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10533

王飞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中山大学医学硕士,现就职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心内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低血压
抑郁
失眠
妊娠

回答了问题
置顶

12岁男孩
















发布了文章

美国肺高血压专家共识解读(2009年)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rension,PH)是一种复杂的跨学科疾病,是严重增加社会负担的一类恶性心血管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认识不断提高,诊断和治疗进展迅速。2004 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和欧洲心脏学会相继发表了关于 PH 的诊治指南,2006 年日本心脏学会和呼吸病分会等也联合发表了日文版的 PH 专家共识,2007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表了中国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诊治专家共识,同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更新了 PH 指南。2008 年英国和爱尔兰专家发表了他们的 PAH 指南,同年第四次 WHOPH 全球会议召开,制订了第四次 WHOPH 指南,文献也即将发表。最近,美国心脏科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组织全美专家起草了全美 PH 专家共识文件,发表在 J Am Coll Cardiol 和 Circulation,是目前关于这个领域最新的专家。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文献来指导国内临床医师开展 PH 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邀请国内从事肺血管疾病研究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儿科和超声科的专家解读这一重要文献,以期对我国 PH 防治有所裨益。 一、总论 PAH 是累及肺动脉内皮细胞、肌层及外膜等的一种病变,使肺动脉血流受限,从而导致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增加,最终引发右心衰竭的综合征。 2003 年威尼斯 WHO 会议将 PH 分为 5 种不同的类型:I 型:PAH(日本心脏协会译为“肺动脉型肺高血压症”);Ⅱ型:左心疾病相关 PH(起源于肺静脉的肺高血压症);Ⅲ型:肺脏疾病和(或)低氧血症相关 PH;Ⅳ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TEPH);V 型:其他原因导致的 PH。其中 PAH 包括特发性、家族性以及与其他疾病相关性 PAH,如结缔组织病、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及毒物、门静脉高压症、血红蛋白病等。 第四次 WHO 会议对 PH 进行重新分类,该分类也即将发表予 J Am Coll Cardiol。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PAH 的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中膜肥厚、内膜增生、外膜增厚以及局部血栓形成,炎症细胞浸润。中膜肥厚比内膜纤维化或丛样病变发生更早、更易逆转。 目前认为骨形成蛋白受体-2(BMPR2)和活化素受体样激酶-1(ALK-1)基因突变引起其功能缺陷是家族性 PAH 的重要发病机制。家族性 PAH 普遍存在 BMPR2 基因突变导致 SMAD 信号通路功能缺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的 PAH 患者也可检测到 ALK-1 基因突变。至少 6%-10% 的 PAH 患者有遗传因素参与,其中 50%-90% 的突变发生在 BMPR2。在家族性 PAH 中,BMPR2 的突变特点是遗传早现,不完全外显和遗传递减。 PAH 患者内皮血管收缩物质和(或)促有丝分裂物质[如内皮素(ET)、血栓素]增加,血管扩张因子(如前列环素、NO)减少。纤维蛋白肽 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内皮损伤还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抵抗是肺血流受限的重要因素。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为钾通道功能异常。钾通道的表达和(或)功能下降导致细胞膜去极化,通过激活电压门控型钙通道,引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引起肺动脉血管收缩和肺动脉中膜肥厚。 PAH 的病变部位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患者体内抗核抗体及 IL-1 和 IL-6 等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趋化因子等多种炎性标记物水平升高,这提示炎症在 PAH 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PAH 患者右心室功能决定其预后。由于后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扩大,右心室肥厚又导致心肌供血受损,加上高后负荷,最终产生右心衰竭。新生儿右心室更能耐受 PVR 增高,因此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 PAH 儿童患者存活率更高。 三、流行病学 法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AH 患病率约为 15/1000000,其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患病率约为 6/1000000,男女发病比例为 1:1.7,平均诊断年龄 37 岁.我国目前没有准确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但平均诊断年龄与国外相似,女性发病比例高于欧洲。 四、自然病程和生存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进行的注册研究发现,IPAH 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仅为 2.8 年;1、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68%.48%、34%。截至 2006 年我国 IPAH 患者的 1、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68.0%、38.9%、20.8%。 PAH 患者的预后受基础病因影响。硬皮病合并 PAH 患者的预后较 lPAH 患者差,未经治疗患者 2 年的生存率低于 40%。HIV 感染所致 PAH 患者的生存率与 IPAH 患者相似,死亡原因多由 PAH 所致。先天性心脏病合并 PAH 的患者相对 IPAH 患者预后要稍好一些,但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是因为这些群体相对年轻,右心室适应性更好,还是心内分流潜在的益处。 成功进行生存预测对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常用预测变量见表 1。 五、筛查诊断和血流动力学评估 PH 的诊断:PH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胸闷、黑朦、晕厥、咯血和下肢水肿等。对于有上述症状患者 X 线胸片出现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或右下肺动脉增宽等表现或心电图提示右室肥厚征象时应启动进一步检查。 1.超声心动图:对拟诊 PH 患者,应首选超声心动图筛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估测右心室收缩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明确可能引起 PH 的原因。对于估测右心室收缩压 > 40 mmHg(lmmHg = 0.133kPa)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有些患者只在运动时才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因此有必要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2.影像学技术:胸部 CT 可了解有无肺实质或间质病变及其程度,CT 肺动脉造影(CTPA)可用于发现肺动脉血流分布是否对称,肺动脉内是否有充盈缺损或狭窄,对提示肺栓塞或血管炎诊断有很大价值。而 MRI 则是目前评价右心功能的最佳方法,可通过对室间隔曲率比、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容量、心指数的无创性评估来判断患者右心功能受损程度。 肺通气灌注扫描则是排除 CTEPH 的有效方法。如果扫描结果完全正常或表现为与通气匹配的散在性充盈缺损时,基本可排除 CTEPH。 3.有创性血流动力学评估:肺动脉压受心输出量(CO)的影响而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如运动、贫血、妊娠、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肺血管结构并没有异常,但高肺血流量也可引起肺动脉压(PAP)升高,当肺血流量恢复正常时,PAP 也随之下降至正常水平。跨肺动脉压差[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y wedge pressure,PCWP)]的测定对 PAH 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 PAH 患者中,由于 mPAP 升高,而 PCWP 不升高,因此跨肺动脉压差通常明显升高;而在上述 CO 增加的情况下,以及左心室心肌或瓣膜病变所致的 PH 患者中,由于 mPAP 和 PCWP 均升高,跨肺动脉压差一般不升高。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PCWP 正常时 mPAP 升高并不足以诊断 PAH,同时必须要求有 PVR 升高。因 PVR 反映了跨肺动脉压差和 CO 的综合影响,并且只有在毛细血管前肺血管阻塞时才会出现 PVR 的升高。在 PAH 患者中,mPAP 和 PVR 同时升高;而在由肺静脉压力增高而导致的“被动性”PH 患者中,往往只有 mPAP 升高,PVR-般不升高。但也有少数特殊情况,如未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性贫血以及门脉高压相关性 PH 等。在这些疾病的特定阶段,部分患者 mPAP 升高,且在组织病理学上已出现小肺动脉病变,但由于 CO 增加从而使 PVR 升高不明显,这类患者即使 PVR 正常,仍应归纳于 PAH 的范畴。目前专家共识建议,单纯 PAP 升高可诊断 PH 症,但诊断 PAH 必须满足 PVR>3Wood 单位。 在无创性检查后仍怀疑 PH 并拟行治疗前,对无禁忌证,患者应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右心导管检查价值与所获取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规范开展该项检查。由于部分患者仅在运动状态下表现为 PAH,因此对于静息状态下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的患者,应在运动负荷下再次评估相应指标。但运动负荷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在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上都存在一些技术性难题,目前在国内尚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PCWP 的精确测定对于 PAH 的诊断尤为重要,在没有肺静脉梗阻的情况下,PCWP 和左房压基本相等,可用来排除左心病变所引起的 PH。在肺静脉阻塞性病变中,有时病变仅累及部分肺段,在其他肺段所测量的 PCWP 可能完全正常。因此,在测量 PCWP 时应将球囊漂浮导管楔入到多个肺段进行测量。PCWP 应在自主呼吸周期中的呼气末进行记录,从而减少呼吸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果不能获取理想的楔入压曲线,应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CO 测量的准确性决定着 PVR 的可靠性。对于 PAH 患者,如没有严重三尖瓣反流或心内分流,可采用热稀释法进行测定,但至少应连续测定 3-5 次取其均值。而对于存在心内分流或严重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Fick 法则是首选。临床中,因直接测量氧耗量(VO2)需要比较复杂的装置,国内绝大多数中心都采用间接推算法来计算 VO2。需要强调,对于同一患者进行 CO 测定,前后最好采用同一方法,以减少误差。 右心导管检查和肺动脉造影虽有创,但对于有经验的医师,即使严重 PH 和右心衰竭患者也可安全完成该项检查。右心导管检查严重并发症较少见,相对常见的是与穿刺有关并发症,其次为心律失常和低血压,而且这些并发症大多数为轻到中度,一般都能自行缓解或经过适当处理后恢复。在有经验的中心,右心导管检查引起患者死亡的报道极少见。尽管肺动脉造影整体安全性良好,但确有个别患者可能在肺动脉造影后数日内出现右心功能恶化,而且肺动脉造影也可能引起造影剂肾病,因此对于肺动脉造影,也需把握好适应证,仅应对肺通气灌注扫描或 CIPA 检查高度提示肺栓塞、肺血管炎或肺血管畸形的患者进行。 4,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本试验诊断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可用于 PAH 患者预后判断,阳性反应者预后往往更好;其二,可以指导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应用,阳性反应者口服 CCBs 效果较好。对于所有可能长期服用 CCBs 的 IPAH 患者,都必须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而对于不可能长期服用 CCBs 的患者,如严重右心衰竭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则不需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应该指出,开展急性扩血管试验必须对扩血管药物应用以及结果分析具有相当经验,因此该项试验应该在专门的肺血管病中心进行。 目前指南推荐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药物包括吸人一氧化氮(inhaled NO,iNO)、静脉用依前列醇和静脉用腺苷。我国学者近期研究证实,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在筛选适合长期行 CCBs 治疗的 IPAH 患者方面具有和静脉使用腺苷类似的效果,而且在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良好。所以目前在国内可获得的推荐用试验药物为静脉泵入腺苷或雾化吸人伊洛前列素,而不能应用 CCBs、硝普钠,因为这些药物缺乏肺血管选择性,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应用可能会造成低血压,右心衰竭加重等严重不良反应。 目前推荐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阳性标准为:mPAP 下降到 40 mmHg 以下;下降幅度超过 10 mmHg;CO 增加或至少不变。必须同时满足此 3 项标准,才可将患者诊断为试验结果阳性。对于基础 mPAP<40 mmHg 的患者,由于这类患者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资料有限,目前尚没有相关的阳性标准,若药物试验能使 mPAP 明显下降 > 20%,且 CO 维持在正常水平,可考虑试用 CCBs 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尽管其他类型 PAH 患者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率极低,并且很少有患者对长期服用 CCBs 有效,但目前多数专家仍推荐进行此项检查,这对判断患者血管痉挛的程度和比例有一定帮助。此外,对于合并左心病变的 PAH 患者,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要谨慎,因具有高肺循环选择性的血管扩张剂可引起肺动脉迅速扩张,从而导致血液在肺毛细血管床大量充盈和淤积。 六、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基础的现代靶向治疗策略 PAH 治疗目标包括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心功能储备,降低 PAP 和改善 CO,逆转或阻止病情进展,减少多种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可能,减少住院或行肺移植手术的可能。当然最重要的是把改善生存率作为最理想的治疗目标。 1.整体评估:只要患者能耐受,我们仍推荐患者规律进行低度耗氧运动,如散步。有研究发现对接受 PAH 靶向药物治疗且病情较稳定的患者进行强化运动训练能够使得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状态得到改善。PAH 患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减少等长运动,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晕厥。患者应尽量避免暴露于高海拔地区,防止低氧性肺血管收缩造成急性肺水肿或右心衰竭。对 PAH 患者推荐低盐饮食(<2400 mg/d),这对右心衰竭患者控制容量非常重要。对 PAH 女性患者,应避免怀孕或及早终止妊娠。 2.基础治疗:抗凝药、利尿剂和地高辛等几种药物在 PAH 患者的心力衰竭治疗中经常使用。已有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生存时间有所提高,目前推荐对无禁忌证的 IPAH 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并将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设定为 1.5~2.5。而在其他类型 PAH 患者中,我们推荐只有当病情相对较重,比如正在使用静脉靶向药物治疗且无抗凝禁忌证时才考虑应用抗凝药物。右室容量负荷过重是使用利尿剂的适应证,相关征象通常表现为颈静脉压力升高,下肢水肿和胸、腹腔积液。但需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和肾功能。由于缺氧本身可能造成肺血管收缩,所以还是推荐给予吸氧治疗以将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提高至 90% 以上。地高辛可在右心衰竭和 CO 较低的患者中使用,另外如果患者存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也可应用地高辛。 3.特异性治疗: (1)CCBs:只有符合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标准的患者可使用 CCBs 进行治疗,且需要严密监控 CCBs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效的硝苯地平、地尔硫革和氨氯地平是最常使用的 CCBs。由于维拉帕米存在负性肌力作用,对 PAH 患者应避免使用。 (2)前列环素(PGI2)类似物:PGI2 类药物在过去 15 年都是 PAH 治疗的支柱。当前可获得 PC12 类似物共有 4 种,包括伊洛前列素(iloprost)、依前列醇的(epoproatenol)、曲前列素(treprostinil)和贝前列素(beraprost)。我国已上市伊洛前列素和贝前列素。 ①伊洛前列素:伊洛前列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PCI2 类似物。它需要通过特定的雾化吸入装置给药,短期使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右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长期单独使用伊洛前列素治疗 PAH 的效果尚存争论。德国 Hoeper 等报道 24 例 IPAH 患者使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患者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能持续 1 年。而 Optiz 等报道使用吸入伊洛前列素单药治疗的 l、2、3 年的无不良事件生存率分别只有 53%、29% 和 20%。吸入伊洛前列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头痛、颜面潮红和下颌痛。我国专家建议可短期使用该药纠正严重心力衰竭,但是需要专科医师监护使用。因价格昂贵,缺乏证据,不推荐长期治疗。 ②依前列醇和曲前列素:目前用于治疗 PAH 的 PG12 类药物还包括依前列醇和曲前列素。其中依前列醇是最早应用于 PAH 治疗的靶向药物,超过 10 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证实,静脉输注依前列醇能够改善 IPAH 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活动耐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存率,是目前国际上各种指南推荐的治疗重症 PAH 及右心衰竭的首选用药之一。曲前列素是一个较稳定的 PGI2,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静脉和皮下输注的方法已被证实可改善 PAH 患者的运动耐量、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和依前列醇类似,无论是静脉或皮下长期输注,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鉴于这种情况,曲前列素的吸入制剂和口服制剂也已研发完成,目前正在临床试验过程中。 ③贝前列素:目前在日本和韩国都批准 PAH 适应证,我国有很多患者在非适应证情况下自行使用治疗 PAH,疗效尚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是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 (3)ET 受体拮抗剂:ET-1 是一种具有强烈血管收缩和促进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功能的因子。有证据支持 ET-1 在 PAH 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①波生坦(bosentan):是一个非选择性 ET 受体拮抗剂(ERAs)。波生坦治疗 PAH 的资料很多,能改善心指数,降低 PAP 和 PVR,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且在波生坦临床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到达临床恶化时间(time to clinical worsening.TTCW)作为研究终点之一,此终点是结合了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一个联合终点。TTCW 被定义为:发生死亡、行肺移植或因 PAH 病情加重住院,临床无好转甚至恶化而需要停用波生坦,需要使用依前列醇或需行房间隔造口术。与对照组相比,服用波生坦可显著降低临床恶化的风险(P = 0.0015)。在波生坦治疗组,肝功能异常、晕厥和颜面潮红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肝功能异常有剂量相关性,在波生坦高剂量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国外有专家还研究了波生坦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以及病情相对较轻(WHOPH 功能Ⅱ级)的 PAH 患者,和无手术指征 CTEPH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由于存在潜在肝脏毒性,故服用波生坦后需每周测定肝功能,如肝功能无显著异常,则可改为每 1 个月或 3 个月测定 1 次。而血红蛋白则需要每 3 个月测量 1 次。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贫血和水肿。在合并使用波生坦的过程中,使用激素药物来避孕效果欠佳,更多推荐使用工具避孕技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波生坦具有潜在的致畸毒性。 ②西他生坦(altaxsentan)和安倍生坦(ambrisentan):西他生坦和安倍生坦均为选择性 ET 受体拮抗剂,对 ET-A 受体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都已证实西他生坦(STRIDE 系列研究)和安倍生坦(ARIES 系列研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 PAH 患者。欧美多个国家已批准西他生坦或安倍生坦治疗 PAH 患者,但目前这两种药物在我国尚未上市。 (4)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NO 扩张血管的作用依赖于其对血管平滑肌内 cCMP 水平的放大与维持,但这种作用会随着 PDE 对 cGMP 的降解而很快消失。而 PDE 可以水解 cGMP 和 cAMP,限制它们的细胞内信号传导。PDE 抑制剂,比如西地那非(sildenafil)、他达那非(tadanafil)和伐地那非(Vardenafil),能够增强和延长这些环磷酸核苷酸的血管扩张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任何一种 PDE 抑制剂药物用于 PAH 治疗,但作为相对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多种选择性 PDE-5 抑制剂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①西地那非:西地那非是一个特异性的 PDE-5 抑制剂,过去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SUPER-1 研究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该研究证实西地那非治疗组患者的 PAP 可有显著降低,且心功能分级得到显著改善。而在患者出现临床恶化事件的发生率方面,西地那非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潮热、消化不良和鼻部出血。欧美已有多个国家批准了西地那非(20 mg,3 次/d)用于 PAH 患者的治疗。但目前理想的西地那非治疗剂量尚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发现加大西地那非剂量(80 mg,3 次/d)能使 PAH 患者获得额外的血流动力学益处,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其中的风险效益比尚待进一步确认。 ②他达那非和伐地那非:他达那非是一个长效的 PDE-5 抑制剂。现已有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他达那非在 PAH 患者中的作用,结果令人满意,目前该药已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 PH。伐地那非也是一个选择性的 PDE-5 抑制剂,相比西地那非和他达那非,它起效快,对 PDE-5 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强。伐地那非在国内应用较广,已有研究数据显示伐地那非 5 mg,2 次 ld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 6 min 步行距离、心功能评级以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伐地那非治疗 PAH 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EVALUATION 研究),结果令人期待。 (5)联合治疗:不同药物可靶向作用于不同致病过程,因此联合治疗从理论上讲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到目前为止,已有 3 个小规模的临床试验探讨联合治疗的效果。最近,对使用波生坦治疗后病情平稳但仍有症状的 PAH 患者联合使用吸人伊洛前列素的研究结果已公布。在这项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随机研究中,67 例 PAH 患者随机接受至少 3 个月的伊洛前列素 5 μg 或安慰剂。12 周后,作为首要疗效终点的 6 min 步行距离在吸入伊洛前列素组提高了 30m,而在安慰剂组仅增加 4m(P = 0.051)。同时吸人伊洛前列素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得到显著改善(P = 0.002),TTCW 明显增加(P = 0.022),PAP 和 PVR 均有大幅下降(P 值均<0.001)。另外,已使用依前列醇的患者联合西地那非 80 mg,3 次/d 确实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 4.PAH 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尽管 PAH 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存在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不满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受损等情况。除少部分对 CCBs 有明显反应的阳性患者,多数靶向治疗只能将 PAP 降低 10%~20%。最近发表的包括 16 个 PAH 治疗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PAH 全因死亡率并未得到显著下降;以 6 min 步行距离为代表的运动耐量可显著提高 42.6m;可显著改善气短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分级水平。但该研究中分析的临床试验时限均为 8~16 周,尚无试验能有力地证实 PAH 治疗对长期生存率的改善。 5.治疗费用问题:临床试验研究内容中并未包含药物治疗费用/效益分析,生活质量调整的生存时间或治疗花费的分析,而 PAH 的靶向治疗是非常昂贵的。在美国每年使用西地那非的费用约为 12761 美元,波生坦为 55890 美元,安倍生坦为 56736 美元,伊洛前列素为 92146 美元。由于剂量需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选择,患者的体重也对药物剂量的选择有影响,所以不同患者之间使用依前列醇和曲前列素的费用差异很大。而在我国按照常规治疗剂量,各种药物的治疗费用也分别达到:西地那非(20 mg,3 次/d)21681 元/年,伐地那非(5 mg,2 次/d)18068 元/年,波生坦(62.5 mg,2 次/d)180675 元/年,伊洛前列素(10 μg,4hl 次)602250 元/年。 6.有创治疗:尽管 PAH 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长足进步,但仍有许多患者在充分内科治疗后心功能水平持续性下降。对这部分患者,需要考虑包括房间隔造口术和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等介入或手术治疗方法。对 CTEPH 患者,行肺动脉内膜剥脱

发布了文章

好消息我也有随访二维码啦!

可以将我二维码截图发到微信,才可以长按识别(不用扫描)也可以扫描我二维码。可在微信公众号向我诊后咨询。

发布了文章

中国孕产妇及婴幼儿补充DHA的专家共识

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脂肪酸家族一员,属 n-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PUFAs)。研究显示,妊娠期和哺乳期 DHA 营养状况与母婴健康关系密切。为指导孕产期临床保健实践,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专家委员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在评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形成了 DHA 补充的相关共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 DHA 研究相对滞后,迄今未见中文版共识。为此,中国孕产妇及婴幼儿补充 DHA 共识专家组结合中国人群研究证据,在参考国际共识基础上,形成了此专家共识,以期促进中国医务人员重视母婴 DHA 营养、规范营养指导,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一、DHA 的生物学特性和功用 DHA 作为一种 LCPUFAs,是细胞膜重要成份,富含于大脑和视网膜,与细胞膜流动性、渗透性、酶活性及信号转导等多种功能有关。机体缺乏 DHA 会影响细胞膜稳定性和神经递质传递。在体内 DHA 可通过亚麻酸合成,但转化率低。人体所需 DHA 主要通过膳食掇取,主要来源为富脂鱼类。蛋黄也含有较高 DHA,而且相对易于获得。其他来源还包括母乳、栽培海藻等。FAO 专家委员会指出,尽管 DHA 属非必需脂肪酸,可由仪一亚麻酸合成,但因其转化率低且对胎婴儿脑发育和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而言,DHA 亦可视为条件“必需脂肪酸”。 二、方法 共识形成过程包括总结评估证据、研讨主要框架、撰写初稿、专家审查方案初稿、修改和完善初稿、专家信函修订、形成终稿、专家再修订并定稿。撰写初稿时,尽可能地借鉴已有的 DHA 共识和相关国际组织推荐,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证据,还参考了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英文文献主要源自 Pubmed 和 Cochrane 数据库,检索词包括 n-3 LCPUFAs,docosahexaenoic acid, pregnan, lactat, infant formula,depress*,neurodevelopment, visual acuity, growth, immune,allergy 和 Infant sleep。中文文献主要源自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妊娠、哺乳、配方粉、抑郁、妊娠结局、认知、视敏度、免疫、睡眠,参照 2009 年英国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表 1),对研究证据进行分类。 ? 三、DHA 与母婴健康 1.对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的影响 2012 年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 15 项随机对照研究(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发现孕期补充 n-3LCPUFAs 可使早期早产风险降低 26%,可使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增加 42.2 g,但对婴儿出生身长和头围无显著影响[1a]。此前发表的荟萃分析纳入 6 篇 RCT,也发现孕期增补鱼油可延长胎龄 2.6 d,可使早期早产发生风险降低 31%[1a]。最近在美国堪萨斯城开展的 RCT(n = 350)发现,孕 20 周前每日补充 600 mg DHA 直至分娩,可使胎龄延长 2.9 d,出生体重增加 172 g、出生身长增加 0.7 cm、头围增加 0.5 cm[1b]。综上,孕期补充 DHA 能够降低早期早产发生风险并适度促进胎儿生长。 2002 年一项生态学研究分析了 20 余国家海产品摄入量及母乳 DHA 含量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发现海产品摄入量及母乳 DHA 水平与产后抑郁显著负相关,提示 DHA 水平偏低可能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最近一篇系统综述总结了 5 项 RCT 和 2 项预试骏(pilot study)研究结果[1b],其中 4 项 RCT 和 1 项预试验提示孕期和产后补充 DHA 不能改善产后抑郁症状,另 2 项研究则提示补充 DHA 能够改善产后抑郁症状。这 2 项研究的 DHA 补充剂量大于前 5 项研究。综上,DHA 与产后抑郁的因果关联有待证实,补充相对高剂量 DHA 的效果值得探究。 2.DHA 与婴幼儿发育的关系 (1). 神经功能发育 1992 年一项关于死亡婴儿脑组织脂肪酸浓度的研究发现,孕中晚期至 2 岁期间,脑组织 DHA 浓度呈线性增加,而此阶段正是胎婴儿中枢神经快速发育关键期,提示 DHA 对胎婴儿神经功能发育可能有重要意义。随后观察性研究发现,孕妇孕期海产品摄人不足影响儿童智力、行为、精细动作等神经功能的发育[2b]。 2003 年挪威的一项 RCT 发现,孕母自妊娠 18 周至产后 3 个月每日补充鱼肝油(DHA 含量 1183 mg/10 ml)能显著提高其子女至 4 岁时的心理发育水平( Kaufman AssessmentBattery for Children 测评)[1b]。2012 年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 12 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n-3 LCPUFAs 配方粉未能显著提高 1 岁左右婴儿认知发育水平( Bayley Scales of InfantDevelopment 测评)[1a]。2013 年 Colombo 等发表了基于 RCT 的随访研究,该项研究对参加 RCT 的 62 名 O~12 月龄期间服用不同含量的 n-3 LCPUFAs 配方粉儿童(DHA 含量分别为 0. 32%、0.64% 和 0.96%)和 19 名对照儿童自 18 月龄随访至 6 岁,发现 LCPUFAs 能够提高 3~5 岁期间普通学习能力 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 测评),5 岁时语言学习能力(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测评)和 6 岁时智力发育水平(Weschler Primary Preschool Scales of Intelligence 测评),但不能改善 18 月龄时的语言、行为发育情况,也不能提高空间记忆(Delayed Response Task 测评)和高级问题解决能力(Tower of Hanoi Task 测评)[1b]。2008 年一项荟萃分析探讨了 LCPUFAs 对早产儿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发现 LCPUFAs 配方粉喂养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Version-II 测评)优于对照,但心理动作发育指数却不如对照儿童(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Version-I 测评),作者认为这可能与评估工具版本不同或研究者评估偏性有关[1a]。欧洲食品安全局(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专家委员会 2014 年刊文支持 DHA 在脑发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DHA 对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仍有较多科学问题需进一步探。 (2) DHA 与婴儿视觉发育 基础研究证实,DHA 占视网膜 n-3 LCPUFAs 总量的 93%,DHA 可增加视杆细胞膜盘的可塑性,易化胞膜弯曲性,以更好适应视紫质构象的改变。临床研究发现,孕期和婴儿期补充 DHA 与婴儿视觉发育有关。美国一项 RCT(n = 30)发现,孕 24 周至分娩期间补充 DHA(214 mg/d)能显著提高婴幼儿视敏度[1b].另一项 RCT 发现,含 DHA 配方粉喂养婴儿至生后 17 周和 52 周视敏度与母乳喂养婴儿相似,并显著优于不含 DHA 配方粉喂养婴儿。2010 年一项 RCT 证实,配方粉中添加占总脂肪酸 0.32% 的 DHA 可以有效提升婴儿视敏度,但添加更高剂量 DHA 并无额外获益[1b]。2011 年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 9 项 RCT,4 项研究显示 LCPUFAs 能够提高足月婴儿视敏度,5 项研究未发现明显效益[1a]。EFSA 专家委员会 2009 年指出,“配方粉添加不少于总脂肪酸含量 0. 3% 的 DHA,有助于提高婴儿 12 月龄时的视觉功能发育水平。 (3) DHA 调节免疫功能 瑞典一项 RCT(n = 145)发现,有过敏史母亲自孕 25 周起每日补充 n-3 LCPUFAs(含 1.1 g DHA]至哺乳期,能显著降低其婴儿食物过敏发生率和 IgE 相关性湿疹发病率[1b]。另一项基于 RCT(n = 523)的随访研究发现,母亲孕 30 周至分娩期间补充含 DHA 的鱼油,可显著降低子代从出生至 16 岁期间患过敏性哮喘的风险[1b]。Damsgaard 等开展的 RCT(n = 83)发现,婴儿 9 月龄至 12 月龄期间每日补充鱼油(DHA 平均 381 mg/d)能显著提高 12 月龄一干扰素水平,进一步提示 DHA 免疫调节功效[1b]。综上,DHA 在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4) DHA 与婴儿睡眠 2002 年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母亲孕晚期血浆 DHA 浓度与新生儿睡眠状态有关联,表现为 DHA 浓度高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出生后活跃睡眠与安静睡眠之比更小,活跃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更高[3b]。此后一项 RCT(n = 48)发现,孕 24 周至分娩期间补充 DHA (214 mg/d)能显著减少新生儿睡眠惊醒次数[1b]。综上,DHA 有可能改善婴儿睡眠,但相关研究较少,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补充 DHA 的安全性 综合现有研究证据,适量补充 DHA 是安全的。在 Carlson 等开展的 RCT 中,孕 20 周至分娩期间每日补充 600 mg DHA,未观察到孕母或新生儿与 DHA 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FAO 专家委员会以 RCT 未观察到不良作用水平( 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in RCT)为依据,建议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摄人 DHA 上限为 1 g/d。中国卫生计生委 2012 年发布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准许调制乳粉等添加来自藻类和金枪鱼油的 DHA,且要求儿童用调制乳粉 DHA 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 ≤ 0.5%. 五、中国母婴人群 DHA 营养状况 中国对 DHA 或 LCPUFAs 相关研究相对滞后。2004 年一项膳食调查发现,中国孕妇群体 DHA 平均摄入量为 11. 83~ 55. 30 mg/d,内陆地区摄人量显著低于河湖和沿海地区。2011 年一项有关成熟乳脂肪酸成份研究提示,沿海、河湖、内陆地区母乳中每 100 g 脂肪酸 DHA 含量分别为 0. 47 g、0.41 g 和 0.24 g,内陆地区显著低于河湖和沿海地区。可见,中国 DHA 摄入水平和母乳 DHA 含量呈现明显地域差异。此外,有学者比较了全球 9 个国家母乳 DHA 含量,发现中国母乳 DHA 占总脂肪酸含量为 0.35%,高于加拿大和美国(0.17%),但低于日本(0.99%)。目前,中国儿童 DHA 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待加强。 六、小结 专家组总结评估了国内外关于 DHA 研究的各项证据,参考目前国内外权威组织(FAO 专家委员会/EFSA 专家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 DRIs)相关推荐,对中国孕产妇和婴幼儿 DHA 摄人和补充形成如下共识: 维持机体适宜的 DHA 水平,有益于改善妊娠结局、婴儿早期神经和视觉功能发育,也可能有益于改善产后抑郁以及婴儿免疫功能和睡眠模式等。孕妇和乳母需合理膳食,维持 DHA 水平,以利母婴健康。FAO 专家委员会和国际围产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建议,孕妇和乳母每日摄人 DHA 不少于 200 mg。2013 年中国营养学会也提出相同建议。可通过每周食鱼 2~3 餐且有 1 餐以上为富脂海产鱼,每日食鸡蛋 1 个,来加强 DHA 摄人。食用富脂海产鱼,亦需考虑可能的污染物情况。中国地域较广,DHA 摄入量因地而异,宜适时评价孕期妇女 DHA 摄人量。若膳食不能满足推荐的 DHA 摄入量,宜个性化调整膳食结构;若调整膳食结构后仍不能达到推荐摄入量,可应用 DHA 补充剂。? 婴幼儿每日 DHA 摄入量宜达到 100 mg。母乳是婴儿 DHA 营养的主要来源,宜倡导和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不需要另外补充 DHA。在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情形下,可应用含 DHA 的配方粉,其中 DHA 含量应为总脂肪酸的 0. 2%~0.5%。对于幼儿,宜调整膳食以满足其 DHA 需求。特别应关注早产儿对 DHA 的需求。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会建议早产儿每日 DHA 摄入量为 12~ 30 mg/kg;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出生体重不足 1 000 克的早产儿每日摄入量 ≥ 21 mg/kg,出生体重不足 1 500 克者 ≥ 18 mg/kg。? 中国母婴 DHA 摄入水平、营养状况和相关干预性研究的证据较少,亟待开展相关研究。

发布了文章

冬至快乐!

冬至冻一冻,增强抵抗力,身体更健康。冬至动一动,提高耐寒力,无病又无恙。愿你身体好,精神好,气色好,心情更好。冬至节气快乐。

发布了文章

百乐眠胶囊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失眠是指患者对于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类型包括: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 30 min;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 ≥ 2 次或凌晨早醒;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 6 h; (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思睡、乏力等。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 3 版(ICSD-3)提出病程 ≥ 3 个月称为慢性失眠障碍,病程<3 个月为急性失眠障碍。DSM-5 还强调在诊断时要特别说明失眠是发作性(症状持续 1~3 个月)、持续性(症状持续 ≥ 3 个月)还是复发性(1 年内 ≥ 2 次发作)。 临床实践中,为了便于进行失眠的治疗,常常要分析产生失眠的原因,所以通常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与继发性失眠两大类。导致失眠的原因众多,由特定原因如心理、生理或躯体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失眠,称为继发性失眠;未发现明确病因所致的失眠,可以称为原发性失眠。导致继发性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伴有明显精神障碍,如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 (2)明确的躯体性疾病,如高血压病、胃食管反流、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由疾病引起的身体疼痛、瘙痒等; (3)某些药物或食物,如咖啡、阿托品、异烟肼等。继发性失眠的治疗通常需要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针对失眠的症状进行治疗。 2 中医对失眠的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是因为心神失养、情志不安,而令患者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由于内伤或外感等原因,以致心神失养或情志不安,使心、肝、脾、胃、胆、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阴阳失衡而发病,故有“五脏皆能不寐”之说。肝郁阴虚型失眠是失眠的重要证型之一,参照枟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枠(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4~49-2008),其诊断标准为“主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次症:心悸不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健忘、大便干燥;舌红、脉细。” 3 百乐眠胶囊的临床药理 百乐眠胶囊的主要适应证为肝郁阴虚型不寐。百乐眠胶囊由百合、刺五加、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十五味中药组成。组方中百合、地黄(百合地黄汤)为君药,具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作用;首乌藤、珍珠母、酸枣仁、茯苓、远志为臣药,协助君药安神定志;佐以合欢花疏肝解郁,刺五加、玄参、麦冬、五味子、丹参滋阴养血安神,生石膏清热除烦;灯心草为使药,引导诸药直达心经。诸药协同,共奏滋阴清热、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功效。 目前基础研究证实,脑内 5-羟色胺(5-HT)参与睡眠与觉醒周期的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功能的改变参与睡眠觉醒过程及不同时相的转变。将百乐眠灌服失眠模型小鼠的实验表明,百乐眠可以增强小鼠体内的 5-HT 及 GABA 含量,进而改善失眠症状,减少其自主活动次数、提高 15 min 内入睡比例,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对失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临床应用建议 4.1 失眠障碍 失眠障碍在中医学归属于情志病范畴,多以“不寐”“郁证”论治。邹建东等将百乐眠胶囊用于治疗 342 例肝郁阴虚型失眠患者,4 粒/次,2 次/d,疗程 4 周,发现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值的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服用天王补心丹组。有研究者对比观察百乐眠胶囊与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将 166 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百乐眠组和复方酸枣仁组,连续治疗 2 周。结果表明,百乐眠胶囊较复方酸枣仁胶囊对于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的多个条目改善效果更好(P<0.05)。重度失眠患者在用百乐眠胶囊(4 粒/次,2 次/d)和阿普唑仑(0.8 mg,睡前 30 min)联合治疗 2 周后,总有效率达 94.2%,效果优于单一用药。顽固性失眠患者在单独服用百乐眠胶囊(4 粒/次,2 次/d),治疗 3 周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缓解焦虑症状,无耐药性与药物成瘾性。 4.2 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 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常见,是指原发或者继发于焦虑的失眠症状,临床特征是入睡困难、频繁觉醒、多梦、梦魇和早醒等。焦虑障碍可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临床又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更为常见。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广泛持续而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环境场合的焦虑障碍,其主要症状为持续的焦虑、紧张不安、过度警觉、失眠,以及出汗、头晕、心悸、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而失眠又能加重焦虑障碍的程度。焦虑和失眠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并彼此共存。有学者指出,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程度有相关性,失眠程度越重,焦虑症状也越重,暗示失眠症状与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和焦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因和机制。焦虑,即郁症,多以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为主,而情志不遂,肝气不疏则是不寐的重要的病机。 百乐眠胶囊中的中药成分具有滋阴清热、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的作用,对镇静催眠有较好疗效。穆良静等对 74 例焦虑性失眠患者予以百乐眠胶囊(4 粒/次,2 次/d)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 片/次,2 次/d)联合治疗 4 周,总有效率达到 86.49%。朱宇欢采用百乐眠胶囊(4 粒/次,2 次/d)和丁螺环酮(10 mg/次,3 次/d)联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6 周,发现其焦虑症状改善优于单用丁螺环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4.3 躯体疾病相关性失眠 躯体多种器质性疾病会导致失眠的发生,例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常伴发失眠症状。 4.3.1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相关性失眠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失眠,失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降压效果及血压形态。通常认为,失眠患者具有较高的夜间血压,其血压形态更多地表现为非杓型血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伤,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左心室肥厚、颈动脉中层厚度增加以及脑血管意外。同时,失眠和冠心病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临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仍需改善患者的失眠、焦虑症状。邓东明等对 35 例高血压病伴失眠患者,采用百乐眠胶囊治疗失眠、焦虑症状,疗程 14 d,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缓解焦虑状态,辅助降压效果优于单用降压药物。 脑卒中与睡眠障碍互为因果,脑卒中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的出现还会加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导致卒中的再发。王乃梅采用百乐眠胶囊(4 粒/次,2 次/d)联合帕罗西汀(20 mg)治疗 118 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疗程为 14 d,失眠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 87.09%。 4.3.2 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失眠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存在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FD 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其最常见的胃肠外表现,而且此类患者的症状恶化常与睡眠异常有关。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倾向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反流常导致患者从短暂的睡眠中觉醒,觉醒可能对食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睡眠的反复中断,会导致患者白天的思睡和对睡眠质量的抱怨。周琮凯等用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百乐眠胶囊(1.08 g/次,2 次/d)治疗 36 例震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 2 周后,总有效率为 97.06%,高于单独服用莫沙比利分散片。杨健等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促动力药联合百乐眠胶囊(4 粒/次,2 次/d)治疗 56 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总有效率为 91.1%,效果优于未使用百乐眠组。 4.3.3 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失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体力下降、气喘和反复住院常出现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易醒,睡眠质量差,白天情绪差,易出现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有抑制呼吸可能,故在无机械辅助通气时该类药物为禁用药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放弃治疗失眠或焦虑,或仅给予安慰的心理疗法及谷维素等。百乐眠胶囊为中药制剂,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周晓宏等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失眠患者,在常规改善呼吸通道、抗生素、氨茶碱基础上加入中药百乐眠胶囊(1.08 g/次,2 次/d)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治疗 7 d 后,总有效率为 92.3%。 4.3.4 内分泌系统疾病相关性失眠 糖尿病合并躯体疾病和并发症众多,临床中 2 型糖尿病合并失眠非常多见。糖尿病合并失眠后,失眠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发生变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多,造成血糖明显升高,血糖波动明显加大,而使血糖不易控制,势必会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改善睡眠状态、保证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周斌和张磊在治疗 60 例 2 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中,在常规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基础上,加服百乐眠胶囊(4 粒,2 次/d,治疗 28 d),发现患者失眠症的治疗总有效率达 90%。 4.3.5 女性更年期相关性失眠 更年期相关性失眠是更年期女性患者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及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系统失调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抑郁、焦虑及失眠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以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治疗为主。司静文等在治疗 88 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中,采用百乐眠胶囊(3 粒/次,3 次/d)改善患者的失眠、焦虑症状,治疗 2 周后,总有效率为 81.8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地西泮组。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