经存活超过21月,并且目前情况良好。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一旦复发,其平均生存时间只有6-7个月,CAR-T免疫治疗为复发晚期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曙光就在前方!

发布了文章

血糖长期反复控制不佳,根源尽然在这里!

76岁的陈大爷患有糖尿病10余年,需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仍控制不佳,近日,陈大爷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经过内分泌科诊治发现患有生长激素腺瘤,找到了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在神经外科成功接受了垂体瘤切除,摆脱了需要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烦恼。  10余年前,陈大爷被确诊为糖尿病,同时患有高血压、后循环缺血等慢性疾病,自此他需要与大量口服药物为伴,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即使是皮下注射胰岛素,陈大爷的血糖也控制的不甚满意,反复口干及多饮多尿症状越来越明显,于是陈大爷前往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经内分泌科邵新宇主任检查发现,陈大爷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竟然是正常人的数十倍,经过OGTT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认生长激素腺瘤。邀请神经外科黄煜伦主任会诊,初次见到陈大爷,黄煜伦主任就判定陈大爷是得了脑垂体瘤(生长激素型),陈大爷四肢末端肥大,面容宽大,嘴唇、鼻子肥大,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陈大爷得了脑垂体瘤。据介绍,脑垂体瘤是发病率第三高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该类疾病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等症状,尤其是功能性垂体瘤,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肿瘤全切后可达到生化水平治愈,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经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煜伦评估后,建议陈大爷接受脑垂体瘤切除术。术中,黄煜伦主任通过神经内镜经鼻腔行脑垂体瘤切除术,体外不留伤口,内镜下全切肿瘤,此种微创手术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治疗脑垂体瘤的主流术式,术后第2天患者复查生长激素已降至正常水平,且血糖也降至药物可控水平。黄煜伦主任介绍,四肢及面容改变(鼻翼增大、颧骨突出、嘴唇肥厚、手脚肥大)是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常描述为感觉自己变丑了穿的鞋码往往会变大。同时患者体内高水平的生长激素会影响胰岛素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变得相对不足,并引起血糖升高。经鼻神经内镜下微创切除肿瘤是脑垂体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肿瘤全切后可达生化水平治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功能衰竭,打鼾,手足肿胀等症状。







发布了文章

是家里老人患上痴呆,非也,非也可能脑子进水了!!!

63岁的王老伯找到神经外科医师“人未近,味已至”在儿子的搀扶下老伯挪步而至以前的王老伯是一位风度翩翩、言谈举止相当得体的教师可是,刚从岗位上退下没多久经常忘事、记忆力明显下降走路越来越慢最近竟连小便也常常尿在身上!王老伯这是怎么了!旁人都说老伯患上了老年痴呆只有儿子不忍心看昔日为人师表的老父亲如此带着他多处问诊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看了个遍最终不少医师推荐他来神经外科门诊试试立即为老伯安排了头颅CT检查终于,谜底揭晓了...... 老年痴呆???非也非也是脑子”进水”了!!!!王老伯得了脑积水,属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此病是发病率高、发现率低、治疗方法比较复杂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小编小编!我有疑问!既然是“正常压力”为何还会有脑积水?何为“正常压力脑积水”?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脊液的循环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扩张、脑实质容积减少的一类疾病 一般人脑脊液的压力为80—180毫米水柱,当脑脊液增多时,必然将导致压力的增高,但此类患者虽有脑积水,但压力却正常,因此得名!如何知道是否患病?以步态不稳,记忆力减退、及大小便失禁三大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患者均具有这三种表现。在三种症状中,最为常见的症状是行走困难。此外,这三种典型症状同样见于其它疾病,诊断时的要点仍然是脑室扩大典型症状敲黑板!步态特点          膀胱症状        精神症状 碎步       尿频     冷漠、淡漠行走迟缓    尿急     记忆力障碍转身困难   完全性尿失禁  注意力不集中拖地行走  大便失禁(少见)精神运动迟缓   谁来诊断?由于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极易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混淆,所以其筛查、评估、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泌尿外科、康复科及影像诊断等多学科团队会诊治疗、多专业类型人员的参与,作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才可以改善或逆转病情。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外科干预取得较好疗效,术后患者症状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可以逆转痴呆(也称为可逆性痴呆),回归社会和正常生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评估方案"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多种智力量表"如何治疗?治疗的标准方法便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此手术方式的技术较成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此外治疗方式还包括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对病因不明的常压性脑积水(iNPH)患者有明确疗效,相对安全,针对患者或家属不愿意经颅手术的情况,可作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替代治疗,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且不进行颅内侵入性操作,有较低的感染风险,但其分流效果不稳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医师提醒!如出现步态不稳、尿失禁、痴呆/认知障碍等症状,(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神经内科,老年科,泌尿外科等科室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好转时,需至神经外科就诊明确诊断,专家团队会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断、治疗计划。通过多学科会诊,给患者更加精准和便利的医疗服务!

发布了文章

复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新方法-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在我院开展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致命脑癌,超过75%的患者在五年内都会死亡,其中对于最常见的儿童胶质瘤,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超过99%!即使患者采用了最为积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在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后,70%的患者的肿瘤会进一步扩散,同时伴有认知能力下降和中风等副作用。EGFRvIII CAR-T疗法2017年7月20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诺华合作开发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靶向EGFRvIII的CAR-T疗法,在Donald M. O'Rourke博士领导的最新的一项临床试验中(NCT02209376),成功地跨越了血脑屏障到达脑部肿瘤,同时也显示出了该疗法的安全性。(约30%的GBM是EGFRVIII高表达的,而且EGFRvIII表达被认为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治疗后不久接受手术的患者的肿瘤测试中发现,CAR-T细胞输注后的前两周内CART-EGFRvIII细胞和活化迹象,并且在所有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的血液中也发现循环CAR-T细胞。两周后,血液中CART-EGFRvIII细胞的水平开始下降,一个月后已经检测不到了。同时,接受手术治疗的5名患者的肿瘤也显示出较低水平的靶抗原EGFRvIII。作为I期研究,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并不是疗效,当然也不可能确定CART-EGFRvIII治疗的明确临床益处。然而,在18个月的随访中发现,其中一名患者获得了疾病稳定的情况,并且当研究数据公布时仍然存活。另有两名患者也幸存下来,但疾病出现了进展。其余7例患者生存时间则长于根据治疗史和多灶性肿瘤复发预测的时间。2018年年底我院开展CART细胞,目前已有三例患者入组,详情可以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梓街院区(周三下午神经外科胶质瘤门诊咨询)纳入标准:1)年龄18~65周岁,男女均可,预生存期大于3个月;2)既往活检或病理组织学证实高级别胶质瘤(WHO 3或者4级),经综合治疗后,影像检查提示继续进展或复发;3)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能够用于EGFRvIII的免疫组化检测,且符合病理学诊断的EGFR VIII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4)对于正在服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在采血前5天其服用剂量必须不高于4mg/天;5)足够的静脉通路用于抽血和静脉血采样,无淋巴细胞采集禁忌症;6)常规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WBC)≥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LY%)≥15%,血红蛋白Hbo(Hb)≥90g/ L,血小板(PLT)≥60×109/L;7)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ALT、AST)<正常值的3倍,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的1.5倍,血清肌酐(SCr)<正常值的1.5倍;8)受试者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配合随访。排除标准:1)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或其他未治愈的活动性感染者;2)以前接受过任何基因治疗患者;3)由于任何原因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4)任何严重的、不受控制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任何不稳定的系统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颞动脉炎等;5)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受试者或严重的衰弱性肺部疾病;心脏功能: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为三级或以上;肝功能:Child-Puge分级标准为C级或以上;肾功能:慢性肾病(CKD)4期以上;肾功能不全Ⅲ期以上;肺功能:严重呼吸衰竭症状,累及其他器官;脑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意识障碍;6)当前正在全身性使用类固醇药物(近期或者目前使用吸入性类固醇者除外);7)妊娠及哺乳期受试者(这项疗法对于未出生的小孩的安全性还不清楚,在注射前的48小时内对具有生殖潜能的女性研究参与者必须要有阴性血清或尿妊娠检查);8)对免疫疗法和相关药物过敏;9)有器官移植病史或正等待器官移植的受试者;10)血常规检查外周血T细胞数量低于2×108 /L者;11)研究者经评估后认为受试者不能或不愿意依从研究方案的要求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