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08

申占龙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1. 擅长胃肠道肿瘤(直肠癌、结肠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GIST等)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微创手术)。2. 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镜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癌超低位保肛微创手术、直肠癌经肛门TM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肠癌
直肠癌

发布了文章

置顶

结直肠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有何优势?哪些患者不适合?

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或家属问:“大夫,这个手术能微创做吗?”,我多数会回答:“可以,在大医院结肠或直肠癌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有些患者会接着问:“微创手术能把肿瘤切干净吗?”。其实,这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今天在这里,我把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优势以及哪些患者不适合向各位朋友进行介绍。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有哪些优势?1.  腹腔镜手术总体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更加精细目前多数临床试验显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总体疗效不劣于传统开放手术,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已将其推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方式。腹腔镜设备主要包括:摄像监视系统、气腹系统和手术器械等。摄像系统的微型镜头具有放大效应,可以使视野放大4-6倍,对手术区域的微小血管、细小神经、解剖层次,可以更加清晰显示,增加了手术者解剖的精准性,对肿瘤根治、淋巴清扫、减少出血、保护神经及器官功能保护更具有优势。 2.  腹腔镜手术更容易在狭小空间进行,有利于直肠癌的超低位保肛腹腔镜手术可以把镜头伸入狭小空间,清晰显露手术区域。直肠所在的盆腔是人体相对狭小的空间,尤其是对于一些男性患者,盆腔更为狭小。在开放手术时,低位直肠的盆底区域被称为“无人区”,主要是由于视角的关系,手术者难以看到目标,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成为了一件高难度的事情。现在通过高清腹腔镜的指引,可以让术者在狭小空间进行精细解剖,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  腹腔镜手术有助于对腹腔进行全面探查和评估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全面评估至关重要,它决定治疗策略的选择,包括:手术后是否要化疗和加用靶向药物等。但是,手术前进行的CT和核磁等检查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一些微小病灶难以识别。腹腔镜下可以对整个腹腔进行探查显示,并取活检进行病理评估。而开放手术的探查,则受限于切口的部位和大小,离切口远的部位只能用手去感知,人眼几乎看不到,更难以进行病理检查。 4.  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术后康复和微创化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通常是通过4-5个0.5-1cm的小切口来完成,也称为“钥匙孔”手术,而开放手术则需要约20cm的刀口完成。小的切口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更能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腔粘连发生,痊愈后的瘢痕也更小。另外,切口越大发生并发生的机会越多,切口长不好则会影响有些肿瘤患者的术后化疗。   哪些结直肠癌患者不适合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呢?目前在大的三甲医院,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但是仍有些患者不建议该手术,主要包括:(1)严重心肺功能不好的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需要往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以营造手术操作空间,对于严重心肺功能不好的高龄患者,难以耐受;(2)严重腹腔粘连或肥胖患者:患者的手术区域不能很好暴露,可能会大大延长手术和麻醉时间,从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严重肠梗阻患者:结直肠癌伴有严重肠梗阻的患者,腹腔内肠管满胀,而且患者一般状况常较差,此时更适合开放手术;(4)肿瘤巨大侵犯周围脏器或复发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困难,腹腔镜手术难以确保肿瘤的切除质量和安全。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发布了文章

关于胃癌,您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一、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据2020年全球癌症信息统计,每年有超过100万胃癌新发病例,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已居性恶性肿瘤第5位和第4位。其中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东部,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二、哪些因素与胃癌发病有关?1. 不良饮食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素、白曲菌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易导致胃癌的发生。烧烤的烹制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样与胃癌息息相关。另外,腌制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是致癌的元凶。均衡的膳食,新鲜水果蔬菜和蛋白质摄入的过程不但可以保证人体的营养均衡,还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概率。建议: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烧烤类食物;不吸烟、少饮酒(烟草中对的致癌物质与各种癌有关) 2. 胃部基础疾病可转化为胃癌。 幽门楼杆菌(HP)感染是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促使胃黏膜癌变的罪魁祸首。HP感染会导致粘膜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而此类疾病又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转换为胃癌。所以规律的抗HP治疗对于胃癌的防治意义重大。另外,患有腺瘤息肉、残胃、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积极就诊于消化内科正规治疗;有上述胃病的病人须定期医院检查。3.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胃癌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拿破仑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三、胃癌有哪些症状?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误认为是胃炎或胃溃疡等。如果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非特异表现;上腹部疼痛,既往有胃溃疡的病人出现疼痛性质、部位、节律的变化需要注意溃疡的癌变;黑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伴有长期上腹部不适的中老年(男性居多),近期出现食欲下降,消瘦乏力,体重下降,应当警惕胃癌的发生。四、在防治胃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定期体检!中国胃癌患者发现肿瘤时一般都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大多数都已发展为进展期胃癌。相比同样为胃癌高发病率的日本、韩国,中国胃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胃癌发现较晚。据笔者比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韩国首尔圣母医院胃癌10年资料显示,我医院I期胃癌进展16%,而韩国医院占65%。5年生存率,据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肿瘤局限于胃壁的,为67&,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则降为30.7%,有远处转移者仅为5.2%。因此,早期发现胃癌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胃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在我们目前还没有实现全国性胃癌筛查的前提下,高危人群:大于40岁以上、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手术后残胃,有胃癌家族史等,建议至少需要每年复查胃镜一次。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发布了文章

肠癌治疗需要“因地制宜”

得了肠癌,患者和家属会很着急,而且首先想到的要找最好的外科医生,赶紧做手术。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申占龙认为:肠癌治疗需要“因地制宜”,为患者“量体裁衣”,要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外科手术不一定是最佳选择。1. 早期肠癌可能不需要做外科大手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肠道健康越来越重视,有慢性肠道症状或肿瘤标记物异常的患者很多都会主动进行肠镜检查,因此,检查出早期肠癌或息肉癌变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当然,是否为早期肠癌,还需要进行盆腔核磁、直肠超声等检查,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严格界定。如果确诊为早期肠癌或息肉癌变,可进行肠镜下切除、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EM)或经肛微创手术(TAMIS),术后定期复查即可。对于部分病人术后病理提示切缘有肿瘤残瘤或高危病理类型者,可以再通过腹腔镜经腹做补救性的肠切除。2. 部分局部进展期肠癌不适合直接外科手术对于没有肝、肺等远处转移的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是肠癌获得治愈的根本手段。但是对于一些肠癌患者,直接实施手术可能面临着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根据目前患者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对术前核磁评估后,局部分期较晚的直肠癌,例如:T3c以上、壁外血管侵犯(EMVI+)、预判手术环周切缘可疑阳性等,则有必要进行术前放化疗,待肿瘤降期后,再进行手术。已有研究显示:与未进行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相比,术前放化疗使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约5%~15%。反而,对于这些病人,若冒然急于手术,患者将面临着很高的局部复发转移风险。3.晚期肠癌不建议初始外科手术,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如果肠癌发生了肝、肺、骨等远处转移,术前分期就属于晚期了,通常来讲,手术仅切除肠癌原发病灶意义不大,并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而且可能由于手术创伤,降低患者免疫力,造成转移灶暴发性扩散,同时,也可能因为手术并发症,导致全身化疗等有效手段不能及时实施。对于有远处转移的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部分对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敏感的患者,通过转化治疗转移灶会缩小甚至消失,从而可能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例如:一个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的病人,经过有效的综合治疗后,肝转移灶可能明显缩小和减少,如果通过手术可以对所有病灶做到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25%左右,而不治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综上所述,对于肠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因地制宜”,治疗前完善的评估是关键,需要依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发布了文章

右下腹痛不要想当然是阑尾炎,当心盲肠癌!

       大家好,最近临床工作有些忙,有段时间没有写科普,很是抱歉!但是最近做的几例盲肠癌手术让我有些体会,想写一篇科普与大家分享。其原因是这几例盲肠癌病人都曾经被误认为阑尾炎而延误就诊!那么哪些阑尾炎病人,需要警惕或排查盲肠癌呢?1. 中老年右下腹疼患者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间断右下腹痛来医院就诊,医生查体有局部压痛,当然有可能会是阑尾炎,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右下腹痛,包括:妇科疾病、输尿管结石、肠肿瘤等。所以,还需要更加仔细的询问病史和查体,包括疼痛特点,肿瘤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的患病史,医生腹部深触诊有无腹部包块等,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对中年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肿瘤家族史或患有肿瘤病史的患者,需要考虑盲肠肿瘤的可能性。阑尾是盲肠的末段结构,盲肠和阑尾是邻居,盲肠是大肠恶性肿瘤的高发部位,但是由于盲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乏力等不典型症状,肿瘤长到一定体积时病人才会感觉右下腹痛,而且这种症状可能慢性存在,容易被误认为是慢性阑尾炎或不引起重视;同时,有些盲肠肿瘤生在在阑尾口周围,导致阑尾管腔阻塞不通,会导致阑尾炎,甚至出现急性阑尾炎表现,如果医生没有鉴别诊断意识、问病史和查体不仔细则容易漏诊。2.      右下腹痛伴有贫血的患者      贫血是盲肠癌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盲肠肿瘤是一个慢性生长的过程,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反复破溃出血,慢性失血,从而导致贫血,而此时可能没有典型的其他症状,也许会伴有因为贫血造成的乏力、体重下降等表现。所以,对于一个右下腹痛病人,在常规抽血化验时,发现有血色素降低和贫血,需要引起医生重视,需要进一步针对性的询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3.      做哪些检查可以排除盲肠癌?     对一个右下腹痛的病人排查盲肠癌,需要做如下检查:血常规(看有无贫血等)、肿瘤标志物(CEA等是否升高)、腹部盆腔增强CT(预约快,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发现体积较大盲肠肿瘤或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癌金标准,但预约相对较慢,不能发现肠道外病变)。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右下腹痛的患者,医生需要考虑周全,进行鉴别诊断,尤其对中老年右下腹痛患者、有肿瘤家族史或患其他肿瘤病史、伴有乏力或贫血者,需要警惕盲肠的可能,病人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需要引起重视,给予相关的检查。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发布了文章

医生,患者的直肠癌能保肛吗?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和我国的发病率均位居第四位,在北京,其发病率位居男性第二位,女性第四位。直肠癌在我国占结直肠癌总数的40%-50%,而中低位直肠癌占到60%-70%。在门诊,直肠癌患者或家属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手术的时候肛门能留住吗?要不要做粪兜?我的答案是:我们应该科学的讨论这个问题。首先,直肠癌病人的肛门能否保留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有关。如果肿瘤位于距肛缘6cm以上,通常不涉及这个问题。距离肛缘6cm以内的肿瘤,通常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来决定肛门能否保留:首先,技术层面:6cm以内的直肠肿瘤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通常会遇到手术的难点,如:肿瘤位置过低,病人胖、骨盆窄,保肛和手术质量会共同受到挑战。目前采取经腹经肛相结合的手术路径,例如:taTME手术、ISR手术,可以做到超低位极限保肛,最低可以为距肛缘3-4cm的肿瘤实现保肛。本团队在这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并在全国积极推广该手术方式和理念,致力于让更多的低位直肠癌病人能获的保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另外两个比保肛更重要的事情。第一,就是肿瘤学,治疗直肠癌病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让病人获得生存获益、防止复发。对于一个直肠癌病人,我们首先需要对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多学科评估(MDT),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如果肿瘤侵犯肛提肌、环周切缘受累、术前分期T3b以上,通常需要考虑术前放化疗,给肿瘤降期、降低复发率和保肛率;而相对于一个较早期的肿瘤(T1、T2)或放化疗后肿瘤退缩良好的患者,通过taTME或ISR等技术手段,可以为距肛缘3-4cm的肿瘤患者实现超低位保肛。可见,在外科技术成熟和具有低位保肛经验的团队,距离肛缘的距离不是一个衡量是否能保肛的主要指标,而肿瘤明显外侵,分期晚,尤其是侵犯肛提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是保肛的禁忌症,但是经过术前放化疗又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肿瘤的退缩,退缩好的患者,仍然具有保肛机会。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肛门的功能,超低位保肛很大的问题是在一定时间段,患者术后大便次数多,尤其对一些高龄体弱,肛门松弛的患者,有的病人一天大便约10次,通常在两年后,大便次数会有所减少。所以,如果一个80多岁的直肠癌老人,肛门松弛再伴有行动不便,一天十多次的去厕所,可想而知也是极大痛苦的事情,生活质量会极差,这种情况,结肠造口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患者平日对生活质量要求高,身体状况好,保肛意愿强,可以选择保肛,但是需要经过多学科评估确保肿瘤学安全。并且患者须接受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过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肛门功能锻炼。所以,面对一个低位直肠癌患者,精准的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理性认识低位直肠癌,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考虑,科学保肛。  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发布了文章

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大便次数多,正常吗?

门诊是医患交流的窗口,网络是继续向患者服务和科普宣教的平台。一、最近门诊,有些病人反馈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大便次数偏多,有些紧张,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呢?答:直肠癌手术后在一定时间内排便次数偏多是合理的。据统计,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后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异常,严重排便异常的患者占到占30%左右。其实这些排便异常,不仅是大便次数多,更多的人表现为一个症候群,比如:排气或排便失禁,排空障碍,次数多,排便急迫、夜间排便等,医学上称为直肠癌手术后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二、那么发生排便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呢?(1)首先,可以是直肠手术后解剖因素的改变,比如:直肠切除手术后,剩余直肠储存容量的下降,储存大便的容受性下降。(2)肿瘤位置:通常来讲,肿瘤位置越低,发生手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比例越高。(3)年龄因素:有研究显示:大于75岁的老年人,直肠手术后发生排便功能障碍的比例高。因此,高龄老人,接受超低位保肛手术要谨慎选择,生活质量不一定比造口手术好(造口排便清理可以人为控制)。(4)神经损伤:盆腔神经的部分功能是支配肛门内括约肌,损伤可以导致肛门内括约肌功能障碍,发生被动性的排气或排便失禁。因此,术者手术中精细的解剖分析,了解神经易损伤部位极为重要,同时,二次手术、复发手术、手术粘连、肥胖等会造成手术层面不清楚,容易发生相关神经损伤。(5)术前放化疗:已有证据显示,接受术前放化疗的病人,直肠手术切除后的排便功能障碍更为严重(6)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存在术后排便恐惧和心理障碍。三、直肠癌手术后的排便异常能好转吗?多久能好转?大部分病人在1年左右,排便次数会明显减少,长则2年。有少数病人,症状始终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可能选择结肠造口手术。四、直肠癌手术后的排便异常怎样治疗?自己能做什么?总体来讲,直肠手术后排便障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最好的方案,对每个病人的方案可能是个体化的,不过我们自己可以做些日常的治疗:(1)可以根据手术后排便情况对饮食习惯做相应的调整,比如:排便困难、便不净的病人可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增加运动。(2)加强肛门功能锻炼,练习主动收缩肛门。通常在术后两周就可以开始肛门功能锻炼,患者需要有意识主动收缩括约肌,收缩肛门动作和排粪动作交替,每天2次,每次30 min。(3)温水坐浴(4)其他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经肛门灌肠、骶神经刺激等,这些需要咨询专科医生。总之,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在一定时间发生排便异常是常见的,是直肠癌手术本身带来的合并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有所了解,有症状的病人,手术后可以在生活中自行采取一定调整和干预措施,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发布了文章

检查肠癌是做肠镜好还是CT好?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由于腹部不适或大便问题来医院排查肠癌的患者。这个时候医生会开具肠镜检查或/和腹部盆腔CT检查,也有时候患者主动提出肠镜检查,但是医生建议先做个CT。那么,肠镜和CT检查对检查肠癌有何区别?哪个更好?其实,这两项检查是互补的,谁也不能替代谁。(一)    肠镜检查我们通常说的肠镜检查学名叫做纤维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是软镜,直径约1cm,长度约140cm左右,经肛门插入逆行向上可以检查到全部大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以及大肠相连的末段回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在镜头下直视观察和记录的,就像对我们的大肠进行了一次录像扫描一样,因此肠镜不仅可以检查到肠癌,还可以检查到小至几个毫米的息肉及粘膜炎症,同时可以进行病理学活检。所以纤维结肠镜是对肠道内病变最为细致和准确的检查,也是结肠肿瘤术前获取病理学确诊的唯一途径。但是,纤维结肠镜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只能观察肠腔内病变,肠壁外病变无法观察;只能观察大肠和末段回肠,不能观察大部分小肠;不能进行肝脏等腹腔其他器官检查,无法了解大肠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是否了侵犯了临近器官,以及有无腹腔转移等;通常预约时间较长,尤其是无痛肠镜。(二)    腹部盆腔CT腹部盆腔CT是对腹部器官的连续的断层X线图像扫描,可以显示包括大肠、小肠、阑尾、肝脏、胰腺、卵巢等全部的腹腔器官情况。腹部盆腔CT又分平扫和增强扫描。所谓的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再行扫描的方法,静脉注射射碘剂后,血内碘浓度增高后,正常器官与病变内的碘浓度可产生差别,可以把病变衬托的更为清楚,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的病变,通过病变有无强化或强化类型,可以对病变作出定性诊断。因此,如果用腹部盆腔CT检查腹部肿瘤,建议进行增强扫描。需注意的是,对于碘过敏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扫描为禁忌。腹部盆腔CT的优点包括:属无创检查,患者无不适感;全腹部断层X线扫描既可以观察到肠腔内病变,也可以观察到肠腔外病变;可对全腹进行检查,从而了解肠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肝脏、淋巴结和腹腔的转移,以及有无伴发其他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胃癌、胰腺癌等;腹部盆腔CT检查通常预约时间要快于肠镜检查。当然,腹部盆腔CT也有其局限性:CT检查通常仅能发现1cm以上的肿瘤,而对于早期的肠癌、息肉和粘膜炎症性病变则无法显示;尽管一次CT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对成人是安全的,但X线可能会对生殖细胞和胎儿造成影响,准备怀孕或孕妇谨慎选择,需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见,肠镜和腹部盆腔CT检查在诊断肠道肿瘤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检查目的不尽相同,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优先选择肠镜或CT一项检查,或同时预约两项检查。通常来讲,如果是伴有腹泻、便血、大便刺激症状,建议预约肠镜检查,或同时预约腹部盆腔CT检查;如果是以腹痛或腹部包块为主、无腹泻、大便次数多等症状,可以优先进行腹部盆腔CT检查,再根据CT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肠镜检查。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医生建议有些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先放化疗?

在门诊,很多直肠癌患者或家属会焦急地说:医生,能不能尽快安排住院手术。我通常会向病人回答:很理解您的心情,不过有的肿瘤适合直接手术,有的则需要手术前先进行放化疗。 一、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前进行放化疗?有什么好处?简单说,就是高复发风险直肠癌患者。患者住院后,一个重要的检查就是盆腔核磁增强扫描,医生需要根据结果进行肿瘤分期,不同分期具有不同的治疗选择。对于分期较早的肿瘤,患者可以从直接根治手术获益;若肿瘤局部分期较晚,病灶明显外侵,存在较多转移淋巴结和壁外血管侵犯,直接手术则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需要先进行术前放化疗把肿瘤打小,再进行手术。研究发现:经过术前放化疗,70%~80%的直肠癌会缩小、降期,甚至约20%患者出现肿瘤完全缓解。与未进行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相比,术前放化疗使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约5%~15%。同时,放化疗后直肠病灶会远离盆底肌和肛门,可提高手术保肛率。因此,面对一个直肠癌患者,首要进行的不是手术,而是充分的术前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     放化疗有无不利之处?我们看到了术前放化疗在控制肿瘤方面的出色疗效,但同时也要重视给患者带来的一些不利之处,包括:白细胞降低、放射性肠炎,影响肛门功能,预防性造口率增加等。所以,我们对直肠癌的放化疗要用的恰到好处,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进行术前放化疗,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那些高复发风险的直肠癌患者。 总之,直肠癌的治疗不是“一切了之”,需要“因地制宜”,术前放化疗是高复发风险直肠癌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