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00444

吕坚伟

乌镇互联网医院

盆底中心主任 上海公利医院-泌尿外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尿失禁
AS
感染
压力性尿失禁
过度活动
间质性膀胱炎
尿潴留
膀胱炎
神经源性膀胱
漏尿

发布了文章

置顶

上海公利医院“膀胱起搏器中心”手术入院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公利医院膀胱起搏器“一期手术”入院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与患者沟通几个要点: 1. 起搏器手术很微创(局部麻醉),不会损伤人体其他器官和神经。 2. 起搏器手术是先进行一期的临时体验(费用2万左右),如症状改善达到40%-50% 的效果即可评估二期长期起搏器的植入,植入后通过一定时间段的长期刺激,会进一步改善症状,效果更加明显,根据不同病情程度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3. 起搏器一期的临时体验阶段,一般而言大便的改善最先出现(1-2周),其次尿频尿急以及疼痛的改善大约需要2-4周左右,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由于神经损伤的关系改善的时间一般较晚(4-6周),甚至更长。 (二)膀胱起搏器“一期手术”入院流程: 1. 一般会通知周一入院,当天给与做盆底骶骨CT,为电极精准植入提供影像数据。 2. 当天医生会找患者进行术前谈话签字。 3. 周二在手术室进行局麻下膀胱起搏器临时电极植入手术,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患者术前不需要禁止饮食以及饮水,因为手术操作是局部麻醉, 所以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3. 术中医生会不断问患者电极刺激的感觉,必须如实反映刺激的部位和感受,这将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电极植入的位置。 4. 术后为了预防伤口感染,促进愈合,所以术后暂不开机,患者以休息静养为主。 5. 一般周四临时起搏器正式开机,患者可以把开机后的感觉等情况向医生汇报,所有患者术后第一次都会设定一个固定的初始刺激参数,以后会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6. 患者周五可出院,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微调刺激参数后再出院。 7. 出院期间,患者要注意避免淋浴以及剧烈的运动,以防体外连接线的断脱。 8. 出院后一般每隔1--2周需要到医院门诊进行疗效评估和刺激参数的调整,体验期一般3-6周,不建议体验时间太长,否则容易发生起搏器的电极感染。 二、公利医院膀胱起搏器“二期手术”入院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与患者沟通几个要点: 1. 无论何种排尿功能障碍疾病,如果有40-50%的改善,即可考虑植入二期长期起搏器,植入后通过一定时间段的长期刺激,会逐步改善症状,效果更加明显,根据不同病情程度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2. 二期起搏器只有类似2个壹圆硬币大小(3cm*4cm*0.5cm),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植入术后不影响患者任何正常生活和活动。 3. 起搏器植入后日常使用家用电器没有任何影响,飞机火车安检更方便(走特殊通道)。 4. 唯一局限的是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腰骶部核磁共振不能做。 5. 二期起搏器电池寿命一般在5-7年左右,根据每位患者刺激的电压强度可能会有不同。 (二)膀胱起搏器“二期手术”入院流程: 1. 一般会通知周三入院,进行常规的化验检查。 2. 周四同样是在局麻下手术,进入手术室严格消毒后,去除临时膀胱电极连线等装置。在患者臀部位置植入长期的膀胱起搏器,手术同样很微创,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 3. 术中会通过检测仪确保起搏器的各项参数是否正常。 4. 一般术后当天即可开机。 5. 开机后,患者可以把开机后的感觉等情况向医生汇报,患者术后第一次参数基本是参照临时起搏器有效时的刺激参数。 6. 由于二期起搏器与临时起搏器功率、电压等参数会略有不同,所以部分患者会出现效果略低于一期的现象,这是一期和二期转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经过1-2次的微调整即可恢复和改善。 7. 出院后一般建议第1,3,6个月回医院进行起搏器疗效稳定性评估和刺激参数的微调整,待稳定后建议每年一次回医院进行常规起搏器保养和复查。 具体详细可咨询上海公利医院起搏器中心主任——吕坚伟主任 吕坚伟主任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苗圃路219号) 周五上午特需门诊(苗圃路219号)

发布了文章

攻克“社交癌”——公利医院盆底中心揭牌成立

盆底相关疾病又有“社交癌症”的别称,是困扰不少患者的顽疾与隐疾。3月1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盆底中心正式成立,“公利医院盆底康复诊治中心”“尿失禁及盆底手术培训中心”和“全国盆底诊疗示范基地”同日揭牌。        盆底中心主任吕坚伟介绍,公利医院盆底中心占地约150平方米,各类诊疗室8间;拥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5台、电针灸治疗仪6台、磁疗椅1台、冲击波治疗仪1台、阴道射频治疗仪1台、膀胱腔内电刺激治疗仪1台和尿动力学检查仪1台,诊疗项目覆盖了各类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慢性盆腔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各类盆底疾病的评估、治疗,是国内盆底康复治疗手段最齐全的中心之一。       此外,盆底中心的手术技术也几乎全领域覆盖(尿失禁吊带、盆底脱垂重建术、膀胱肉毒素注射、膀胱水扩张术、膀胱起搏术、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术等)。中心同时配备心理咨询室及运动康复室,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率。吕坚伟透露,该中心成立后,还将与妇科、中医肛肠科、康复科、B超科、影像学科等进行MDT融合,定期开展多学科会诊,为盆底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新模式。

发布了文章

里程碑丨吕坚伟教授InterStim膀胱起搏器植入手术突破300例

      10月17日周四上午,公利医院泌尿外科、男科学部下尿路及盆底整复病区主任吕坚伟教授顺利完成了第300例InterStim骶神经调控(膀胱起搏器)植入的里程碑,同时也成为国内植入膀胱起搏器数量最多的专家。       当天中午,中国骶神经调控专家联盟为吕坚伟教授颁发了300例膀胱起搏器植入的里程纪念奖杯,同时正式授予公利医院为全国“骶神经调控临床示范中心”单位。        授牌仪式上泌尿外科、男科学部执行主任蔡志康教授提出,吕坚伟教授带领的尿控盆底团队不但在神经调控手术量上全国领先,在创新方面也独树一帜,其全球首创发明的3D打印导航穿刺模板,在高清DSA的辅助下,实现术中骶神经快速精确穿刺定位,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X线暴露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同时也为骶骨畸形、缺失等情况下的膀胱起搏器手术提供了可能。        吕坚伟教授团队自2015年起开展骶神经调控手术,是国内较早开展骶神经调控疗法的专家之一,伴随、见证了骶神经疗法在中国的起步与发展,参与了骶神经调控疗法专家共识的制定。回顾数据,既往的手术中包含了神经源性膀胱、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尿频尿急)、间质性膀胱炎、特发性排尿困难(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会阴区疼痛等大多数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        300例InterStim膀胱起搏器植入是一个里程碑,一台台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协作。吕坚伟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除了有精湛技术的手术医师、经验丰富的参数调控医师,还有一支高效的专科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对治疗前后膀胱起搏器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及多学科的管理,建立患者咨询管理群,搭建良好的医患沟通途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及术后的长期随访。        最后,泌尿外科、男科学部主任王忠教授指出,骶神经调控术(膀胱起搏器)是治疗复杂性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新型技术疗法。希望吕坚伟教授率领团队继续瞄准国际前沿,培训更多的医生开展此技术,力争将公利医院尿控盆底亚学科发展成国内一流、区域领先的诊疗中心。

发布了文章

改良吊带新技术提升男性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手术成功率

    男性压力性尿失禁(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MSUI)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对男性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和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是最常见的引发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     针对保守治疗(药物、提肛训练、理疗、针灸等)1年仍无效的中度以上(每天需要使用尿垫1块以上)的尿失禁患者可能就需要进行微创球部尿道吊带术治疗了,但既往国内外文献报道,虽然手术很微创,费用也不贵,手术成功率偏低,在66-75%之间。还有就是进行人工括约肌手术,虽然成功率较高80-90%之间,但价格昂贵(14-15万),还存在术后感染排异以及机械故障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成为这些中重度的尿失禁患者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公利医院的吕坚伟教授尿控团队近几年创新改良了微创吊带技术,应用盆底网片自裁剪+Hemlock固定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而且长期效果稳定,不易复发,目前成功率达到90%以上,及解决了费用贵的问题又解决了手术成功率的问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

发布了文章

上海公利医院新病区、新“利器”,开启尿控盆底新征程!

      公利医院泌尿外科、男科学部队伍继续壮大!8月11日,泌尿大楼7楼病区开张启用,以吕坚伟教授牵头的“下尿路及盆底整复”亚专科正式成立,当天严建军书记、姜宁院长等医院领导为新病区揭牌。泌尿外科、男科学部主任王忠教授提出为促进我院浦东新区高峰学科泌尿外科专科建设,该病区今后将引进众多新技术、新项目,充分发挥国内领先的亚专业特色技术优势,在专科疾病诊治上为盆底疾病患者提供更精准及人性化服务。       新病区启用的同时,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新“利器”——“膀胱起搏器”技术也首次在我院开展,吕坚伟主任带领团队成功为三位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膀胱起搏器”植入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我院泌尿外科的下尿路及盆底疾病诊疗水平已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也成为我院在下尿路及盆底疾病诊疗技术革新过程中的里程碑。 ①什么是膀胱起搏器? 膀胱起搏器植入术,又称骶神经调控(SNM)疗法,是下尿路及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治疗装置,该装置利用微电极的电刺激下腰部的神经(骶神经),调控膀胱和盆底的功能。起搏器是当前泌尿神经调控领域的最前沿水平和高端技术,成功控制了一些其他疗法无效的排尿障碍患者的症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这项新的医疗技术恢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②适用膀胱起搏器的疾病包括: 非梗阻性的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且保守治疗无效。 严重尿频尿急,以及急迫性尿失禁且保守治疗无效。 严重慢性盆底疼痛伴随排尿障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长期慢性便秘或粪失禁且保守治疗无效者。 吕坚伟主任带领的团队至今已完成骶神经调控手术(膀胱起搏器二期永久植入术)近400例,永久植入转化成功率高达80%,手术量已连续数年位居全国首位。吕主任于2017年全球首创研发了3D打印导航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控精准手术,并获得多项国家授权专利。2018-2019年先后牵头成立了“中国骶神经调控3D打印临床研究中心”、“复杂性骶神经调控技术处理中心”和“骶神经调控临床示范中心”。       相信未来下尿路及盆底整复病区以及创新的诊疗技术能为更多饱受顽固性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难、慢性盆腔痛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带去福音!新病区的开设、新技术的开展,开启了我院盆底及尿控诊疗新征程。未来我院泌尿男科学部将继续向专科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专科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发布了文章

精准评估复杂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手段——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排尿异常(VoidingDysfunction,VD)并非一个具体的疾病,包括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失禁,排尿不畅、排尿困难等症状。它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除泌尿外科疾病,还可以由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糖尿病、盆腔手术、盆腔脏器脱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HIV相关性脊髓病等疾病引起,若缺乏有效诊断方法,容易陷入临床诊治误区,造成疗效不佳,甚至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为了纠正临床诊治误区,减少泌尿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急需更准确、更全面和更直观的泌尿系诊断,而以上疾病的泌尿系诊断的“金标准”就是影像尿动力检查。 影像尿动力学(video-urodynamics,VUDS)        影像尿动力学(video-urodynamics,VUDS)做为一种将普通尿动力与同步影像学结合在一起的复杂检查,在明确下尿路功能状态的同时,根据影像学的特点明确病变部位,能更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对于尿道功能障碍疾病,VUDS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是唯一一种能同时准确评价膀胱、尿道功能和形态的方法,并能提供下尿路状况对上尿路功能变化的潜在影响,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尿动力学检查手段。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是揭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的唯一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疗与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影像尿动力学是证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改变的金标准”。 影像尿动力学优势: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 更准确地揭示膀胱、尿道功能和其形态变化的关系 准确地了解下尿路潜在的病理生理 是目前对下尿路功能性疾病最精确地诊断工具 普通尿动力学VS影像尿动力 普通尿动力学通过检测膀胱压力、尿流率和逼尿肌电活动可初步判断排尿障碍的原因,但由于缺乏同步影像检测,对一些复杂排尿问题的诊断缺乏更直观的证据。 影像尿动力检查,能在检查时行同步透视,对评估输尿管抗返流能力、膀胱形态、压力性尿失禁分类、是否存在下尿路梗阻及梗阻部位、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调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测是目前尿动力学检查中最精确的方法。由于这种检查将膀胱内压力改变与膀胱尿道解剖形态有机的结合,明显减少了人为因素所致的误差,从而为临床上复杂的下尿路排尿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影像尿动力主要适应症: 复杂的神经源性膀胱 下尿路梗阻 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排尿困难 可控尿流改道        出门诊的时候,经常有些患者对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很抵触,或者嫌贵,或者嫌插管,或者由于之前做此检查感染过而形成心理阴影。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下尿路功能障碍,尤其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发布了文章

膀胱起搏器讲述者(一)|古稀之年,我与病魔的战斗!

注:该文中患者姓名与图片均已获得授权,愿意公开与广大病友分享。尊敬的病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求医历程,首先我要对吕主任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他们解决了我插导尿管之苦,让我的晚年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人生七十古来稀,正当我安逸地享受着我的晚年生活时,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近乎绝望。小便排不出来,双手压腹也难以排出,经过好几个大医院的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去年十一月初,尿潴留达到了291毫升、尿常规检查白细胞30多,无奈只得插上了导尿管,给我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生活质量极差,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痛苦,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这样的悲观情绪也感染了我80岁的老公。他终日双眉紧促、满面愁容,令我万分揪心。恐惧迷茫,伴随着我的生活真是生不如死,这其中的辛酸苦辣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我想我的晚年,难道就要这样痛苦、绝望地度日如年吗?        我不甘心!几经周折,我听说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主任能治好我的病,我隐约感觉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今年1月21日,我插着导尿管满怀希望地来到了吕主任的诊室,将我的病情详细的告诉了吕主任,主任听了叫我先做尿动力检查,再决定治疗方案。2月7日吕婷婷医生给我做了尿动力检测,结果显示逼尿肌收缩乏力,吕主任就安排我装膀胱起搏器。 图  董华娣二期手术前与吕主任合影 2月14日,顾医生为我植入了电极,进行一期测试,根据我的排尿情况,顾医生多次细心的为我调节起搏器的参数,同时又很耐心的开导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思想上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该怎么样生活就怎么样,生活放轻松多喝水,顾医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安慰,使我紧张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了。在我治疗的过程中,邱咏梅老师起到了桥梁沟通作用,我也十分感激她。经过四周的测试我的病情好转已经超过50%,和主任沟通后在3月13日吕主任为我植入了膀胱起搏器。 吕主任在为我治疗疾病的同时,更注重对我思想上精神上的开导,叮嘱我说:“根据你现在排尿情况,已经不需要再插导尿管了,经过顾医生对起搏器的调节排尿情况也会越来越好,思想放松,不要多想正常的生活,有什么情况可以和邱老师沟通,邱老师会告诉我的。”主任的一番话,使我消除了种种顾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面对疾病,配合医生的治疗。我相信我的病情一天会比一天好,生活一天会比一天更美好。 图  第二届患友会上董华娣给吕主任团队献锦旗 我今天可以满怀信心的正常生活与吕主任对我的专业治疗是分不开的。吕主任不仅技术好,更重要的是他对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对病人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在治疗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下,吕主任这样德才兼备的医生,在我求医的经历中,遇到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 在此,我再次衷心地,感谢吕主任,感谢吕主任的团队! 董华娣

发布了文章

“如何解决被尿憋死的问题?”---骶神经调控为排尿困难患者提供治疗新思路

       俗话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是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而言,有尿不能排出,却是非常痛苦的。排尿困难,临床又称“尿潴留”,常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常伴有尿不尽感,一般排尿后仍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部分患者伴有充盈性尿失禁,残余尿>200mL。根据尿道通畅与否,临床又将尿潴留分为机械梗阻性尿潴留、非机械梗阻性尿潴留: 机械梗阻性尿潴留:以膀胱出口的各种疾病(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机械性梗阻为原发病因,导致无法自主排尿或残余尿明显增多(>200ml)。 非机械梗阻性尿潴留:无膀胱出口机械性梗阻导致的无法自主排尿或残余尿明显增多(>200ml)。       尿潴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轻则尿路反复感染,重则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甚至出现尿毒症症状,如身体虚弱、贫血、呼吸有尿臭味、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对于尿潴留患者,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留置导尿管或膀胱穿刺造瘘引流。根据病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梗阻。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骶神经调控(Sacralneuromodulation,SNM)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SNM是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持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神经调控技术。 什么类型尿潴留患者适合SNM? 无下尿路机械性梗阻因素或者已经成功解除机械性梗阻但仍无法自行排尿的患者; 下肢及会阴区运动及感觉功能大致正常,骶反射弧基本正常的患者; 能部分自主排尿,伴或不伴残余尿增多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发布了文章

顽固性尿频尿急治疗新方法——膀胱微射频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症状。OAB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提高,女性略高于男性;体重指数(BMI)偏高,女性绝经、经阴道分娩、多次分娩,男性前列腺疾病等因素都会增加OAB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5%的OAB患者未选择就医,就诊率低的原因包括文化心理因素,包括认为排尿问题难于启齿,以及OAB的疾病认知度较。治疗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误诊,许多患者就诊时被诊断为尿路感染,没有获得正确的治疗。排尿行为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控制。尤其是交感神经,如果过度活跃,那么会导致尿液感知过度灵敏,引起感觉型过度活动症。三角区是交感神经,特别是尿液感知最为敏感的区域,三角区交感和副交感的平衡是控制关键。 临床许多尿频尿急的患者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比如药物,膀胱灌注,理疗,针灸等等都效果不佳,而骶神经调控又价格昂贵,这些患者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往往不被家人所理解。 近日,一种新的治疗顽固性尿频尿急的微创技术应运而生——腔内膀胱微射频治疗。其技术是通过附着在导尿管表面的射频天线,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将位置和强度精确控制的微射频能量传递到膀胱壁下的神经纤维,使得部分神经暂时性钝化失去感应功能,这样不会过度传递神经信号到大脑,从而降低膀胱的灵敏度,降低排尿的频率和急迫感。 该技术只需门诊需或日间治疗1-2次,操作简单,患者基本无不适感觉,临床有效率(改善或治愈过度活动症状)达到70%以上,定期重复治疗上可达到长期的症状控制。 具体咨询该技术,可至吕坚伟主任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周四上午仁济南院专家门诊。

发布了文章

喜讯丨吕坚伟教授荣获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女性泌尿最高奖“...

2019年11月8日,第二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年会在广州盛大召开。颁奖典礼上,我院泌尿外科吕坚伟教授荣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女性泌尿学组最高奖“女娲奖”,以褒奖他在女性泌尿专科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 吕坚伟教授潜心女性泌尿临床工作20年,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方面的成绩获得泌尿甚至妇科界的广泛认可,其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的学员近百人,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其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引领了女性泌尿的发展的新方向。 据悉,“女娲奖”自2015年首次亮相全国泌尿年会,每年评选一次,是为表彰全国女性泌尿亚专业优秀人才而设立的奖项,此项奖项的设立目的是激励更多的女性泌尿亚专业人才勇攀高峰。 在获奖感言中,吕坚伟教授表示:感谢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女性泌尿外科学组领导和专家给与的肯定,感谢医院领导和科室给予的大力支持。20年来,作为尿控专业的“钉子户”,其一直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敬重职业,尊重患者”的初心,不断地在蜕变,在坚持,见证了女性泌尿及功能泌尿亚专业方向从“冷门”变“热门”,也在努力帮助和促使更多的泌尿外科及妇科医生参与到这一专业中来,为更多生活在盆底疾病痛苦中的患者燃起了希望。正是由于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与的平台和支持,才让我们可以通过自由开放的工作环境中,发挥个人所长,同时感谢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耕耘终会有收获。最后,还要感谢那些把生命相托的患者,是他们的无比信任和无限期待鼓励着我们坚守与前行。 吕坚伟教授,博士,仁济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女性泌尿学组全国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协会生殖整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盆底康复学组副组长,北美国际尿失禁及盆底手术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尿控及整形学组委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学会泌尿分会尿控盆底学组副组长。 至今已完成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手术30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同时也是国内较早研究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的学者之一,2008年首创“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的鸡尾酒疗法,至今已推广普及治疗了万余人次。2015年在仁济南院成立了MDT的盆底中心和培训中心,至今已培训近百余名泌尿、妇科医师。近年来致力于骶神经调控工作,已连续四年手术量全国第一。2016年全球首创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神经调控精准手术中,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至今发表文章6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6本,获得多项科研课题,2018年获得上海医学会泌尿分会“年度风云人物奖”。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慢性排尿功能障碍?

慢性排尿功能障碍主要分为三大类: 1、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通常会表现为无法控制地尿急,小便次数频繁但尿量很少,永远有解不干净的感觉,有时会伴随着解尿疼痛或解尿困难,严重时还会发生漏尿的情况。患者生活品质相当差,可能每隔半小时上一次厕所,晚上需要起床三至四次,无法开车至较远的距离,社交活动几乎暂停,虽然不是所有病患都会疼痛,但耻骨或会阴附近的不适感也是常见的问题。一般而言,病患会自行以少喝水,从社交工作上退缩来试图处理,但最后可能会觉得被孤立,甚至产生沮丧忧郁的情绪。目前关于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治疗、膀胱灌注治疗、经阴道电刺激理疗和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 2、压力型尿失禁——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或体位突然改变时,由于腹压骤然上升,尿液不处自主地外流的情况。原因主要是经产妇尤其是有过难产者,由于盆底组织、膀胱颈部和尿道等因分娩损伤或者患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导致尿道膀胱所形成的后角消失的解剖性缘故。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的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的障碍,使尿道不能产生合适的关闭压从而产生漏尿。目前关于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盆底功能锻炼、电刺激理疗和手术治疗等。 3、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之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有时被误诊为尿路感染。肾盂积水,尿路结石或原因不明的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尿失禁等,而忽略了原发病变的存在。目前关于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间歇导尿或长期导尿、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去神经治疗和电刺激治疗等)和手术治疗(尿流改道、经尿道膀胱颈切除、外括约肌切开术、膀胱颈部V-Y成形术以及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等)。 作者:吕坚伟

发布了文章

有关压力性尿失禁吊带微创术后的注意事项

     随着尿失禁微创手术TVT吊带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尿道中段悬吊术,该术式是目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最有效(成功率95%以上)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尽管术后并发症少副作用低,但许多患者对术后一般处理及注意事项还不是很了解,本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简要介绍有关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术后的处理和随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    1. 通常TVT手术住院仅需2-3天,术后第2天需要检查患者两侧穿刺伤口有无渗血,是否已结痂,并拔出填入阴道的纱布及尿管,嘱患者多饮水。    2. 患者首次排尿后应及时了解有无排尿困难,有无尿线明显变细现象,如有上述情况建议做个B超残余尿检查。    3. 根据我们经验,约有不到1% 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排尿不畅感,与术后尿道水肿有关,可给予口服a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排尿不畅。 如仍不缓解,可给予留置尿管1周左右,减轻尿道水肿,经此方法一般患者症状均可获缓解。    4. 术后穿刺点可能出现不适和疼痛,多与局部血肿和吊带牵拉有关,热敷能明显减轻疼痛,一般1-2个月会缓解。    5. 患者出院后2周应回医院复诊,复诊内容包括阴道检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测定,了解有无排尿功能障碍的现象。    6. 尿道中段悬吊术后患者,任何时候出现泌尿系感染或不明原因血尿,均应及时检查,排除吊带侵蚀、排异等情况。    7. 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尿频尿急现象,可能与尿道或膀胱底部受吊带刺激有关。一般术后1月左右这类症状会消失,如症状持续存在,可服用M受体阻滞剂每天1次,每次一片,能有效缓解尿频和尿急。    8. 术后1个月避免同房,以防阴道伤口裂开。    9. 手术后2个月内要求患者不能有重体力活动,2个月后,由于结缔组织嵌入吊带,一般不会再出现吊带滑落现象。    

发布了文章

“中国骶神经调控3D打印临床研究中心”成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8日“中国骶神经调控3D打印临床研究中心”暨“复杂性骶神经调控技术处理中心”揭牌仪式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以下简称南院)圆满举行,该研究中心这是美敦力全球骶神经调控项目在中国设立的唯一一个3D打印的研发中心。 本次揭牌仪式由仁济南院泌尿外科盆底中心负责人吕坚伟副主任医师主持,南院常务副院长李劲和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薛蔚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美敦力全球副总裁,盆腔健康业务总经理Linnea Burman出席仪式并为盆底中心授牌,南院党政联合办、医务处等领导以及骶神经调控领域内的青年精英出席该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南院常务副院长李劲指出:仁济医院盆底中心团队长期致力于盆底疾病的最优化诊疗方案研究,在许多盆底疾病的诊疗中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SNM手术作为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新兴重要治疗手段,已经连续两年手术量位列全国第一,该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创3D打印骶神经辅助术中精准穿刺定位技术,攻克了SNM手术的技术难关,对SNM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薛蔚表示,今天”中国骶神经调控3D打印临床研究中心”暨“复杂性骶神经调控技术处理中心”落户我院,一方面是对盆底中心团队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骶神经调控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仁济南院盆底中心的品牌影响力,推动盆底疾病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造福于广大盆底疾病患者。

发布了文章

中老年女性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诊治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UI)主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和混合型尿失禁(MUI)。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等。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妊娠、分娩:妊娠过程逐渐增大的子宫会对盆底的支撑结构(包括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产生牵拉并削弱其支撑力量,经阴道分娩过程特别是使用了产钳或胎吸的难产也会使盆底组织受过度牵拉而损伤。产后若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也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   ②长期腹压增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频繁举重、腹型肥胖等都会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③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盆底支持结构的萎缩,也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有:盆底肌锻炼法(PFME),又称为Kegel运动。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5-10秒,然后放松5-10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PFME 150~200次,6~8周为1个疗程。盆底肌肉训练需兼顾强度、持续时间和重复性。采用Kegal训练法可以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减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不仅可用于轻度盆底器官障碍的治疗,也可有效预防盆底器官障碍,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易行,适合广泛女性采用,该项训练贵在坚持。   若有条件,可到医院进行生物反馈技术、电刺激等治疗,可提高盆底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它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活动进行改进和纠正。   盆底肌肉电刺激 电刺激能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电刺激是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通过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括约肌收缩,加强控尿和储尿能力。电刺激治疗是手术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积极手段,能被动锻炼肌力,预防肌肉萎缩,使神经恢复功能。   保守治疗还有子宫托治疗,用子宫托之前前应先到医院妇产科作检查,排除上托禁忌症如严重脱垂、阴道炎症、可疑恶性病变等。   手术途径包括经阴道、经腹及腹腔镜等,目前一般采用阴式或联合腹腔镜的微创方法,经腹已少用。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有一定的复发率。近年来随着盆底“整体理论”的提出和认识,在盆底功能修复和重建上亦有了新的观念,目前手术已向解剖的维持或缺陷修补、结构重建及替代物的应用等微创方面发展,用网片完成的各种悬吊及全盆底重建术疗效肯定。手术需要专科医师以盆腔前、中、后划分单位,充分术前论证,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前盆腔重建术包括经阴道旁重建术、加用补片的阴道前壁修补术,加用补片的修补术较较单纯的修补术治愈率高,术后复发率小,但存在网片侵蚀和术后疼痛的风险。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和TVT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成功率约90%。中盆腔重建术包括骶骨阴道固定术:该手术主要利用修剪成“Y”形的自身筋膜或合成的聚丙烯补片,分别缝于阴道顶端的前后壁,另一头缝于骶骨1或骶骨2的前纵韧带。腹腔镜下手术更容易分离暴露阴道直肠隔、直肠旁间隙及盆底的肛提肌。是目前治疗阴道穹窿脱垂最有效的术式。meta分析也显示出其主观治愈率为80% 左右,客观治愈率为85% 一97.7% 。另有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骶棘韧带固定术:后者适用于子宫脱垂同时伴主、骶骨韧带松弛患者,具有微创、维持阴道的正常解剖轴向、保留阴道功能、恢复满意的性生活以及总的治愈率约为80%等优点,不植入网片等异物,避免了异物侵蚀的副作用,近期疗效显著。还有阴道封闭术:阴道封闭术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较多内科疾病、无性生活要求的老年妇女,符合简单、安全、有效、经济、恢复快、不复发的要求。后盆腔重建术:后盆腔缺陷主要表现为会阴体组织的缺陷和直肠膨出,手术方式有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加用网片的阴道后壁修补术,同样加网片的手术会使得手术成功率增加。当然以上手术方式也不是单一采用,具体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再定,比如对于前中后盆腔均脱垂的患者,全盆底修补是较理想的选择。尿失禁需进行尿动力检查,了解尿失禁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决定具体治疗方法。压力性尿失禁轻者可以提肛锻炼和生物反馈点刺激治疗,症状明显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目的:探讨应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临床较为棘手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C/CPPS)的疗效。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门诊治疗245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C/CPPS)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45.3±18.9岁,所有患者主诉均为下腹酸胀/疼痛和夜尿次数多,同时可伴有/或不伴有尿频尿急。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排尿卡记录、尿常规、B超和膀胱镜检查,排除了尿路感染、结石、膀胱肿瘤(包括原位癌)、化学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以及消化科/妇科相关疾病、;所有患者病程均大于9个月;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无效;其中31例患者膀胱容量小于350ml,214例患者膀胱容量大于350ml。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给与O’Leary-Sant IC问卷表评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 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的方法来治疗,具体方法是:患者门诊截石位,严格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周围防止二次感染,置入8号硅胶导尿管,将2%的利多卡因20ml+肝素3.75万单位+5%碳酸氢钠5ml的混合液缓慢注入膀胱内,嘱患者保留1-2个小时后排尿,每周灌注1-2次,疗程8周。 结果:215例患者得到完全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8.7个月。根据O’Leary-Sant IC问卷表数据比较,其中下腹酸胀/疼痛的改善率为71.2%,夜尿增多的改善率为65.3%,尿频尿急的改善相对不明显,为21.5%;治疗后总体满意率为74.8%。治疗中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膀胱灌注后有9人诉头晕嗜睡表现,给以减轻剂量后症状消失。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大约在半年后有21例患者症状复发,给与再次灌注治疗。 讨论:间质性膀胱炎(IC)诊断复杂,NIDDK于1987年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排除标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该诊断标准可能会遗漏掉大量(60%)的IC患者,因此最近几年在没有最新IC诊断标准制定出来前,国际上把那些疑似IC的患者统称为间质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C/CPPS)或膀胱疼痛综合征(PBS)。 本研究认为临床对于疑似IC症状的患者,在各种方法治疗都无效时,可以考虑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的方法,该方法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而且价格便宜。根据本研究数据我们认为该方法尤其对下腹酸胀/疼痛和夜尿次数多的症状效果最明显。

发布了文章

尿频尿急(OAB)临床诊治流程(一)

尿 频 和 尿 急 (OAB) 根据国际尿控提出的新概念——把尿频、尿急甚至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组成的症候群统称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 这些症状既可单独出现, 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尿频是指24h排尿> 8次,夜间排尿> 2次,每次尿量< 200ml,常在膀胱排空后仍有排尿感。尿急是指有突发的急迫排尿感,常因此而急于如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 诊断步骤 第一步 根据病史和24小时排尿卡,首先排除或诊断尿量异常增多引起的尿频。 尿频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情况下,排尿次数与饮水量多少、气候冷暖、出汗多少等有关。由于水摄入量过多、精神紧张或天气寒冷等所致尿频称为生理性尿频。因此要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每日的摄入量、是否服用相关药物等);必要时可嘱患者记录24小时的排尿卡,这项检查十分重要,可以记录患者白天和夜间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尿情况,可以间接反映出患者的膀胱功能;某些药物,如:服用了利尿药或含有利尿成分的降压药,或饮用咖啡、浓茶或大量啤酒等,导致体内尿液产生过多,亦会出现尿频的症状。此外,如果尿液产生过多时,总尿量也增多,每次尿量也增加,且没有相关服药史,则要进一步排除或诊断是否为糖尿病、尿崩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使尿量异常增多而导致的尿频。 第二步 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排除或诊断神经源性OAB。 神经源性OAB主要是由于脊上神经系统病变(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以及帕金森病等)引起的逼尿肌反射亢进,一旦括约肌神经损伤或疲乏,不能抵抗逼尿肌反射产生的压力,即可导致OAB的症状;如大脑感觉皮层中枢功能完全受损,这类抑制性反应也将消失,从而更加重OAB的症状。患者可能同时还伴有膀胱容量减少和少量剩余尿等特点。 78%的脑血管疾病患者,40-70%的帕金森患者经尿动力检测能发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在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膀胱无抑制性的收缩 —— 膀胱储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大于15cmH2O即可诊断为逼尿肌无抑制性的收缩),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除了常规体格检查和尿动力检查外,还可行冰水试验:用F16导尿管排空膀胱后,快速注入60ml 14℃冰水,如系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在数秒钟内,冰水(如连同导尿管)会从尿道中被喷射而出此外。 此外,有部分患者可能还伴有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的表现,即同时还伴有排尿困难的症状,更加重对上尿路的损害,引起肾积水,影响肾功能,应该及早治疗。 第三步 根据尿液/前列腺液的检查,排除或诊断炎症刺激引起的OAB。 尿频、尿急是尿道、膀胱或前列腺炎症时常见的症状。炎症时膀胱粘膜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炎症刺激膀胱或后尿道粘膜引起感觉性继发性OAB。除尿频尿急症状外,患者常伴有尿道疼痛或灼热感、腰酸、下腹或会阴部酸胀以及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有:(一)尿常规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脓尿;(二)尿沉渣涂片染色,找到细菌;(三)尿细菌培养找到细菌且尿菌落计数>105/ml;(四)男性患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0/HP;(五)男性前列腺液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培养阳性;(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前列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前列腺炎 主要症状为会阴部胀痛不适,小腹隐痛较明显,可向腰骶部、阴茎部及大腿根部放射。如因泌尿系感染引起则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等症状。发病较急,可伴有发热、寒战、厌食、乏力等全身症状。检查外周血白血球增高,尿中可见大量的白血球。直肠指诊可摸到肿大的前列腺,有明显的压痛,形成脓肿时可有波动感。   慢性前列腺炎 主要症状是尿频和排尿不尽感以及尿道灼热和发痒。疼痛往往是胀痛和抽痛,向阴茎头及会阴部放射,并有耻骨上及腰骶部不适。患者常有前列腺溢液,多发生于排尿终端或大便用力时,尿道口流出白色分泌物。直肠指诊前列腺软硬不均,有轻度压痛。 第四步 根据B超/肛指检查,排除或诊断梗阻/异物刺激引起的OAB。 膀胱出口梗阻(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膀胱颈梗阻等)可能会引起尿频尿急(OAB),对于前列腺增生早期是因前列腺充血刺激所引起,夜间较显著,表现为夜尿增多;随着梗阻加重,膀胱逼尿肌逐渐失去功能,每次排尿时不能将膀胱内尿液排净,出现剩余尿,使膀胱的有效容量减小,使排尿的间隔时间缩短,尿频也逐渐加重;此外由于排尿期压力增高导致逼尿肌去神经超敏病变也是重要因素;如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更加明显。临床可通过肛指检查、B超检查以及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道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P-Q图分析等)进行鉴别诊断。(具体详见“前列腺结节”章节) 膀胱内异物(结石、导管以及肿瘤等)会刺激膀胱粘膜,从而产生继发性尿频尿急(OAB)的症状。大多数膀胱结石临床除了表现为尿频尿急外,常还伴有尿痛、排尿障碍和血尿,常因活动和激烈运动而诱发或加剧,可通过B超,X线摄片以及膀胱镜检查诊断。约10%膀胱肿瘤的起始症状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可能为广泛的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尤其是在膀胱三区生长的肿瘤;临床重要的症状是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可通过B超、膀胱镜检查以及CT检查等诊断。 (待续) 作者:吕坚伟

发布了文章

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新希望——膀胱起搏器

警惕神经源性膀胱及其危害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是一类由于由于外伤或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什么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1)脊髓或颅脑损伤 (2)中枢神经手术或广泛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子宫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等。 (3)先天性疾病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骶骨畸形、骶骨发育不良等。 (4)某些疾病糖尿病、梅毒、脑炎、中风、脊髓炎等、脑出血、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多发性硬化症 3.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表现? (1)下尿路症状:储尿期症状(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等);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尿痛等);排尿后症状含尿后滴沥等。 (2)膀胱感觉异常:如有无异常的膀胱充盈感及尿意等。 (3)肠道症状:肛门直肠症状如直肠感觉异常、里急后重感等;排便症状如便秘、大便失禁等。 4.神经源性膀胱的危害?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诊断1年后并发症的研究表明,尿路并发症以下尿路感染、尿潴留和尿路梗阻最为多见(分别为31.3%、14.0%和10.7%),还可出现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如脓血症(3.7%)和急性肾衰(2.1%)等。尿路感染:43天感染率达100%,尿路结石:2年后膀胱结石发生率6.6%,上尿路损害:10年肾积水和肾萎缩超过10%。并发症未经有效处理发生肾病后的死亡率高达60%,中国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首要致死原因是肾衰。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至今仍是泌尿外科最为困惑的疑难疾病之一,目前对其治疗首要目标为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次要目标为恢复∕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排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目前主要治疗方法要为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辅助排尿、康复训练(行为训练主要包括定时排尿和提示性排尿。盆底肌功能训练。盆底电刺激等);导尿治疗(间歇导尿,留置导尿和膀胱造瘘,外部集尿器,腔内药物灌注治疗等);药物治疗(①抑制膀胱收缩药物;②促进膀胱排尿药物;③增加膀胱出口阻力药物;④降低膀胱出口阻力药物等,药物治疗作用不明显且副作用较大)。 (2)手术治疗: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等,需经非手术治疗证明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行。 (3)骶神经电刺激(膀胱起搏器)——骶神经电刺激术是一种新的微创伤治疗手段,又称骶神经调节(SNM)疗法,是当前泌尿神经调控领域的最前沿水平和高端技术,被誉为对传统治疗方法的革新。其在欧美国家已广泛用于临床,成功控制了一些其他疗法无效的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这项新的医疗技术恢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使患者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而且,植入体内的部件不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患者只需要拿起手中小小的“开关”,就能控制膀胱排尿功能了。它尤其适用于以下患者:因患各种疾病造成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膀胱过度活动症、经保守治疗难治愈而即将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不可逆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经过膀胱起搏器治疗相关疾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针对轻中度的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起博器具有微创(局麻)、可逆、体验治疗等优点,是可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希望能使那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早日摆脱插尿管的痛苦。

发布了文章

间质性膀胱炎——我们了解这种疾病吗?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简称IC)是一种膀胱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以尿频、尿频和膀胱疼痛为特征。早在1887年就有人提出间质性膀胱炎这种疾病,但是近100年来,该病并不被大多数医生所认识。很多医生甚至不认为有这种疾病的存在,即使同意可能存在这种疾病,但也难以诊断;即使能诊断,也难以有确凿的证据证实,也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间质性膀胱炎的复杂性不但表现在临床症状多样,也没有确切的病因,病理生理表现也不甚了解,更无单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资料常常使学者有一种挫折感,因为不断出现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仅仅增加了对间质性膀胱炎的理解的复杂性而已。 由于间质性膀胱炎诊断的复杂性,1987年美国NIDDK首次制定了有关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详见表)。由于该诊断标准出台的最初目的是严格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以便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该诊断标准过于严格,可能导致60%的有相关症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诊断。 从目前的研究看,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与泌尿系、妇科、胃肠、和盆底等有关,因此疼痛的发生可来自膀胱、尿道、前列腺、阴道和盆底。有关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尽管有包括自体免疫在内的多种学说,但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为膀胱血尿屏障的破坏,尿中钾离子等各种有害物质渗入粘膜下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以Hunner’s溃疡为特征的间质性膀胱,尤其病理显示有明显的肥大细胞浸润,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过敏或自体免疫有关,抗组胺药物能有效治疗有肥大细胞浸润的间质性膀胱炎也证明了这种可能性。近年来发现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中抗增值因子(APF)明显升高,HB-EGF明显减低,提示尿中可能出现某种机制抑制了膀胱粘膜的生长,血尿屏障因此遭到破坏。 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有关间质性膀胱炎研究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膀胱疼痛或尿急2.典型的Hunner’s溃疡,或红斑症(?10红斑/每象限, 在?3个象限以上,麻醉下水扩张时)出现以下任何一项可排除1.清醒状态时膀胱容量>350ml2.膀胱容量至150ml时仍无强烈尿急感3.尿动力学显示有膀胱非随意收缩4.症状持续时间<9个月5.无夜尿增多6.抗感染、抗微生物、抗胆碱能和抗痉挛药物能缓解症状7.清醒时白天排尿次数<8次8.近三个月内有细菌性膀胱炎或前列腺炎9.膀胱或输尿管结石10.阴道炎或活动性生殖器疱疹11.子宫、宫颈、阴道,或尿道癌12.尿道憩室13.环磷酰胺,或其他任何化学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或放射性膀胱炎14.膀胱良性或恶性肿瘤15.年龄<18岁 有关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更为令人懊丧,方法众多本身即意味着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多样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刺激性饮食与该病有密切关系,饮食的改善也是基础治疗之一;生物反馈和盆底肌训练疗效有限;止痛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下能缓解患者的痛苦,但并不能治愈该病;抗组胺药物可能对有粘膜肥大细胞浸润的间质性膀胱炎有一定的疗效;膀胱灌注治疗药物有二甲亚砜、辣椒辣素、RTX、肝素和透明质酸钠等,有消炎、止痛和粘膜保护的作用;严重的间质性膀胱炎可出现膀胱容量减少,但行膀胱扩大术甚至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仍有术后疼痛不缓解的可能性,应慎重选择。 近年来较为令人鼓舞的进展是戊糖多硫酸钠(ELMIRON)大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轻中度间质性膀胱炎;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IntertSim)不但能有效缓解膀胱疼痛,也能有效治疗盆底疼痛,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神经调节治疗能降低尿中APF和恢复HB-EGF的水平,有助于膀胱粘膜的血尿屏障的恢复。参考文献1.Hanno PM, Landis JR, Matthews-Cook Y, et al: The diagnosis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 revisite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Database study. J Urol 161: 553-557, 19992.DEBORAH R. ERICKSON. Urine markers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 Urology 2001:57(suppl):15~21

发布了文章

尿失禁的病因分类

症状 发病机理 病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 急迫性尿失禁 逼尿肌过度活动 特发性、神经原性、尿道出口梗阻、尿路感染、膀胱和前列腺癌 压力性尿失禁 1、尿道位置活动过度 盆底松弛 2、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ISD) 盆腔手术和放疗、雌激素减少、盆底神经性病变等 不自觉尿失禁 1、 逼尿肌过度活动 同上 2、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 同上 3、 尿道外尿失禁 尿瘘、输尿管异位开口 夜间遗尿 1、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 同上 2、 逼尿肌过度活动 同上 尿后滴沥 括约肌外尿液残留 特发性、尿道憩室 尿道外尿失禁 1、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 创伤、外科手术、 产伤等 输尿管阴道瘘 2、输尿管异位开口 先天性

发布了文章

关注盆底疼痛,重拾优雅人生

定义:慢性盆底疼痛最为常见的一种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 blad-der syndrome / interstitial cystitis,PBS / IC)是一系列具有典型泌尿系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如盆腔、膀胱、尿道疼痛及尿路刺激症状超过3个月。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其定义为: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区疼痛,同时伴有其他泌尿系症状,如白天和夜间尿频,同时除外下尿路感染及其他病理改变的证据。疼痛可能发生于性交或膀胱充盈时,可以向尿道、会阴、下腹部、骶部、大腿内侧放射,或发生尿后疼痛。男性可出现睾丸、阴囊和/或会阴部疼痛以及射精痛。大约70%PBS / IC患者在体检时可发现盆底肌肉紧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吕坚伟 在人群中有14%~19%曾患盆底痛。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青年人10%,中年人13%,年长者17%。其发病隐匿,病因复杂,治疗棘手,治愈率低,病情反复无常,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盆底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如导致患者性生活不适,甚至伴随着抑郁或焦虑的出现,无论什么病因,慢性盆底疼痛的影响程度至少可与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克罗恩病相比,对心理的影响比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更严重,患者长期承受经济,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近年来,由于其发病率的上升,慢性盆底疼痛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迅速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因病机:通常情况下,盆底疼痛常以慢性症状为特征,不易找到确切的病因,对于病因复杂的慢性盆底疼痛患者,常需要泌尿科、妇科、消化科、精神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协作诊断与治疗。妇科因素:仅20%的盆底疼痛的病因是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子宫肌瘤、盆腔淤血综合征及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其相关手术治疗等。非妇科因素:50%以上的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由于膀胱充盈时加重,而在排尿后缓解,包括间质性膀胱炎(PBS / IC)、神经源性疼痛等。此外,,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胃肠道痛觉弥散、定位不准确,许多盆底疼痛常与一些胃肠道混淆,神经源性疼痛,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心理因素等。治疗:非手术治疗1.饮食治疗避免辛辣、烟酒、咖啡、茶水、苏打水、碳酸饮料,避免酸性食物如浓缩果汁、番茄、柑橘以及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等,多饮水,多食含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包括膀胱训练、定量饮水量等疗法治疗,长期尿频使膀胱的容量逐渐减小,膀胱的反射异常,定期排尿可使膀胱容量增大,减少膀胱的敏感性,达到缓减症状的目的。3.药物疗法PBS / IC的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激素类药物、抗抑郁药物和心理调节药物。临床上常以缓解疼痛为主要治疗目的。如果疼痛是神经性的,医生可能会运用神经阻滞疗法进行治疗。4.膀胱灌注 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 PBS / IC 的重要方法之一。膀胱药物灌注的机制是 IC患者尿路上皮细胞存在功能失调,高浓度有效成分直接接触上皮细胞,当灌注时间较短时,膀胱壁对药物的吸收较少,对全身的影响小。与口服药物相比,膀胱药物灌注具有膀胱内有效药物浓度高和对全身影响小的优点。膀胱内可以灌注一种或多种药物,常用的灌注药物有二甲亚砜、肝素、透明质酸、肉毒素A 、卡介苗(BCG)和白介素类固醇等5.中医治疗针灸治疗,汪氏“电针神经刺激疗法”等。6.经皮穿刺交感神经阻滞法目前上海仁济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诊治中心研注射发的一种创新疗法,通过药物刺激交感神经,从而有效阻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从源头上切断对不良信号的传送7.电刺激神经调节术电刺激神经调节术(骶神经调节术、骶神经刺激、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经皮胫后神经刺激、经阴道电刺激疗法)等是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神经调节技术。手术治疗膀胱镜下水扩张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损伤膀胱的传入神经或牵张感受器达到减轻疼痛、增加膀胱容量的目的,近一半的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对膀胱容量减小的患者效果更理想。 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采用外科治疗,经尿道电切适合于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近期效果良好,但易复发,而膀胱扩大术、膀胱全切术创伤大,应慎重选择。鉴于本病病因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治疗、联合用药的效果可能更好。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