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27

周丹阳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打呼噜会要命,得治!

        你打呼噜吗?   千万别以为打鼾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全世界每年直接死于打呼噜的患者人数超过十万!   打呼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分为:   1.原发性打鼾(或称单纯性打鼾):主要症状是打鼾,鼾声强度在50分贝以上,没有睡眠时觉醒,没有憋气,没有氧饱和度降低;   2.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夜间打鼾,睡眠觉醒,常憋醒,但没有呼吸暂停和氧饱和度降低,白天过度嗜睡;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打鼾,反复觉醒,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伴夜间低血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白天过度嗜睡。   只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下面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展开讨论。         惊!他们都死于打呼噜!   据《天府早报》报道,**董事长*年9月21日凌晨3时去世,享年54岁。死亡原因疑为睡觉打呼噜导致窒息死亡。   据《北京晨报》报道,某著名相声演员**、研制航母舰载机**、小品演员**,他们的去世都和睡眠问题诱发致命疾病发作有很大关系。   据《健康时报》报道,2010年4月17日的夜晚,4岁的肥胖患儿小丁当的呼噜声突然断了,身体也凉了,经抢救无效后医生下的结论:小丁当死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南方医院睡眠中心主任李涛平教授介绍,仅他接触的因严重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死亡的案例每年都有,而且不少,其中一位40多岁的鼾症女性,因医院没睡眠监测病床,为了等待检查不得不在宾馆住了一晚,结果当晚就死于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         OSASD严重危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7个小时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暂停维持10秒以上)和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30次以上,或每小时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5次以上。   打鼾不仅仅影响他人睡眠,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本人健康。全世界每天因打鼾、OSAS死亡约三千人。打鼾憋气使机体长期严重缺氧,早期轻者早晨头疼、白天困倦嗜睡、头昏,疲乏、记忆力智力、易发脾气。中晚期重者常伴高血压、血黏度增高、心绞痛、冠心病、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各种心率失常、脑出血、脑梗塞、肺心病、糖尿病,性功能减退,老年痴呆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睡眠中猝死。   所以“打鼾不是病,打久了会要命。”         这样的呼噜声最危险!   打呼噜通常分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者鼾声均匀,且随睡眠体位改变而改变。   恶性打鼾就不一样了,不仅呼噜声大,而且总是打着打着就不喘气了,过上十几秒甚至几十秒才又随着一声很大的鼾声重新打起来。恶性打鼾,实际上处于一种频繁缺氧的状态,属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危阶段”,一旦发生,应立刻去医院。   一个简单判断方式,当你听到身边人的呼噜声忽然打着打着没声音了,像背过气去一样,断断续续,这就说明发生了呼吸暂停,更有甚者,睡着睡着被自己憋醒,这一定要引起重视。而如果一个人7天中有5天都打呼噜,这也需要去找医生判断一下了。         这些人是高危人群!   1、重男轻女   女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抱怨自己的老公呼噜声震天响。的确,男女打鼾比例为5:1,因为女性的雌激素能保护呼吸道血管弹性和兴奋呼吸,而男性的雄激素则会促进打鼾。   但随着饮食习惯改变、工作压力增大,现在女性打鼾也越来越多。   2、胖人   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之间有恶性循环,胖人脂肪可使上气道的口径缩小,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打鼾又会使身体新陈代谢慢,造成脂肪堆积。   3、老人   因为老人身体机能的退化,上呼吸道肌肉松弛、血管弹性减弱都会造成呼吸不畅,发生鼾症。   4、鼻炎、鼻中隔偏曲者   打鼾同样可能是鼻子出了问题。部分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比较重,使得鼻腔内狭窄、堵塞,呼吸不畅只能通过嘴来呼吸,这样没有了鼻子对外界冷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直接刺激了咽喉部位,使其出现增生和肥大,进而发生堵塞现象而导致打呼噜。同样的道理,鼻咽部腺样体增生和鼻窦炎也会导致打鼾。         一分钟自查是否应就医:          1、打鼾程度:比如打鼾声音特别大,关上门都能听得到。         2、疲倦:晚上睡很香,可白天时常会感觉头晕乏力,很是疲倦,随时容易打瞌睡。         3、呼吸暂停:睡觉时鼾声突然停止,要过好半天才会听到“噗”一声吐出一口气,有时甚至会因为喘不过气来,突然被憋醒。         4、高血压:是否患过高血压,或是正在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如果以上4项中,你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说明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很高,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打呼噜请这样做!   ①经常打鼾者首先要注意体重,肥胖者更易中招。   ②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可刺激咽部发炎,引起咽部水肿狭窄,加重阻塞。   ③睡前别服用镇静安眠药。   ④侧卧睡对打鼾都有一定好处,特别是右侧卧成弓形能保持呼吸道通畅,而且心脏不受压迫。患有睡眠呼吸综合征的人不能仰卧,因为仰卧可使舌头下垂,压迫喉头从而影响正常的呼吸。   ⑤如果变换体位睡眠仍然不能缓解打鼾,建议去医院进行睡眠监测,遵医嘱进行治疗。

发布了文章

鼻出血套路太深?别怕!

        鼻出血通常指血液从鼻腔前鼻孔流出或向后流入口内,又称鼻衄,是几乎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见的情况,也是耳鼻喉科需要紧急处理的急症之一。         鼻出血可表现为反复间断性出血与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鼻涕中带血,若短期内大量出血甚至可以导致失血性休克、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境况。         鼻子为什么出血?         鼻出血原因众多,大体分为两类:         (1)局部病因:         1)鼻、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2)鼻腔和鼻窦炎症;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各型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等;4)肿瘤;5)气候因素:鼻粘膜干燥结痂等;6) 鼻腔异物(小孩常见)。         (2)全身原因:         凡可造成血压不正常波动、凝血功能障碍或损伤血管壁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时你应该如何做?         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量都不会太大,一般表现为涕中带血丝,或者鲜血自鼻孔滴下但速度不快、不连续,稍加压迫或不处理会自行停止。这种出血多数是鼻中隔前端的克氏区静脉丛出血,多因天气干燥、炎症等导致粘膜充血、毛细血管裸露,再加上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等导致毛细血管损伤而出血,儿童更以此种情况多见。         这时候你应该这样做:         1. 压迫止血 一般出血量不大的患者首先不要紧张,可以通过捏鼻(从鼻孔两侧向中间鼻梁骨方向按压)、鼻腔内填塞棉球等方法,五分钟后多数能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经常将纸巾或棉球塞入鼻腔内擦鼻涕、挠痒等,因为反复摩擦会损伤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出血,甚至使原有的鼻出血加重或经久不愈。         2. 低头,不是抬头 头仰起来只会使本来从前鼻孔流出的血液向后流至口中,或者咽下至胃内,这样似乎看起来出血量减少了,其实只是改变了血流途径而已,而咽下的血可能会刺激消化道而产生呕吐(呕血性物)。         3. 用冷毛巾敷头 采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可促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出血。         发生鼻出血时的注意点         1.虽暂时止血,仍需进一步检查治疗 当发生鼻出血,虽经捏鼻或自行填塞血止后,仍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及进一步处理,以防出血再次发生。         2.出血量大,尽快急诊 如果出血量迅速且大,并经过捏鼻止血效果不好的情况,应立即就近就诊。这往往是小动脉或鼻腔后部出血,甚至可能是较粗大的血管或血管瘤破裂出血,或者前面提到的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所致。         3.出血不要下咽 一方面避免咽下去的血液对胃部刺激引起后期呕吐,另一方面避免呕吐时腹压增加加剧出血,更是有利于医生估计出血量。         鼻出血如何治疗         1.常规治疗         (1)找到出血点,一般会用铬酸或硝酸银把出血点烧灼或电凝止血的方法。         (2)找不到出血点可以采取填塞止血:实际临床上并不是所有鼻出血都能找到明确的出血点,医生通常会采取前鼻孔填塞或后鼻孔填塞的方法进行止血,填塞需维持 48 - 72 小时后再到医院抽出填塞物。         (3)手术处理:如果在门急诊通过鼻腔填塞的方法仍不能有效止血,或者出血点位置太靠后而门诊无法处理时,那么就需要到手术室在内窥镜下进行全面的鼻腔探查,寻找出血点、彻底止血。         2.寻找病因         除了明确鼻子局部出血的,医生会通过测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功能等检查能诊断是否有高血压、常见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病因。         怎么预防鼻出血?         针对于鼻子局部病因造成的鼻出血,应避免挖鼻、揉鼻、用力擤鼻。天气干燥时注意保湿,除了通过加湿器等给空气增加湿度外,局部还可以涂一些金霉素油膏润滑鼻腔粘膜。         尤其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目前是季节变换及儿童过敏性鼻炎高发时节,许多患儿由于鼻痒常常会挖鼻、揉鼻,再加上偏食等,极易出现鼻出血,所以应加强防范。           温馨提醒:鼻出血是小事也是大事,当发生鼻出血时千万不要慌张,因为紧张会使血压升高而加剧鼻出血,可以先试着进行捏鼻止血五分钟,若该方法无效或出血量特别大,则应及时就近就诊。

发布了文章

耳鸣久了真的会聋吗?

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八次“全国爱耳 日”,主题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今天就与大家谈谈与耳聋相关的疾病——耳鸣,也探讨一下耳鸣久了是否会耳聋的问题。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指在外界没有声音的情况下,自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在鸣响的主观感觉。   耳鸣声音表现多样,如潮水声、嘶嘶声、电流声、蝉鸣声、搏动声等。依照发作部位可为单侧耳鸣、双侧耳鸣或颅鸣。依照发作时间性可以是持续性、间歇性或搏动性。依照是否有声源,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是指内部生物源性的真实声音,通过人体自身组织传导到耳内。声音来源包括:血管搏动、脉搏声、中耳肌肉痉挛、咽鼓管或软腭运动声音,检查者将听诊器放在耳边有时可听到耳鸣声,又称为他觉性耳鸣。相反,主观性耳鸣是一种听觉感知的幻觉,无法识别客观声音,只有患者本人可听到耳鸣声,这类耳鸣最常见。本文中所提到的耳鸣主要指主观性耳鸣。         引起耳鸣的原因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咽鼓管病变、急慢性中耳炎、肿瘤等,也可见与鼓室硬化和鼓室内血管病变等。   (3)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耳硬化症、耳毒性药物、噪声、感染所致的内耳损伤、蜗后听觉系统病变(如听神经瘤、桥小脑角病变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3)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4)不明原因,大多数耳鸣患者并不能找到明确病因,与耳鸣有关的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睡眠差、不良生活习惯、噪声刺激、饮食等都可能与耳鸣产生有关。         耳鸣需要做什么检查?   1.了解病史   进行耳部及全身临床检查。   2.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检测、耳鸣后效抑制和最小掩蔽级检测,及其他听力学及电生理检查。         什么是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概念,是从“神经性耳聋”的概念中盗用过来的,社会上流传的“神经性耳鸣”说法很多都是错误的。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意见,将找不到明确病因的耳鸣称为“特发性耳鸣”。         耳鸣久了真的会聋吗?   因为能导致耳鸣的病因很多,既有耳部疾病,也有全身疾病,耳鸣只是其中一个症状而已。许多耳部疾病(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都是可以治愈的,许多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也是可以理想控制的,既然这些引起耳鸣的病因都是可治愈的,那也就谈不上“鸣久必聋”。   当然,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药物性耳聋、听神经瘤、噪声性耳聋等这一类疾病引起的耳鸣,若疾病进一步发展是会造成耳聋的。         耳鸣的治疗   耳鸣的早期治疗,首发病的3~6个月是治疗重要时期。   1.病因治疗   a、取耵聍、取异物、切除肿物等。   b、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C、心理咨询和调适:分析耳鸣原因和病变情况,消除病人的担心,告诫病人要置身于声音充实环境中,主动接触自然界声音,争取与耳鸣共处,把耳鸣比作火车的轰鸣声、冰箱噪音等以适应和习惯这些声音,让病人尽力消除耳鸣引起的心理反应,抑制消极情绪,并树立耳鸣可以治疗的信心。   2.掩蔽治疗   应用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纯音测听仪或者助听器进行。   3.耳鸣再训练,习服疗法   目的是使病人对耳鸣适应和习惯,从而减轻耳鸣程度,解除耳鸣对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碍。该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长期、严重的耳鸣患者,主要包括咨询和声治疗。   4.传统中医治疗等。         耳鸣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耳鸣受很多因素影响,耳鸣患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旦患有耳鸣,首先要引起重视,到医院接受检查以明确耳鸣的病因,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   ②避免噪声刺激、禁用耳毒性药物、少吸烟喝酒等;   ③要对耳鸣有正确的认识,耳鸣是机体的一种善意提醒,要减轻自己对耳鸣的关注,培养兴趣爱好,调整生活节奏,注意规律睡眠和健康饮食;治疗时并不需要追求彻底消除耳鸣,但要消除患者对耳鸣的恐惧想法,建立正确的耳鸣认识观。

发布了文章

耳屎需要掏吗?

        我们耳朵里面产生的分泌物俗称耳屎,很多人出于卫生的考虑,往往会定期甚至是频繁地掏耳朵。         但是有不少人都说耳屎不用处理,因为耳屎是会自行掉出来的。那么耳屎到底该不该挖?耳屎要经常掏出来吗?耳屎要不要清理?         耳屎是什么?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         耳屎分两类,一类干性耵聍,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一类湿性耵聍,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油耳」和遗传有关,不是一种病。我们黄种人干耳较湿耳多,白种人和黑人则反之。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耳屎会不会塞满耳朵?能掏吗?         每个人都会有耳屎!除非有症状,否则无需处理。         如果耳屎堵满了耳道,继而出现耳闷胀、耳痛、听力下降等情况,需要到医院处理。         如果实在想掏,能不能自己用棉棒或者挖耳勺掏耳朵呢?不要掏!         为什么不要自己掏耳屎?         首先,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动作也会促进耳屎的外排。         其次,反复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自然屏障,甚至会引起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感染等。         再者,掏耳屎造成外伤也不少见,甚至造成慢性中耳炎或影响听力等。         所以再次强调,如果耳朵没有什么症状,耳屎什么的就随它去吧。         医院常规的处理方法         1.医生在直视下夹取;         2.耳道冲洗:先用滴耳液浸泡3日,待软化后,再到医院用专门的设备进行温水冲洗。

发布了文章

孩子睡觉打呼噜有可能是种病,会影响颜值和智力发育

        有很多孩子,沾枕就睡,还舒服地打着呼噜,睡得真香!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依旧感觉睡眠不足,精力不够充沛。   然而!专家表示,呼噜打得响,其实并不是睡得香的表现,反而是种病!   这种病不仅会使孩子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体的发育,还会让孩子变丑!   这种可能悄悄偷走你家娃颜值和智力的病,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在正常的生理生长期,大多数孩子不会出现呼吸道梗阻的症状,儿童咽部气道狭小,更容易出现上气道梗阻。儿童腺样体肥大会引起鼻塞、张口呼吸、反复鼻窦炎等,夜间症状会加重,出现睡眠打鼾,当鼾声大于60分贝,或者因打鼾而扰人,还伴有睡眠期憋气时,就属于病态性打鼾,称之为鼾症。   “鼾症”,医学上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5%的鼾症患者兼有睡眠期间不同程度憋气现象,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患者非但在夜间打鼾,通常还伴有白天的症状,如上课精力不集中,乏力困倦等等,倘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这种打呼噜就是鼾症   有些孩子在玩得特别劳累,或者是在仰卧位或者睡眠体位不适合时,咽部肌肉出现短暂性松弛造成的打鼾。这类鼾声比较细腻、平和、悠缓、均匀,它不影响睡眠和他人休息,对身体没有损害,一般不需要治疗。    另一种是由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病理原因引起的小儿打呼噜,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可因炎症刺激引起腺样体增生肥大,堵塞鼻咽部,造成呼吸不畅。由于呼吸不畅,孩子便张口呼吸,这样气流通过咽腔时,就会出现打呼噜声。         鼾症会导致“腺样体面容”   由于腺样体所在的鼻咽部是一个十字路口,上下联系鼻腔与咽腔,左右毗邻双侧中耳在咽部的咽鼓管开口,所以腺样体肥大可以影响上下左右的相关器官,其主要局部表现是阻塞呼吸道的鼻通气障碍、张口呼吸、打鼾以及鼻窦炎后的流涕等鼻部症状,或可伴有阻塞咽鼓管咽口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个别患儿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鼻中隔弯曲、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所谓“腺样体面容”。         鼾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鼾症,有手术和非手术两个选择。如果出现打鼾,家长们可以先试试,调整下睡觉的姿势和环境,尽量侧睡。对于“小胖墩”,减肥也有利于缓解鼾症。此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口腔矫治器,也是非手术治疗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大部分的儿童鼾症和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关。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可以解决90%以上的儿童鼾症问题。   但是,很多家长会有顾虑,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了,对免疫功能会不会有影响?其实人体上呼吸道有很多免疫器官,是否切除需要权衡利弊:若因为扁桃体、腺样体的肥大而造成频繁的呼吸暂停,还是建议尽早切除;如果反反复复扁桃体发炎,每年发作5次以上也可以考虑切除;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引起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也该考虑切除。

发布了文章

硬核:就不要再凭实力耳聋了!

        前几天有一位小伙子来门诊就诊,自述“耳鸣2年”,趁过年前空闲就诊,经听力检测发现,该小伙子高频区听力下降明显,确诊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一下他懵了,他自己觉得听别人讲话还可以,怎么就说耳聋了呢?我耐心地给他指出了几个生活中的细节:①在嘈杂环境不容易听清楚别人说话,②平时与别人交流时会叫别人原话重复说一遍,③别人讲话声音稍轻就不容易听清楚,④倾听时头会不自觉向前倾,⑤经常有耳鸣。该小伙子连声说对对对,平时就是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其实在问诊交流时他就明显表现出的了上面几个细节:头前倾、需要重复说、低声听不清,所以他的听力不佳是明确的,只不过听力损害在高频区,而且程度也不是特别重,许多人往往会忽视罢了。         分析该小伙子耳聋的原因,他开了一个小工厂,平时电话较多、工作环境嘈杂,又喜欢用耳机听音乐,因此造成他高频区听力下降,可是在30来岁的年纪,出现这样的听力下降是很可惜的,而且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保护听力。         1、使用耳机时间不宜过长         “90后不仅要防脱发,还要防耳聋”这已经不是玩笑。你一定以为自己还很年轻,无论在走路还是干什么,都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之类的东西,科学已经证明,长时间的使用耳机或过多的暴露于大音量环境,是造成噪音性耳聋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保护你的听力,请有节制的使用耳机,并且尽量少处在嘈杂环境。         那么,多大的音量才合适?“60-60原则”是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时长不超过60分钟。         2、减少耳毒性药物使用         平时尽量少用耳毒性药物。如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致聋或先天性耳聋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凡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舌麻、耳鸣、头晕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         3、减少病毒性疾病(如腮腺炎、流感、疱疹等)         腮腺炎、流感、疱疹等病毒可以引起神经性耳聋,应该平时增强体质,减少这类病毒感染。         4、尽量不要掏耳朵         正常人外耳道会分泌耵聍,起消毒杀菌的天然屏障作用,待干燥后结成耵聍会自然脱落,一般不需刻意清理,当我们有挖耳朵的陋习或经常用耳机听歌,耳朵就会相对容易积耵聍,容易伴有痒,更想掏耳朵,进而造成耳道感染,甚至挖破鼓膜或引起中耳炎等,而影响听力。若是耵聍确实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应该找专业的医生清理。         5、擤鼻涕要掌握方法         当感冒时,千万不要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以避免鼻咽腔内压力过大,带菌的鼻涕通过咽鼓管逆流到中耳,引发中耳炎。所以擤鼻涕,要每一个鼻孔单独擤。         6、发现耳朵问题及时就诊         当发现耳鸣、耳闷、耳朵流脓、眩晕、听力下降千万不要拖,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就诊最佳时机,特别是怀疑神经性耳聋、胆脂瘤型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需尽早诊断早治疗,必要时尽早手术,以免造成不可逆听力下降。         7、注意中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过程         积极预防与治疗慢性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改善机体血循环及代谢状态。注意耳卫生及听力保健,避免噪音刺激。         8、预防外伤等意外事故造成耳聋等         合理防护,防止意外伤害。当意外伤害造成耳聋、耳鸣时应及时就诊。

发布了文章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免疫力会下降吗?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扁桃体发炎是每一个人都碰到过的问题,而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炎又是许多儿童会面临的问题,所以但凡你都会听说过扁桃体与腺样体手术的话题。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做为耳鼻咽喉科中常见的基本手术,也是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他扁桃体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宝宝打呼噜,可能不是睡得香         可是,这一历史悠久的手术却还是让许多患者或患儿家长产生疑惑,甚至有些非耳鼻咽喉科与儿科的医生都可能会说“尽量不要手术”,我们日常门诊中也经常能听到患儿家长对医生如是说:“医生,百度上说,扁桃体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人说切了以后,有感冒就会直接到呼吸道,就更容易得支气管炎和肺炎啦!”“扁桃体是免疫器官,切了以后会不会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扁桃体一定要切吗?能不能不切?         那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免疫系统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扁桃体和腺样体被认为是呼吸道第一个防御屏障,对预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屏障,作用也没有想象中的大。他们两个就好似我们咽喉的两个守护卫士,它们同属咽淋巴环的内环部分,内环部分还包括咽侧索、舌根扁桃体,咽部淋巴滤泡等等。头面部及颈部淋巴组织又组成外环,协同内环起到口咽部的免疫作用。在健康无恙时,他们能够产生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对病原体抗原有吞噬作用,并产生大量T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尽到他们的守护职责。          当这两个守护卫士不断受到“病毒、细菌”侵蚀而反复发炎的时候,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说,他们无异于已经“彻底叛变”的叛徒。对于叛徒来说,及时消灭清除之,对于人体来说是更为有益的,而在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后不久,咽部内环与外环的淋巴组织可以完全代偿或代替它们发挥积极的防御作用。也就是说,对于符合切除指征的儿童,及时手术对于孩子来说,反而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国内外学者多项研究表明:扁桃体刚切除后几天,患儿短期内免疫指标或许会发生轻度下降,但这种下降并无临床意义,而人体其他的相关淋巴组织能够对切除的扁桃体及腺样体的免疫功能进行代偿,对患儿的远期免疫功能更没有损害,反而是术后的减少炎症发作却使整体免疫力获益。        这样,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答,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免疫力下降这类说法是不可靠、并且没有科学依据的!          哪些情况的扁桃体需要切除?          1.反复发作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每年发作6次以上)或扁桃体周脓肿;         2.可能或已经引起其他脏器损害: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         3.肥大的扁桃体影响呼吸与进食,造成严重打鼾;         4.扁桃体的良恶性肿瘤、扁桃体角化症、不明原因发热却首先考虑扁桃体因素者等。         儿童有以下情况需要扁桃体与腺样体一起切除         当腺样体与扁桃体过于肥大,堵塞小朋友的后鼻孔或口咽腔等导致上气道不够通畅时,出现睡时打鼾、呼吸或吞咽困难等症状,甚至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亦可引起鼻窦炎、中耳炎,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无法缓解。          正常情况下,儿童腺样体大小在6-7岁达到高峰期,之后会逐渐萎缩,但事实上许多孩子到10岁以后也没有萎缩,持续影响上呼吸道通气功能,严重者更是可以影响到小朋友的颌面部发育,逐渐出现腭骨高拱、上颌骨变长、牙列不齐、唇厚、缺乏表情的“腺样体面容”,俗称“痴呆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所以腺样体是否会萎缩是因人而异的,是否需要手术还是要以症状与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做决定。         总之,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小朋友来说,及时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对小朋友的健康反而是有益的,切莫因为某些偏见而耽误了治疗。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