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18920

李成辉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急慢性咳嗽、慢阻肺、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失眠
过敏反应

发布了文章

寒热错杂~乌梅丸

      乌梅丸来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原方由乌梅、桂枝、附片、细辛、蜀椒、干姜、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组成,剂型为丸剂,主治蛔厥和久利。本方为厥阴证代表方剂,寒热错杂的代表方剂。 《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吐蛔,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阴主风木耳!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则火有所归,而肝得所养,是固其本;肝欲散,细辛、干姜辛以散之;肝藏血,桂枝、当归引血归经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少与而渐加之,缓则治其本也。故药亦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蛔,则连、柏是寒因热用也。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久痢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 《伤寒名医验案》记载了一个这样的病例: 陈忠琳医案:何某,女,34岁,1986年10月2日诊。主诉闭经3年。曾多次运用西药及人工周期治疗未效。妇科检查:子宫发育正常,诊为继发性闭经。症见形体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肢冷,腰膝酸软。舌体瘦、质淡红而干,脉细数。此属肝肾亏损,化源不足。投乌梅丸加减,即愈。 可见中医辨证论治方为神髓,不可见病投药。在现代临床中,乌梅丸应用亦颇为广泛。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消化系统是乌梅丸的主战场。 二、支气管哮喘、糖尿病黎明现象、腹型过敏性紫癜、帕金森。乌梅丸厥阴证皆可用之。 三、足厥阴经巡行之皮肤瘙痒、寒热错杂证之变应性鼻炎、前列腺炎。乌梅本身具有抗过敏作用的。 四、盆腔炎疾病、带下病、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跨界演出。 五、复发性口疮、大学生网瘾者负性心理情绪干预。     乌梅丸的古今主治差异很大,一是疾病谱的改变,二是中医学的进步使然,虚寒体质兼有湿热者往往有神效,法古不泥、推陈出新亦是中医辨证向前发展的康庄大道。但乌梅汤剂极难入口,宛如人生,百味俱全,需要注意。

发布了文章

中气十足~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主要组成是: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立意类似的方剂还有:升麻益胃汤: 升麻、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白术、泽泻、柴胡、黄连、生姜、大枣。升陷汤: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举元煎: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内外伤辨》: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耆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耆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伤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白术若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耆、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辛甘为用。用白话文解释便是:为了抬举气机,君王黄芪自觉单枪匹马、力有不逮,于是召集两个手下—人参和甘草作为助攻,又令柴胡、升麻两个斥候引路向上,白术在大本营脾胃练兵作为后援,当归疏通血脉粮道,陈皮理顺路线,共同把气机下陷的脏器恢复原位。作为补土派的顶级高手,补中益气汤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脱肛、气虚便秘、2型糖尿病腹泻、慢性乙肝。消化系统疾病是主战场。二、女性尿失禁、良性前列腺增生、精索静脉曲张、疝气。三、阴道前壁膨出、预防慢性盆腔炎复发、习惯性流产、产后关节痛。四、重症肌无力、颈椎病、骶髂关节炎。国医邓铁涛的绝招之一。五、中风后抑郁、失眠、耳鸣。六、疲劳综合征、慢性鼻炎、辅助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痤疮、慢性牙周炎、气虚发热、慢性心力衰竭。当然,具体临床使用必须结合中医辨证,法古不泥、灵活思辨。且下元虚者、阴虚内热者,均需谨慎使用。

发布了文章

培土生金~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是在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主要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本方亦是培土生金的代表方剂之一。 《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现代临床应用主要包括: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酒精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晚期胃癌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辅助治疗。主战场。 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慢性咳嗽。次战场。 三、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四、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五、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 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 七、小儿慢性迁延性菌痢、小儿腹泻、小儿多涕症、小儿厌食症、新生儿幽门狭窄。 八、脑血栓辅助治疗。 但使用中需注意,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和感冒类药,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发布了文章

OTC生脉散使用手册

生脉散始见于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医学启源》,而后李东垣在其《内外伤辨惑论》指出: “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从而使其组方和功效得到很好的完善。 本方为气阴两虚证代表方剂。主要功效是: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主治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多脉虚;久咳伤肺,气阴两亏,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虚热喘促,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脉微细弱;或疮疡溃后,脓水出多,气阴俱虚,口干喘促,烦躁不安,睡卧不宁。 《医方考》:肺主气,正气少故少言,邪气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子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毕矣。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东垣云:夏月服生脉散,加黄耆、甘草,令人气力涌出。若东垣者,可以医气极矣。 《续名医类案》:陆祖愚治陈元甫,七月间因构讼事,忍饥,食冷粥数碗,少顷即吐出。自此茶饮皆吐,头痛身热,咽喉不利,昏冒,口中常流痰液。医知为中暑,用冷香薷饮投之,随吐;又以井水调益元散投之,亦吐,昏沉益甚。脉之,阳部洪数无伦,阴部沉微无力。此邪在上焦,在上者因而越之,此宜涌吐者也。盖饥饿之时,胃中空虚,暑热之气,乘虚而入于胃,胃热极而以寒冷之水饮投之,冷热相反,所以水入即吐;即口中流涎,亦胃热上溢之故也。因用沸汤入盐少许,齑汁数匙,乘热灌之,至二三碗不吐,至一时许方大吐,水饮与痰涎同出,约盆许。即以生脉散投之,人事清爽,诸症顿减。 生脉散短小精悍,在现代临床中稳居一流高手的地位。 一.心肌保护。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及心肌缺氧缺血再灌注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二.糖尿病。中医的“消渴”病,气阴两虚证的糖尿病可用之。降糖药还是不能停的。 三.抗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提示可以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代谢,改善其血流状态,清除氧自由基。 四.保护脑缺血。动物实验提示可以改善慢性脑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痴呆。 五.抗休克。临床上对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均有一定作用。 六.保肝。临床上对肝衰竭有一定作用。 七.免疫功能低下。动物实验提示可以改善白细胞减少症。 中医辨证是一个灵活而充满技巧的过程,笔者曾用生脉散治疗多汗症、夏令中暑、心力衰竭、失眠等,均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是,若不是气阴两虚证患者,则不建议使用,切不可滥用。

发布了文章

归脾丸~思虑伤脾名方

归脾丸,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七。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主要组成为: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龙眼肉、木香、大枣。若见人参归脾丸,便是以人参代替党参而已。乍一看此君长相平平无奇,却是中医学思虑伤脾、心脾同治的经典方剂。《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看一个医案: 古代有位名医李中梓马元仪,曾经治疗一位心悸症的患者。这个患者“肢体倦怠”,别的医生以阴虚来论治,没有效果。于是就到处寻求名医,最后找到了马元仪。马元仪诊其脉“浮虚无力”,于是判断此人之病,是思虑太过,耗伤心神导致的(“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而思虑耗伤心神,最终也会伤脾,因为心脾两伤,所以导致了“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那么,此时该怎么治疗呢?他用的就是这个归脾汤,来“大补心脾”,用了归脾汤二十剂,然后,又用这个方子做成了归脾丸,用来善后,结果,这个患者就此痊愈。 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归脾丸的应用远远不止于失眠。 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症是归脾丸的主战场之一。 二、室性早搏、心动过缓。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福音。 三、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脑力性疲劳其实只需要更好的休息,可以联用逍遥丸。 四、精神疾病。焦虑和抑郁是现代社会的标签。 五、更年期综合征。可以联合知柏地黄丸啥的。 六、特发性水肿。有临床研究联用六味地黄丸疗效显著。 七、胃食管反流。还是指焦虑引起的反流罢了。 八、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配合甲状腺素的呀。 九、肛瘘创口愈合。配合补中益气丸妥妥的。 十、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此脾非彼脾。 中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在此我们仅仅用于领略中医异病同治的风采,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不建议盲目效仿。

发布了文章

藿香正气散的正确打开方式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炙甘草二两半,生姜三钱,枣一枚。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湿、解表和中。市面上有丸剂、散剂、口服液、酊剂、胶囊、颗粒等等,隐约是中成药OTC的王者,江湖上声名斐然。 《医方集解》曰: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据说很久久久以前,我国南方地区崇山峻岭,又因降水多,天气热,所以湿气很重,而民间也一直流传着“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谚语。据说有一次,南方部族叛乱,朝廷派兵平息。由于长途跋涉,将士们大多感受了湿邪,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十万大军奄奄一息。带兵的将军心急如焚,命人四处寻医问药。当地的百姓于是向将军建议将广藿香、紫苏、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生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一起煎水给将士们吃。神奇的是,士兵喝了这种药水之后,很快症状都消失了,体力恢复,一举大败叛军。由于这个处方中以藿香为君药,又使将士们士气大振,抵抗了病邪,所以大家称之为藿香正气水。 中医学素有异病同治的技巧,藿香正气散在临床中不单使用在外感风寒、夏伤暑湿、脾胃寒湿,在很多专科均有应用。 一、四时感冒,外感风寒。流感辨证湿滞脾胃者疗效亦佳。呼吸科医生表示没有压力,《伤寒论》的方子同样好使。 二、胃肠道疾病。湿浊中阻之胃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科医生认为毫无难度,更喜欢使用李东垣。 三、荨麻疹、夏季皮炎。皮肤科医生说消风散、当归饮子才是正经方子,非主流啥的也可以观摩观摩。 四、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耳鼻喉科医生觉得除了辛夷消风做,偶尔也可以尝尝鲜,但必须给它加味,才有劲道。 五、复方性阿弗他溃疡、口臭。口腔科医生是它的忠实粉丝,实在是口腔科经典方剂有点儿不太够用,关键疗效杠杠的。 六、眩晕症。神经科大夫说先别乱用方子,诊断、诊断、诊断才重要,眩晕的病因有耳源性、中枢性、血液性、眼源性balabala,最后可能还是上了。 七、失水性酸中毒。这是啥,不就是中暑吗!补液不就完了嘛,藿香正气水可以作为助攻,但不是主力队员。 八、肥胖症,证属脾湿壅盛者。说好的运动和节食呢。 纵然是OTC,纵然有千般好,但药物譬如利刃,治病之前,必须先了解清晰其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如果不懂,就得问。而除了药物说明的主治病种,不建议吃瓜群众自作主张,角色扮演医生,以致延误病机,则悔之晚矣。

发布了文章

安宫牛黄丸不是神器

作为久负盛名的中药急救药品,虽然不是OTC,却是很多家庭药箱的重要成员。本方出自中医经典《温病条辨》,组成:牛黄1两,郁金1两,犀角1两,黄连1两,朱砂1两,梅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真珠5钱,山栀1两,雄黄1两,金箔衣、黄芩1两。主要功效是解热去毒,通窍镇静。主治太阴温病;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疹、温毒。《温病条辨》: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2004年冬,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不幸遭遇车祸,一直处于深度昏迷中,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回国,住进北京宣武医院。海若奇迹般地苏醒了,从国外医院诊断为终生植物人到逐步走向康复,这例严重脑外伤的治疗成功,其中便有安宫牛黄丸的功劳。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江湖谣言很多,有些人以为是预防中风的神器,有些人以为是中风后康复的稻草,也有些人长期服用安宫牛黄丸,以上做法当然全错。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 病毒性脑炎。临床实验提示疗效满意。二、 急性脑中风。短期内使用确有效果,但是只能用于中风阳闭证。三、 颅脑损伤。辅助缓解高热、昏迷、抽搐、惊厥等。四、 多种疾病导致的高热、昏迷。但切不可长期使用,避免朱砂雄黄中毒。五、 其他:佐治小儿热性惊厥、癫痫、高血压性脑出血、尿毒症等,或有效果。临床中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沾沾自喜,说定期服用安宫牛黄丸,所以才没有中风啥的,医生其实是哭笑不得的。乱吃药,不如不吃药,这个准没有错。

发布了文章

六味地黄丸世家

每当肾虚的歌声想起来…… 六味地黄丸作为补肾第一名方,受到关注很多,压力也很大。其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下卷》,是由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方药衍化而来,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6味中药成方,按 8∶4∶4∶3∶3∶3 的比例配伍成方。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痠软,遗精盗汗,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失血失音,消渴淋浊;妇女肾虚,血枯闭经;小儿囟开不合,五迟五软。当然,其最精妙的部分在于“三补三泻”。 《实用方剂学》:本方是补阴的代表方剂,其组成特点,是补中寓泻,而以补阴为主。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敛精气;山药健脾,兼固精缩尿;是本方的“三补”,用以治本。但以熟地补肾为主,山茱萸的补肝和山药的补脾为辅,故熟地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的一倍。由于肝肾阴虚,常可导致虚火上炎,故又以泽泻泻肾火,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是本方的“三泻”,用以治标。但本方是以补为主,所以这三种泻药的用量较轻。这样把补虚与祛邪结合起来,就形成甘淡平和,不温不燥,补而不滞的平补之剂。因此,本方滋补而非峻补,故虚不受补者亦可用。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名门望族之后,且拥有诸多实干派儿孙,声势浩大。 1. 知柏地黄丸:六味 知母、黄柏。有滋阴清热之功效。 2. 归芍地黄丸:六味 当归、白芍。主治肝肾两虚,阴虚血少。 3. 麦味地黄丸:归芍 麦冬、五味子、郁金、乌药。主治肾阴不足,火烁肺金,喘咳劳热。 4. 杞菊地黄丸:六味 枸杞子、菊花。主治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5. 金匮肾气丸:其实是六味它爹。六味 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主治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6. 七味都气丸:六味 五味子。主治肾虚不能纳气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作为各代医家的宠儿,在现代临床中,其应用也是踏遍各个疆域,战绩辉煌。 一、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与降低NF-κB、I-CAM-1蛋白表达相关。 二、高脂血症。对高血脂大鼠主动脉具有保护作用。 三、肝脏疾病。实验发现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CYP1A2 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四、肿瘤。临床研究用于辅助治疗甲状腺瘤和晚期肺癌。 五、更年期综合征。潮红、出汗、心悸、焦虑、失眠等症状也是量身定做。 六、高血压。临床研究发现加味后确有良效。 七、过敏性鼻炎。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强细胞的免疫反应,也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八、肺结核。配合化疗进行。 九、骨质疏松。临床研究提示肾阴虚型原发性骨疏松症骨密度疗效高于钙尔奇D组。 十、儿童支气管哮喘。机理与过敏性鼻炎相似。 十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与康力龙对比提示有效。     但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六味地黄丸效果不佳,甚至越治越虚呢。乃是一些非专业中医不辨别患者的寒热虚实体征,把六味地黄丸错当为作为保健品长期使用。所以,即使是OTC,我们还是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要听邻居那谁谁谁的一面之词。

发布了文章

逍遥丸的前世今生

       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顾名思义,此方可令人快活似神仙,长风逍遥游。主要组成是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1两,茯苓(去皮,白者)1两,芍药(白)1两,白术1两,柴胡(去苗)1两。功效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荣益卫,止嗽消痰,降火滋阴。主治肝郁血虚,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往来寒热;妇人月水不调。本方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经典方剂,OTC逍遥丸随处可见。 加味逍遥散:逍遥散 丹皮、栀子 黑逍遥散:逍遥散 地黄。      《医方集解》: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生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皇太后慈禧得了得了类似于抑郁症一般的怪病,整天精神不振,郁郁寡欢,四肢无力,没有食欲,对山珍海味提不起兴趣。当时孟河医派名医马培之奉昭进京为皇太后瞧病。对于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第一夫人”,马培之没有按照常规的路数询问病因,而是在觐见慈禧前疏通了她身边的亲近大臣和宦官,打听慈禧发病的真实原因。得知慈禧是因为朝政上的烦心事闹得心情不舒畅所致,所以他对症下药,开出“逍遥散”。结果慈禧服用之后很快就恢复往日精神,从此马培之扬名全国。 现代临床百花齐放,对逍遥散的应用有诸多的证据。 一、抑郁性神经症、心脏神经官能症。逍遥丸的主战场之一。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 三、高泌乳素血症。辅助治疗手段。 四、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腺癌。中医郁证的范畴。 五、不孕症、经期前综合征。疏通可治诸病。 六、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肝脾相关嘛。 七、寻常型银屑病等。牛皮癣的确难治。 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后遗症。神经科插手了。 九、偏头痛。 江湖虽老,宝刀不老。逍遥散虽是古方,延续千年,有些人误解它是女性专用品,其实神通不小。不过中医临床的关键是辨证论治,是否肝郁血虚,脾胃虚弱,还是需要四诊合参,仔细斟酌。

发布了文章

小柴胡汤攻略

        耳熟能详的中国咖啡除了妈妈的板蓝根颗粒,还有小柴胡颗粒。作为《伤寒论》扛大旗的方剂,其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传统的和解之剂。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先来说说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让我们知道中医辨证论治是一个技术活。1990年,日本厚生省宣布首先对小柴胡汤应用现代医学、药学的再评价方法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大量研究,1994年厚生省对小柴胡汤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障碍之功效予以认可,于是该方作为肝病用药被正式收入国家药典,日本出现百万肝病患者同服小柴胡汤的盛况。小汤成了肝病患者治疗首选药物,且贯穿治疗全程,例如,一患者连续三年服用,累积服用了7.5公斤小柴胡汤制剂。1995年,小柴胡汤制剂的年销售额超过当年日本医疗保险范围内147种汉方制剂总销售额的25%。1996年3月,媒体披露:自厚生省认可小柴胡汤治疗肝病功效以来的两年内,有88名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致间质性肺炎,更有10例死亡。厚生省立即发出紧急通知。民众对此反响强烈。是谓小柴胡汤事件。可以说,这是日本废医存药、中药西用、对病而不辨证的必然结果。而在现代,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疾病,不止于传说。一、肝胆疾病。小柴胡汤可促进体内生成IL-1、IL-2,且能增强NK细胞和TC细胞活性,破坏受感染肝细胞,清除HBV等,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有抗炎及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二、胃肠疾病。临床研究用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性胃轻瘫等,疗效显著。三、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四、妇科疾病。有学者综合临床和文献,认为对经期头痛、经期发热、经期感冒、痛经、崩漏、绝经期前后诸证、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经期鼻衄、妊娠恶阻、妊娠瘙痒、妊娠感冒、产后发热、产后头痛、产后恶露不绝、乳癖、便秘、梅核气等,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五、五官科疾病。临床研究用以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鼻炎、梅尼氏综合征、慢性鼻窦炎,还有因邪在少阳引起的各种眼疾(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疲劳),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六、皮肤疾病。有临床研究治疗痤疮、头面部带状疱疹。七、肿瘤疾病。已证实小柴胡汤在体外具有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其阻断细胞周期、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有关。八、发热。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九、精神情志疾病。尤其是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十、肾脏疾病。有临床研究以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型。乱花渐欲迷人眼,小柴胡可以治疗的病种虽然繁多,但是,但是,但是都建立在准确的中医辨证基础上,所以不应该加予神药的光环,便如日本的案例。我们仅在此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经方的风骚走位,且小柴胡汤剂并不建议久服,注意中病即止。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