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7156

吴明桃

乌镇互联网医院

口腔健康科普,认识口腔疾病,人人拥有美丽健康的牙齿。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牙痛
恐惧
牙髓炎
牙周病
牙周炎
高血压

发布了文章

置顶

疫情期间,到底能不能去看牙?

新型冠状病毒来了,横扫千万里河山,让喧闹归于平静,让拥挤归于安静,裹挟着风起云涌的谣言,夹杂着无尽的惊慌失措,几多悲欢离合,几多生离死别!时代的强音,此时无音;时代的脉搏,此时微弱。但生于斯,长于斯,毕竟生活还得继续。作为牙医,疫情爆发期间,被问得最多的就是:牙疼了,怎么办?疫情形势好转后,被问得最多的就是:现在到底能不能去医院看牙?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是:1.     不能去,疫情还没过去,不能保证在看牙的过程中一定不被感染。2.     可以去,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新冠肺炎没让人死,牙再这么疼下去,非得出人命不可。3.     先别去,等两天看看,看看疫情形势好转了没?看看去医院看牙的都有没有变成新冠肺炎?所以,就三种态度:肯定派,否定派,观望派。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没有获得确切消息的渠道,大家最后都是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去医院看牙?问国家,国家说要科学研判,合理复工复产;问政府,政府说要有序合理恢复门诊;问医院,医院说已经开放门诊,但是严格筛查患者,严格控制人数,门虽然开了,进去的很少,好不容易进去了,又啥都做不了;问医生,医生说口腔的急症可以去,否则的话,可以暂缓去医院。可怜的患者,捂着脸,东转西转,最后还是回家吃药挨着。今天,此文,就目前的形势给大家一个就诊的攻略:1.     牙疼了,可以去医院,不要硬挺,做好防护。去医院能够马上做治疗,就尽快做;不能马上做,尽量预约做,同时配好消炎药和止痛药。2.     牙不疼,也不肿,想洗牙,想装假牙,想种牙,想做牙齿矫正,就再等等。等到孩子们都上学了,再去。3.     现在一个地区一个政策,一个医院一个政策,大家不要死磕,不给看就投诉,不给看就闹,没必要,换一家,不行换两家,总有接受的医疗机构,前提是前面的两条要符合。


发布了文章

雾里看花的邻面龋

 牙齿在口腔里,既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也是一个整体。每颗牙齿独立长在牙槽骨里,上方的牙冠又彼此紧密相连。牙齿与牙齿相接触的面,我们称为牙齿的邻面。 牙齿的邻面与牙龈形成了是一个很特殊的结构,它的上方是牙齿与牙齿的紧密相连,下方由牙龈紧紧把守,形成了一个紧密而相对封闭的区域,既有硬组织的保护,也有软组织的守卫。 认识了邻面,我们可以发现牙与牙的感情十分好,你依靠我,我依靠你,是不是有点你侬我侬的意思?但是一旦出现异常,嫌隙产生,感情破坏,也会分道扬镳——出现邻面龋。这是为什么? 正常的邻面连接紧密,食物和细菌很难进入,一旦出现了牙齿的位置异常和牙龈的退缩,邻面的保护屏障被摧毁,菌斑很容易在邻面附着,长期的细菌得不到有效清除,就会形成蛀牙。 邻面龋悄然不觉地产生,起初无色无味,不痛不痒,与正常牙齿几乎没有两样,时日渐长,破坏越来越大,一酸二痛三要命,不能不看,处理又较为棘手,主要有三难: 一难 清理难牙与牙的邻接紧密,牙刷不能进,水冲不干净,清理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很多时候,患者也忽略了这个地方的清理。所以临床上常有患者很困惑:“为什么我每天刷三遍牙,还是有蛀牙?”,其实很多都是邻面龋,这个位置,哪怕是每天刷十遍牙,也很难清洁到位的。不能怪患者不认真刷牙,只是再怎么刷,牙刷也进不了邻面。那怎么办?找其他的工具替代,比如邻面清洁神器——牙线。牙线在前牙的使用相对容易,到了后牙就比较困难,主要是视野不清,位置靠后,操作困难。现在有一种带手柄的牙线,用在后牙挺方便。 二难 诊断难患者发现邻面龋难,尤其是早期的邻面龋,肉眼根本看不出来,都是拖到后来形成了窝洞,才发现。其实,不要说患者,就是对于牙医,没有常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于早期邻面龋的诊断,心里都是发虚的。临床中,常常会有学生来问:“老师,查了半天,没发现问题。”结果,接过他/她看的病人,邻面探进去,往往就能发现邻面龋。从前面看,牙缝里有少许发黑从后面看,门牙几乎都蛀了还有些时候,特别是在口腔专科医院,分科比较细,患者先是在牙体牙髓科看了,医生除了牙周炎没查出什么别的问题,就让患者转诊到牙周科看,牙周科医生检查了,拍了片子,常常会发现隐匿的邻面龋,又会让患者回到牙体牙髓科就诊。患者常常抱怨,感觉自己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其实,这样的尴尬,医生的诊断能力是一方面,邻面龋的隐匿性和伪装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三难 治疗难邻面龋的治疗其实是一个让牙和牙破镜重圆的过程。因为邻面龋,它们彼此分离;因为充填治疗,它们重新相守。 可是,让它们重新相守的治疗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费时、高难度的治疗。既要让它们接触,但又不能让它们完全粘在一起;既要去除邻面的龋损组织,又要尽量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既要将龋洞充填起来,又要尽量恢复成牙齿天然的外形;既要保证充填结实牢靠,又要保证咬合舒适无高点;既要做好邻面龋的去除,又要保护邻牙不被损伤;既要保护健康的牙组织,又要保护健康的牙龈。所以,临床中,您补邻面龋,如果碰到一位耗时半小时的医生,足以让您表示感谢;如果碰到一位耗时一小时的医生,足以让您竖起大拇指;如果碰到一位耗时两小时的医生,这是您人生的幸运。因为耗时,难度大,收费低,回报差,邻面龋的治疗在当下,特别是在公立医院,已经让很多医生疲于应付。如果按照严格的充填标准,一个病人补一小时,一天的病人数看不完,后面肯定是望不到头的排队长龙。这是管理问题,也是体制问题,亟需相关部门解决。 邻面龋的预防人生无病,是每个人希冀的——不一定能实现。口中无龋,是每个人忽视的——却是能够实现的。怎么预防邻面龋?做好下面几件事,就可以办到。1.   正确刷牙2.   正确使用牙线3.   合理使用牙缝刷4.   使用含氟牙膏5.   定期口腔检查(半年1次)6.   定期洗牙(1-2次/年) 

发布了文章

看牙的时候能够看手机吗?

前几日,坐地铁,对面一对老夫妻,左右看了看地铁里的人群:“你看看哈,现在每个人手里都一个手机,都在低头看。”我抬起看手机的眼睛,也左右看了看:“是哈,每个人都在看手机,除了这对说话的老夫妻。”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伴侣,它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老婆长、比老公长。有了,离不了手;没了,朝思暮想。那么,看牙的时候能不能看手机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最好不看。但是……但是……但是……还是忍不住要看,因为有重要的会议,有重要的电话,有重要的消息……有很多很多的很重要。于是,经常会在看牙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场景:医生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好了一切,正在准备补牙或是粘牙冠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过来了,患者二话不说,操起手机,就是“喂!喂!喂!”,医生前面的工作前功尽弃,后面得一切重来。客气的患者说一句“对不起啊!”,无所谓的患者跟没事人似的继续躺着等你操作。这种感受,就像你正在大快朵颐,突然你的饭碗被人端走了;这种感受,就像你正在洗热水澡,突然一盆凉水浇到你头上;这种感受,就像你正在热吻伴侣,突然被强行分开。所以,看牙的时候最好不要看手机。如果实在出现了紧急情况,要征得医生的同意,保证治疗可以暂停时,再来处理手机的问题。 什么样的患者喜欢看牙的时候看手机呢? 有丰富看牙经历的患者都说久病成医,一点不假,周周来,月月来,牙医手里的那点活,不会做,也看得八九不离十了。所以,紧张、恐惧、害怕已经不是主旋律了,从容、镇定、淡定已经悠然从心底飘起。看牙嘛,就这么回事,不用那么担心的,有事没事就看看手机,还能转移注意力。 日理万机的患者忙忙忙忙是这类患者的代名词,通常他们不止一部手机,电话声、微信声、微博声、推送声、邮件声……生生入耳。他们看得破,放不下,看牙重要,手机也重要,有时候手机比看牙还重要。 对看牙无所谓的患者牙齿嘛,就是个小东西,只要不痛,能吃饭就行,有洞了补补,痛了拔掉,没牙了装起来。因为对自己要求不高,所以对处理自己牙齿的医生也就生不起诚敬心,能够马虎点就马虎点,看手机也就无所谓了。 你光说患者看手机,你们医生给人看牙的时候也看手机的。有没有?有的。许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医生做检查的时候,突然脱下手套,接手机,听电话。或是,治疗做了一半,脱下手套,看看手机。这种感受,就像被家长带出门的小孩,突然丢在路上不管了——孤独无助。这种感受,就像在桑拿房光着膀子接受按摩,突然按摩的人不声不响的走了,把自己干晾那——窝火窝火这种感受,就像吃了个烫汤圆,顺着喉咙一直烫到胃里,很难受,但又不能说——有苦说不出(治疗牙齿时,张着嘴,口腔里有器械,不能说话)因此,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看手机,确实有紧急突发情况,要先将患者口腔内的器械取出,征得患者的理解,表示歉意后,再来处理手机的问题。 什么样的医生在治疗牙齿时喜欢看手机? 处在领导位置的医生医生是个忙碌的职业,尤其是处在领导位置的医生,更忙:要上临床,要做科研,要去评审,要去管理,要去上课,要去开会,要去出差……手机一部都不够用,天天要接各种各样的电话,回各种各样的消息,回复各种各样的邮件。很容易出现在上临床的过程中,突然某位一个电话打过来,不能不接。 人缘好朋友多的医生人缘好,朋友多,说明这位医生做人不错,人品也不错,所以找他或她看牙的就多。有些不好意思打扰医生,就直接去医院科室找医生;有些喜欢打扰医生,就直接一个电话过来,希望马上见到医生。所以,人缘好朋友多,电话也多,消息也多,不可避免的会在治疗牙齿的过程中看手机。喜欢做投资的医生社会开放,社会多元化,很多医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做做理财,做做股票,做做基金,做做房产等。曾经,我有个同事,平时一直做股票,为了不影响患者,都是将手机搁置静音状态。有一日,她购买的股票,涨势喜人,但是她账户里余额不足,需要补充,对方给她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接到,白白错过了开盘涨停的好局面,最后开玩笑地说:“这个月白干了!”做了投资,投了钱,就要关心局势发展,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牵挂也多,经常需要看手机。治疗的过程中,常会穿插看手机。 手机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旦开始了治疗,医患双方都要避免使用手机,因为此时治疗是放在第一位的。看牙通常是非全麻的,是在清醒有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关键步骤持续时间有限,如果碰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手机,一定要征得医患双方彼此的理解,再酌情使用手机。

发布了文章

牙医眼中的老年患者

老年化社会来临了,上海已经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了。现在医院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了,来看牙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了。我们医院很多年前就成立了老年口腔科,为了方便老人患者看牙,特地把老年口腔科放在了门诊一楼。前前后后,我有将近3年的时间在老年口腔科,3年里天天看老年人,月月看老年人,一直趴在老人堆里,突然来一个年轻人,都觉得是稀世珍宝。至今,很多老年患者看牙的画面,还常常浮现在眼前。 老年患者看牙都很早工作了一辈子,没时间看牙,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可以好好来看牙了。每天排在前十的大多数是老阿姨和老爷爷,年纪大了,睡不着,早早起来就来排队了。老阿姨和老爷爷看完牙,走得也早。他们很辛苦,要去接小孩,,要回家做饭,要回家照顾自己的父母,要去赶公交,甚至要去赶超市的免费巴士。 老年患者看牙要经济实惠年纪大了,有一口好牙的不多,有一口烂牙的很多。牙齿坏的多,看牙的费用也就高。到公立医院来的老年人,是奔着医院名气来的,是奔着医生水平来的,也是奔着能享受医保来的,贵的自费的少推荐,实惠的简单的多介绍。 老年患者看牙习惯差别大有特别爱干净的老年人,见面先不说牙不好,直接就问器械消毒了吗?盘子换了吗?是不是一次性的?再讲究一些的,自带一次性桌布,见面客客气气,先自己在牙椅上铺好一次性桌布,然后带上浴帽,最后再看牙。也有特别无所谓的,掰开嘴,拇指食指夹着牙齿,就往医生脸上凑,牙缝里刚刚吃的小馄炖还看得到,当然还有绿油油的小青菜。还有老年朋友有活动假牙,还没来得及叮嘱,取下活动假牙就往痰盂里放。医生不能因为患者讲究就不看,也不能因为患者不讲究就不看,不管是讲究的还是不讲究的,我们都看,只是希望讲究的可以少讲究一些,不讲究的可以多讲究一些。 老年患者的牙齿治疗难度大人类从6岁就开始长出第一颗恒牙,到老了,嘴巴里的恒牙都服务几十年了,增龄性的变化在所难免,伴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颈部环形龋,髓腔钙化,根管钙化,细小根管,多颗牙缺失,甚至全口牙缺失,咬合关系紊乱……还有些老年朋友,刚开始看牙好好的,没多久嘴巴就闭不上,牙齿咬不起来了——颞下颌关节脱位了,因此看完牙还要进行颞下颌关节复位。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老年朋友很多,平时控制得挺好,见到牙医就紧张,听到“吱吱”声就慌,诱发心脏、血压问题的情况很多见。因而,对于全身状况不好的患者,要多问多观察多关心多会诊。如果拔牙,一般建议心电监护拔牙。 老年患者看牙很独立常常70岁了,80岁了,自己一个人跑去看牙,检查后谈治疗方案了,医生要见家属了,回答说自己一个人来的,自己的牙自己做主,孩子们都忙,没空陪。所以,独立去看牙是无奈。 老年患者看牙沟通两极化给老年患者谈治疗方案,有两难——听懂难、决策难。年纪大了,眼力、听力都下降了,看不清,听不明白了。所以,给老人讲话,至少三遍,声音要大,一定不能林黛玉,肯定得王熙凤。老人听懂了,决策又犯难了:做吧,效果不好;不做吧,舍不得拔牙。最后很纠结,自己纠结完,再和家属纠结,家属纠结完,再和医生纠结,折腾半天,还是定不下来该怎么办。当然,也有看牙极易沟通的,上来就说听医生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很快能定下治疗方案。医生喜欢好沟通的患者,就像碰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心情也好,吃得也多。但是,不好沟通的患者,也不能拒绝不沟通。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还是要做,毕竟医者仁心。 老年患者很知道感恩碰到认真负责的医生,他们都很感激,念念不忘,一直追随,他们愿意成为好医生的粉丝。今年找他看牙,明年找他看牙,后年还找他看牙。生老病死,他们体会深;人情冷暖,他们体会深。好医生,是优质资源,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会嘘寒问暖,会送好吃的,会送锦旗,会写表扬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患有一老,如有一宝。懂道理,讲礼貌,信科学,会感恩,这样的老年患者理应得到所有医护人员的尊重,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护,像这样的老年患者致敬!

发布了文章

我可以给自己补牙吗?

补牙就是补洞,就跟衣服上有洞补起来一样。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穿有补丁的衣服了,但是牙齿上带补丁的朋友还是很多的。于是,补牙仿佛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某知名女星甚至晒出了自己给自己补牙的照片,万能的淘宝上更是琳琅满目的DIY补牙套装。法律禁止没有医师执业资格的医生给人补牙,但是没有禁止没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给自己补牙。自由是一个美好的存在,自由补牙也成为了一个美好的存在。于医生而言,这是一件好事,患者都能自己给自己补牙了,来医院看牙的人就少了,医生的工作量就大大减轻了。于政府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患者都能自己给自己补牙了,医保的消耗就少了,对医保的投入就能减少了,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对朋友们自身而言,开始是好事,可以尽显英雄风采,尽情发挥想象力,想怎么补就怎么补,自己的牙自己做主。可后来呢,补的又掉了,补的又蛀了,补的牙疼了,补的牙要拔了,补的材料有问题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本来是为了自我拯救,结果变成了自我伤害。严格来说,自己给自己补牙,是一种自我行为,任何人无权干涉,就像自己给自己剪头发,谁又能说的着呢?但是头发剪了,还能长回来,牙齿磨了,就长不回来了。世上没有后悔药,牙齿无法从头来。磨去的牙,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叫治疗不可逆。牙齿管吃饭,管说话,从小陪我们到大,甚至要陪我们走完一生,善待它们,它们也会善待你。如果有朝一日,你能如牙医那般诊断明确、操作精准,如牙齿解剖学家那般对牙齿了如指掌、分毫不差,你可以自己给自己补牙了,没人劝你。如若不能,请您放下轻率的手,回到牙医身边,进行规范治疗吧!去年的全国爱牙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公布了“爱牙八条”。1、每天有效刷牙两次2、倡导使用含氟牙膏3、养成健康饮食习惯4、定期口腔健康检查5、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6、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长的责任7、为适龄儿童窝沟封闭8、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今天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谨以此献给爱牙的你,愿我们都有好牙,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发布了文章

牙隐裂会不会传染啊?

患者2年多前,16因为牙隐裂伴发牙髓炎,做了根管治疗和牙冠,今天来复查,牙还在,没任何症状。现在退休了,2周前24咬裂了一半,又要做根管治疗和牙冠,今天24根管治疗顺利完成✅。患者问:“牙隐裂会不会传染啊?怎么老是出现牙齿裂啊?”,我告诉她:“牙隐裂不是传染病,不会由你传给我,也不会由这颗牙传到那颗牙,现在做了治疗,要好好保护了,不要再啃硬东西了。”

发布了文章

牙医心目中的护士应该是什么样的?

医护本一家,有医就有护,如影随形。患者心目中有护士的形象,牙医心目中有护士的形象,可能交叉,可能重叠,可能背道而驰。 记得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一位护士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想来,仿佛在昨天。 那个日子很特殊,所有的带教老师临时接到通知开会,刚好一位研究生在读的住院医师在拔智齿,拔了很长时间,牙根断了,拔不出来,很焦急。找导师,不在,找带教,也不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眶里的泪水直打转。 左看看,右看看,找到我。当时的现场,我是年资最高的住院医师了,虽然一直接诊拔牙的患者,但是碰到这种掏断根的活,心里还是没底。可又不能不上——眼前的这位拔牙医生,已经快要接近崩溃的边缘了,还有那位已经躺了两个小时的患者,也是焦躁不安。 我,披挂上阵了,但一接手,就发现情况不对,下颌智齿断根很弯,位置很低,光线很难进去,视野很差。就在这忽明忽暗的环境下,我掏了很长时间,断根依然没有出来。 这时,护士长过来了。她长得不高,但双眼圆溜溜的,炯炯有神。她把我叫到一边:“你放心拔,需要什么,你尽管和我说,出了事,我负责!” 这番话就像一剂强心针,整个人顿时精神起来,扔掉胆怯、不安、焦虑,一点一点,去骨、增隙、挺牙,终于经历了两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取出了断根。 我深深地记住了这颗牙,也深深地记住了这位护士长,她的那番话,至今难忘。后来正式参加工作了,很多年过去了,护士的面孔看得越来越多,常常在想:牙医心目中护士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美丽如天使?——你这是来做事的还是来看美女的?勤快能干?——你见过坐着不干活的护士?善良温柔?——你是来找老婆的?善解人意?——你回家等着老婆收拾吧?业务强、善沟通?——你找的是秘书吧?……并非人人是天使,并非人人是南丁格尔。但是,护士做好应该做的就很伟大了——用心照护和配合。照护患者,配合医生。这些不要重大课题项目,不要SCI文章,不要高超的技巧,用心就好!南怀瑾老人纵横千里,出入百家,临终时,留给后人唯有“平凡”二字。将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人。致敬每一位用心的护士!

发布了文章

根管治疗为什么要这么多次?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看牙,好不容易承受了抽神经造成的心理冲击,下定决心做根管治疗了,医生又说要来2次,3次,4次……真有点吃不消了。现代社会,谁不忙啊,忙前程、忙房子、忙车子、忙孩子、忙老人……好不容易忙里偷闲看一次牙,还要这么多次,让人情何以堪啊!就不能少来几次,就不能快点吗?是的,对患者而言,来几次,是一次纠结,是一次挣扎,是一次博弈,甚至是一次挑战;但对医生来说,来几次,就像饿了要吃饭、饱了会打嗝一样正常。立场不一样,角度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据实而论,根管治疗的时间问题,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首先,牙齿的患病状态不一样,治疗的时间就不一样,就像住院,病重的会住得长一些,病轻的会住得短一些。同样的,牙齿的感染严重,治疗的次数可能就要延长;感染较轻,就可以适当缩短。其次,各个医疗机构的条件不一样,也会决定根管治疗的时间。这也算问题?看牙不就是牙医加牙椅吗?还有啥条件不一样?现实中确实存在医疗机构条件参差不齐的状况,就像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和经济落后的环境就不一样。根管治疗不再是简单的牙医加牙椅的方式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大量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器械,新的管理进入了牙科领域,提高了医生的操作效率,也缩短了治疗时间。但这样的技术、设备、器械、管理不是每家医疗机构都能引进、都能实现。因此,每个医疗机构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和治疗时间。还有,各地的医保政策,也会影响治疗时间。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根管治疗的费用被医保覆盖。既然被医保覆盖,就要被医保监控和管制。其中,最重要的管控便是费用,特别是均次费的管控。医疗机构为了保证均次费处于被要求的范围内,会制定针对医生的各种考核指标,从而影响根管治疗的时间。最后,还有各家医疗机构的患者流量问题。流量大,任务重,单位时间内完成的量又有限,只能是增加次数和时间了。所以,根管治疗的时间问题,是一个医学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政策问题。我来做根管治疗的,谁会去想那么多?不想并不代表不存在,存在即合理,存在就需面对。根管治疗的时间,不是铁板一块,动也不能动;也不是皮筋一根,想多长就多长,想多短就多短。实事求是,多协商,多沟通,讲科学,讲礼貌,不急躁,不冒进,把牙根留住就好。

发布了文章

牙齿明明不疼,为什么要抽神经?

抽牙神经是根管治疗的通俗讲法,往往是由于牙髓产生了不可逆性的炎症,或是牙髓完全坏死,引起牙齿的疼痛,为了保留牙齿,而采取的治疗手段。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对于有些蛀得很深的牙齿,有时也会抽神经。很多朋友不理解,好好的牙齿,只是有洞,又不疼,干嘛非要把神经抽掉?这不是典型的过度治疗嘛?!质疑、不理解、不情愿、不服气,挥之不去。其实,在实际的临床过程中,我们常有变通的讲法:“我们先把蛀掉的黑色东东先磨干净,神经没有露出来,我们给你补起来;神经如果露出来了,就要抽神经了!“但医高一尺,患高一丈啊,患者的变通说法也来了:“医生,你就直接给我补起来吧,我不会怪你的,大不了以后拔掉!“其实,对于牙髓的去留问题,医生有时也很纠结。首先,牙髓是长在牙齿里面的,周围被牙齿完整的包裹起来了,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好处是保护严密,很难侵犯;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观地判断它的生存状态:到底有没有感染?到底是不是发炎了?炎症是可逆的呢还是不可逆的呢?其次,对于去除龋坏的深度和范围,学界有争议,临床操作无法精准量化。这是啥意思?你们搞牙齿的,国家投了那么多钱,盖了那么多医院,又是教授,又是博士硕士的,吃闲饭的啊?!磨个蛀牙,还说不知道磨到什么程度!简直了……平心而论,蛀牙是口腔最常见的病,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医生能够拍着胸脯说,保证你以后不得蛀牙,保证你补了牙再也不会蛀。如果有,你要向公安机关举报,这是骗子!!所以,人类还没有完全战胜蛀牙,虽然它只是一个我们瞧不上的小病。当然,随着专业的细化,科学的进步,对于它的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有了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洞壁四周的龋损组织的必须完全去除干净,接近牙髓的龋损组织可以适当保留一部分,但应该尽量为无菌性的牙本质。可是,动动嘴容易,动动手难啊!细菌多小啊,肉眼看不见,肉手摸不着的,怎么判断啊??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比如根据龋坏组织的颜色、质地、形态等来判断,但这和医生的临床经验、个人的理论倾向密切相关,公有公的做法,婆有婆的做法,总归莫衷一是。因而,也就不奇怪了,同样的一颗牙齿,A医生说可以补,B医生说需要抽神经。但是,作为患者,都希望找A医生补,觉得水平肯定比B医生高。其实不一定,有时侯在A医生那补了,后来牙疼了,还是会去找B医生抽神经,反过头来,又会骂A医生是庸医,为什么不早抽神经,白补了,浪费钱不说,还白遭罪!唉,医生难做啊!所以,补牙的心态要好,尤其是补深的蛀牙。医生可以留神经一时,但不能保证留一世!真的要抽神经了,勇敢点头,努力张嘴,你就是中华好儿女!神经抽了,莫焦虑,牙还在,感觉在,人也在,依旧是英雄!

发布了文章

牙医,需要专业,更需要精神

断断续续一个多月,《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看完了,专业而又通俗,这是一次对思维格局和观察角度的刷新。常常,繁忙的临床结束后,会翻开看上几页,不为消遣,而是作为牙医,狭小的操作空间和狭小的工作环境,常令人坠入狭隘和漠不关心,来自于对这些倾向的警觉,常看闲书,常翻无用之书。前些时,读完《自由在高处》,很是感奋,年少时回荡在胸间的激越之情,一下子被勾起,激动不已,热情地向周遭的亲朋介绍,其中一位听后,回了我一句“自由在高处?恐怕是在高处,才有自由”,我,一阵惊颤。就实而言,前者不就是虚无的理想主义,后者不就是十足的现实主义?空谈理想和现实,毫无意义。然就目下的医生的生存状态而言,理想依然要有,现实依然要顾及。看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治疗,考不完的试,写不完的文章,弄不完的科研,申请不完的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和亲朋,似乎现在已经没有自己了,好像也不需要自己了。真的这样好吗?其实大家都有答案。所以要么选择离开,要么选择坚守。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不屈,这才是我们背后的那个真正的自己。“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当如此,才能找回,才能实现,才能拥有。每次,新的一批住院医师来了,我都会问一句:“除了专业书,还看点什么别的吗?”看的少,不看的多。我会鼓励,一直鼓励。专业的学习,可以很快,但是精神的建立,却并非一时一刻,它不是几篇心灵鸡汤,几篇小说,几本课外书就能建立,需要长年的唤醒,长年的浸润,长年的警策!以此共勉!

发布了文章

为了您和家庭的幸福,停止嚼槟榔吧

最近,接诊了一位来自湖南的患者,20多岁,个子高高的,人很客气,很有礼节。因为牙疼找到我,拍了牙片,做了检查,发现是右上的牙齿牙髓炎,需要做根管治疗。与他仔细沟通了根管治疗的过程、时间、费用等问题,患者很理解,整个治疗过程都非常配合,对治疗也很满意。 但是,每次治疗牵拉口角的时候,都非常吃力。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患者紧张,不敢张大嘴,就反复安慰他,让他放松,不用担心,已经打过麻醉了,不会疼的,我们的动作很轻柔的,不要担心。患者也意识到了张嘴不够对我的治疗造成的影响,拼命努力张,但始终张不大,很着急。 于是,我有意识地看了看他的粘膜情况,吃惊地发现他两侧颊部的粘膜以及腭侧的粘膜都发白,摸上去干涩、粗糙,而且质地较硬,缺乏弹性。恍然明白,他张口困难不是紧张,而是粘膜的纤维化引起的。 立刻问他有没有嚼过槟榔,他回答嚼过,但只吃了一年多,后来就不吃了。我将他粘膜的情况详细解释给他听,反复告诉他,你目前真的很庆幸,因为嚼的时间短,没有出现严重的张口受限和口腔粘膜的癌变,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槟榔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地比较风行,长期嚼槟榔,会导致粘膜的纤维化,影响张口度,严重的甚至出现张口困难,影响进食和说话。有些甚至发生口腔粘膜的癌变,变成口腔癌,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是颜面部的手术,开完刀以后会出现面部外形的巨大改变,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交。 所以,为了您和家庭的幸福,停止嚼槟榔吧! 

发布了文章

刷牙是一种对健康的态度

刷牙的历史很悠久,牙刷的最早发明者是佛教徒,佛陀在世时就用咬过的杨柳枝刷牙。后来的刷牙的工具层出不穷,现在更是色彩斑斓、五花八门,但大家都刷牙吗?都按时刷吗?都刷够时间了吗?结果不尽如人意。“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可如今繁忙的时代,谁有空治未病?谁又相信治未病?临床上,经常碰到患者朋友询问:“怎么保护牙齿?”“要好好刷牙啊?”“哦……”没下文了,是一种回答。“刷牙?我天天刷的嘛!?”满腹疑惑,是一种回答。“除了刷牙还有什么呢?”不耻下问,是一种回答。……各种各样的答案,总之,刷牙是一件我们天天在做的事,又是一件做得不上心的事。所以,轻预防、重治疗的思维惯性,让我们不断在刷牙马虎、看牙频繁中循环。看不透,走不出来!要将刷牙从心底里看作是一件事,一件和吃饭、喝水一样的事:不吃不喝不行,吃吃喝喝忘不了。牢牢记住: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每次至少三分钟,推荐改良巴氏刷牙法(具体可参见网络视频)。刷牙是一种对健康的态度!

发布了文章

小熊看牙记

小熊看牙记  一天空湛蓝,云朵悠闲,风儿悠悠,草儿青青。小熊躺在森林的草地上,晒着太阳,眯缝着本就不大的眼睛,看着自己的肚皮起起伏伏,时不时皱起毛绒绒的脸,咯咯笑起来,沾在口角的水滴,顺着棕色的短毛,一滴一滴缓缓淌下来。“不冷、不饿、不病,俺一生三乐啊!”小熊喃喃自语。“谁偷吃了我们酿的蜂蜜,谁?谁?谁?”蜜蜂小嗡满森林里喊,见一个问一个,都说不知道。小熊听到了,暗自庆幸:“啊呀,还好昨天动作快,没被这群小蜜蜂发现,否则我这熊脸肯定要变猪脸了!”“还是不要呆在这里了,赶紧走吧,肚子也饿了,去找点吃的吧。”小熊起身离开了。 二前面溪水缓缓流淌,溪水清澈得一眼就能看到下面岩石的花纹,小熊低下头,捧了一大口冷冷的溪水,咕咚喝了下去,过了会捂着脸,觉得牙齿“嗖”的一下,痛了一阵,才慢慢好点了。“真怪,从来不牙疼,今天怎么回事?”小熊摸着头,不解地朝前继续走着。来到小河边,绿油油的草地上坐着三只小猪,围着火堆,在烤肉。“嘿,小猪们,我可以加入你们吗?”还没等三只小猪回过神来,小熊已经坐在了烤肉面前。三只小猪惊讶地看着这只仿佛从天而降的小熊,相互手拉着手:“你想干什么?”“别害怕,小猪,我不吃你们,我要吃你们的烤肉。”还没等三只小猪回答,小熊已经把热乎乎的烤肉放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来了。“哎呀,牙疼啊!好痛啊!好痛啊!好痛啊!”小熊扔掉手里的烤肉,捂着脸,一头扎到了河里。原本平静的河面,一时浪花四起,小浪一层接一层,小熊上串下跳,一会捂脸,一会打脸,一会鬼哭狼嚎,搅得河底淤泥翻滚,鱼虾踊跃。 三折腾了大约半小时,小熊安静下来了,捂着脸,朝着三只瑟瑟发抖的小猪走过来:“你们知不知道大象医生的诊所在哪里?”三只小猪齐刷刷指向右边的榕树屋。小熊一路狂奔,原本沾了河水的毛,都耷拉了下来,这一跑,又都竖起来了。“大象医生,牙疼,牙疼,好疼啊!您帮忙看看吧!”小熊气喘吁吁道。大象医生是森林里唯一的牙医,所有动物牙齿有问题都找他。这会已经排上了长长的队伍,负责管理排队的小鹿,冷冷地说:“今天没号了。”小熊一时又气又急:“什么嘛,牙疼了还不给看,就这样让回去啊?!”正准备发作,突然余光里看到队伍中的鳄鱼、狮子、老虎、土狼……都在老老实实地排队,马上就蔫了。“那明天几点过来,能挂上号?”小熊悻悻地问小鹿。“明天来?哼!排明天号的队伍,已经在那边的松树底下了”。小熊顺着小鹿指的方向看去,发现在一只绿色鹦鹉面前,已经有6、7个小动物在排队了。小熊憋了一肚子火,捂着脸,排在了队伍的后面,想想从前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如今处处受气,真是憋屈。 四排了一晚上的队,小熊终于拿到了看牙的号,想想一定要好好问问大象医生自己的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大象医生很忙,很熟练。他检查了小熊的牙齿,问了问昨天吃的食物,牙疼的时间,总共花了2分钟,然后告诉小熊:“小熊,你的牙齿神经发炎了,有两个办法:1.如果想留下来,需要抽牙神经,大概需要3-4次,需要3个月;2.如果不想留的话,就要拔掉。”“我不要拔牙。”小熊说。“那就抽牙神经了?”大象医生问道。“抽牙神经,太可怕了,我不要!”小熊说。“你又不要抽神经,又不要拔牙,只能先吃点药了,但是吃药治标不治本,还会痛的。”大象医生说道。“那怎么办?我排了一晚上的队,总不能什么都不处理吧?”小熊的火气上来了。“该说的,都和你说了,是你自己不要的。”大象医生有些不耐烦了。“什么?你就这么当医生的?死长鼻子!!”小熊拍着桌上,声音一下高了起来。老虎保安,拿着警棍过来了,小熊一看情况不妙,就一溜烟走了。五小熊在路上越想越气,自己好不容易排了一晚上的队,啥也没看,啥也没解决,一定要讨个说法。第二天,大象医生收到森林动物法庭的传票。小熊把大象告了。森林里沸腾了,这是森林里这么多年,第一起医疗纠纷,动物们都在议论,有说小熊对的,有说大象对的,莫衷一是。由于案件的特殊性,很快得到了受理。法庭上,白马法官端坐中央,分别听了小熊和大象的陈词,也听了动物代表们的陈词,告诉大家择日公布审理结果。六一周后,小熊、大象、动物代表分别收到了一个信封。小熊的信封里写的是:亲爱的朋友,疾病面前,医生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朋友,是守护者,尊重医生,就是尊重健康,就是尊重生命!大象的信封里写的是:亲爱的朋友,医生是健康的呵护者,努力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莫忘医者仁心!动物代表的信封里写的是:亲爱的朋友,健康的土壤,才能诞生健康的医疗,努力做诚信、感恩、理性、幸福的动物,每一个动物都诚信、感恩、理性、幸福了,森林里才会拥有健康的土壤,我们才会有健康的医疗。七后来,小熊撤诉了,大象帮小熊看好了牙,动物们也不再议论了,森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再后来,大象办起了口腔医学院,并且担任了第一届的口腔医学院院长,培养了好多的动物牙医,动物们看牙方便了很多。在森里口腔医学院10周年时,大象院长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当你成就自己的风景时,你也成就了别人的风景,愿美景常在! 

发布了文章

有一种纠结,叫隐裂牙

有一种纠结,叫隐裂牙 “医生,牙齿不吃饭不疼,吃到硬东西,尤其像小骨头、牛肉干等,有时候吃芹菜,还会疼,怎么回事啊?”“您的牙齿有裂纹了,治疗起来很棘手,效果可能不好,这颗牙以后再也不能吃硬东西了。”“啊……做了治疗,也不能吃硬东西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牙齿有了裂纹,患者很痛苦,治了效果不好,不治又痛;医生也很棘手,治了不能保证疗效,不治又于心不忍。隐裂牙,让医患双方都很纠结,苦恼不已。 究竟什么是隐裂牙?隐裂牙是指表面有细小裂纹的牙齿。裂纹位于牙齿浅层时,通常没有什么症状,吃饭睡觉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裂纹位于牙齿深层时,往往咬硬东西或是吃有韧性的食物,会出现咬合疼痛,严重的时候,不吃饭也会出现疼痛。图1  牙齿表面的隐裂纹隐裂牙怎么产生的?隐裂纹的产生很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原因。先说先天的因素,牙齿的生长发育过程极其复杂,但是很奇怪,每个人相同位置的牙齿形状大同小异。图2是正常牙齿的牙尖,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牙尖光滑圆钝,坡度平缓。但是有的牙齿牙尖高耸(见图1),有时候甚至孤峰独立,很容易形成隐裂纹,引起疼痛。图2 正常的牙尖再说后天的原因,有的朋友喜欢吃硬东西,非常享受食物在嘴巴里嘎嘣的感觉;还有些朋友生性豪爽,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开酒用开瓶器,嫌麻烦,直接一口咬掉;另外有些特殊职业,像鞋匠,喜欢用牙齿咬小零件……这些习惯都容易造成隐裂牙。 怎么发现隐裂牙?碗上出现了裂纹,我们可以放在手上,各个方向看,各个方向检查,但有隐裂纹的牙齿,不能放在手上,任我们把玩检查。而且有隐裂纹的牙齿,常常没有龋洞,舔上去、摸上去都没有什么异常,很难自己发现,需要到医院检查。有些隐裂纹非常隐蔽,光凭眼睛,还不够,需要借助其他的方式,比如染色、光传导技术等。下面的一例隐裂牙,就非常隐蔽,肉眼根本看不出,只有在将原来补的材料全部去除干净后,才发现了隐裂纹。图3 牙齿表面是原来补的材料,又产生了蛀牙,但是看不到隐裂纹图4 拆除原来的补牙材料,去除龋坏的组织,发现了隐裂纹因此,去医院找医生检查,是必须的。 隐裂牙怎么治疗?有隐裂的牙齿,没有任何症状,自己注意不要咬硬物,平时多注意就可以;轻微的酸痛敏感,除了注意不要吃硬东西,还可以去医院调磨牙齿,降低牙齿的咬合力量,同时可以结合防酸牙膏进行治疗。最最头痛的是,有明显疼痛症状的隐裂牙。完善的治疗方案是先行根管治疗,然后做一个牙冠进行保护。但是周期长、花费高,疗效还不能保证,所以患者十分纠结:“我花了时间,也花了钱,到最后既不能吃硬东西,还不能保证牙齿一定能留得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裂了,就要拔掉。”常常无所适从,做不了决定。其实,对于这样的状况,医患双方摆正心态即可: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病情,说清利弊,征得患者同意后,积极救治;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权衡利弊,信任医生,配合治疗。隐裂牙,留住了,是幸运;留不住,是归宿。世上的事,不是件件都能成功;嘴里的牙,也不是颗颗都能留住。你我尽心了,尽力了,可以无悔矣!隐裂牙治疗重点:不痛,自己管;小痛,医生帮忙管;大痛,医生一定管。

发布了文章

拔牙后的洞洞怎么办?

最近,碰到很多的患者朋友问:牙齿拔了后,产生的洞洞怎么办?食物会不会掉进去?还能不能长好? 焦虑,担心,恐惧……接踵而至人往往恐惧的是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各种猜测、负面情绪就会乘虚而入,搅得人心神不宁。而这种情况在第一次拔牙的患者朋友中,尤其多见,反而拔过牙的朋友们,这方面的疑惑很少。其实,拔牙不可怕,拔牙后的愈合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那么,拔牙后的洞洞,接下来会怎么变化呢?刚拔完牙后,会有大量的新鲜血液充盈在拔牙创内,随后形成血凝块,拔牙伤口的形成,对身体内的细胞发出了信号,大量的细胞被吸引到拔牙创,共同参与拔牙创骨质的形成,随着骨质逐渐形成,原本的洞洞会慢慢长平。最后,粘膜覆盖后,都看不到拔牙后的疤痕。所以,拔牙后的洞洞只是暂时的,会逐渐长平。那么食物掉到洞洞里,不弄出来会发炎吗?其实不用担心,拔牙的创面通常不会很大,如果很大,医生通常会进行缝合,最终的伤口都是比较小的。哪怕有些许的食物残渣落到洞洞里,通过漱口、刷牙、咀嚼等活动,食物也会慢慢被冲刷出来。少量冲刷不出来的食物残渣,随着身体的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和拔牙创的逐渐变平,也会出来,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拔牙后的洞洞不用担心。食物落入洞洞也不用担心。洞洞只是暂时的,会长平。不焦虑、不担心、不害怕,让身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愈合功能,好好刷牙、勤漱口、多锻炼、少操心,足矣!

发布了文章

怎么样找专家看牙靠谱?

牙齿没问题的时候,吃啥啥香;牙齿有问题的时候,吃啥啥不香。捂着嘴去找牙医,也不知道到底谁靠谱?专家经验丰富,肯定靠谱的。真的靠谱吗?难道专家就不靠谱?故意喷专家的吧?其实不是。西天取经,要九九八十一难;立志学医,至少七七四十九难。熬成医学专家,自然是学医者中的翘楚,令人敬服是自然的。但是过分迷信专家,把专家当神仙,以为找到专家,就能药到病除、手到病除,就不对了。专家的产生和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和医疗现状密切相关,其中医学分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口腔医学的部分少,现有的口腔医学基本是学的国外。学科的分类异常精细,有牙体牙髓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黏膜科……光名字就能把人整晕,就别提要根据自己的病去正确地挂号了。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做过调查,要根据自己的病正确挂上号,至少需要挂2-3个科室的号。现在不要说普通患者,就是医生本人生了病,要去看自己专业外的疾病,都常常不知所措。但是,专业的格局已定,学科发展的潮流已然形成,猛然打破现有格局,不现实。所幸的是,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专业细化带来的问题,正在着力培养全科医师,努力实现分级诊疗制度。专业细化,带来了分科,分科产生专家,专家看专病。因此,找专家要找对,不能盲目,不能大病小病、重病轻病、一律找专家。专家不是神,也不是什么病都会看。根据专家的特长,选择专家;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专家;根据疾病的种类,选择专家;诊断不清的,要找专家;治疗难度大,要找专家。科学理性找专家,就能找对专家;盲目、自以为是找专家,往往双方都难堪!

发布了文章

到口腔专科医院怎么挂号啊?

在口腔专科医院,这样的一幕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患者:“医生,我上午4、5点钟就来你们医院挂号了,说是牙疼要挂你们科,麻烦您看看能不能补?” 医生询问病史,做检查,总共3分钟,然后回了患者一句话:“这颗牙情况不好,已经不能补了,你要去拔牙,我们是专科医院,拔牙和补牙是分开的,拔牙需要挂口腔外科,要重新排队挂号。” 患者的面部风云骤变,一声怒吼:“我大清早排了4个小时的队,你3分钟就给我看完了,怎么不早说拔牙,否则我也不会挂错号,现在又要去重新排队,你们医院有问题,制度有问题……” 有吵着去重新挂号的,有吵着去投诉的,有吵着去退号的…… 医生满心的无奈和委屈,无处宣泄,只能忍着、受着,后面一大堆病人还等着,只能重拾心情,继续奋斗,直至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天天看着这样的场景上演,促使自己下决心,写下这个题目——到口腔专科医院怎么挂号啊? 首先,大家要有个基本的认识,虽然口腔科医生主要就是看嘴巴里的几颗牙齿,但是有着明确的分工,特别是在口腔专科医院。建议您去看牙前,对口腔的专业分工,先有个初步的认识。 目前,口腔的临床科室主要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粘膜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科、儿童口腔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放射科等。知道了有这些科室后,还要了解每个科主要看什么病。 例如,您牙痛或是有蛀牙要补,建议首先看牙体牙髓科; 您牙龈出血或是想洗牙,建议看牙周科; 您口腔粘膜上长东西或是有变化了,建议看口腔粘膜科; 您嘴巴里缺牙了,想装假牙,要去看口腔修复科; 您需要拔牙,要去口腔颌面外科; 您缺牙了,想做个种植牙,那要去口腔种植科; 16岁以下的小朋友看牙,要去儿童口腔科; 牙齿长得不整齐,要看口腔正畸科; 拍片子的话,去口腔放射科; 您如果按照上面所说的去挂号,80%是没问题的,那剩下的20%怎么回事? 剩下的就要让首诊的医生根据您的情况来判断了,这里面就有很多种情况了: 比如,您牙痛去看了牙体牙髓科,医生检查发现牙齿不能保留了,需要拔除,这时候您就要再挂号去看口腔颌面外科的医生了。 又比如说,您因为缺了好几颗牙,想装假牙,结果挂号去看了口腔修复科,医生检查发现,您现在嘴巴里的牙齿还有很多其它的问题,需要补牙或是拔牙,那您只有等该补的补完了,该拔的拔完了,才能去装牙。 假如您因为想种牙,去看了种植科的医生,检查发现您的口腔卫生不好,需牙先洗牙,那您就要先去看牙周科,洗完牙才能回来做种植牙。 以上的情况,都是医生根据您牙齿的情况,作出的专业判断,根据病情的需要,该转诊到什么科室就应该到什么科室,相信医生的判断,积极配合,一定能让您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如果您固执己见,不肯相信医生的判断,医生也只能摇头,您后面的治疗会走很多弯路。 最后,愿您能挂对号,看好牙,如果有时候实在吃不准该挂什么科的话,可以同时挂两个号。比如,牙痛不知道是补还是拔,可以同时挂牙体牙髓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先看牙体牙髓科,如果不能补,就直接去口腔颌面外科拔牙;如果能补,看完牙体牙髓科后,可以将口腔颌面外科的号退掉。 吴明桃医生 2018年3月5日夜

发布了文章

口腔科普很重要

患者70多岁了,因为牙痛来找我,做了牙体牙髓的专科检查,也拍了片,诊断很明确——牙髓炎,治疗方案也很明确——根管治疗,患者耳聪目明,对答正常,思维敏捷,也不排斥医院和医生,但不想做,只是想吃吃药,保守治疗,维持现状,过多解释也无用,后来只能作罢。下班了,静下想想,现在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太肤浅,太幼稚,大众化的科普真的很重要,但一定是靠谱的科普。教学医院的医生被临床、科研、教学压得喘不过气来,何来心思科普?但这又是十分有意义的事,真正能惠及大众的事业。刚刚得知菠萝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全职做科普,为他点赞,为他祝福,也真心希望口腔的科普,特别是靠谱的口腔科普,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发布了文章

前牙美学修复病例3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