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11467

武欣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妇科门诊


发布了文章

4天摆脱尿管!——让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更轻松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日益提高,即使是宫颈癌患者,最让她们担心的除了肿瘤能否根治,还有手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常因神经损伤导致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受损,需要长期依赖导尿管,生活非常不便。但现在,随着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成熟与推广,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患者们重新过上无忧的“无尿管”生活。王女士,今年45岁,是一位乐观开朗的母亲。然而,一次体检发现HPV18型阳性后,她进一步检查被诊断为宫颈鳞癌IB1期,这让她的生活蒙上了阴影,经过网上了解各种信息,想到术后可能要带着尿管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更是让她痛苦不已。带着这方面的顾虑,经过多方咨询,她最终找到了红房子医院的武欣主任,在全面评估王女士的病情后,在武主任的建议下,最终选择了宫颈癌保留神经的根治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4天,王女士便顺利拔除了尿管,术后尿动力报告提示她的膀胱功能状态良好。现在,她的生活已基本回归正常,不需要担心术后长期使用尿管的不便。这一切得益于保留神经术式的独特优势。她出院前激动地和病友们分享道:“以前听说宫颈癌手术后要长期插着尿管,我很害怕。现在我发现,这个手术不仅解决了我的癌症,还让我几乎没有生活上的负担,真的太感谢武主任团队了!”在武主任经治的宫颈癌患者里,像王女士这样出院前就能摆脱尿管的人比比皆是,宫颈癌保留神经术式不仅能让患者从肿瘤中解脱,更能让她们的生活质量接近“无病状态”。王女士术后第4天拔除尿管的经历,正是这种手术显著优势的真实写照!那什么是宫颈癌根治术的保留神经术式呢?传统手术通常需要切除广泛的组织,包括部分自主神经,导致术后膀胱收缩功能减弱,患者不得不在术后1周、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依赖导尿管排尿,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相比之下,保留神经术式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在切除足够的宫旁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显著减少了术后对膀胱、直肠和性功能的影响。谁适合选择保留神经术式?并非所有宫颈癌患者都适合这种手术方式。一般来说,在早期宫颈癌中,宫旁受累很少见,行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的。也有研究显示,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行保留神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预后和传统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最终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在目前宫颈癌个性精准治疗的同时,宫颈癌保留神经手术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是千千万万个像王女士一样的宫颈癌患者的救赎。武主任团队也为此不懈努力着,通过不断创新并精进手术技术,希望每位宫颈癌患者都能不仅战胜癌症,还能拥有健康、美好、高质量的未来!

发布了文章

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存“生”的希望全力之战

宫颈癌是三大妇科肿瘤之一,最常确诊于35-44岁的女性,因此在治疗前咨询中,讨论生育问题以及保留生育力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临床医生面临着一项越发重要的任务:对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如何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保护她们的生育功能?如果患者适合并要求采用保留生育力的手术,根据病变程度可供选择的疗法包括宫颈锥切术、单纯宫颈切除术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对于一些复杂疑难患者,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1岁的小张是一位充满活力和憧憬的年轻女性,一次体检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发现HPV18阳性到确诊为宫颈癌,她被迫面对一场与生育权利相关的战斗。当地医院建议她切除子宫以求生存,但年轻的小姑娘不愿轻易放弃生育的权利,于是她慕名来到了红房子医院。实施保育治疗也是一件相当谨慎的事,专业医生会抽丝拨茧地仔细评估,完善临床、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生殖等方方面面的评估,小张的病情较为复杂,宫颈上的肿块已长到2.5公分了,更为不好的消息是影像学上提示盆腔有稍肿大的淋巴结,转移不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小张选择只剩下切除子宫的选择,这意味着她将永远失去生育孩子的能力了,命运在小张最好的年华给了沉重的一击。怀着强烈保留生育的意愿,她找到武主任寻求保留“生”的希望,对小张来说,而能否保育治疗,关键的一点在于是否发生了淋巴结的转移。凭借多年的宫颈癌治疗经验,武主任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先清扫盆腔淋巴结,探查有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将切除的淋巴结送快速冰冻病理,术中病理结果大概30分钟左右出来,若冰冻病理未提示淋巴结转移,则行广泛宫颈切除+宫腔支架置入,而后尽快完成生育计划;一旦提示淋巴结转移,小张也不得不放弃生育的能力。主刀医生仔细进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如影像学所示,在右侧闭孔窝发现一枚肿大内淋巴结。令人振奋的是,最终冰冻病理结果提示并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接下去的手术很顺利,小张也如愿以偿地保留了她的子宫。小张的故事到此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她后续与癌症的抗争仍旧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甚至在保留生育的道路上荆棘丛生。2周后她的最终病理结果出来了,癌灶浸润深、脉管内存在癌栓,像她这样的情况术后辅助治疗不可避免,然而放化疗对于卵巢功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在进行组内的讨论后,武主任制定了后续的治疗:小张将接受4-6次化疗,而在化疗期间以GnRH-a周期注射保护卵巢,而后尽快完成生育计划。目前小张按部就班地接受后续的治疗,“当妈妈”的愿望仍充满希望。面对像小张这样一例例难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需要尽可能谨慎,全面评估和严密管理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的基石。武主任团队经治了许多宫颈癌保育的患者,不少都成功当上了妈妈;这次都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所达成的成果,是武主任团队以患者为本的精神,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护卫宫颈癌患者“生”的希望。

发布了文章

复发性宫颈癌,如何才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为显著。对于那些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仍然出现复发的患者,治疗更具挑战,且预后不良。复发性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大难点,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逐渐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什么是复发性宫颈癌?复发性宫颈癌是指在患者接受初始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再次在子宫颈、阴道或其他盆腔部位复发,或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根据复发的部位,复发性宫颈癌可以分为两类:盆腔内复发和盆腔外复发。盆腔内复发包括中心性复发和非中心性复发,中心性复发是指局限于子宫颈或阴道的局部复发,非中心性复发则涉及盆腔淋巴结或向盆壁的扩展。盆腔外复发则是指肿瘤转移到了盆腔以外的部位,如腹股沟、锁骨上淋巴结,或肺、肝、骨等远处器官。这种分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心性复发患者的治疗通常优于非中心性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且病灶较小的患者也可能通过手术或局部治疗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复发性宫颈癌有哪些治疗的手段?1. 手术治疗、对于复发性宫颈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依然是可能的根治手段。研究表明,复发肿瘤直径较小(如≤2 cm)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率显著降低,且长期生存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放疗后中心性复发的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如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对于已经进行过手术和放化疗的复发性患者,二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瘘管形成的发生率也显著上升。因此,尽管手术在某些复发患者中仍然可行,但其适用范围有限,尤其是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需要综合多学科治疗(MDT)团队的介入。2. 放射治疗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手术治疗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晚期复发性患者。对于先前未行放疗的复发患者,根治性放疗能够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并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在传统的外照射之外,近距离放疗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研究表明,近距离放疗能够在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显著提高肿瘤区域的放疗剂量,从而提高肿瘤控制率。此外,对于孤立的复发性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SBRT可以通过高剂量的精确照射,有效控制肿瘤,并最大程度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3. 化疗尽管相较于手术和放疗,化疗在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中并非一线选择,但依然在晚期和转移性宫颈癌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患者,化疗是控制肿瘤扩散、减缓病情进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直是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标准方案。研究表明,铂类与紫杉醇联合使用的化疗方案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有效率。4.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被证明在与化疗联合使用时,能够显著延长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此外,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也在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抗PD-1药物在部分患者中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尤其是对于那些PD-L1阳性的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显示出了更高的有效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成功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长期维持治疗选择。尽管这些治疗手段可能伴随一定的副作用,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5. 综合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初始治疗方案、复发时间间隔、病灶部位及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为了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突破,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通过更精准的肿瘤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将有可能进一步延长。总之,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依然充满挑战,但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综合治疗手段的合理应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能够为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从而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发布了文章

宫颈癌复发转移很难治,但也绝非束手无策!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转移病变在宫颈癌首诊中并不常见,但仍有15%-61%的宫颈癌患者会发生转移,通常是在完成治疗后的最初2年内。宫颈癌为什么这么容易复发?癌症之所以会出现复发,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治疗手段未能将身体内的癌细胞全部杀死,那么残存的癌细胞就会默默增殖,导致癌症复发。另一方面是,即使癌细胞被完全清除,体内容易促使细胞癌变的环境未能逆转,仍然产生新的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宫颈癌之所以容易复发,主要也是这两个原因。首先,一些患者接受到的治疗不够规范或不够足量,或者不是最适合患者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未能杀灭所有的癌细胞;其次,宫颈癌恶性程度很高,很多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肿瘤负担重,难以进行手术,如果对放化疗也不敏感,那么就很难清除癌细胞;然后,宫颈癌患者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存在适合肿瘤细胞产生和增殖的内环境,如高危HPV感染,而这一内环境即使在清除癌细胞后也很难被改变;最后,宫颈癌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吸烟、饮酒、饮食不健康等难以改变的坏习惯也使得其更容易复发。如何预防宫颈癌复发呢?1. 选择规范化治疗。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可靠的医院进行治疗,充分听取医生的建议,制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2. 治疗后定期复查。一般建议在初始治疗后,前2年每3个月复查1次,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之后根据肿瘤复发的风险每年复查1次。3. 戒除不健康的坏习惯。吸烟、饮酒、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等不良习惯都不利于宫颈癌的治疗和康复。4. 保证合理膳食。饮食合理搭配,保证种类丰富、营养充足,蔬菜、水果、鱼肉蛋奶、谷薯类、豆类坚果、油、盐、水都要摄入。5. 适当运动。每天要运动到微微出汗,且不会过度疲劳的程度,以改善身体素质,可以选择散步、游泳、八段锦、广场舞等。6. 保证足量睡眠。每天的睡眠至少要保证7~8小时。7. 保持平稳、轻松的心理状态。合理地宣泄情绪,做一些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情,放慢生活节奏,拒绝焦虑。8.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慢性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合并有慢性疾病的宫颈癌患者应该及时、持续的控制好慢性病。宫颈癌治疗后复发了怎么办?即使真的发生了宫颈癌复发,我们也并非束手无策。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取决于病变程度、初次治疗的方式以及复发病灶的形式和特点,通常采用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如果是局限于子宫颈或阴道的局部复发,可针对复发部位进行以临床治愈为目标的治疗。首先手术切除病灶,再进行外照射放疗,还可以附加含铂联合化疗和近距离放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者,可以直接进行外照射放疗和靶向治疗,也可以附加含铂联合化疗和近距离放疗。如果治疗后继续复发,则选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积极参加临床试验。如果是远处转移复发,则首先要评估病灶是否能够切除。如果病灶能够切除,则首先进行病灶切除,然后进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如果病灶无法切除,则直接进行化疗、免疫治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总而言之,我们要尽可能在治疗前后的各个环节把控治疗效果,预防复发。出现复发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式积极治疗。

发布了文章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女性健康的隐秘杀手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危险程度非常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它在早期症状隐匿,很难及时诊断,因此预后也常常比较差。我们将讨论关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女性朋友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是一种怎样的肿瘤?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属于卵巢上皮性癌,是一种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卵巢组织腺上皮,是一种侵袭性癌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其中,“高级别”就说明这种肿瘤的分化程度很低,恶性程度很高。在我国,卵巢癌的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在卵巢癌中所占比例较大,且死亡率很高,是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是怎么发生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是卵巢癌的一种,但分子病理与输卵管上皮细胞相近,说明其起源与输卵管有关。动物实验模型也显示,浆液性卵巢癌中的细胞,部分源于卵巢本身,还有一部分源于输卵管。因此,女性在因其他疾病需要切除子宫或卵巢时,可以顺带切除输卵管。另外,很多研究都发现,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因此也与家族史和遗传有关。40%~50%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存在BRCA1/2的突变或去甲基化;大多数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存在染色体高度的不稳定性,且有95%的病例有TP53突变。要关注女性亲属的卵巢癌病史,有家族史的女性推荐积极进行BRCA1/2基因检测。如存在相应突变,建议患者进行预防性卵巢、子宫附件、输卵管切除。哪些症状可以提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发生?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发觉。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随着肿瘤的增大及转移,可以因压迫周围器官、引起腹水,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腹围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同时伴有乏力、消瘦,还可因肿瘤压迫而出现大小便次数增多。有胸腔积液者可出现气短、不能平卧等表现。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一般采取哪些治疗手段?由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对化疗敏感性高,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还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程序主要是:1. 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据肿瘤情况,判断手术能否切除干净,决定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如果直接手术不能切除干净,则需要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为手术创造条件。2. 手术。早期可以直接进行全面分期手术,实现彻底清除肿瘤。中晚期及复发患者需要考虑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所有病灶,降低肿瘤负荷。3. 术后辅助化疗。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术后化疗,以消灭残余病灶、控制复发。化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首选“卡铂+紫杉醇”,次选“卡铂+脂质体阿霉素”或者“卡铂+多烯紫杉醇”,有腹腔转移的患者还可以考虑顺铂腹腔灌注。复发患者需要根据情况选择适当化疗方案。4. 维持治疗。化疗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中晚期患者还可以进行维持治疗,存在BRCA1/2突变的患者采用PARP抑制剂进行,存在HRD阳性的患者也采用奥拉帕利+贝伐单抗,或尼拉帕利+贝伐单抗进行。总而言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发现往往是晚期,预后比较差,且容易出现复发。即便如此,规范的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预后,五年生存率大概为30%~40%。

发布了文章

得了卵巢癌,到底还能活几年?

卵巢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虽然卵巢癌的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但致死率却超过了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和,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因此,当被确诊为卵巢癌的时候,患者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往往是:医生,我还能再活几年?实际上,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不同患者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患者会在发病后数月至几年内离开,有些患者却能够带瘤生存几十年;有些患者可以在经过治疗后存活五年以上,也有些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很快出现复发、转移而去世……总体上来说,卵巢癌的恶性程度比较高,有难发现、难治疗、易复发的特点,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49%。也就是说,大约有49%的患者在确诊卵巢癌后能够存活五年或五年以上。既然不同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不同,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 分期手术病理分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局限在卵巢的Ⅰ期卵巢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Ⅱ期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也在50%之上;而如果是Ⅲ期卵巢癌,五年生存率就会明显下降;Ⅳ期卵巢癌则会更低。由于早期卵巢癌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腹部出现胀痛时就医,很可能已经发展为了Ⅲ期,因此五年生存率往往低于50%。2. 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自身的情况是影响生存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情况比较好的患者,生存期也会比较好。研究显示,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的患者,生存时间会明显长于生活无法自理而需要他人帮助和照料的患者。3. 术后残存肿瘤的大小手术后残存肿瘤的大小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如果在术后,能够保证残存肿瘤直径小于1cm,就认为是理想的肿瘤减灭术,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般较高,当然术后没有肉眼可见的残存肿瘤更好。但如果术后残存肿瘤较大,五年生存率则会大幅下降。4. 中间性减瘤术的结果中间性减瘤术是指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缩小,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稳定,经评估有可能实现理想的肿瘤减灭后进行的手术。如果中间性减瘤术后能够实现理想的肿瘤减灭,则患者五年生存率比较高;而如果术后有较大肿瘤组织残存,则五年生存率降低。5. 病理分级和年龄病理分级也就是肿瘤分化,分化越高的肿瘤与正常的组织细胞越像,预后也越好;反之,分化越低与正常细胞组织越不像,预后也越差。因此,哪怕是同一分期的肿瘤,病理分级不同,其五年生存率也有不同。无论是Ⅰ期、Ⅱ期还是Ⅲ期、Ⅳ期,高分化肿瘤的五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中分化肿瘤,更明显高于低分化肿瘤。在年龄方面,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身体修复能力和一般情况可能都比较差,所以五年生存率会低于年纪较轻的患者。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前面提到的多种影响五年生存率的因素中,有的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分期、病理分级、年龄,但有一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残存肿瘤的大小、中间性减瘤术的结果。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找妇科肿瘤医师就诊,准确评估情况,尽可能把肿瘤病灶切除干净,必要时辅以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完成肿瘤切除后,依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时、足量、足疗程的化疗,并做好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定期复查也很重要,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当下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副反应,及时处理副反应并调整药量,同时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的复发或转移。在治疗之外,患者还应该做好康复锻炼,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让患者的一般情况变得更好。总而言之,卵巢癌患者只有积极抗癌、规范治疗,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发布了文章

卵巢癌患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卵巢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卵巢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因此也被称为“妇癌之王”。当一位患者被不幸诊断为卵巢癌的时候,她经常被医生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这让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很不理解:已经确诊是卵巢癌了,为什么不抓紧时间治疗,还要做什么基因检测呢?其实,卵巢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其主要作用包括:1. 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治疗效果卵巢癌是一种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比如BRCA1/2、HRD等基因突变。而当卵巢癌患者具有BRCA1/2和HRD突变时,就会对PARP抑制剂和铂类化疗药物的治疗更敏感。因此,进行基因检测就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预测治疗方案的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后续方案,可以防止治疗“走弯路”,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2. 预测遗传风险很多患者在确诊卵巢癌的时候都会问:这个会不会遗传?我的女儿会不会也得卵巢癌?其实,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就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回答。前面说过,卵巢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卵巢癌的终生累积发病风险约为1%,但如果存在相关的基因突变,那么其一生之中发生卵巢癌的累积风险将远远高于一般人群。而大约有近20%的卵巢癌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这些突变将有50%的概率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如果检测发现卵巢癌患者存在基因突变,那么其直系亲属都有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他们也应该进行基因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突变并预防。另外,如果卵巢癌患者有生育需求,可以借助辅助生育技术,通过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避免将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3. 筛选临床试的参与者有些治疗癌症的前沿药物或治疗方法暂时还未上市和推广,一般患者无法使用。但如果能够参加临床试验,或许患者就能用上更加前沿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而对于采用目前的标准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这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或许就是她们生存的希望。然而,这些临床试验一般都存在一些基因限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参与。因此,基因检测结果是入组临床试验的“入场券”之一。那么,卵巢癌患者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基因检测呢?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所有卵巢癌患者都应该在初次病理确诊卵巢癌时就进行BRCA1/2检测,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HRD检测。患者需要通过穿刺获得肿瘤组织,然后进行基因检测。与此同时,患者一般还需要采集外周血,以验证突变是否存在遗传风险。如果是卵巢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无论男女,也需要进行BRCA1/2检测,但只需要采集外周血进行检测就可以了。

发布了文章

子宫肌瘤竟然长进了血管?

2个月前,48岁的胡女士忽然感到明显的会阴部坠胀,而且左下肢还莫名的开始肿胀。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左侧附件区有一个约10*6cm的囊性包块,同时还有子宫多发肌瘤。当地医生建议手术治疗。然而,由于胡女士对手术的恐惧和抗拒,手术时间一再推迟。不幸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胡女士症状逐渐加重。面对这种情况,胡女士和她的家人也感到越来越不安和无助。最终,意识到手术是不可避免且是恢复健康的唯一途径后,胡女士下定决心,选择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意外的是,术前检查时,当地医院核磁共振又有了新的发现:下腔静脉、左侧髂内外及髂总静脉、左侧生殖静脉栓子,考虑静脉平滑肌瘤病。这是一种罕见且特殊类型的平滑肌肿瘤,其发病率仅为0.25%至0.4%。由于早期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不明显,因此该疾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针对这种肿瘤,手术方案必须根据肿瘤的具体累及范围来制定,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佳化。鉴于该病的少见性,当地医院建议胡女士前往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深入的诊断和治疗。心急如焚的胡女士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武欣主任医师的门诊。子宫肌瘤异生入血脉,得了怪病?武欣主任医师告诉我们,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但有一种罕见情况,子宫肌瘤广泛侵入子宫肌层的小静脉,并沿静脉爬行生长至下腔静脉,甚至可长入心脏、累及肺动脉,称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当患者罹患该疾病时,除了会表现子宫平滑肌瘤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盆腔肿块、盆腔疼痛等症状外,还可以表现出盆腔、腹腔或心脏症状:包括疼痛、下肢肿胀、腹部膨隆,甚至呼吸困难、晕厥等。病人在就诊时,会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经过详细了解及病情评估,武欣主任初步判断胡女士罹患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可能性大,且恶性肿瘤不能完全除外。“胡女士的阴部坠胀及左下肢水肿的症状有可能正是静脉回流受阻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静脉平滑肌瘤可能会继发肺部播散,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一旦肿瘤蔓延至下腔静脉并长入右心房,将严重阻碍心脏血流,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晕厥等严重症状。在极端情况下,这种状况甚至可能引发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武欣主任介绍道。子宫肌瘤广泛侵入静脉多学科协作,红房子专家妙手“拆弹”鉴于胡女士病情的紧迫性,制定一个周密且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尤为关键!有研究指出,静脉平滑肌瘤病具有雌激素依赖性。武欣主任认为切除双侧卵巢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减少复发的风险。为了确定最适合的手术方案,在对胡女士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及多学科讨论之后确定了手术方案:经腹部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彻底清除盆腹腔内病灶,以及切开下腔静脉取出瘤栓。这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活儿。手术涉及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中出血量可能巨大,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极高。与此同时,在术前检查时,下腔静脉CT增强造影显示胡女士两肺动脉内存在多发低密度影。“肺栓塞?”这引起了武欣主任的高度警惕。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武欣主任为胡女士安排了系列详细检查,考虑血栓可能性较大。尽管抗凝治疗有效控制了肺血栓的进展,但同时也增加了术中出血风险,无疑给手术操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这场高风险手术,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ICU等相关科室都提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手术当日,武欣主任和长海医院外科冯翔教授共同为胡女士手术,凭借精湛技术和精准解剖技巧,完整剥出了延伸至左肾静脉内和下腔静脉内的瘤栓,同时完整保留了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在处理盆腔内的复杂病灶时,他们发现肿瘤已从宫旁向盆壁蔓延,宫旁的血管异常扩张,出血风险极高。见此,武主任果断地阻断了双侧髂内动脉的血流,然后逐一用钳子夹住并切断宫旁组织,迅速进行缝扎止血。在手术团队的精细操作下,宫旁的病灶和血管得到了妥善处理,胡女士的全子宫、双附件以及盆腔内的病灶也被顺利切除。整个手术历时6个小时,最终圆满结束。术中出血量控制在3000多毫升,远低于术前的预估以及同类手术的报道数据。当得知手术顺利完成的消息时,胡女士的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术后两周,胡女士顺利出院。据悉,由于静脉内平滑肌瘤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手术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尽管该疾病的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复发率在22.2%至30%之间,但如果能够完全切除病灶,复发率可以显著降低至7.6%。根据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的时间范围广泛,从7个月到15年不等。为了确保患者的长期良好生存,术后密切的随访和监测至关重要。通过及时的复查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任何可能的复发迹象,并迅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在这样的综合管理和关怀下,患者通常能够获得长期且良好的生存质量。慈善资源链接,开展医疗救助罕见病的治疗费用对于患者及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自2021年,医院党办社工部积极链接爱心企业与基金会,设立罕见病专项基金,截止目前共救助患者6名,累计金额达6万元,为罕见病患者的诊治提供经济支持。

发布了文章

手术协奏曲:难度与合作的交响

孙女士,49岁,家住江苏,近半月洗澡时无意间摸到肚子一硬硬的肿块,当时没在意,可没过几天,开始出现阵发性下腹部隐痛,少量进食后,即出现明显饱胀感,同时日渐消瘦,这种不寻常的症状引起了孙女士的警觉。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2023年8月30日就诊当地医院,B超提示子宫增大如孕6+月大小,后壁见一大小约10cm肿块。这可把孙女士和她的家属吓了一跳,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武欣主任的诊室,寻找治疗疾病的希望。武欣主任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后,当场给孙女士做出了初步的诊断。武主任告诉孙女士和她的家人,这个肿块可能是子宫肉瘤,一种来源于子宫的恶性肿瘤,随即为孙女士安排了一系列的检查。让人吃惊的是,距离孙女士前次检查不到一周的时间,PET-CT及上腹部CT增强均提示孙女士盆腹腔内的肿块明显增大:子宫后壁囊实性肿块从之前的10cm迅速长到了18cm,肿块与子宫分界不清,向上腹部突出,并压迫相邻的肠管;右侧附件区见一大小约50*36cm孤立囊实性肿块;在腹膜后的肾脏水平,同样见一大小约97*49mm实性肿块包绕相邻的腹主动脉。同时孙女士的肿瘤标记物CA125也异常升高。也就是说这些检查的结果不仅确认了肿瘤的存在,还显示肿瘤已经扩散到了盆腹腔重要脏器和上腹部大血管周,并有可能侵蚀周围脏器和大血管,这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考虑到肿瘤生长的迅速和情况的紧急性,武欣主任立即将她收入院,并同时开启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结果提示,该腹腔内肾门水平肿块,与十二指肠水平部分界不清,紧贴胰腺,局部累及下腔静脉。术中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十二指肠空肠的吻合、胰腺部分切除、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的可能很大。而术后可能随之伴随相应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十二指肠肠液、胰液渗出、肺栓塞等一系列风险,无论哪一风险出现,都将有可能致命。是否为孙女士完成手术,经过医生们详尽的讨论和分析,决定做好十二指肠、胰腺、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的特大范围手术准备,为孙女士争取生存的机会。在与孙女士和家属充分术前沟通及术前准备下,手术日终于来临,孙女士被送到手术室,她的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手术室内,医生们紧张而专注地逐步推进。进腹后见子宫后壁近宫底处一大小约10*9cm肿块,肿块包膜不完整,见烂鱼肉样组织穿出,并与部分肠系膜、大网膜、盆底腹膜及膀胱反折腹膜致密粘连;腹腔肾门水平见一大小约10*8*5cm肿块,肿块包绕相邻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与十二指肠水平部及胰体部致密粘连。武欣医生和长海外科冯翔主任按初始计划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后,小心翼翼的分离十二指肠及胰腺与肿块间的粘连,发现下腔静脉外膜完整,遂在肿块与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间隙中仔细剥离,在完整剥除肿块前提下,避免了十二指肠、胰腺及血管的损伤,手术达R0切除,手术默契的配合犹如一场完美的协奏曲。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子宫肌层高级别肉瘤。冰冻病理的结果最终确认了武主任的初步判断,手术历时5个小时顺利结束了,孙女士的家人也长舒了一口气。术后第二天患者逐渐开始进食,术前胃肠道不适的症状荡然无存,术后一周,孙女士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后家人对孙女士悉心照顾,也让孙女士迅速恢复。术后病理回报该肿块为来源于子宫的未分化肉瘤伴多发转移。治疗顺利告一段落。虽然该肿瘤治疗效果欠佳,但是手术在解决困境,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治疗方案的尝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努力找到手术彻底切除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平衡是大难度手术的重要话题,也是医生不懈的追求吧。对于这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因其数量少见,目前在国际范围内难以有高度一致的经验总结,其最佳方案的制定因人而异,尚需医生团队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发展的特殊性不断调整,谨慎制定。

发布了文章

宫颈癌“一刀切”,就可以一劳永逸吗?

宫颈癌,一个幽灵,一个纠缠女性朋友的幽灵。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肿瘤,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些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年轻化趋势。面对已经确诊的宫颈癌,许多坚强的女性朋友们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积极治疗。“一刀切”地将病灶切除,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无论采用了何种手术方式,出院后均需要定期随访,为治疗续上一份“保险”。这不仅是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疾病及时进行复发监测,更是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方便大家参考,下面将奉上一份“手册”介绍宫颈癌术后随访的关键信息,为取得最终的胜利“保驾护航”。【随访时间】国际上公认的《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明确建议:宫颈癌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在治疗后的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治疗后的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治疗5年后,每年随访1次。《2015年FIGO癌症报告》指出,如果5年后依然无异常,就可以将随访转为常规筛查。对于宫颈癌术后的高危患者,随访间隔应相应缩短,比如术后第1~2年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体检】既然随访主要是监测病情的功能,那是不是定期到医院做个体检就可以代替呢?当然不是的!疾病的治疗就像是病人和医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小组作业”,需要双方及时沟通,共同努力。而随访就是双方沟通,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的过程。随访的过程中,病人首先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恢复情况,是否有异常症状等。医生为病人开具一些检查,并根据这些检查的结果,结合病人主观的症状,对病情变化做出判断,以调整接下来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NCCN癌症生存指南》还提出:当术后病人随访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复发症状提示迹象的教育如白带异常,体重减轻,厌食;骨盆、臀部、背部或腿部疼痛,持续咳嗽等。同时,医生也会给患者提供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营养和锻炼方面的建议。【随访查什么】《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宫颈癌术后应定期询问病史,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并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一般的宫颈癌术后随访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询问病史由患者向医生叙述近期的身体症状,包括是否有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加,是否出现体重减轻、厌食、腹部或盆腔疼痛,是否有泌尿系统症状或排便改变等。这些详细的症状需要患者留心身体的情况,不放过一个细节。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症状背后就蕴藏着大的问题。2、查体仅靠病人自我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在询问病人近期的症状后,医生会主动用“视触叩听”的查体方法,对病人的身体进行进一步检查。比如,触诊腹股沟淋巴结,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触诊骨盆部位,判断盆腹腔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当然,妇科检查也是必不可少,查体出现的这些异常,往往与病情的变化相关。3、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这是宫颈癌临床指南中特别指出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如果患者术后保留了生育功能,那么就应当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未能保留宫颈,则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可以直观地判断原来的病变部位有没有发生新的病变,对病情监测有很大的帮助。4、影像学检查如果随访的患者发现了可能复发或转移的异常表现,那么需要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来明确诊断。在宫颈癌的初始诊断性检查和分期中,常常使用PET联合CT(PET/CT)检测。而对于有高风险发生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后的3-6个月进行PET/CT 检查,查找是否有早期或无症状的复发。增强MR及CT也是局部检查的经典高效手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可以将复发“扼杀在摇篮中”。5、疾病宣教这是随访中十分重要,但也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出现复发、转移的异常症状也并没有引起注意。因此,医生在随访中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潜在症状,并教会病人留意这些可能的症状,帮助病人定期自我检查,成为自己健康的责任人。

发布了文章

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治疗“重器”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子宫颈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与大多数实体肿瘤一样,早期的宫颈癌可以通过手术实现根除,但当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单纯的手术就很难彻底清除肿瘤组织了。那么,对于这些中晚期宫颈癌,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可以选择同步放化疗和系统化疗。什么是同步放化疗?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恶性肿瘤在中晚期出现浸润或转移后,无法直接手术切除,一般会选择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就是使用光子射线来杀灭生长的癌细胞,化学治疗就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而同步放化疗就是同时采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这样“强强联合”,研究显示同步化疗可以使放疗对癌细胞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能够互相协同增效,使治疗效果更好。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通常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主要用于三种情况:1. 较早期宫颈癌,通过手术实现了根治性切除,但怀疑存在癌组织残留或经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复发风险较大,建议在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2. 局部晚期或晚期宫颈癌,直接手术无法根治性切除,可以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组织,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手术机会。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结合辅助化疗,降低复发风险。3. 远处转移的晚期宫颈癌,癌组织转移散在,无法彻底切除,首选同步放化疗结合辅助化疗来控制肿瘤进展。同步放化疗相比较于单一放疗或化疗有哪些优势?放疗的特点是可以针对肿瘤所在部位实现精准治疗,化疗的特点则是可以针对全身转移实现广泛治疗。同步放化疗同时结合了放疗和化疗的优势,在精准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疗杀灭隐藏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同步放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自我修复,促使细胞进入放疗增敏期,提高放疗效果。同时,放疗和化疗还可以作用于不同时期的肿瘤细胞,起到互补的作用。总之,同步放化疗可以说是“1+1>2”。同步放化疗就只有优势吗?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同步放化疗在增强了疗效的同时,也会同时产生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之所以中晚期宫颈癌经常选择同步放化疗,是经过权衡利弊后,认为其整体上更具有优势。同步放化疗的副作用可以包括化疗常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以及放疗常见的副作用——放射性皮炎、膀胱炎、尿道炎、直肠炎和下肢淋巴水肿。同步放化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同步放化疗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如果没有注意到,就可能会影响疗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1.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家属也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疏导。2. 配合阴道冲洗。在治疗期间要配合阴道冲洗,以清除坏死组织,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和阴道粘连,避免炎症的发生。3. 定期化验血常规。在治疗期间要每周化验血常规一次,了解血液系统变化情况,以便尽早做出应对。4. 做好皮肤护理。在治疗期间要穿全棉、柔软透气的内裤,用柔软毛巾沾温水轻轻擦洗放疗区域,不要搔抓局部皮肤,保持外阴、腹股沟清洁干燥。5. 合理安排饮食。少量多餐,以高能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放化疗前后0.5~1h避免进食。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0ml~3000ml。6. 出现异常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发布了文章

狙击宫颈癌复发,第二次保卫战!

宫颈癌是发生在女性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没有发生广泛性转移的宫颈癌一般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必要时再辅以放化疗,就能够较好的效果。然而,即使是比较早期的宫颈癌,接受了根治性治疗,也不能掉以轻心,还需要警惕复发的风险。宫颈癌根治性治疗后仍有可能复发!宫颈癌复发就是指宫颈癌患者在经过初始手术和(或)放化疗后,原本已经实现了肉眼可见的肿瘤肿块的清除,然而子宫颈、阴道等盆腔部位却又再次出现了肿瘤细胞,或者出现了淋巴结甚至更远处的转移。虽然现在宫颈癌的治愈率逐年上升,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且复发性的宫颈癌预后明显下跌,5年生存率仅为10%~20%。宫颈癌复发与这些因素有关!1.肿瘤本身的性质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出现复发转移。如果肿瘤本身已经存在淋巴结转移,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概率会有所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也“因瘤而异”。2. 治疗方法的选择如果在没有选择规范的治疗,比如手术与放疗及化疗的方案配合不是最佳方案,或放化疗强度、剂量不足、时间不规范,就会使得复发转移风险增高。3. 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有肝硬化、糖尿病、风湿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病情控制欠佳,就会影响治疗的用量及时间安排,其复发转移的概率就会增大。4. 治疗后的管理手术、放化疗并不是治疗的终点,如果术后不能遵医嘱做好术后管理,不能做到定期复查,不能摄入充分营养,不能保证充足休息,不能维持良好的情绪,也会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预防复发,宫颈癌患者要注意!1.选择规范化治疗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可靠的、信赖的医院进行治疗,充分听取医生的建议,按照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坚持高质量完成治疗。2. 治疗后定期复查一般建议在初始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3~5年每6~12个月复查1次,之后根据肿瘤复发的风险每年复查1次。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复发转移。首先是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保证种类丰富、营养充足;其次是要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最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宫颈癌复发虽难治,却也不是束手无策!即使真的出现了宫颈癌复发,也不要太早陷入绝望,我们还有多种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生存。首先是手术治疗。如果肿瘤复发比较局限,可以进行挽救性手术,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如果复发比较广泛,甚至出现盆腔外复发,则再次手术效果有限。其次是放疗。大多数宫颈癌在诊断复发时,已经出现了盆侧壁、淋巴结的复发甚至远处转移,不适宜于再次手术,根治性或姑息性放疗可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有些复发肿瘤对放疗敏感度较低,治疗效果也有待进一步评估。然后是化疗。大多数宫颈癌在诊断复发时,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化疗是控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重要手段。最后是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是晚期和复发宫颈癌治疗的新方向。不过,目前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复发/晚期宫颈癌中已有一些振奋的结果,但还在中国患者人群中进一步评估使用效果。总而言之,一旦宫颈癌复发,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采用规范治疗,做好治疗后管理,才能够取得狙击战一招制敌的效果。

发布了文章

挥之不去的“热”

王女士(化名),28岁,山东济南人,婚后一直忙碌而幸福地生活着,并在2021年顺利怀孕,原本这是一件让全家人兴奋不已的事情,然而,这之后一系列的发展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2022年5月,王女士因为“巨大儿”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手术,迎来了自己爱情的结晶,王女士和家人万分喜悦,但在接下来恢复的2个多月内,虽然伤口如期愈合,但间断反复出现发热症状,当地医院分别给予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头孢米诺+阿米卡星、比阿培南、甲硝唑+哌拉西林钠等多种方案抗感染治疗,效果均欠佳,炎性指标也一直居高不下。2022年7月,王女士又因“发热”就诊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盆腔一肿物,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的同时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右侧输卵管卵巢及肠管致密粘连包裹成团,并见乳白色脓液,分离粘连后右侧卵巢内可见多发小脓肿,进一步行右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也提示为右侧附件化脓性炎伴肉芽组织增生。本以为手术后就好了,但情况并没有就此好转,术后体温仍然反复波动,当地医院的血培养结果显示马耳他布鲁菌(该菌为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人主要因接触病畜而感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调整用药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复查盆腔B超也未见明显异常,但腹腔镜穿刺孔却迟迟不愈合,并见少量淡黄色脓液流出,进一步腹壁B超检查,竟然发现左下腹腔镜穿刺口上方皮下脂肪层内一大小约1.3*1.4*1.3cm的包块。因考虑炎性包块,当地医院予清创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至此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王女士一直紧绷的心也逐渐放松了下来。出院回到家之后,王女士每天都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口服抗生素,体温也一直处于平稳状态。然而2022-11-04前往医院复查,却让王女士再次陷入恐慌中。B超及盆腔MRI均显示左侧附件区及宫体右前方分别见大小约10.0*8.0cm, 6.0*3.0cm混合性性包块,考虑感染性病变。于是王女士再次被收入院。2022年11月10日当地医院予超声引导下行“盆腔肿块穿刺术”,同时予头孢米诺+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2023年1月,王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复查,B超再次提示子宫体前方见大小约15.0*9.5cm囊性包块。盆腔感染再次卷土重来,这可急坏了王女士和她的家人。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生完孩子厄运不断!她们开始四处求医均无果,最后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她从济南来到了上海红房子医院,怀着焦急、忐忑、激动的心情,她们找到了姜桦武欣教授团队的专家门诊。在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姜教授当即觉得病人病情不简单,并当即收入院做进一步检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密切监测体温,体温波动于37.8-38.7摄氏度,完善感染指标及各种培养,盆腔B超及MRI均提示盆腔见多发的囊性包块。体表B超左下腹皮下软组织内也见囊性包块。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均正常,抗苗勒管激素:0.25ng/ml。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仍不稳定,姜桦与武欣教授经过充分的讨论与术前评估,于2023-01-17在全麻下开始了切除腹壁及盆腔肿块手术,术中左下腹脂肪层见一大小约4.5*3.5cm厚壁脓肿,大量黄色脓液自脓腔流出,完整切除脓肿至正常组织,逐层进腹后见左侧输卵管卵巢、肠管、膀胱底、子宫粘连包裹成团,其内包裹多发脓肿,脓肿与膀胱几乎无法分辨,仔细分离粘连后切除了膀胱脓肿、左附件区脓肿、肠管与子宫后壁脓肿,保住了子宫。手术中脓液培养提示支原体阳性,布鲁菌未培养出,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十天后复查盆腔MRI:未见明显异常包块。然而刚刚到达术后二十天,相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王女士再次出现体温波动,体温最高达38℃,左侧腹壁切口迟迟不能愈合,并再次见淡黄色脓液流出,病灶处培养反复提示支原体阳性,虽然一直给予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但见效不明显。姜教授、武教授高度重视,组织了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等多学科会诊,并特邀了我院疑难病症诊断具有极丰富经验的孙莉主任再次B超检查寻找线索。居然发现子宫前壁下段切口有一线装窦道,自宫腔内蜿蜒延伸直达盆腔。这一发现让扑朔迷离的病情看到了光亮。疾病的诊治任何原因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明原因。医生们马上行动起来为王女士进行了子宫碘水造影也证实了这一连通宫腔和盆腔窦道的存在,这就是导致盆腔反复感染的关键原因。谜题似乎解开了,于是2023-2-15决定腹腔镜下切除全子宫,完全斩断疾病源头,手术顺利,故事似乎结束了。然而,故事并未向想象中的发展,术后平稳2周后王女士又出现了反复发热的症状,复查盆腔MRI再次见到了新生的肿块。故事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医疗团队和家属的情绪也进入了谷底,郁闷的医疗团队与郁闷的王女士及家属反复沟通,偶然间王女士提起自己既往曾被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有过激素治疗和抗免疫治疗病史,于是团队当即对王女士进行了免疫系统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B淋巴细胞远远低于正常值。武教授再次组织免疫科会诊,原来王女士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目前自身免疫能力极为低下。故事越来越清晰明朗了,于是针对免疫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同时进行腹腔冲洗、阴道顶穿刺引流,腹壁伤口每日换药,定期培养,抗感染,充分补充营养。一周后王女士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一个月后各伤口愈合、各伤口培养、体温、影像检查、免疫状态保持在了治愈状态,腹部和阴道顶伤口也逐渐正常愈合起来。三个月后,一切正常,王女士继续着免疫维持治疗。经过长达11个月的疑难病症“热”战,经过福尔摩斯探案集般对罕见病因的抽丝剥茧,使得病情逐渐明朗,最终采用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取得了这场迷雾重重的战争的胜利。王女士也终于摆脱了不断发热、不断感染的噩梦,摆脱了如影随形、无论怎样都挥之不去的肿块,完全治愈!她终于回归到了忙碌而幸福的生活中!

发布了文章

宫颈癌“前传”:关于宫颈病变的二三事

在门诊常能见到一些姑娘,拿着阴道镜病理报告,指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问医生这个诊断代表什么。这个“出镜率”很高的名词,令许多女性朋友感到忧虑。当解释到“癌前病变”时,这种焦虑立刻达到了顶点。接下来的文章就主要解答:“宫颈病变到底是什么病?”我们所说的“宫颈病变”,通常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也就是阴道镜病理检查单上经常出现的诊断名词。它还有一个“曾用名”,叫做“宫颈上皮内瘤变”。它指的是正常的宫颈上皮,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细胞取代,是和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大家口中常说的“癌”,其实就是指身体各处本应该正常生长的细胞,由于各种原因而“失控”,成为了恶性增生的细胞。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就是通过病理检查,发现正常的宫颈上皮细胞,已经有了异常的变化。可以这样通俗地理解为:宫颈病变是宫颈癌“前传”,但发生了这一病变,并不一定会进展到宫颈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宫颈病变可以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和低级别瘤变相比,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意味着细胞病变的程度更严重,浸润生长的深度也越深。对于两种不同程度的病变,分别有各自的处理对策。先从好解决的问题说起: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有些检查报告也用缩写LSIL。首先吃一颗定心丸:低级别瘤变不是癌前病变,而是一种良性病变。 临床数据统计表明,约60%的低级别瘤变患者,在随访中可自然消退; 有大约30%的患者,维持低级别瘤变的状态; 还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会进展为高级别瘤变。因此,如果是定期体检,首次诊断低级别瘤变的患者,医生提供的治疗建议往往是告知患者定期随访。如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持续时间达到2年以上,或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此时治疗也是来得及的。总而言之,对于低级别瘤变,最重要的一点是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采用激光治疗。既然六成患者可以自然消退,不妨就观察试试看。只要及时随访,监测病情,一切尽在医生的掌握之中。接下来,就要说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了。它常用的缩写为HSIL,是不太乐观的一种病变。它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可能发展为子宫颈浸润癌。听到“癌前病变”四个字,大家也不必特别害怕。“癌前”重在“前”字,表明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来改变疾病的进展。当接诊到一位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病人时,医生通常建议积极的治疗,如Leep刀和宫颈锥切术。Leep刀是一种超高频电波刀,通过电波产生的高热,达到切除病变组织的目的。宫颈冷刀锥切则是相对于Leep刀产生的高热而言的。LEEP刀和冷刀锥切,两者同为宫颈锥切术,差别在于是否电切,如何选择取决于手术医生的技术优势。二者共同的目的是:将宫颈处的病变组织切除,并进一步做病理检查,是兼具治疗和诊断的方法。和阴道镜病理检查相比,对锥切后的组织的病理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及时发现早期隐匿的癌变。配合术后的随访治疗,最终控制病变的进展,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宫颈癌“一刀切”,就可以一劳永逸吗?

宫颈癌,一个幽灵,一个纠缠女性朋友的幽灵。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肿瘤,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些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年轻化趋势。面对已经确诊的宫颈癌,许多坚强的女性朋友们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积极治疗。“一刀切”地将病灶切除,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无论采用了何种手术方式,出院后均需要定期随访,为治疗续上一份“保险”。这不仅是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疾病及时进行复发监测,更是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方便大家参考,下面将奉上一份“手册”介绍宫颈癌术后随访的关键信息。【随访时间】国际上公认的《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明确建议:宫颈癌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在治疗后的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治疗后的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治疗5年后,每年随访1次。《2015年FIGO癌症报告》指出,如果5年后依然无异常,就可以将随访转为常规筛查。对于宫颈癌术后的高危患者,随访间隔应相应缩短,比如术后第1~2年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体检】既然随访主要是监测病情的功能,那是不是定期到医院做个体检就可以代替呢?当然不是的!疾病的治疗就像是病人和医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小组作业”,需要双方及时沟通,共同努力。而随访就是双方沟通,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的过程。随访的过程中,病人首先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恢复情况,是否有异常症状等。医生为病人开具一些检查,并根据这些检查的结果,结合病人主观的症状,对病情变化做出判断,以调整接下来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NCCN癌症生存指南》还提出:当术后病人随访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复发症状提示迹象的教育如白带异常,体重减轻,厌食;骨盆、臀部、背部或腿部疼痛,持续咳嗽等。同时,医生也应给患者提供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营养和锻炼方面的建议。【随访查什么】《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宫颈癌术后应定期询问病史,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并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一般的宫颈癌术后随访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01、询问病史由患者向医生叙述近期的身体症状,包括是否有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加,是否出现体重减轻、厌食、腹部或盆腔疼痛,是否有泌尿系统症状或排便改变等。这些详细的症状需要患者留心身体的情况,不放过一个细节。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症状背后就蕴藏着大的问题。02、查体仅靠病人自我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在询问病人近期的症状后,医生会主动用“视触叩听”的查体方法,对病人的身体进行进一步检查。比如,触诊腹股沟淋巴结,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触诊骨盆部位,判断盆腹腔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当然,妇科检查也是必不可少,可以检查阴道是否出现凸起、结节病灶。而查体出现的这些异常,往往与病情的变化相关。03、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这是宫颈癌临床指南中特别指出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如果患者术后保留了生育功能,那么就应当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未能保留宫颈,则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可以直观地判断原来的病变部位有没有发生新的病变,对病情监测有很大的帮助。04、影像学检查如果随访的患者发现了可能复发或转移的异常表现,那么需要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来明确诊断。在宫颈癌的初始诊断性检查和分期中,常常使用PET联合CT(PET/CT)检测。而对于有高风险发生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后的3-6个月进行PET/CT 检查,查找是否有早期或无症状的复发。除PET/CT外也可采用MRI与CT结合进行检查。此外,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也具有一定意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可以将复发“扼杀在摇篮中”。05、疾病宣教这是随访中十分重要,但也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出现复发、转移的异常症状也并没有引起注意。因此,医生在随访中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潜在症状,并教会病人留意这些可能的症状,帮助病人定期自我检查,成为自己健康的责任人。

发布了文章

HPV阴性就高枕无忧?打破这份“迷之自信”

“九价疫苗打了吗?”“今年的HPV检查做了吗?”近年来,许多女性朋友们越来越关心子宫颈的健康。拿到“HPV阴性”的检查单,才会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然而,HPV阴性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子宫颈还有一个狡猾的敌人,它的发病年龄十分广泛,通常与HPV感染无关,却悄无声息地侵犯女性健康,这就是子宫颈胃型腺癌。【探探敌人的虚实】“子宫王国”抓到一个来自敌方的“间谍”,经过盘问后,确认它来自“子宫颈胃型腺癌”阵营,代号“G-EAC”——也就是这种疾病的缩写。面对这个陌生的疾病阵营,我们首先要探探它的虚实。子宫颈胃型腺癌是一种黏液腺癌。之所以称为“胃型”,是因为癌细胞具有胃型的分化,它具有类似幽门腺上皮的形态学特征。在“子宫王国”守卫的仔细审讯后,我们得到了胃型腺癌的几个特点: 虽然同为子宫颈的癌症,但是它的发生与绝大多数宫颈癌不同——它与HPV的感染无关,而主要是因为叶状宫颈内膜腺体增生。 它引起的病灶多隐藏在宫颈管内,常规的各种检查阳性率比较低,不容易查到。 尽管它的“势力”较小,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攻击范围比较广,发病年龄低至青年女性,高至八十多岁的老年妇女,而且5年生存率较普通腺癌更差。 它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在早期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子宫王国”守卫森严,来自子宫颈胃型腺癌的“间谍”虽然狡猾,但也触发了身体的异常,才引起了关注。下面就来了解它引起的症状有哪些:绝大多数类型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和接触性出血。而宫颈胃型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阴道黏液样或水样流液,或白带增多、盆腹腔包块,少数有腹部不适、下腹痛的症状。对于长期阴道流液的患者,应当高度重视,不要误以为是一般的阴道炎症或者漏尿,而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子宫颈胃型腺癌的狡猾之处还在于,它的表现十分“低调”。在疾病早期,常常没有子宫颈癌的特异性体征。妇科检查时,子宫颈外口多是光滑或糜烂状,没有肉眼可见的外生病灶。而真正的病灶多位于子宫颈管中上部,形成所谓的“桶状”子宫颈,并不容易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因此,对于阴道流液、下腹隐痛的患者,在排除妇科其他疾病后,应当考虑宫颈胃型腺癌的可能。这是医生和病人都应当注意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守卫将发现 “间谍”的消息告诉给“子宫王国”的“军师”,询问下一步的处理方案。军师捋捋胡子淡定地说:“前人早就给了我们指示。”根据《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内容,应在遵循子宫颈癌治疗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癌症早期的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并且全面仔细地探查盆腹腔,及时发现转移病灶并一同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局部晚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合并盆腔包块的患者,可行盆腔包块切除术,术后放化疗。因为胃型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高,而且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因此在对待它时,一定要抱着“赶尽杀绝”的心态,以防病灶转移后“春风吹又生”。“子宫王国”化险为夷,也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女性朋友们从此牢牢记住:HPV阴性并不能“高枕无忧”,重视阴道流液的异常表现。了解一些妇科疾病知识,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才是爱自己的最佳表现。

发布了文章

后疫情时代,宫颈癌患者应该怎样应对?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的转变,“感染新冠病毒后怎么办”逐渐变成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事情。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在这个时期都有诸多忧虑,如果本来就有基础病,必然更加担心而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在后疫情时代,宫颈癌患者应该怎样应对。1、选择适当的时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后重症及死亡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接种新冠疫苗也变得更为必要。那么,宫颈癌患者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不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如果要进行手术,则在手术前一周以前,以及术后身体恢复后可以接种疫苗;如果要进行化疗,则在化疗前2周以前,末次化疗结束1~2周后可以接种疫苗;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影响疫苗接种。总之,建议宫颈癌患者在适当的时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2、“阳了”之后,治疗原则与一般人相同。目前,多数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的表现与普通人群一样,前后持续一周可缓解,因此并没有肿瘤感染新冠后的特殊诊疗方式。对于肿瘤稳定期,不再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新冠治疗原则与一般人完全相同。仅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不需要前往医院,在家自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等药物对症治疗即可;如果出现高热不退、胸闷气喘、氧饱和度低于93%等情况,则需要到医院就诊。对于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部分抗肿瘤治疗方法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因此都需要咨询医生来确定治疗方法。一般来说,感染新冠后,医生会建议推迟抗肿瘤治疗。对于接受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如果无症状,则在感染10天后可恢复治疗;如果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则需要暂停抗肿瘤治疗至少14天,症状好转,不用药物退热至少24h后,可恢复治疗;如果患者出现重度/危重度症状,则需要暂停抗肿瘤治疗至少20天,症状好转,不用药物退热至少24h后,可恢复治疗。3、“阳了”之后,手术需要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做。对于不紧急的择期手术,感染新冠后应该推迟手术时间。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的非呼吸道症状患者,手术需要推迟4周;对于没有其他基础疾病,且仅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患者,手术需要推迟6周;对于患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出现严重新冠症状,需要住院的患者,手术需要推迟8~10周;对于出现重症的患者,手术需要推迟12周。对于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所进行的急诊手术,必须及时进行,不考虑新冠感染。对于为防止肿瘤进展,应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进行的限期手术,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手术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手术。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如果感染了新冠,一定要及时与自己的医生沟通,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新冠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调整。

发布了文章

宫颈癌发病越来越年轻化是怎么回事?

宫颈癌是发生在女性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虽然近40年来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但新发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也在降低。在我国,近年来感染宫颈癌的患者中,15~44岁的人数在逐年上升,感染平均年龄也在下降。也就是说,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为什么宫颈癌发病会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呢?这主要与宫颈癌本身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从宫颈癌的特点来看,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宫颈癌主要是由高危型HPV感染导致的,而高危型HPV主要通过性传播。宫颈癌是一种病因明确的癌症,超过99.7%的宫颈癌都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HPV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只要是有性生活的个体,就存在感染HPV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女性HPV感染率为19.1%,有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另外,HPV感染不分性别,男性也有可能感染,再通过性传播给女性。2. HPV感染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很难早期发现。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会让正常的宫颈朝着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方向发展,这一过程需要数年。高危型HPV在感染人体后,甚至是感染后已经发生病变、癌变后,都并不会产生任何症状。这一方面会导致人们忽视了HPV的感染,直到出现明显症状,如不正常阴道出血时,已经错过了宫颈癌治疗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HPV感染的隐匿性,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人感染了HPV,尤其是男性感染后没有任何表现,却可以传递给性伴侣,这给HPV的传播创造了更多机会。3. 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需要定期复查。由于即使是高危型HPV感染,早期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只能通过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TCT)来确认。这些检查通常包括在常规的体检项目中,但是不是做完一次检查就可以高枕无忧,一般需要定期检查。另外,如果发现高危HPV感染或细胞学检查异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才能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癌。4. 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但保护率并不是100%。目前,市面上的HPV疫苗主要有三种:2价、4价、9价,其中,2价疫苗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4价可以预防70%,9价则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尽管HPV疫苗的保护率已经很高了,但仍无法达到100%。所以即使是接种了疫苗,仍需要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来看,也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 首次性行为提前。高危型HPV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研究发现,由于年轻女性宫颈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全,因此过早性行为可以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此外,首次性行为过早可能导致的性伴侣增多,人工流产次数多,也都是感染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而国家计生委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只有15.9岁。首次性行为提前,是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2. 年轻人开放的性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年轻人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但性观念开放了,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却没有跟上,有些年轻人会存在多个性伴侣,还有的年轻人会拒绝使用安全套而选择使用避孕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感染HPV的风险。3. HPV 疫苗接种率较低。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种有明确预防手段的癌症,那就是接种HPV疫苗。然而,目前我国女性的HPV疫苗接种率仍不足3%。另外,目前我国HPV疫苗的接种主要针对女性开展,而实际上男性也是HPV病毒的重要传播者,也有接种HPV疫苗的必要。4. 宫颈癌筛查率较低。除了接种疫苗以外,宫颈癌筛查也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要达到50%以上。然而,目前我国适龄女性筛查覆盖率仍未达到这一标准。总而言之,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我们应该警惕起来,尽早接种HPV疫苗,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做好自我保护,不要让自己处于发生宫颈癌的危险之中。

发布了文章

“哨兵”突击: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挺拔的身姿,严肃的表情,这是我们的印象里,哨兵们的形象。然而,在我们身体里,有另一种“哨兵”。它们平时沉默寡言,却首当其冲地守卫健康。一起了解“哨兵突击”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这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也许我们对于它的了解,仅限于小时候发烧感冒,医生摸着我们的下颌说:“嗯,淋巴结有点大了。”要介绍主角“哨兵”,就不得不介绍它所在的阵营究竟是何处。人体有两套循环系统,一套是熟知的血液循环,另一套就是淋巴循环。它的功能也不可或缺,可以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等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动物机体起防御作用。淋巴结也属于淋巴系统,就像是蜿蜒的长城上一座座小烽火楼。前哨淋巴结是肿瘤细胞最先转移的部位。由于淋巴循环的存在,来自肿瘤病灶部位的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引流,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前哨”之意,即最先接受淋巴引流,也就是原发肿瘤区域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所以通俗地讲,前哨淋巴结就像哨兵,是发现敌情的前沿哨所。肿瘤医生们也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我们也常听到,有些肿瘤手术的病人,不光要切除肿瘤组织,还要“淋巴结清扫”。这正是为了清理掉可能被肿瘤细胞转移的附近的淋巴结组织,清剿可能逃窜在外的肿瘤。但任何器官、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淋巴结切除可能导致淋巴水肿、淋巴囊肿、乳糜漏、蜂窝组织炎、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等疾病,这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是医生们又开始思考,清除淋巴结的依据,仅仅是“怀疑肿瘤转移”。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明确得知是否转移,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呢?这就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根据肿瘤学的观点,如果前哨淋巴结无转移,那么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极小。我们只要确定前哨淋巴结是否出现了肿瘤转移,如果结果为阴性的话,理论上就可以认为此淋巴结区域内无肿瘤转移,避免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达到减少损伤和避免手术并发症的目的。实现前哨淋巴结活检,需要用到淋巴结显影技术。在子宫颈癌肿瘤部位或周围注射示踪剂。示踪剂就是一些能使淋巴管道显影的生物染料或放射性核素。示踪剂沿着淋巴管道,逐级引流到淋巴结,使医生能够准确识别“哨兵”。一般会在手术时注射,然后在特定的腔镜下观察。第一处显影的淋巴结,就是要取样活检的“哨兵”。如果活检结果为阴性,就可以准确预测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态,避免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在妇科的恶性肿瘤中,由于肿瘤位置表浅,淋巴结引流相对固定,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性强。比如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仅有10~27%,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清扫。尤其是想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的子宫颈癌患者,它的意义更是重大的。不过在宫颈癌的实际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尚未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实。各种医学研究还在开展,未来需要我们拭目以待。医学诞生的目的,是为患者解除病痛。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治疗,能减轻病人的治疗痛苦,守卫人们的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发布了文章

宫颈无声的呼救,你注意到了吗?

随着近年新媒体的发展,有一种疾病走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宫颈癌。伴随这个名字而来的,还有大家颇为关注的HPV疫苗接种问题。作为第一种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肿瘤疾病,宫颈癌可以通过定期筛查达到预防和早期治愈的效果。所以,各位女性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宫颈癌早期的无声呼救。信号一:出血也许女性朋友们会问了:“出血不就是来月经吗?这能看出什么异常呢?”这里所说的出血,当然不是每月规律的经血,而是非生理期时出现的少量阴道出血,以及绝经后的阴道出血。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被视为月经不规律、月经失调,或者更年期的表现。然而,宫颈癌的首发症状就包括阴道异常出血。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即使不是宫颈癌早期,也有可能是其他妇科疾病。信号二:接触性出血接触性出血经常在夫妻同房后发生。或者是在妇科检查时,用棉签轻轻接触宫颈后,出现出血的情况,内裤上也会出现红色或褐色的分泌物。信号三:白带异常宫颈癌早期也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白带)增多,颜色呈白色或混有血色,或者稀薄如米泔水样,分泌物伴有腥臭味。白带异常不具有特异性,许多妇科疾病都会引起。当发现阴道分泌物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或排除疾病。尽管人们闻“癌”色变,但面对宫颈癌时,我们并不是一筹莫展。宫颈癌最常见的类型是鳞癌和腺癌。病变的发生发展大都有迹可循,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并通过正规的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除了密切关注宫颈癌的三大早期信号,健康人群也应当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既往欧美各国的指南,出于社会经济学的考虑,所建议筛查周期较长。根据临床观察的发病规律: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筛查HPV和TCT。 对于25岁以下的女性:如果没有性生活的话,不需要常规筛查,尽量接种HPV疫苗预防。 对于25-65岁的女性:考虑到我国的HPV疫苗接种率以及宫颈癌发病的特点,建议每年进行一次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 对于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此前的筛查结果为阴性,宫颈不存在病变情况,65岁后可2-3年筛查一次。如果此前有宫颈病史,在病变自然消退,或经过临床治疗后,听从医生的建议随诊。按照欧美指南,出于社会经济学等方面的考虑,所建议筛查周期较长。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到的宫颈癌发病规律,我个人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要查HPV和TCT我们常说的HPV,和宫颈癌究竟有什么关联呢?研究发现,存在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如性生活过早,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有不洁性生活史,免疫抑制状态者等等,都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应当增加筛查的频率,进行更密切的随访复查。我们是自己健康的主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留心疾病的“早期信号”。即使接种过HPV疫苗,也只能对部分病毒产生抵抗力,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一些接种者仍然可以发生HPV的持续感染,还有一些宫颈癌的发生,与HPV的感染无关。这就意味着,关注早期信号,定期筛查,做健康的“守门人”,是预防宫颈癌的最好方式。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