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8062

张波

乌镇互联网医院

从事骨与关节疾病诊疗13余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相继取得同济医科大学骨外科专业医学硕士,医学博学位,2014年被医院派往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关节中心进修学习半年,主攻髋膝关节置换与翻修,回国之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颈椎病

发布了文章

置顶

骨骼也有年龄,别错过了孩子最佳长高期!

张大夫坐门诊,时不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在班上个子偏小,有什么办法知道他还能不能继续长高呢?”“孩子快15岁了,近两年个子就没怎么长,她还能长个子吗?”“父母都不矮,孩子却不蹿高,有什么办法让他长高一点呢?”“孩子刚刚上高中,觉得自己个头矮,他想知道还能不能长高?”…….注的问题,尽管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大长腿,但谁也不想自己孩子矮人一截。细心的家长往往会在很早就咨询儿科门诊,检测骨龄,及早得到身高健康资讯;张大夫也会经常遇到这样一部分家长,由于早期疏于关注,到了孩子上初中,甚至高中才想到干预孩子身高问题,考虑到身高是骨骼引起的,这类患者往往会来到骨科就诊,只可惜等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已经错过孩子最佳身高干预时期,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甚至影响今后的社交,求职等前途。今天张大夫给家长朋友们做一期关于骨龄科普-《骨骼也有年龄,别错过了孩子最佳长高期!》,目的是希望家长尽早关注孩子身高问题,选择合适时机检测骨龄,不要错过孩子身高最佳干预期。什么是骨龄? 老百姓都知道通过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骨龄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我们也可以用人体不同骨骼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及骨骺与骨干愈合的时间来表示骨骼的实际年龄,这就叫骨龄。它是用小儿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所求得的一个实际发育年龄。比如说正常情况下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的年龄加1,如果通过检查您的孩子骨化中心的数量4,那您的孩子骨龄就是5岁,以此类推就知道孩子的实际骨骼年龄。骨龄检测快速、简单、无创伤,只需给孩子左手手腕拍一张X片,通过观察左手手腕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即可确定骨龄。虽然拍骨龄过程有少量辐射,但是还是安全的,一般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的,而且与错过孩子发育和身高最佳干预期相比,危害更加微不足道。3-15岁的孩子,都适宜接受这项骨龄测试。当然如果孩子的身高没有特别地与其年龄段不符,也没必要去测骨龄,以免遭受不必要的辐射。通常情况下,儿童的骨龄与实际年龄一般都是相符的,上下浮动不超过1岁。骨龄与身高有什么关系?骨龄才能代表儿童真正发育水平,用骨龄来判定人体成熟度比实际年龄更为确切。骨龄是一把带有精确刻度的发育尺,可以判断儿童的生物学年龄,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程度以及性成熟的趋势;同时骨龄和儿童身高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不同骨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根据当前的骨龄,就可以预测继续可能长高的余地,预测长高潜能。比如同一个班上同样是11岁的男孩子,你家小孩子身高150cm;我家孩子身高却不到140cm。年龄都一样,凭什么我们家孩子就矮了这么多呢?那将来一起面试工作,你孩子高富帅,我家孩子矮……那岂不是很吃亏?作为父母肯定很担心,必须带孩子去医院测个骨龄,看有没有办法让孩子长高一点。结果骨龄报告显示我家孩子骨龄才不到10岁,而你家孩子骨龄已经接近13岁了。这个结果说明我家孩子的生长潜力还很大,我就不那么着急了;尽管你家孩子现在身高明显高很多,但是孩子骨龄已经提前了2岁,过早地消耗了生长的空间,最终谁是高富帅还不一定呢!所以同一个班上孩子身高暂时占优势不一一定最后也是高个子,只有骨骼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合才具备可比性。因此,要了解孩子骨龄,干预身高还需要尽早检测!当家长发现孩子身高矮于同龄人时,除了检测骨龄,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生长发育机构进行检查,长期追踪和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只是依靠单纯的拍骨龄片无法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高需求。此外,通过骨龄可以用于评定生长发育的速度和类型;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预测女孩月经初潮年龄。早期测定骨龄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一些身材矮小的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干预身高,骨龄检测要尽早!人体之所以能长高,主要是靠长骨的骨骺发挥作用,在青春期之后骨骺就逐渐闭合,身高停止增长。一般女孩在青春期11-15岁,男孩在12-16岁发育最快。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如果后期孩子的骨骺真的闭合,那么就没有方法让闭合的骨龄打开,也就没办法干预身高了。因此测骨龄要趁早,有学者推荐3-15岁之间孩子都有必要测骨龄。早期检测骨龄,尤其在孩子3-10岁时做骨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生长发育疾病,早期治疗,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多治疗机会、争取更多的干预时间;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饮食营养结构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身高干预和调整。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孩子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 最后,对于很多错过骨骼生长期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如果真的还想长高,张大夫也有办法---截骨延长术,不过这个独门秘籍一般不用于增加身高,但是对于长短腿,双下肢不等长的患者,走路跛行患者,可以延长短缩肢体,恢复下肢长度,值得尝试! 

发布了文章

腰痛不仅只腰椎间盘突出,您的腰痛属哪一种?

您是不是认为但凡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惹的祸?您是不是认为腰不好必须睡木板床?您是不是认为老年人腰痛就是骨质增生引起的?您是不是认为骨质增生就一定会腰痛?或者腰痛就是骨质增生了?……这些理所当然的常识,都是正确的吗?       据统计,人的一生中80%都会有腰痛的经历,部分患者腰痛会反复发作,无法彻底治愈,转变成慢性腰背痛,严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工作。近年来,腰痛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单是上班族伙伴们,甚至一些学生族动不动就喊“腰疼”,频频中招。腰痛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一种常见的现象,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但凡出现腰痛,就会给自己下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很自然的想到自己腰不好了,要把床铺换成木板才行,也理所当然认为是腰椎骨质增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甚至希望医生能给开某种药物或者贴神奇膏药,能够消除骨刺,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造成腰痛的原因有很多,腰痛发生时,我们如何分辨呢?怎么样简单的自我判断其病因呢?我们需要知道腰痛原因有哪些,根据临床发病率情况如下:腰痛常见原因 (一) 急性腰部扭伤后腰痛(闪腰) 典型病例(常见急性腰扭伤的患者病情描述)    “张医生,昨天搬家在家里抬东西闪了腰,腰部一阵剧烈疼痛,休息了一晚上,早上起床疼的更严重了,翻身,站立都困难,怎么扭腰一下怎么严重了?”    “张医生,昨天晚上下班拿拧快递有点重,腰稍微扭了一下,当时没觉得腰痛就没太在意,睡了一晚上起来,腰疼的直不起来,不能扭腰,咳嗽,打喷嚏,上厕所都不敢用力,用力腰就剧痛无比,这是怎么回事?” 主要症状    急性腰部扭伤多见于青壮年,老百姓也将其描述为“腰闪了”。往往有抬重物或扭腰的诱因,肌肉收缩过猛、或用力姿势不正确、肌肉负荷过重或收缩不协调所致。若扭伤很重,当时就会出现持续性腰部剧痛,第二天因腰部肌肉局部出血、肿胀、腰痛疼痛加剧;若腰部扭伤很轻微,当时可能没有明显疼痛感,次日腰部疼痛加重。受伤后站立时候往往要用手撑住腰部,坐下去也需要用双手扶椅背才能入座;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不能挺直,扭转腰部困难,咳嗽、喷嚏、腰部用力时可使疼痛加剧,但是没有下肢放射疼痛(这一点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区别),休息或服用一般止痛药也不能缓解。 治疗方法    急性腰部扭伤重在预防,如果不慎扭伤,思想上一定要十分重视,许多病人急性腰扭伤后,X线片显示腰椎无问题,就认为自己问题不大,未能及时正规治疗,腰痛迁延不愈,从而演变成慢性腰痛,留下后遗症,给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治疗时,要分清腰扭伤的程度。一般较轻的扭伤,肌肉或韧带仅仅受到了过度的牵拉、并未撕裂的患者,休息同时配合口服或者外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数日内疼痛即可消失,很快就能恢复活动。对较重的腰扭伤软组织有撕裂的病人,应尽休息3-4周,直至损伤组织完全恢复,疼痛症状消退,此时若急于恢复活动,将会延迟愈合。  (二) 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 典型病例(常见腰肌劳损的患者病情描述)    “张医生,我稍微累一点腰部就开始酸胀,疼痛,不能久坐,休息一晚上又好一点,腰部也没受过外伤,做过很多检查都说没问题,我这腰到底是怎么了?”    “张医生,我生孩子后就开始腰痛,抱孩子会痛得更厉害,腰部怕冷,感觉腰部无法承受自己的重量,空空的感觉,受一点风寒刺激,腰部就疼痛、酸软无力。”主要症状        腰肌劳损也是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腰痛疾患之一。腰肌劳损,也叫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腰痛症。主要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如果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而转入慢性,留下后遗症;或者由于腰部受到反复的劳损、长期固定姿势工作,久坐久站,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腰部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疼痛在劳累或受寒后加重,休息或保暖后可减轻,时轻时重,        腰肌劳损与前面提到的急性腰部扭伤产生的腰痛是不一样的:腰肌劳损的腰痛,当按压疼痛的部位,给他做个按摩或者热疗,疼痛会明显减轻;但急性腰部扭伤腰痛相反,按压疼痛部位症状加剧,无法耐受,越按压越痛。此外,腰肌劳损很少出现下肢放射痛(即坐骨神经痛),这一点可以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鉴别。 治疗方法        本病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极少需要手术治疗。        (1). 疼痛的急性发作期主要是卧床休息以及物理治疗(按摩、热浴、理疗、牵引、针灸、拔火罐等)。        (2). 配合使用消炎镇痛、消肿解痉类药物以及外用膏药能迅速减轻症状,尤其对急性期患者疗效奇佳,常用的如芬必得、扶他林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等。如果有固定的腰部疼痛点,局部封闭治疗也能取得奇效,但要注意防止可能的并发症。       (3). 介入或手术治疗:对极少数临床上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治疗,其中超声引导下的小针刀或者射频等肌肉松解治疗效果不错。但肌筋膜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症状,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典型病例(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病情描述)       “张医生,我一直腰痛,这几天感冒咳嗽后腰痛加重了,感觉屁股外侧,大腿和小腿后面都侧扯着疼,不敢用力咳嗽,躺在床上不敢抬腿,腿弯曲一点才觉得舒服,这是什么问题?”       “张医生,前一阵子腰痛,休息了几天本来快好了,结果做事受累了,腰痛又厉害了,并且整条腿外侧就像触电一样剧烈疼痛,脚指头还麻木,腰也直不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主要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于青、中年,部分老年患者也可以发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不一样的是,腰痛同时伴随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个别病人仅腰痛或腿痛。咳嗽、打喷嚏、大便等动作会诱发疼痛加剧。病程过久还会出现小腿外侧、足背皮肤麻木感觉,严重的时候可出现会阴区麻木、大小便失控等瘫痪症状。 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80%的病人不需要开刀治疗,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治疗与否,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通常(但并非所有)会出现萎缩/退变,临床症状缓解功能改善,也就是说该病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这可能颠覆大多数患者的认知。绝大多数经过药物及康复治疗可达到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有复发可能。当正规保守治疗(卧床休息+药物+康复理疗)6个月以上,腰腿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影响休息及睡眠,神经损害明显,肌肉力量明显减弱者,则应尽早手术。       (1)急性发作期适当卧床休息,在耐受范围内维持日常活动。症状缓解后可行慢走、游泳、倒走等锻炼方式康复训练。避免久坐及久站,避免搬动重物,避免旋转腰部动作,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       (2)牵引、按摩、热疗、针灸、低中频电疗、脊柱手法治疗等方式均可采用,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腰痛。       (3)药物治疗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的如芬必得、扶他林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片,维生素B12),静脉输入脱水药(20%甘露醇)能够缓解急性期疼痛症状。       (4)介入及手术治疗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如果您的症状严重,通过积极正规的保守治疗6个月治疗,并且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影像学表现与体征相符合,说明您的病情已经不属于能够自愈的群体,此时就不要在犹豫不决,更不要去盲目寻求“祖传秘方”,建议在6个月内进行手术。现有证据表明,如果必须手术,在发病早期(6-12月)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更快,手术效果更好,神经功能恢复更佳,手术风险更小。  (四) 骨质疏松症 典型病例(常见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病情描述)       “张医生,我婆婆今年72岁,经常喊腰痛,三天前感冒使劲打了一个喷嚏,就开始出现腰背痛加重,伴有肋骨和胸前疼痛,持续不能缓解,疼痛睡觉都困难,我婆婆这是怎么了?”        “张医生,我家爹爹今年83岁,没有受过任何外伤,腰部,背部,肋部疼痛,就像有“一股气”到处游走,跑到哪里疼痛就在那里加重。尤其晚上躺下去腰背部疼的厉害,无法入睡,我爹爹这是怎么了?”主要症状       骨质疏松症或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以引起腰痛,以60岁以上女性多见。这类腰痛的特点就是广泛的胸腰背部的疼痛,疼痛位置不固定,老人经常描述像是有“一股气”在腰背部游走,在晚上或活动时候疼痛加重。因为骨强度下降,轻微跌倒,甚至咳嗽,打个喷嚏,就可以引起胸腰椎的压缩骨折,导致腰背部疼痛加剧,病程过久还会逐渐出现驼背,脊柱变形。考虑到多数当事人没有明显外伤史,根本不会想到脊柱骨折的可能性,往往都选择在家休息几天,结果休息疼痛一点没有好转,反而越躺越疼。这个就是典型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腰痛的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多半采取保守治疗,如果新发生的压缩性骨折引起腰痛,可以行腰椎微创的手术把骨折稳定,缓解疼痛,疼痛急性期也可以使用消炎镇痛药物控制疼痛,佩戴腰部支具尽早下床活动。规范化的服用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这样才能长期、有效、安全的缓解腰背痛。  (五) 炎性腰背痛 典型病例(常见炎性腰背痛的患者病情描述)    “张医生,我腰部疼痛快一年了,尤其晚上睡觉疼的厉害,起床活动一下反而会轻松很多,天气暖和的时候好一点,变天和受凉后腰痛明显加重,这是怎么回事?”       “张医生,我读高中时候就有点腰痛,现在上大学了腰痛越来越频繁,早上腰部僵硬不灵活,晚上不能睡太久,昨天夜里又开始了,疼的翻身起床都困难,吃了两粒止痛药才缓解,今天早上起床腰都直不起来了,我还这么年轻,这是怎么回事啊?? 主要症状       典型的炎性腰背痛有以下特点:(1) 腰背痛发生在40岁前;(2) 缓慢发病,很少突发腰疼;(3) 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4) 伴随晨起腰背部僵硬;(5) 休息并不能改善腰背部疼痛症状,活动后反而腰背痛减轻。如果符合以上5条中任意4条,就要考虑炎性腰背痛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了炎性腰背痛的表现,并且症状已经持续3个月或以上,就最好尽快去风湿免疫科看看,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更需如此。非风湿科医生,尤其是脊柱外科医生也应该注意炎性腰背痛的发生,避免延误诊断。 治疗方法       炎性腰背痛静止期主要是注意保暖,坚持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维持脊柱关节最好的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力量,其中游泳被认为是很好的有效锻炼办法。平时注意坐姿,站立时尽可能保持挺胸收腹;睡觉时选择硬质床垫;疼痛发作期可给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口服,配合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案。需要注意定期复查,尤其对于年轻人出现炎性腰背痛,一定要警惕和排除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等这一类风湿免疫性疾病,避免病情发展造成严重残疾。        除了以上五种常见腰部疾患会引起腰痛外,临床还有很多疾患与腰部疼痛有关,甚至一些内脏疾病也能导致的腰痛。人的一生十有八九都会有腰痛的经历,对于造成腰痛的原因,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引起腰痛,我们如何分辨呢?        一、腰痛的诱因  根据疼痛的诱因,如果伴随抬重物,腰部扭伤或者其他引起腰部肌肉挛缩的诱发因素,这种情况多考虑急性腰部扭伤或者腰肌劳损;当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只是打一个喷嚏或使劲咳嗽,也可能诱发腰痛,这种类型腰痛要警惕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受凉受寒后腰痛,或腰痛伴有局部怕冷、怕吹风的症状多考虑腰肌筋膜炎。        二、腰痛的时间点  腰痛以夜间为主,夜晚痛醒,要警惕炎性腰背痛。疼痛白天活动后加重,晚上休息后缓解,考虑腰椎间盘突出或筋膜炎可能性大。        三、腰痛的伴随症状  腰痛伴随臀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多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伴随腰部僵硬,脊柱活动度受限多考虑炎性腰背痛可能性;老年患者腰痛伴有全身痛、转身痛、咳嗽痛多考虑骨质疏松症可能性。此外,除了腰部本身的疾病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也会引起腰部的疼痛。如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会引起腰部的放射性疼痛;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结石、妇科炎症、经期紧张也会引起腰痛。但由于病变不在脊柱,一般腰部的活动不受影响。综上所述,腰痛的原因有很多,以上方法只供大家初步自我判断,若要明确病因,还要前往医院结合具体检查由医生做出诊断。腰痛的预防策略预防策略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腰痛,除了相应治疗措施缓解急性期症状外,还应该做好日常保健和预防,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复发、防止加重、缓解症状都具有一定作用。       (1)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期固定某一个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办公注意坐姿,定时起身活动一下腰部,舒展筋骨,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2)注意气候变化,腰部保暖,防止寒湿侵袭;长期伏案工作者或司机朋友建议增加腰枕,帮助腰部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3)腰痛患者建议选择硬质垫床垫,如硬质席梦思、棕垫即可,并不是非要睡木板床。        (4)掌握正确搬物姿势:抬重物时先下蹲,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再移动双腿搬运到指定地点,再下蹲放下重物。避免频繁搬重物。       (5)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前应先做热身运动,避免腰部扭伤,强度要循序渐进。在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运动时,合理使用腰围,腰围急性期使用,不推荐长期使用。        (6)老年人注意合理饮食,充足日照,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饮食保证充足钙,饮食摄入不足时,可以额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保持正确的日常活动姿势,避免发生椎体骨折。        (7)适当肌肉锻炼,倒走,游泳,腰椎康复锻炼操等运动是非常合适的康复预防方法。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胖子容易患上骨关节炎?

为什么胖子容易患上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关节炎是导致5O岁以上男性丧失工作能力的第2号杀手—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变形和关节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活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已有的研究表明,肥胖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骨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2亿以上,有2.6亿超重和肥胖患者,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骨关节炎的后备军。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路易斯·墨菲博士主持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肥胖令美国关节炎患者日益增多,肥胖使关节处增加额外压力,肥胖者患膝关节炎几率达64.5%。体重正常者则为34.9%。我国的相关研究表明,关节炎与肥胖相关率高达70.73%。尽管肥胖引起骨性关节炎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引起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加重:(一)增加膝关节压力膝关节是人体的最有力的负重关节,肥胖导致关节负荷增加,如果承载的负担超过其负荷量,膝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加速软骨丢失、骨赘形成,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在我们行走时膝盖所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3-6倍,假如你体重增加10kg,行走时膝关节将增加30kg的重量,而上楼时膝关节则相当于增加70kg的重量,人体关节类似于一个机械轴承,长期超负荷运转,机械磨损就会增加,寿命也会大大缩短,这也是为什么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肥胖患者居多的原因。因此骨关节防治指南最重要一条就是控制体重,不仅有助于保护膝关节,还可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危险。减肥加上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骨关节炎发生的最佳方法。(二)肥胖伴随代谢的改变肥胖患者不仅导致人体大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率上升,研究表明肥胖还增加人体手指等小关节骨关节炎发生概率。因此肥胖导致骨关节炎不仅与生物负荷增加有关,肥胖患者还可能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肥胖患者往往伴随糖耐量受损,血糖血脂异常,脂肪代谢异常,这些都会影响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异常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因子加重局部的炎症,加速软骨退化、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肥胖患者很多伴随嘌呤代谢异常,是高尿酸血症高发人群,高尿酸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内异常沉积,早早诱发关节炎的发生。肥胖者往往饮食不合理,常常嗜好高糖、高脂肪饮食,不良的饮食结构可一方面可增加体重,加重生物学负荷;另一方面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许多疾病关系密切,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循环受损,进而机体器官、组织血液供应受限,影响关节软骨下骨的血液供应,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起也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肥胖往往是发生在骨性关节炎之前,而不是因为骨性关节炎造成的疼痛使活动减少所致,这进一步说明肥胖引起的代谢改变可能是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三)陷入恶性循环:肥胖-关节痛-缺乏运动-更加肥胖肥胖患者往往缺乏运动,不爱运动导致体重进一步增加,很多年轻肥胖患者一时激情希望通过运动减肥,由于平时缺乏锻炼,加之体重负荷大,运动后往往容易并发膝关节疼痛,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底筋膜炎等运动损伤,这些损伤会进一步限制其运动的能力,扑灭其减肥的激情。中老年肥胖患者长期体重符合,导致早早出现关节炎,也限制了后期运动减肥的能力。由于体重导致关节炎,关节炎限制其运动能力,无法增加热量消耗,而摄入量却没得到很好的控制,体重进一步增加,导致可怕的恶性循环!如果想突破困境,肥胖患者,在没出现病症之前要防患于未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严格的控制饮食,注意自己的健康,远离肥胖,打破恶性循环。临床上,张大也诊治过一些肥胖患者,体重成功下降后,关节炎的病症明显好转。综上所述,肥胖者容易患骨关节炎,不仅是因为体重增加导致关节机械负荷加重的原因,还可能与肥胖造成的全身代谢因素有关。因此,肥胖是影响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控制或减轻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之。


发布了文章

颈椎病真的会瘫痪吗?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以往以中老年患者居多,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脑、手机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日趋年轻化。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颈椎病患者已经超过5000万人,颈椎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老百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如此,老百姓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识并不十分了解,老百姓一听说得了颈椎病,就会非常担心,害怕随着病情发展导致瘫痪,颈椎病真的可以引起瘫痪吗?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类型?得了颈椎病怎么办?如何预防颈椎病?请关注张大夫科普第二十二篇:《颈椎病真的会瘫痪吗?》 什么是颈椎病?根据其定义,如果您被诊断为颈椎病,说明您的颈椎发生了以下变化:(1)颈椎椎间盘或颈椎小关节发生老化退变,退变累积及到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2)出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伴随颈椎病相应的影像学改变。颈部症状并不都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单纯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颈椎病影像学改变也不一定患有颈椎病;只有当患者影像学检查符合颈椎病病理改变,而这种影像学病变又能解释颈部目前临床症状,这样才能确诊为颈椎病。因此是否有颈椎病,需要骨科专科医生来判断,不是所有颈部症状都是颈椎病惹的祸。                                            颈椎病有哪些症状和类型?颈椎病既然这么常见,那老百姓如何判断自己的症状是否为颈椎病呢?根据颈椎病变的范围和受累组织结构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不同;我们的颈椎有七节,不同节段的病变,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根据颈椎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大类:(一)颈型颈椎病  往往是因为颈部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和椎体小关节不稳的基础上,颈部的不适姿势或者长期过度劳损导致。主要症状为:颈部、枕部、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甚至可以有整个肩背部疼痛发展,影响头颈部活动。部分患者颈肩部可以触及到明显的压痛点,患者总感觉颈背部像背着几千斤重物感。颈型颈椎病患者核磁共振及CT检查,主要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没有提示明显周围组织的压迫表现,此类颈椎病往往提示颈椎病情不严重,青壮年多见。(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颈椎病在所有颈椎病中发病最高,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到神经出现:手指、上肢放射样疼痛,麻木,如果长期压迫神经根,会伴随上肢无力,手握持物体力量下降,甚至肌肉萎缩。当患者颈部活动,或者用力咳嗽,打喷嚏时,这种症状会加重。因为神经分布存在节段区域性,虽然都是颈椎病,不同节段压迫表现出来的疼痛和麻木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不一样。(三)脊髓型颈椎病  该型发病率不高,但因为其可能引起瘫痪,它是颈椎病中最严重,致残率最高的类型。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无力感,写字,握筷等精细动作很难完成,手持物易脱落;单侧或双侧下肢体乏力,沉重感,部分患者出现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不踏实的感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躯干部犹如皮带捆绑样的异常感觉;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行走困难甚至发生瘫痪。由于该型颈椎病起病隐匿,发作很缓慢,因此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早诊断,就诊时候已经出现脊髓信号改变,从而导致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因此对于此类型颈椎病患者,但凡有症状怀疑此型颈椎病时,早期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十分必要,若核磁共振提示脊髓压迫导致脊髓信号改变,应该尽快实施手术。(四)其他型颈椎病  其中包含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头沉等头部症状,还会有视物模糊、耳鸣、手部麻木、听力障碍、心动过速、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头颈在某一恒定位置下,会出现下肢的突然无力猝倒,但意识清楚,都是该型的典型表现。不同类型颈椎病表现不一样,也有部分患者为混合上述分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类型,也叫混合型颈椎病。不同患者对疾病耐受程度不一样,有些患者症状很严重,影像学检查却很轻;部分患者症状很轻微,影像学检查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退变和脊髓神经压迫表现。因此既不能单纯根据症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单纯根据影像学病变确定治疗方案。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科学的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有助于确定颈椎病类型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得了颈椎病怎么办?颈型、神经根型和其他型颈椎病首选非手术治疗,以药物和康复保守治疗为主;神经根型颈椎病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脊髓型颈椎病病情发作严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改变不合理生活方式  合乎生理需求的生活和工作体位是防治颈椎病的基本前提。(1)避免长期从事低头弯腰的事情如玩手机,看电脑,打毛衣,打麻将等动作;不卧床看书报、看电视,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长期从事电脑工作者,建议抬高电脑显示器,降低座椅,尽量平视或者轻微仰视屏幕。伏案工作者避免久坐,定时起立做颈椎后伸拉伸锻炼。 (2) 选择合适的枕头  用枕不应过高。习惯仰睡的人,枕头的高度应该相当于我们拳头一拳的高度即可;习惯侧睡的人,枕头的高度可以大约等于我们一侧肩宽的高度。(3) 避免低头久坐,勤做颈椎保健操。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时应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并作颈椎自我保健操。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临床上称之为“米”字操。(二)非手术治疗方法和应用原则(1).头颈牵引: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建议采取小重量、长时间、缓慢、持续牵引的原则。牵引重量推荐为患者体重的8%左右。若有颈椎曲度改变(僵直或反弓)患者,不建议常规牵引治疗。(2).物理治疗:急性发作期间颈托制动、热疗、电疗、艾灸等等均可尝试,尽管没有明确科学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因为部分患者治疗有效果,老百姓特别青睐该治疗方案,其原则是尽量避免采用侵入性操作和治疗。(3).运动疗法:适度运动(游泳,羽毛球,颈椎康复锻炼操等)有利于颈椎康复,但是不提倡使颈椎过度活动的高强度运动。(4).药物疗法: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及骨骼肌松弛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5).传统医学:可予以适当力度按摩,但是应该慎重操作,手法治疗颈椎病(特别是旋转手法)可能造成脊髓损伤风险,尤其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导致症状瞬间加重甚至瘫痪可能,应谨慎选用。(三)手术治疗方法和应用原则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目前手术技术也十分成熟。老百姓一听说在颈椎上做手术,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认为搞不好就会发生瘫痪。尽管颈椎手术确实是脊柱骨科的高风险手术,但是随着医学科技得不断进步,手术技术逐步提高,手术风险实际上还是可控的。手术尽管有风险,但是手术给了我们治愈的希望,如果坐以待毙,非但没能避免风险,反而耽误病情,错失手术良机。因此,颈椎病重在预防,首选保守治疗,必须手术时候也别犹豫,选准医生,相信医生,多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肩膀痛≠肩周炎!请别轻“举”妄“动”!!!

这样的患者,在我的门诊非常常见,他们真的是“肩周炎”吗?在老百姓眼里,“肩周炎”是一个被滥用的说法,只要出现肩膀疼痛,就会给自己或被他人被戴上“肩周炎”的帽子,并理所当然认为进行肩关节拉伸,甩动等大幅度运动能帮助肩周炎康复,结果大多数患者肩关节越甩越痛,肩膀最后完全僵住了。事实上,大部分肩膀痛并不是肩周炎引起的!科学数据也表明:真正的肩周炎临床发病率并不高,只占肩关节痛的10%-15%,反而那些自称肩周炎的患者中,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是肩袖撕裂。“肩袖损伤”才是肩关节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尽管都是肩关节疼痛,但是早期治疗原则上是完全相反,肩袖损伤最重要的早期治疗原则就是固定和制动,过早的肩关节拉伸,甩动等大幅度运动反而会加重肩袖的损伤,最终不得与进行手术修补治疗。什么是“肩袖损伤”?如何判断肩关节痛是“肩袖损伤”还是“肩周炎”?“肩袖损伤”后怎么办?得了“肩周炎”又该怎么办?请关注张大夫科普:《肩膀痛≠肩周炎!请别轻“举”妄“动”!!!--有多少“肩袖损伤”是被甩出来的?》 什么是“肩袖损伤”?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肩袖”,肩膀的袖口的意思(外形类似于我们的短袖袖口),指的是围绕着肩关节的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这四块肌肉和肌腱,形成袖套样一样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肩袖”。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膀,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就是其中的一个肌腱或者几个肌腱发生损伤。肩袖损伤主要的表现是肩关节疼痛,患者会因为半夜痛醒或因疼痛不能入睡而就诊,同时伴有外展上肢上举困难,无力,被动上举时疼痛剧烈,特别是在上举后放下的过程中会出现疼痛加重,疼痛部位主要是在肩关节的前外侧,疼痛也可以牵扯到上臂。肩袖损伤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如果出现肩关节疼痛,经过早期限制活动,保守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愈合,如果没有治疗或者不适当的功能锻炼,误以为是肩周炎而强行锻炼,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很有可能出现肩袖撕裂,而出现肩袖撕裂后继续进行不适当的锻炼,有可能导致肩袖断裂,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就需要通过关节镜手术才能康复痊愈。所以,肩关节痛不都是肩周炎,更不要将“肩袖损伤”当作肩周炎治疗,这样只会越锻炼越严重。 如何区分“肩袖损伤”和“肩周炎”?对于老百姓,如何判断肩关节痛是“肩袖损伤”还是“肩周炎?两种疾病都会引起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但是两者也是有区别:💚 症状和诱因区别:肩袖损伤通常有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病史,肩关节疼痛白天在活动时疼痛不太明显,到了夜晚睡觉时,往往会被痛醒,一般都需要治疗,无法自愈;肩周炎没有明确诱因,通常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疼痛会逐步缓解自愈。💚主被动受限范围区别:肩袖损伤肩关节主动外展上举和后伸(胳膊从下方摸后背)疼痛受限、活动无力,但是肩关节朝前上举多正常,而且在别人帮助下外展和后伸活动范围可以部分恢复;肩周炎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都受限,犹如肩关节被“冻结凝固“了一般,所以肩周炎又被称为“冻结肩”,“凝肩”。 💚治疗方案区别:肩周炎是因为关节囊的粘连引起,确实可以通过加强肩关节的拉伸,甩动等运动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囊进一步粘连,改善肩周炎症状。肩袖损伤的治疗原则截然相反,肩袖损伤是韧带损伤,急性期肩关节需要固定制动2-3周,保持肩部绝对休息,使得受伤的肌肉或肌腱慢慢得到恢复。如果在肩袖损伤情况下坚持继续锻炼,只会让肩袖的撕裂加重,就像袖口破了不早期修补,破口越拉越大,最后出现巨大肩袖撕裂,即使手术也无法将其修补,最终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肩关节脱位。除了通过以上方法区分肩袖损伤和肩周炎外,还可以通过骨科医生得专科体检来进行鉴别。当然,肩关节疼痛不仅仅限于这两种疾病,对于难治性肩关节疼痛,建议做肩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既可以很好的鉴别两种疾病,又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得肩关节疼痛。 “肩袖损伤”后怎么办?    肩袖损伤分为肌腱炎(肌腱完整性良好)和肩袖撕裂(肌腱完整性部分或完全中断)两种情况,其中前者占大多数,一般经过积极综合保守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即可痊愈。如果是后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往往需要关节镜手术修补缝合。保守治疗包括药物康复治疗和功能康复。早期主要是通过休息,急性期冰敷,加压包扎和肩关节固定制动等措施,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扶他林片、塞来昔布、洛索洛芬、依托考昔等)和外用贴剂(奇正消痛贴、吲哚美辛巴布膏、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减轻炎症反应;疼痛剧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肩峰下激素注射(1次/6个月);同时配合热敷、微波、激光、电刺激等理疗措施均有利于局部恢复。炎症和疼痛控制后,随后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抗阻力训练和力量负荷练习等方法,促进损伤组织愈合和功能恢复。前提是在无痛情况下开始低强度的抗阻力训练,康复锻炼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练习时必须掌握好强度和度量,注意避免再次受伤。肩袖损伤手术指征如下:(1)肩袖撕裂超过1cm的急性损伤;(2)肩袖全层撕裂的年轻患者,这类患者如果早期不行手术修复,撕裂损伤会越来越严重,并导致肌肉萎缩或脂肪侵润影响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3)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时,可通过手术修复肩袖及清除病变组织。目前肩关节疼痛在骨科门诊非常普遍,随着我国老龄化得加剧,加之人民群众对运动得热爱程度日益增加,以后将会有更多得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以往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将此原因归功于肩周炎,导致接受了截然相反的错误治疗措施,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希望通过这篇科普,让老百姓明白,不是所有的肩关节痛都是肩周炎,考虑到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症状的相似性,治疗原则又绝然相反,请大家记住:遇到肩关节痛,请别随意给自己带上肩周炎的帽子,更不要轻“举”妄“动”!当心甩出“肩袖损伤”来。

发布了文章

半月板是什么东西?

张大夫,我半月板伤了,这个严重吗?我还能运动吗?张大夫,我半月板伤了,一定要做手术吗?张大夫,检查说我半月板破了,为什么我走路一点也不痛呢?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十分常见,很多膝关节疼痛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外侧半月板后角Ⅱ°损伤”、“内侧半月板Ⅲ°损伤,损伤累及到半月板关节缘”等;部分中老年膝关节疼痛患者,在没有外伤情况下核磁共振报告半月板Ⅱ-Ⅲ°损伤。由于患者对半月板损伤的一些基本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常常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所苦恼。什么是半月板?半月板起什么作用?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有什么症状?半月板损伤如何分级?损伤后怎么办?如何预防半月板损伤?今天张大夫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半月板,您应该知道的常识。《半月板损伤?别担心!我来教你怎么办》。 什么是半月板?半月板损伤起什么作用?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一对填充减震“软骨垫片”,因其外形是弯弯的,像个月牙儿,所以叫半月板。它作用类似于机器轴承中的橡胶垫,起着力量缓冲、减震、维持关节稳定和润滑膝关节的作用。 膝关节内半月板成对存在,内侧的呈“C”形,外侧的呈“O”形,这两个“垫片”位于股骨(大腿骨)和胫骨(小腿骨)之间,在膝关节运动和跳跃落地时,发挥其弹性减震作用,吸收冲击力量,保护关节软骨;同时由于股骨和胫骨是不规则面接触(球对面接触),股骨下端是两个圆球,胫骨上端是两个平台,如果它们直接碰面的话,就会形成两个点接触,而半月板的半圆楔形结构正好充填接触面边缘的间隙,让股骨和胫骨的接触面变大,并且贴合变得紧密而稳定,进一步减轻点对面接触而产生软骨磨损。 那么如果没有半月板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理论上讲,即使半月板损伤切除后,患者也是能正常运动的,只是缺少了“软骨垫片”对关节的保护作用,膝关节磨损就会加速,损耗就增加,原本设计使用寿命是80年左右的膝关节,可能不到50岁就会出现严重磨损,最后只能万不得已更换人工膝关节装置。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半月板损伤?半月板的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退变性两种情况,容易产生半月板损伤的有两类人群:第一类人群多为热爱运动的青年人群,多由剧烈运动损伤所致。  健康的半月板表面是平滑的,当膝关节受到过大动作(快速扭动、弹跳落地时扭伤、大力踢球踢空、蹲下行走、跑步中被绊倒等)冲击时,半月板受到的压力超过它能承受的范围时,半月板就可能发生撕裂、断裂甚至部分剥落,产生半月板急性创伤性损伤。第二类人群通常见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半月板变性退化,弹性及耐磨性能逐渐下降,无法承受膝关节日常的反复活动摩擦从而产生半月板破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老年患者,膝关节并没有明确的外伤史,却产生了半月板损伤的原因。 半月板损伤有什么症状?一般半月板损伤都会有明显膝盖外伤史,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部分患者受伤当时膝盖感觉不明显,甚至运动生活都不受任何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半月板损伤的几个典型症状会开始逐渐显现;老年患者在没有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也可出现以下典型症状:上下楼以及蹲下时膝盖疼痛,弹响:尤其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膝盖发生弹响,疼痛明显加重,有时膝关节弯曲过了一个角度后,疼痛会突然消失,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受限 膝关节打软腿:上下楼梯或者走路,经常会突发膝关节酸软无力,休息一段时间会慢慢恢复。 膝关节出现绞锁或卡主现象:在运动过程中时,突然听到自己的膝盖里啪的一声,膝盖突然卡主不能弯曲,需要在原地慢慢把腿伸直或者甩一下膝盖,休息1-2分钟左右症状即可缓解。     出现以上情况,那就是半月板损伤的表现,建议找关节骨科医师就诊,并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半月板损伤如何分级?损伤后怎么办?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急性半月板损伤或损伤早期,一般要采取冰敷,加压包扎,停止活动,休息和抬高患肢。若关节严重肿胀积血可抽出部分液体或积血,用弹力绷带压包扎2-3周,佩戴支具固定,受伤后可立即或症状好转后至医院就诊,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损伤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Ⅰ度损伤,半月板轻微退变,或仅仅裂开一个很小的缝隙。首选上述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可有效地缓解伤后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等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开始行半月板康复锻炼。◆Ⅱ度损伤,半月板中度退变,裂开较大一个缝隙,裂隙没有达关节面。首选保守治疗,上述基础上,可以服用消炎镇痛药,减轻关节内炎症因子。关节腔注射润滑剂(玻璃酸钠),增加关节液的粘滞性和弹性,从而保护病变的半月板。Ⅱ度损伤保守治疗1-2月后,症状未予缓解,可行手术治疗。 ◆Ⅲ度损伤,代表半月板撕裂性损伤,裂隙达到关节面。急性外伤引起的Ⅲ度损伤,往往需要尽快手术治疗;慢性期症状不明显的,可行保守治疗,症状明显并有交锁,则需关节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患者描述的症状,医生体检的体征,核磁共振报告的结果三方面都符合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才能判断是否应该手术。手术都是在关节镜下微创操作,切口不到1cm,手术几乎不留疤痕,手术风险低,并发症相对较少。手术方法有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修整术,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移植术。  如何预防半月板损伤?1、对于爱运动年轻人群:注意运动姿势和运动的强度,运动前注意热身,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同时注意运动损伤防护,如佩戴运动护具,控制体重等。2、对于中老年人群:这些都要避免频繁上下楼梯和蹲起动作、避免长时间蹲着干活、少搬重物、避免爬山和长时间走路。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帮助降低意外造成的半月板损伤风险。如上下公车或上下楼的时候,不要过于匆忙,可借助扶手帮助稳定身体再迈步走,有职业习惯的人,好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劳作的姿势和稍事休息。3、若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应该尽早到医院诊断及时处理,若症状不严重,中老年人患者或者医生根据MRI判断暂时不用手术的,即使能正常运动,也建议要三个与到半年以后在开始剧烈运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半月板损伤。 

发布了文章

有一种胳膊痛叫“网球肘”

有一种胳膊痛叫“网球肘”                                               “张大夫,我是个家庭主妇,我肘关节外侧断断续续疼痛好久了,前几天买菜拧了一点重东西,肘关节疼痛就变严重了,现在肘关节疼的拧毛巾都困难了,您看我这怎么了?” “张大夫,我是个厨师,这段时间肘关节外侧疼痛厉害,炒菜连锅都端不起来了,这是怎么了?”“张大夫,我是个建筑工人,经常用大锤,前几天干活累到了,肘关节上方就开始疼痛,锤子也拿不起来,完全没法工作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么怎么办?”“张大夫,我是个钢琴老师,最近肘关节疼的厉害,贴了好多膏药也没有缓解,现在教学生弹钢琴胳膊肘都抬不起,您看我这是什么问题?”……… 这样的一类症候群的患者,在骨科门诊十分常见,面对这样的患者,每当我告诉他们的诊断是“网球肘”时,大多数患者都会很疑惑,因为他们从来不打网球,如何会出现“网球肘”呢? 今天张大夫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网球肘”?为什么不打网球也会得“网球肘”?如何诊断自己是否得了“网球肘”?不幸得了“网球肘”该怎么治疗?欢迎大家关注《有一种肘关节疼痛叫“网球肘”》。什么是“网球肘”?“网球肘”又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征。是由肘关节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肘关节外上方局限性疼痛,腕关节背伸,前臂旋转功能受限的一种疾病。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肘关节外上方有一个明显压痛点,按压剧痛,相应前臂区域也有牵涉样疼痛(见下图),患者出现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常常影响握持工具,无力拧干毛巾。为什么会得“网球肘”呢?我们的前臂要完成一个打网球的动作,需要我们的多块肌肉参与协调收缩,而这些肌肉的起点多数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周围(也就是“网球肘”的压痛点),这些肌肉反复发力,收缩,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网球动作。偶尔的网球运动是完全不会有问题的,如果网球作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肘关节因反复用力伸屈,伸肌腱起点不断受到牵拉,若牵拉过度,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肌腱和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撕裂,引起出血、水肿、粘连、瘢痕等炎症变化和疼痛,所以接近50%的网球运动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的肘关节疼痛,因该病好发于网球运动员,所以又称为“网球肘”。为什么不打网球也会得“网球肘”?早在1873年Runge第一次提出“肱骨外上髁炎”,随后1882年Morris将其称为“网球肘”,后来发现不止是网球运动员,任何涉及过多和重复使用这些肌肉,反复作前臂旋转、用力伸腕动作的职业(家庭主妇、理发师、操作电脑者、钢琴演奏员、小提琴手、建筑工人、泥瓦匠、石匠、钳工等)均是“网球肘”的高发人群,而且好发于右手。厨师长期端锅炒菜,建筑工人反复使用铁锤叩击,钢琴老师长期抬肘演练钢琴,特别是家庭主妇们长期用手搓洗衣服、买菜提菜、切菜、拖地板、抱孩子以及其他需要用前臂和手腕活动的家务活过多时,就可以使得肱骨外上髁这个肌腱的集中附着处受到牵拉和刺激,久而久之出现劳损,引起肱骨外上髁周围慢性无菌性炎症,肌腱退变,引起肘关节外侧疼痛。因此,“网球肘”这个称谓是不完全准确的,这也是为什么不打网球也可以患“网球肘”的原因。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网球肘”?疼痛部位和性质:最开始是肘关节外侧的酸胀,然后开始疼痛,逐渐出现握物无力,当手腕用力背伸、前臂旋前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可向前臂或肩臂部放射,抓持物体时也会出现疼痛,局部红肿不明显。通常情况,肘部的活动范围并不受影响。主要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只能辅助诊断。早期网球肘X片往往正常,慢性“网球肘”有时可见到桡侧腕短肌肌腱钙化表现;B超检查可发现肌腱的结构变化(例如增厚、变薄、变性和肌腱撕裂等);MRI检查可辅助支持诊断,因其费用昂贵,一般不作为常规。有三个简易可行的办法可判断是否得了“网球肘”:1. 被动伸腕法:将患侧手掌向下握拳(如左手),腕关节曲屈,左手肘搁在桌面上,右手手掌压在左手背,然后努力让左手的手腕关节背伸上翘,如果左肘部外侧有疼痛的话,十有八九就是患上了“网球肘”。2.:前臂稍弯曲,手呈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如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者,就要怀疑“网球肘”。3. 端咖啡法:如果水平端起满满一杯咖啡时,肘部外侧有不适或疼痛的话,也可能是“网球肘”在作怪。得了“网球肘”该怎么治疗?“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的但治疗起来具有挑战的疾病。虽然约90%患者保守治疗1年后症状缓解,但只有13%患者在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仅34%患者1年后痊愈。对于真正职业运动员的损伤,往往有专业的运动医疗队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那些不是因为运动引起的“网球肘”,反而这类群体,因为认知水平和依从性有限,耽误或接受了不适宜的治疗,病情往往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这类患者,科普宣教是治疗方案的基础,只有当患者理解疾病的病因和基本原理,才能获得良好的依从性和配合治疗。我们推荐网球肘的阶梯治疗方案:基础方案:适用于初发患者,疼痛急性期,应停止做肘部、腕部的动作,肘关节制动,休息,急性期冰敷(疼痛发作48小时内),慢性期热敷,并结合针灸、理疗、推拿等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这个阶段“网球肘”,大多无需药物治疗,若能按照上述方法及时治疗,往往可以痊愈。初级方案:若初级方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主要是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或常用的肌肉酸痛贴布及药膏等。可以同时辅助体外冲击波疗法,该方法已被推荐为治疗肱骨外上髁骨炎的重要方法,此外还可以配合按摩和肌效贴外用治疗。升级方案:上述基础方案治疗无效的网球肘时,局部封闭疗法具有经济、简便易行、效果立竿见影等优点,但是局部注射封闭远期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对于初次发病患者应该避免使用,也不应作为首选方案。若要使用,应限制1年内2次内,治疗后应局部保护制动4周。常规方法无效时,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注射的治疗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文献报道效果优于局部封闭治疗。PRP可以促进肌腱干细胞的增值和肌腱损伤的修复,同时抑制疼痛。具体方法:抽取患者自身血浆100ml,离心后获得PRP,然后注射到伸肌腱止点。终极方案:绝大多数“网球肘”患者经过制动和非手术疗法都可以痊愈,极少数顽固性“网球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症状;说明是顽固性网球肘,完善MRI检查证实伸肌腱止点损伤并累及关节囊,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清除伸肌腱炎症组织,改善或重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腱和骨愈合。

发布了文章

补钙是常识,选择钙剂应靠知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钙剂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钙剂的补充分三个阶段:婴幼儿及儿童成长期,孕产妇及哺乳期,中老年骨质疏松预防期,前面两种情况不在我的专业范围,我重点介绍中老年骨质疏松预防如何选择钙片。目前市面上钙剂种类非常之多,根据钙源分为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同一种钙源有胶囊,冲剂,片剂,液体剂型之分;同时还有液体钙,固体钙,有机钙,无机钙等概念。面对五花八门的钙制品宣传广告,如何选择钙剂是大多是消费者所面临的困惑。今天张大夫就给大家讲解如何选择钙剂:《补钙是常识,选择钙剂应靠知识》。必须要强调的是,钙含量高也不是越高越好,事实恰恰相反,中国、英国、美国对健康成人推荐的RDA(每日钙摄入量标准)均为800mg。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的我国城乡居民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的钙在400-500mg,处于正常低水平。在一般情况下健康成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多运动,多晒太阳是不会缺钙的。进入老年期后,由于饮食量减少,妇女雌激素的降低,体内活性维生素D生成下降,肠粘膜吸收钙的功能下降,肠钙吸收也减少,才需要额外增加钙的摄入。补钙,最佳效果是补充最小剂量钙剂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吸收利用,那么最理想的钙片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钙元素含量高  无论哪一种钙制剂: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等,机体所需要的只是其中的“钙元素”,制剂本身只是“钙元素”的载体。所以尽量选择相同重量的钙制剂中“钙元素”含量百分比高的那一种(表1)。2. 易溶于水,易吸收 无论是片剂,粉剂还是液体剂型,钙剂从口腔进入机体后,首先须在水或胃液中溶解才能吸收。钙剂的溶解度很重要,吸收率也非常重要。不同钙剂的饱和溶液其钙离子浓度为如下(表2),有的产品将难容的钙剂加工成为崩解片,遇到胃酸可以迅速崩解提高水溶性。有些产品在钙剂中加入促进钙吸收利用的活性物,能提高原钙剂的补钙效力。例如维生素D复合的钙剂、氟元素复合的钙剂、酪蛋白磷酸肽等。3.生物利用度高  尽量选择机体吸收、储留及利用度效率高的钙剂。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很多,这里我们主要阐述钙剂本身因素。单纯就钙剂生物活性来说,有机钙钙剂生物活性大于无机钙钙剂,有机钙制剂中的分子型有机钙的生物活性大于离子型有机钙。考虑到性价比问题,市场上的补钙产品绝大多数是无机钙,像碳酸钙,柠檬酸钙等。4.安全,毒副作用少  钙源好,安全可靠钙剂需要长期服用,应保证安全、避免中毒。钙剂按来源分为天然钙剂和人工合成钙剂,天然钙剂,以牡蛎壳、扇贝壳、骨骼、化石等为原料的钙剂,因近年的海水污染,可导致铅,砷等含量升高,长期服用,会引起慢性中毒。牛、猪骨中容易积聚饲料中的有害金属元素,也不适宜作为钙源而长期服用,因而现多选用无污染的牦牛及无污染养殖的鳗鱼等骨骼制作生物性钙剂。5.口感好性价比高 也是选择钙剂的重要条件之一。市面上对于儿童补钙产品非常注重钙剂的口感,美味的钙片可以增加孩子的依从性。市面上中老年人服用的钙片似乎都不那么重视口感,但是我想说的,老人和孩子都一样,良好的口感一样可以大大提高依从性,试想谁会不喜欢把药物当糖果一样吃的体验?此外,由于补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购买之前先要计算一下,看在同等剂量下哪种钙剂的价格更便宜一些,即应选择“性能/价格比”较高一些的产品(表3)。综上所述,选择钙剂时应考虑下列5个标准:①钙元素含量高;②易溶于水,易吸收;③生物利用度高;④安全,毒副作用少;⑤口感好性价比高。当然市面上没有哪一种产品同时具备以上优势,尽可能小选择优势最多的钙剂品种,同时还需要根据年龄以及自己机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剂型。笔者对目前市面上的钙剂从钙元素的成分、单位钙含量、吸收率、以及性价比等做了一些对比分析,推荐如下: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若无禁忌症,个人推荐碳酸钙D3(钙尔奇D)作为日常补充钙剂,钙含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有效的钙剂,任何药店均有出售,使用和购买方便,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如果因为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或者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可选用枸橼酸钙制剂,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降低肾结石风险。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是预防骨质疏松,单纯选用钙剂或者复合维生素D制剂是够用的;如果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否者无法实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最后,选择好了钙剂,钙剂口服的方法也要注意,建议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用1次为佳;若分3-4次服用,建议饭后1小时服用,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若是选择含钙量高的制剂,采用一天一次的用法,则建议每晚睡前服用为佳。对于需长期补钙者,以间歇补钙为佳,每服用钙剂2个月,则停服1个月;如此重复循环服用。如需同时补充维生素D,则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服用剂量、疗程、及服用间隔时间,以免造成维生素D中毒。

发布了文章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Steinberg分期)

人体髋关节是一种类似机械轴承装置的结构,它由一个近似圆球形的股骨头和覆盖股骨头的半球形髋臼顶组成,与机械轴承一样,股骨头表面和髋臼内壁均覆盖有一层光滑圆润的关节软骨,只有保持接触面的光滑和圆润,才能保证关节和轴承装置高效、节能、持续运转。正常使用情况下,髋关节这个机械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够满足人的一身所需,即便是偶尔出一点小故障,通过休息保养,适当添加润滑剂,也能将就用完一生。当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外形发生改变,失去原有的圆形结构,或者表面关节软骨磨损、剥脱,髋关节机械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将大大降低。股骨头坏死就是导致髋关节机械轴承故障最常见的疾病,长期酗酒、使用激素以及股骨颈骨折等原因,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股骨头的形状与髋臼不匹配,导致髋关节机械轴承装置功能障碍。老百姓流传一句话:股骨头坏死是不死人的骨癌,可见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在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大约是千分之一,仅2017年经过我诊治的股骨头坏死就多达200例,如果早期诊断治疗,多数患者可以避免关节发生塌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股骨头坏死早期都没能得到及时诊断,耽误早期诊治,错过保住关节的好机;到了晚期股骨头变形塌陷,为了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最终不得与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人工轴承)置换手术。既然股骨头坏死这么严重,那坏死的股骨头到底长成什么样?早期与晚期坏死股骨头外形有什么区别?它与正常股骨头有什么区别?为此,张大夫从自己保存的数百个股骨头坏死照片中挑选出一部分照片,主要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正确了解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程,同时可以根据普通X片对照查找自己目前股骨头的状态,对自己的股骨头所在状态有一个明确直观的认识。由于篇幅有限,本期科普主要是介绍不同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的外观和切面观。关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有哪些症状?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的阶梯化治疗,以及股骨头坏死的术后康复,持续更新,敬请期待!股骨头坏死可以根据病情,由轻到重分为六期,不同的严重程度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其改变主要由于股骨头本身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下面就将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阶段的外观变化做一个展示,以往患者和医生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给患者分期,现在是将股骨头形变程度与相应X片和分期一一对应展示,能够很好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疾病发展的状态和程度,也方便医生给患者解释疾病的严重程度。(1)0期 患者有髋部症状,但是X线片与磁共振正常,因为检查结果均为正常,这类患者往往很难得到早期诊断。0期的患者主要用药物治疗即可,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爬山爬楼。口服的药物我们推荐仙灵骨葆、福善美、钙尔奇D,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使用。(2)一期 患者有髋部症状,磁共振或骨扫描检查出现信号异常,X线片正常。若能得到早期诊断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治愈,或者长期保留自己关节生存。I期的患者在口服以上药物的同时,可以行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并且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爬山爬楼。(3)二期 病人有髋部症状,磁共振出现异常,X线片显示囊性变和硬化。根据坏死范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股骨头坏死。A(轻度):<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30%股骨头受累三期:磁共振出现异常,X线片显示软骨下塌陷(新月征),股骨头内出现空洞,股骨头没有变扁。根据坏死范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股骨头坏死。A(轻度):<15%的关节面受累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C(重度):>30%关节面受累四期 :X片看股骨头变扁,根据坏死范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股骨头坏死。A(轻度):<15%的关节面和<2mm下沉B(中度):15%-30%的关节面和2-4mm下沉C(重度):>30%关节面和>4mm下沉五期:股骨头严重变形,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缝隙狭窄或消失,因为变形的股骨头摩擦,导致髋臼发生改变。若进一步加重则发展至六期:晚期髋关节严重退行性改变,甚至发生髋关节融合。四期、五期和六期的患者,由于股骨头坏死已经导致股骨头塌陷变形,所以只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且尽量在四期以前完成手术,因为一旦髋臼出现严重磨损、骨缺损,会显著降低人工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可以下蹲和跑步,不再需要服用药物,生活同常人无异。

发布了文章

八旬老人不慎摔断腿,微创换关节让她隔日下地走路

八旬老人不小心摔断腿,微创置换人工关节后,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老人复查新关节恢复不错。骨科专家表示,“快速康复”已成外科发展新趋势,该院每年关节置换患者中九成都能第二天下地行走。86岁的张婆婆家住汉口,退休后酷爱书法、绘画。上月底,婆婆在家忙活家务时,不小心脚底一滑坐到地上,疼得站不起来,直到隔天家人将其送至武汉协和医院就诊,确诊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协和骨科医院关节中心张波医生说,如果老人长时间卧床,肯定不利于断骨恢复,甚至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为让婆婆尽快站起来,专家评估风险后建议手术治疗,并在第二天微创置换了人工关节。张婆婆没想到,做完手术第二天,骨科医生张波就到床边指导她下床走路。“刚刚才换了关节,不应该躺着休养吗?”张婆婆一家人很纳闷。按照医生的指导,老人骨折部位恢复很快,很快可下地走路。术后第三天,张波医生查房后说:“老太太,您都可以放心出院了。”听到这话,老太太惊呆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患者想要恢复得快,不一定要遵照老医嘱。”叶树楠教授解释,尤其是老年患者骨科术后长时间卧床,出现并发症几率较高,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随着“快速康复”的新理念兴起,专家会根据患者情况鼓励尽早下地活动。据统计,在武汉协和骨科医院,每年关节置换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90%以上的患者能第二天下地行走。张波医生表示,手术要快,能当天手术的决不拖到第二天手术,千方百计为患者抢时间;二是手术要精,将手术切口做到最小,做到不出血、少出血;三是康复理念新,病人入院以后,快速完善术前检查,平稳渡过手术阶段,以及术后镇痛、消炎、营养等一系列的规范化治疗,让患者手术做完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扶助行器活动。

发布了文章

张大夫,你确定这是坏死的股骨头,不是香菇?

张大夫,你确定这是坏死的股骨头,不是香菇?股骨头坏死防治专题一:股骨头坏死长什么样? 人体髋关节是一种类似机械轴承装置的结构,它由一个近似圆球形的股骨头和覆盖股骨头的半球形髋臼顶组成,与机械轴承一样,股骨头表面和髋臼内壁均覆盖有一层光滑圆润的关节软骨,只有保持接触面的光滑和圆润,才能保证关节和轴承装置高效、节能、持续运转。正常使用情况下,髋关节这个机械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够满足人的一身所需,即便是偶尔出一点小故障,通过休息保养,适当添加润滑剂,也能将就用完一生。当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的外形发生改变,失去原有的圆形结构,或者表面关节软骨磨损、剥脱,髋关节机械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将大大降低。股骨头坏死就是导致髋关节机械轴承故障最常见的疾病,长期酗酒、使用激素以及股骨颈骨折等原因,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股骨头的形状与髋臼不匹配,导致髋关节机械轴承装置功能障碍。老百姓流传一句话:股骨头坏死是不死人的骨癌,可见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在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大约是千分之一,仅2017年经过我诊治的股骨头坏死就多达200例,如果早期诊断治疗,多数患者可以避免关节发生塌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股骨头坏死早期都没能得到及时诊断,耽误早期诊治,错过保住关节的好机;到了晚期股骨头变形塌陷,为了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最终不得与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人工轴承)置换手术。既然股骨头坏死这么严重,那坏死的股骨头到底长成什么样?早期与晚期坏死股骨头外形有什么区别?它与正常股骨头有什么区别?为此,张大夫从自己保存的数百个股骨头坏死照片中挑选出一部分照片,主要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正确了解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程,同时可以根据普通X片对照查找自己目前股骨头的状态,对自己的股骨头所在状态有一个明确直观的认识。由于篇幅有限,本期科普主要是介绍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的外观和切面观。关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的阶梯治疗,以及股骨头坏死的术后康复,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发布了文章

当心“跳”出腱鞘炎

最近,微信小程序“跳一跳”游戏迅速占领了朋友圈,每天都人在刷排行、比分数,甚至有些人“跳”得根本停不下来。“可当手部或手指长期固定在某一位置做重复、过度活动,就会导致肌腱和腱鞘频繁发生摩擦,容易发生腱鞘炎。”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张波提醒,手机游戏爱好者们如果出现大拇指关节不灵活、腕关节大拇指侧按着就痛、手腕长了不疼不痒的包等症状,就一定要去正规的骨科就诊。 手指的“刹车失灵”那么,腱鞘炎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张波认为,需要从肌腱和腱鞘的特殊结构说起。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 “腱鞘与肌腱共同组成手指的一个机械传动装置,手指的灵活性依赖这些传动牵引装置。”张波说,腱鞘与肌腱工作结构原理结构就好比“自行车刹车线”,刹车线外层保护外管即为腱鞘,刹车线内的钢丝即为肌腱。正常情况,刹车线内部有少许润滑剂,以便刹车线能在外管套内自由滑动。而一旦腱鞘发生炎症,腱鞘的结构破坏,肌腱不能在腱鞘内自由滑动,甚至卡压肌腱,就会引起手指不灵活,或者活动时手腕或手指疼痛。“这就好比刹车线内生锈了,刹车就会失灵,甚至还可能导致刹车线断裂。”张波表示,一个腱鞘内往往有多根肌腱,如果因各种原因发生炎症,很容易出现功能障碍。此外,当肌肉反复过度活动劳损后,肌肉、肌腱及其周围的筋膜和腱周组织就可能会充血、水肿,局部皮肤可能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肌腱长期在病变的腱鞘内过度摩擦,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起肿胀,这就是腱鞘炎,若不治疗,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  极少需要手术大多数早期腱鞘炎,通过限制患侧手指或者关节活动,夹板指套或者支具固定制动,让肌腱腱鞘结构得到休息,局部炎症减轻后症状都能缓解,固定期间手部避免用力。倘若如果通过休息制动不能缓解症状,张波建议,可以尝试局部用药治疗腱鞘炎。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涂剂或膏剂,活血化瘀膏药;疼痛剧烈时,则可以考虑短期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同时传统中药熏蒸浸泡也能缓解腱鞘炎。此外,针灸疗法、小针刀、电疗、超声波等方法也可以作为腱鞘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顽固性腱鞘炎、且药物和物理治疗均无效的患者,则可以尝试局部封闭,将激素和局部麻醉药混合后直接注入腱鞘内进行局部封闭,但这种方法不能反复使用。”张波说。只有当腱鞘炎严重影响了手指活动,出现“扳机指”或“弹响指”,才考虑腱鞘剥离或腱鞘切开术,通常能达到根治目的。而一旦手指、手腕或足背部出现包块,且随着体积的增大,出现疼痛的症状,多数为腱鞘囊肿。“它是一个良性病变,往往以单个囊肿多见,青年女性或者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手术很容易处理”。贵在早治倘若不幸被腱鞘炎“纠缠”,张波觉得,也不用害怕,贵在早治,以免发展成为慢性腱鞘炎。他特意向记者推荐了一些可以缓解及预防腱鞘炎方法:第一,避免手指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工作,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一定要购置合适的鼠标垫和鼠标,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须触及实物,不要悬空。同时避免沉溺手机游戏,尤其避免长时间频繁使用大拇指。第二,如果长期需要电脑工作,建议下班之后用热水泡手腕,多活动手指及腕关节,并轻轻揉搓,必要时做手腕关节活动操,最好能够定时休息5~10分钟。冬天尽量避免凉水,注意关节及手指部位保暖。第三,如果手腕部或手指有疼痛症状,短时间内尽量避免从事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通过适当休息,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再从事家务劳动;购物时避免用手指、手腕提过重的购物袋。 

发布了文章

拒走“冤枉路”,专家教你搞定腰椎间盘突出!

 图1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骨科医生都知道这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也是骨科门诊排名第一的病种。近年来该疾病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为是常见病多发病,市场潜力巨大,治疗方案也是遍地开花,五花八门。作为患者,最喜欢的莫过于不开刀,不吃药治好腰椎间盘突出,顺应而生牵引、针灸、推拿按摩、小针刀、臭氧、介入射频消融、胶原酶溶解等方法层出不穷;如果病情严重到非手术不可的程度,摆在患者面前又有诸多手术方式;若是谈到药物治疗,各种“祖传秘方”更是大行其道。 图2 种类繁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该怎么办?不但患者一头雾水,医疗行业内部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疗也存在很多争议和误区,患者遇到问题可以咨询医生,骨科医生面对这些争议和误区怎么办呢?此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诊疗指南》显得尤其重要,它是由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编写,该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参与指南编写的不仅有脊柱骨科专家,还有神经外科专家,因此非常具有权威性,但是该指南主要是针对专科医生群体编写,老百姓很难理解,也无法去阅读。既然这份指南对于骨科医生都如此权威,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更为重要了,我将这份指南翻译为老百姓能阅读的版本,消除老百姓的误区,避免误导性治疗,也为广大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一个权威科普指导。因为是科普内容,我主要是将指南中专家普遍认可的权威的内容做一科普,由于篇幅限制,对于证据等级不高的,暂不赘述。 图3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权威指南患者版 1.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检查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有必要做这个检查?核磁共振检查(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合适的无辐射,无创伤影像学检查方法。当出现上述图片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临床症状时,骨科医生通过体检发现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体征,就需要做一个腰椎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当然可能有部分患者体内有金属,假牙,心脏支架,金属内植物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或者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则可以选择做腰椎CT或CT脊髓造影作为备选方案。肌电图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只能作为确定其他可能合并症的一个辅助检查手段。 图4 腰椎间盘突出核磁共振检查2. 腰椎间盘突出能自愈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最终结局如何?(颠覆老百姓认知)如果不幸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用太紧张,尤其年轻患者,总是很担心这么年轻腰就出问题了,以后可这么办?随着病情的发展,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通常(但并非所有)会出现萎缩/退变,大多数患者无论治疗与否,症状均能逐渐得到改善,也就是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治愈能力。这一点可能颠覆大多数患者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椎间盘突出卧床休息能够缓解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请记住,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自愈,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甚至椎间盘脱出后,保守治疗无效,就必须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不轻易选择手术,也不能排斥手术。 3: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作用吗?诸如针灸、电刺激、腰围、经皮电刺激等辅助治疗措施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如何?对于大多数患者,一旦确诊腰椎间盘突出以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去做牵引、理疗、针灸、推拿、电疗、吃中药等等一切保守治疗措施。其中牵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临床证据支持或者反对牵引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如果非说牵引有效果,那也只是临时减轻了神经根的压迫起到缓解症状作用,但是无论如何,牵引是绝对不可能把已经突出的椎间盘复位的对于诸如针灸、电刺激、腰围、经皮电刺激,等辅助治疗措施疗效更加具有不确定性,不推荐也不反对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实际上无论患者选用哪一种方案,经过一段时间自然病程发展症状均能缓解,选择牵引的认为是牵引发挥了作用;选择针灸的认为针灸治好了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祖传秘方”的更是彰显秘方的奇效。殊不知实际上是神奇的椎间盘“自愈”发挥了作用。 图5 椎间盘突出辅助治疗方法4:手术治疗疗效与单纯药物或介入治疗,哪种效果更好?对于腰腿痛症状轻微的患者,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者手术切除均可获得满意的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对于症状严重,骨科医生判断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或介入治疗。尽管椎间盘切除减压手术可以长期缓解临床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23-28%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慢性背痛或腿痛(或者叫做复发率)。 5. 如果必须手术或介入治疗,什么时机做手术或介入最佳?尽管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但早期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康复更快,长期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症状严重,通过积极正规的保守治疗6个月治疗无效,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说明您的病情已经不属于能够自愈的群体,此时就不要在犹豫不决,建议在6个月内进行手术。现有证据表明,如果必须手术,在发病早期(6-12月)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更快,手术效果更好,神经功能恢复更佳,手术风险更小。 图6 椎间盘突出手术最佳时机 6:如果必须手术,选择微创还是传统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手术与现代微创手术均能达到相同疗效,目前没有权威临床证据支持或反驳间盘镜/椎间孔镜效果好于传统开放手术,考虑到前者具有明显微创,性价比高的优势,现在越来越成为主流手术方式。对于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存在一定学习曲线,尽量要选择微创手术量较大的骨科医师进行手术(可以通过院内朋友打听或者医生朋友推荐),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手术的风险。 7. 哪些介入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有肯定效果?对于腰腿痛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增强脊髓造影引导下硬脊膜激素注射(类似于椎管内麻醉,局部封闭治疗)能够在2-4周内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疼痛症状,而且神经根压迫症状越严重,介入效果越好。其他介入治疗方案诸如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等离子椎间盘射频消融、等离子椎间盘减压、电热椎间盘减压治疗等等,这些介入方法目前疗效不确切,建议患者慎重选择上述方法! 图7 硬脊膜激素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 图8 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以上就是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最权威的指导建议,我还想解除大家一个误区,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瘫痪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临床上,很少有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自然病程发展出现瘫痪症状的,通常都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受到明显外伤或者已经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需要手术却迟迟不肯接受手术的患者,最终缓慢出现局部肢体的无力和疼痛,伴随大小便功能障碍,这一病程往往                                                           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会发展至瘫痪,而且即使要手术,只要选择技术熟练的脊柱外科医师,真正手术发生瘫痪风险还是非常低的。 图9 椎间盘突出治疗需要规范化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可怕,治疗需要规范化,不轻易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但是必须手术的时候,也不要抗拒手术,选准医生,信任医生,勇往直前,你一定能获得满意疗效! 

发布了文章

疯狂微信“跳一跳”,小心“腱鞘炎”来报到

近来,微信小游戏“跳一跳”迅速蹿红,朋友圈每天都在刷排行、比分数。周围很多朋友处于好奇尝试玩了几把,最后发现跳到根本停不下来......尤其那种渴望占据排行榜前列,想要一决高下的朋友,玩的时间一长,很多毛病就开始慢慢找上门来了,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腱鞘炎”。 作为一个骨科医生,以前门诊也会遇到少数这样的患者,大多是从事手部体力劳动中年患者,近年来找我看这个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相当一部分都是年轻患者,琢磨着多半是智能手机普及惹的祸,手部或手指长期固定在某一位置做重复、过度活动,使肌腱和腱鞘频繁发生摩擦,导致腱鞘炎得病人群正不断年轻化,如果你也是手机游戏爱好者,出现以下临床症状,需要警惕:张大夫,我手腕疼的厉害,腕关节大拇指这一侧按着就痛,严重的时候疼痛扯的大拇指都翘不起来?张大夫,我大拇指关节不灵活,自己没办法伸直,非要用力掰 “咔擦”响一下才能伸直,掰直了又弯不过来了,这是怎么了?张大夫,我手腕长了一个包,不疼不痒的,上次您帮我按下去了,现在又出来了,越长越大了,而且这几天开始有点疼痛了,这不会是肿瘤吧?……腱鞘炎有什么症状?为什么会得腱鞘炎?如何预防腱鞘炎?得了腱鞘炎怎么办?腱鞘炎和腱鞘囊肿是一回事吗?今天张大夫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腱鞘炎,你需要知道的事。腱鞘炎是什么?为什么会得腱鞘炎?腱鞘炎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这得从肌腱和腱鞘的特殊结构说起。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图2 腱鞘结构示意图腱鞘与肌腱(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筋”)共同组成手指的一个机械传动装置,手指的灵活性依赖这些传动牵引装置,这些装置内的屈肌肌腱收缩使得手指弯曲,伸肌肌腱收缩带动手指伸直,肌腱控制系统主要是在大脑,但是传动系统也就是肌腱,肌腱的动力必须在腱鞘内才能将力量自由传输到手指,使得指头按照大脑指令灵活自如。图3 腱鞘炎结构与“刹车线”结构类似如果您还不能很好理解腱鞘的结构,我用“自行车刹车线”做一个比喻。腱鞘与肌腱工作结构原理结构就好比“自行车刹车线”,刹车线外层保护外管即为腱鞘,刹车线内的钢丝即为肌腱。正常情况,刹车线内部有少许润滑剂,以便刹车线能在外管套内部自由滑动;这就像人体腱鞘结构一样,腱鞘提供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供肌腱在其中自由滑动,其分泌的滑液好比刹车线内的润滑剂既能保护肌腱,又能润滑肌腱。如果当腱鞘发生炎症,腱鞘的结构破坏,肌腱不能在腱鞘内自由滑动,甚至卡压肌腱,就会引起手指不灵活,或者活动时手腕或手指疼痛。这就好比刹车线内生锈了,刹车就不够灵活了,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导致刹车线断裂,就像狭窄性腱鞘炎可能引起肌腱断裂一样。当然与刹车线结构不一样的是,我们的一个腱鞘结构更为复杂,一个腱鞘内往往有多根肌腱同时通过,同时在工作,因而如果发生炎症,更容易出现功能障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腱鞘局部的滑膜产生炎症,滑膜增厚,肌腱变粗,纤维鞘管壁也增厚,使得原来不宽敞的鞘管更加狭窄,肌腱极易被嵌顿使得肌腱不易在鞘管内滑动,产生疼痛,手指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此外,当肌肉反复过度活动劳损后,肌肉、肌腱及其周围的筋膜和腱周组织充血、水肿,滑膜纤维素性渗出增多,也会出现类似急性感染的局部红、肿、疼等症状。肌腱长期在病变的腱鞘内过度摩擦,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起肿胀,称为腱鞘炎,若不治疗,便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如何防治腱鞘炎?腱鞘炎防治分为预防和治疗,重点在预防,避免诱发因素,如果不幸患上腱鞘炎也不用害怕,得了此病,贵在早治,以免迁延成慢性,很多办法可以缓解治疗腱鞘炎。腱鞘炎的预防保健方法:1、避免手指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工作,对于计算机或者IT工作者,购置正取鼠标垫和合适的鼠标尤其重要,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同时避免沉溺手机游戏,尤其避免长时间频繁使用大拇玩游戏动作。图4 腱鞘炎的预防保健方法2、如果不得与需要长期工作,建议下班之后用热水泡手腕,主动活动手指及腕关节,并轻轻揉搓,必要时做手腕关节活动操,最好能够定时休息5-10分钟。冬天尽量避免凉水,注意关节及手指部位保暖。图5 腕关节健康操3、如果有手腕部或手指疼痛症状,短时间内避免从事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临时交给家庭其他成员代劳,通过适当休息和治疗症状缓解后在从事家务劳动,平时家务劳动也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购物买菜时避免用手指、手腕提过重的塑料袋。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  大多数腱鞘炎早期通过限制患侧手指或者关节活动,夹板指套或者支具固定制动,让肌腱腱鞘结构得到休息,局部炎症减轻后症状都能缓解,固定期间手部避免用力。图7 手部固定器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休息制动不能缓解,可以考虑局部用药治疗腱鞘炎,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涂剂或膏剂,活血化瘀膏药;疼痛剧烈可以考虑短期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同时传统中药熏蒸浸泡也能缓解腱鞘炎。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疗法、小针刀、电疗、超声波疗法等等各种方法均可尝试。局部封闭  局部封闭治疗个人不太推荐,对于顽固性腱鞘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尝试局部封闭,将激素和局部麻醉药混合后直接注入腱鞘内进行局部封闭,局部封闭治疗不建议反复使用。图8 腱鞘囊肿治疗方案手术治疗  腱鞘炎很少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顽固性疼痛的腱鞘炎,或狭窄性腱鞘炎影响手指活动,出现“扳机指”或“弹响指”,可以考虑腱鞘剥离或腱鞘切开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一般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图9 腱鞘切开术示意图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病特点,而且患者出现的疼痛之后需要注意一些护理方法,要注意缓解事项,以免造成疼痛严重,同时需要注意多休息,合理进行饮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且,也可以进行热疗。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造成更多影响。腱鞘炎和腱鞘囊肿是一回事吗?某种意义上讲,腱鞘囊肿是腱鞘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各种原因导致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发生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发生退变,关节周围腱鞘内液体增多,腱鞘内或者关节囊的滑液会漏出腱鞘结构之外,此时就会引起手指或者手腕部出现一个囊性包块,也可见于足背部,包块小的时候不一定有疼痛,早期通过用力挤压可使包块消失,但是过一段时间又长出包块来,随着包块逐渐增大,就会出现疼痛症状,这个包块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腱鞘囊肿。图10  腱鞘囊肿明白腱鞘囊肿发生的机理之后,那么出现这个包块也就不用太紧张,因为它是一个良性病变,主要是腱鞘或者关节腔内的润滑剂漏出来所引起的,切开之后你会发现里面就是像果冻一样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囊壁为致密硬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往往以单个囊肿多见,青年女性或者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此类疾患。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手指和腕关节周围包块都是腱鞘囊肿,也要注意一种叫做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变,这个就需要借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鉴别。

发布了文章

别再错怪骨质增生了

颈椎增生、腰椎增生、膝关节增生、足跟增生……貌似人体有骨头的地方,就可能出现增生。而一旦被检查出骨质增生,我们习惯性地就将疼痛与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事实上,骨质增生真的就是疼痛的代名词吗?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张波的观点是:骨质增生与疼痛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绝大多数疼痛与骨质增生没有关系。骨质增生不是疼痛的因,疼痛也不是骨质增生必然的果。 为关节“维稳”骨质增生又称骨刺,它是机体为了稳定关节,恢复新的受力平衡所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建立后,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而当关节失衡时,骨质增生将再次履行其“修补工”的职责,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机制。“这就好比同样两颗树,一棵在风平浪静的环境里生长,另一棵生长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几年之后,你将两颗树连根拔起,就会发现,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树根要远远比风平浪静环境下生长的树根茂密,树根长度也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它需要更多﹑更长﹑更茂密的树根才能保持平衡。”张波说。同理,随着年龄增长,不良生活姿势、运动损伤等都会使人体的关节和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关节、脊柱、肌肉的力学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关节和脊柱的不稳定,而为了重新维持关节的稳定,人体的关节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接触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达到平衡状态。 极少数需要手术既然骨刺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为何会引起疼痛呢?张波告诉记者,大部分情况下,人体对细小的骨刺并没有不适感。只有当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才发现存在骨刺。“只有当骨质增生发生后,关节使用次数继续增加,就可能会导致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出现老化、发炎等反应,而这些反应就会导致关节周围的组织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这个时候骨刺就需要治疗了。”通常骨刺最常见的部位是人体负重的大关节,比如膝关节、颈腰椎、脚跟骨等部位。相比其他部位,这些关节部位需要手术治疗的几率比较高。“但也只有极少数人在产生骨刺的同时,伴有对其周围组织的压迫或刺激,引起了临床症状才需要治疗。这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张波提醒,即便通过手术被动“磨掉”骨刺,机体也会因为修复需求而继续生长骨刺。那么,是否有药物能消除骨刺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波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骨刺的本质上就是骨质,并不是其他必须清除的病变物,不需要专门用药消除。”而临床上,针对骨刺的药物多数都是为了缓解症状,比如非甾体消炎药、保护关节软骨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此外,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方式也能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 重在预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骨质增生发生呢?张波给出的建议是:第一,适当补钙。骨质增生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从而形成骨刺。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应坚持每天高钙饮食,比如:奶制品、海产品、坚果等。而中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第二,保持正确姿势,适当运动。避免长期面对电脑长时间工作,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女性朋友少穿高跟鞋,睡觉时尽量用矮枕头或者健康枕,避免久坐和久站。适当的活动,特别是关节的正确运动,以增加关节腔内的负压,有利于关节液向关节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刺的发生。第三,控制体重。体重超标会增加关节的负担,使得关节软骨过度受损,引起骨刺。同时,体重的增加并没有使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维持关节稳定的组织增多,这就会导致关节的稳定性减弱,容易发生拉伤、扭伤等,也能诱发骨刺。“所以,等你再看到诊断结论上‘骨质增生’四个字的时候,千万不必惊慌,也不要被广告忽悠了。”张波说。

发布了文章

骨科医生遭遇“落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落枕”有什么症状?        第一天,昨天晚上熬夜做课件,今早上起床时,突感脖子一阵剧痛,起床困难,颈部旋转受限,疼痛部位在颈后侧中央部位向右侧肩胛骨放射,想想昨晚睡觉前还是好好的,估计是睡觉“落枕”了,勉强用手托住脖子小心翼翼侧身,忍住疼痛慢慢爬起来。在疼痛部位贴了两片膏药,半小时后感觉疼痛稍有缓解。晚上入睡侧卧、平卧、俯卧颈肩部均疼痛,反复调整枕头高度,侧卧位找到一个合适姿势入睡,夜里多次痛醒,不得与起床吃了一粒消炎镇痛药,勉强熬到天亮。第二天,疼痛症状继续,平卧不能垫枕头,侧位必须反复调整枕头高度,方可入睡,翻身必须用手护着头部才能缓慢翻身,颈部疼痛明显,再次口服一粒消炎镇痛药。第三天,疼痛稍微缓解,左右旋转头部幅度稍微增加,不能快速旋转,旋转仍有疼痛,此时翻身头部已经可以不用手保护。第四天,疼痛基本缓解,颈后部中间有隐隐疼痛,肩胛骨疼痛消失,脖子旋转恢复,速度太快还是有疼痛。第五天,疼痛完全消失…… (突然觉得,脖子能自由活动真幸福)回想起来,9年前类似症状也发作过一次,当时非常紧张,跑到医院拍颈椎片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大概一周左右就自愈了。随机调查了一下科室12个医护人员,竟然有10人都曾经遇到过“落枕”,而且还不止一次,可见这个“落枕”还是非常常见,到底什么是“落枕”?什么原因引起“落枕”?我们该如何预防?遇到“落枕”我们该怎么办?请关注张大夫科普第十二篇:《骨科医生遭遇“落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图1 “落枕”常见疼痛部位处于职业习惯,医生很少借助度娘了解,考虑到专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首先查阅了国内医学专业论文网站查询,发现其实对于“落枕”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也没有特别专业的关于发病机理的文章,都是关于如何预防的文献。“落枕”的英文名称叫“Stiff neck”,字面翻译就是“僵硬脖”,然后使用“Stiff neck”为索引,我查询国际专业论文检索,相关文献非常少见,其主要原因可能该疾病多属自愈性疾病,所以很难引起重视,在有限的科学论文中,还是得到不少体会,跟大家分享科普一下。图2 关于“落枕”中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落枕”是一种颈椎病吗?“落枕”也叫“失枕”,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常见疾病。特征性表现就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出现颈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通常认为与睡枕或睡姿不当关系密切,也可因颈部受到风寒发作。“落枕”并不一定是颈椎病,但是颈椎病患者容易睡“落枕”。对于大众来说,若不明白“落枕”和颈椎病的关系,就会忽视颈椎病的存在。“落枕”与颈椎病最大的区别:“落枕”是因为睡姿不当导致颈部肌肉拉伤劳损,随着时间推移拉伤劳损往往可以逐渐恢复,“落枕”即可自愈。而颈椎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椎结构发生了改变,当颈椎正常结构退变加重时,颈椎病的症状就会给人睡“落枕”的感觉,由于颈椎退变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这种症状会持续存在,一般无法自愈。颈椎结构长期处于不正确的状态,颈椎就会变得比较脆弱,这样睡觉姿势稍微不合适就会诱发“落枕”症状。也就是说,如果你颈椎经常不舒服,然后频繁睡“落枕”,你应该骨科看看是否有颈椎病;如果你脖子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尔发生睡“落枕”,那说明你应该没有颈椎病,你只是一时睡“落枕”而已。为什么“落枕”的会是我?1、睡眠姿势不当  通常情况下人在进入睡眠状态后会不自主翻身调整自己的睡姿,当人处于极度疲劳困倦,或醉酒后,倒头就睡,头部位置在枕头上位置摆放不当,就昏昏睡去,使得颈部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由于过度疲劳或者酒精麻痹无法自主调整睡姿,导致颈部一侧肌肉,关节和韧带长时间处于过度牵拉状态,引起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另外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过软、过硬都会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也是引起“落枕”的常见原因。图3 不正确的睡姿容易诱发“落枕”2、颈肩部感受风寒  “落枕”常发生于冬春季,多因睡觉时不注意颈肩部保暖所致,盛夏贪凉空调直吹,使颈肩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引起局部肌肉痉挛性疼痛。3、原有颈椎病  患有颈椎病或颈椎关节错乱的人,稍微感受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另一方面,经常落枕的人,也容易诱发颈椎病。此外,长期工作姿势不良,也容易诱发落枕。 “落枕”了,我该怎么办?通常情况下,排除了颈椎病的“落枕”呈现自愈性,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到医院治疗有点小题大做,不治疗则又疼痛难忍。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可以在家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缓解颈部僵硬疼痛,促进恢复。1.药物治疗  若无禁忌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口服非甾体消炎药(例如布洛芬等),配合外用膏药贴剂,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加速恢复。2. 推拿按摩 “落枕”后颈后部往往有固定的痛点,从痛点上方往下轻轻按压揉搓,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于最痛点按压力度至感觉明显酸胀即可,再以拳头轻轻扣击按摩的部位,按摩和扣击交替重复3遍,动作一定要轻柔,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图4 缓解“落枕”疼痛的方法3. 湿热疗法  有些科普认为“落枕”是一种急性肌肉扭伤,他们推荐用冰敷的办法缓解急性症状,这个我不赞成,实际上冰可能导致肌肉进一步挛缩,加重疼痛和僵硬。我推荐采用湿热疗法(这一点与国际上通行疗法一致),最为简单可行的就是用热水淋浴颈肩部,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温水浸泡(温泉或者浴缸),不推荐采用热电吹风或者发热贴热疗,因为干热可能导致炎症加重,血液淤积。湿热疗法推荐每次15-20分钟,不宜过长。4.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热疗、电疗、颈椎牵引之类的治疗对于慢性疼痛也有一定程度缓解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图5 传统中医治疗“落枕”“落枕”可以预防吗?1. 保持良好的睡姿和睡眠环境以仰卧、侧卧睡姿为主,趴着睡觉很容易造成颈椎关节扭转过度和颈部肌肉疲劳。睡眠时应将整个颈部枕在枕头上,不要悬空,不要贪一时凉快而将颈背正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床垫硬度合适,过软过硬都会引起脊柱处于侧弯状态。图6 正确的睡姿减少“落枕”发生图7 选择合适硬度的床垫,有利预防“落枕”2. 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高度应以个人身材体格为标准,原则是,睡在枕上要能保持颈椎的正常曲线,不会使颈部扭曲。仰睡:习惯仰睡的人,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为宜,保持颈部轻微后伸。侧睡:习惯侧睡的人,其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一侧肩高度一致为宜,枕头以软硬度适中、稍有弹性为好。图8 推荐的预防颈椎病和“落枕”的健康枕3. 颈背部肌肉的锻炼要想保护好颈椎,关键要锻炼好颈背部的肌肉,颈背部的肌肉是保持颈椎稳定的关键,建议参加羽毛球,放风筝,游泳等运动。4. 保持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长期坐在电脑前的工作性质,伏案工作者,也应该定时抬头活动颈部,防止颈肌慢性劳损,有助于减少落枕风险,避免长期低头使用手机。

发布了文章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系列(三):治疗骨“松”需耐心,重建平衡最省心

        张大夫,我骨质疏松痛的要命,怎么能让我疼痛快点缓解?        张大夫,我都吃了一年多钙片了,为什么骨密度还在持续下降?       张大夫,我骨质疏松药物什么时候可以停呢?       张大夫,我已经在坚持治疗骨质疏松了,怎么我还是骨折了?       ……关于骨质疏松症,有太多的话题,第一期我们主要说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第二期讲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误区,今天张大夫想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骨质疏松规范化治疗,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系列3:《治疗骨“松”需耐心,重建平衡最省心》,因为篇幅限制,无法介绍所有的治疗方案,这一期重点介绍骨质疏松症治疗与预防的最常见方法与药物,也将门诊患者最为关心,最常见的问题做一解答。 骨骼的钙储备就好比一个蓄水池我们的骨骼长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中,这个动态平衡包括新骨生成和破骨溶解两个环节。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人体骨骼钙储备就好比一个装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的蓄水池:外源性补充钙及矿物质原料通过“进水阀门”进入,钙盐矿化沉积入骨骼蓄水池;以此同时骨骼的破骨细胞不断将骨骼钙盐和矿物质溶解,通过“出水阀门”将钙质从骨骼蓄水池中逐渐流失。人的一生中骨总量并不是恒定的,随着年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青少年时期,进水阀门大,出水阀门小,新骨骼生成速度大于骨骼破坏的速度,此时持续有钙质沉积入骨骼;青壮年时期,进水阀门与出水阀门的流量相当,成骨速度与破骨速度相当,骨骼蓄水池中钙含量维持动态平衡;一旦进入中老年期(尤其是女性进入绝经期),由于出现内分泌紊乱(女性失去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这种动态平衡就被打破,出水阀门流量大于进水阀门流量,骨骼溶解吸收速度大于骨骼新生重建速度,导致蓄水池中的钙质大量流失,导致蓄水池中的钙含量不断下降,最后导致蓄水池干涸,油尽灯枯。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策略是“开源节流”原则,重建新的平衡,一方面通过不断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开源),另一方面通过抑制骨骼吸收药物,甚至促进新骨生成药物,堵住钙流失的“漏洞”(节流),使骨骼钙蓄水池达到一个动态新平衡,此时“补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因此单纯的补充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的原因,补充适量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还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的流失,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骨质疏松症,同时骨密度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治疗过程,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一定耐心。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措施(一)调整生活方式 (1)建议摄入富含钙(虾皮,芝麻酱,紫菜,海带等)、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并每天摄入牛奶300 ml 或相当量的奶制品。(2)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 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 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3)规律适度的运动:游泳或者在水里走路对骨质疏松的人来说最为合适,其他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及慢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都很适合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二)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  前面讲到,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策略是“开源节流”,其中“开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维生素D为400U/d;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65岁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U/d,除去每日通过饮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500~600mg/d,而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维生素D摄入量剂量可为800~1200U/d。补钙的原则是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三)抗骨质疏松药物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中,钙剂和维生素D只是基础用药,它们可以为骨的形成提供原料,但发生骨质疏松症后仅仅靠“开源”补钙和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节流”堵漏。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通过减少骨骼的吸收,或者促进新骨的生成,或者其他机制实现“节流”堵漏效应,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或已经发生过椎体和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或骨量减少但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除了补充钙剂,还需要联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 如何选择骨质疏松药物?骨质疏松治疗有最新的治疗指南,对于广大医护人员应该能够很好理解,但是对于普通大众,很难读懂指南,本文主要是个人对于骨质疏松指南的解读,结合平时诊疗经验,对于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做一个推荐。事先声明,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和商业利益,仅仅是个人用药经验,很多药物我没有提到,并不代表哪些药物不好,只是我个人知识有限,希望大家理解。有一点需要强调,骨质疏松症需要到医院接受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重中之重在于预防!(1)钙剂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钙剂种类繁杂,鱼目混珠,更有甚者打着补钙吆喝赚老人的钱。钙剂的选择应该遵循钙含量高,溶解度高,吸收率好,口感佳四个原则。由于补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购买之前先要计算一下,看在同等剂量下哪种钙剂的价格更便宜一些,或者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等,即应选择“性能/价格比”较高一些的产品。例如碳酸钙含钙量高,副反应小,吸收率高,是目前最常用最经济的钙剂;而枸缘酸钙含钙量稍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若无禁忌,建议口服碳酸钙D3片,每片钙含量为600mg和125U维生素D,每次1片,一天两次,每片价格不到1元钱,比什么美国钙片,英国钙片,日本钙片,汤臣倍健等等保健品都有效,也经济实惠。(2)维生素D的选择  维生素D最主要(80-90%)、最天然、最经济的来源是充足日照。然而很多人出于防晒、美容的目的,舍弃了这种最易获得的来源。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相当普遍且危害严重,不推荐成人一次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年储备给药方法(容易中毒),也不推荐成人常规使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对于老人、肝肾功不全的患者,由于活性维生素D不需要经过肝肾的转化即可利用,更加合适。不同患者需要补充何种类型的维生素D则需要听取专科医生的意见。使用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钙及尿钙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目前常用的活性维生素D有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每天花费大约在3-4元。(3)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表1)。在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之前,需要对患者做一个风险评估,这个风险评估可以参照《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系列(三)》自评,最佳办法是到医院请专科医生给你做一个风险评估。对于评估骨折风险不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首选广谱抗骨质疏松口服药物治疗(表2); 对于高骨折风险患者(如多发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极重度骨质疏松)或口服药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不高患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制剂(表3,4)。如果有新发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降钙素类药物的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表5)。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特别是有绝经相关症状(如潮热、出汗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以及希望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妇女如仅椎体骨折高风险,而髋部和非椎体骨折风险不高的患者,也可考虑选用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表6)     简而言之,一般骨质疏松症或者中度以下骨折风险患者(钙片+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严重骨质疏松症或者高危骨折风险患者(钙片+维生素D+唑来膦酸或特立帕肽);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期(降钙素短期使用,疼痛缓解后改成上述两种方案)。 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效果评估和疗程如何判断吃药有效果?抗骨质疏松药物需要吃多久?这是很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关心的问题。判断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骨密度检测,而且建议监测应该在同一个医院,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重复性。用药后若骨密度稳定或增加,没有新发骨折或骨折进展的表现就证明抗骨质疏松治疗成功,也就是说不好不坏也是一种成功,如果治疗后骨密度提升,那就更幸运了。有患者在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期间,仍然发生一次脆性骨折,患者就会对治疗产生怀疑,这个并不能代表药物治疗失败,但是提示了该患者骨折风险高,此时就需考虑换药或评估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对于正在使用阿仑膦酸钠或者唑来膦酸药物的患者,治疗成功的目标是骨转换指标值维持在或低于绝经前妇女水平,这个需要到专业机构抽血化验。 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需要个体化定制,无论哪一种方案治疗应至少坚持1年,口服双膦酸盐治疗超过5年,静脉用双膦酸盐治疗超过3年,应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应该全面评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停药;如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如特立帕肽),特立帕肽疗程也不应超过两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自身骨质疏松情况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补钙和维生素D的同时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用药,重建骨骼新的平衡,这样才能实现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事半功倍效果,省心又省金。

发布了文章

补钙会长结石?骨质增生不能补钙?补钙喝牛奶就够了?骨质疏松防治常见误区,您中招了吗?

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系列(二)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常见病的第7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健康,其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导致残疾或者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任重道远。几乎每次门诊,都会遇到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归纳起来,这些骨质疏松患者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或者拍片发现骨质疏松,这类患者往往不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病,恰恰这类患者治疗起来最为容易,但是患者通常不愿意接受治疗;第二类患者仅有轻度到中度的腰背部、胸肋部疼痛,同时合并骨质疏松存在,这类患者通常不认为疼痛的症状是骨质疏松引起,即便是引起重视,一旦疼痛得到缓解,很多人不能坚持长期治疗;第三类患者有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已经发生了椎体或者髋部骨折,因为剧烈疼痛,这类患者往往都能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性,也很愿意接受治疗,但是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每当遇到前面两类患者的时候,我总是苦口婆心的跟患者讲解骨质疏松的危害性,用反面典型教育患者,希望这类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多数患者都会给我丢出熟悉的那几句话:“张大夫,钙补多了会长结石吧?”“张大夫,我回去多喝骨头汤就可以了”“张大夫,我已经骨质增生了,还可以补钙吗?”“张大夫,那我回去坚持喝牛奶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每每此时都觉得心很累,我只想说:“爹爹,婆婆,不要等到骨折了才觉得那是事!”(上一期)补钙会长结石吗?喝骨头汤能治疗骨质疏松吗?补钙会引起骨质增生吗?喝牛奶能治疗骨质疏松吗?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补钙就是吃钙片吗?今天张大夫想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骨质疏松,你应该消除的那些误区,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系列2:《骨质疏松防治五大误区,您中招了吗?》,因为篇幅限制,这一期重点介绍骨质疏松防治最常见五大误区,也是将门诊患者最为关心,最常见的问题做一解答。长期补钙是否增加结石风险?人们对于长期补钙最大的疑虑或者误区莫过于此,几乎所有的门诊患者都会询问我,长期补钙是否会引起结石。实际上,造成结石的原因,并不是钙太多了,而是外源性钙摄入不够,导致机体启动平衡机制,动员骨骼中储存的钙释放至血液中,使血钙浓度升高,维持血液中钙正常的浓度,但是当血钙浓度升高,就容易与血液中的草酸结合,形成烦人的结石,所以发生肾结石的原因不是因为钙太多,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不正常的“钙搬家”所致。即便是结石患者,也需要补钙,只是要选择合适的钙片剂型和组份。因此,长期合理剂量补钙,不但不引起结石,反而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还是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长期补充钙剂还是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种类钙剂中的元素钙含量见附件表1,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多喝骨头汤就可以补钙了吗?多喝骨头汤补钙,骨折喝骨头汤,这是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常识,也是深入骨髓的人生经验,然而张大夫想告诉大家,事实并非如此。骨头汤到底能不能补钙?有医学专家曾做过实验,他们检测骨头汤内的钙实际含量,结果发现骨头汤经过反复煮到第四遍才有少许钙质析出,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熬的骨头汤内钙含量几乎跟白开水没有区别;为了增加钙的析出,他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熬汤中加入使用醋,发现醋能少量增加钙的析出,但是也增加了骨头内有害重金属的析出,不建议熬汤加入过多的使用醋。骨头内的钙难溶于水,因此骨头汤里钙含量极低(略高于自来水内钙含量),相反含有大量的脂肪,中老年病人过多摄入骨汤,非但不能补充钙剂,反而增加高血脂风险。当然把骨汤当做食材,如做高汤、炖菜、煮面等,味道鲜美,有增加食欲的效用,骨汤中含有的其他营养素,能起到均衡营养的作用。骨质增生可以补钙吗?门诊总是会有患者问这样的问题:“骨质增生是不是该补多了?”“我都已经长骨刺了,还需要补钙吗?”“补钙会不会让我的骨刺越长越大?”。张大夫现在很肯定的告诉大家:骨质增生可以补钙,需要补钙,补钙不会加重骨刺生长。众所周知,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实际上骨质增生也是缺钙的表现。医学研究证明,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二者的发病都是钙缺乏所致,所以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当老年人钙摄入不足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并存的现象。人体的骨骼是血钙的调节库,动态平衡调节血钙浓度。缺钙时,血钙浓度降低,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加速骨骼分解释放钙到血液中,提高血液钙的水平,同时导致骨质疏松;当血钙升高到一定程度,降钙素又开始发挥作用,将血液中的多余的钙沉积到骨骼中,促进新骨形成同时导致骨质增生,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由此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丢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所以,骨质疏松要补钙,骨质增生也要补钙,通过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能刺激血钙的自稳定系统,避免血钙异常波动,最终达到既能防治骨质增生,又能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骨质疏松喝牛奶就可以了吗?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指南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推荐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钙,是人类最好的钙源之一,300ml新鲜牛奶活性钙含量约375mg,是大米的100倍、瘦牛肉的75倍、骨头汤的20倍,它不但钙含量高,牛奶中的乳糖有利于老年人对钙的吸收,牛奶中的乳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也很高,与其他食物相比,老年人更易吸收和利用牛奶中的钙,从而调节体内钙的代谢,维持血清钙浓度,增进骨骼的钙化。吸收好对于补钙是尤其关键的,故“牛奶能补钙”这一说法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大多数人习惯与早上喝牛奶,然而我们建议改在晚上喝牛奶,尤其是临睡前,此时机体正处于低血钙状态,喝入牛奶中的钙正好可以“雪中送炭”,既可改变机体钙摄入不足的状态,维持血钙平衡,又可以改善睡眠,更好的防止骨质疏松和骨折。牛奶虽好,但也只推荐平均每天喝 300 克左右,考虑到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单纯喝牛奶每日摄入钙的总量不够,至少每天需要摄入1升以上的牛奶,再者对于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坚持喝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但是单纯喝牛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是吃钙片吗?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钙剂是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补充剂,但单独补充钙并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补钙应该尽可能通过膳食来达到,我国卫生部发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指出:全国城乡平均每天钙摄入量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量的40%左右,膳食中摄入钙的不足部分则由钙剂补充,因此每天需要额外补充钙800毫克左右。治疗骨质疏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药物方案仅靠单纯补钙是不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科或者内分泌科规范治疗。目前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减少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通俗来说就是“节流”和“开源”。减少骨吸收药物如同“节流”,阻止骨骼中的钙量进一步流失;而促进新骨形成药物如同“开源”,也就是帮助外源性钙剂沉积在骨骼中,帮助患者“长新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多次骨折以及骨量很低的老年患者,“节流”治疗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通过长新骨药物治疗,才能减少中重度骨折的患病概率。因此,骨质疏松治疗方案需个体化,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最后,张大夫再次重申,骨质疏松是一种“寂静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治疗不要害怕补钙,更不是单纯补钙,合理补钙,消除补钙误区,提供个体化方案治疗。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正规化个体化治疗?如何合理选择钙剂?骨质疏松能否预防?欢迎关注下一期张大夫科普。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