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骨折






2021-04-25
+ 关注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锻炼的目的:增加局部血运循环,消除肿胀,加速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术后1-2天:仰卧于床上,将患肢抬高15-30cm,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做患肢趾关节的屈曲活动,每天3-4次,5-10min/次。不能主动活动时,可以协助做足背伸屈活动,以不痛为宜。术后3-7天主动锻炼踝关节,做屈伸和环绕运动屈伸动作:躺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量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每天2-3次,每次10-15min。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环绕。术后2-3周可以做屈膝、屈髋和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2-3次,每次5-10min。术后4-8周可以在家属陪同下不负重双拐下地术后2-4个月做负重站立、下蹲、步行练习出院指导:加强膝、踝、足趾关节的活动,3个月勿负重,术后1、3、6个月复查。-



杨昕 副主任医师
2020-10-22
向TA提问

单纯性外踝骨折的治疗

单纯性外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临床常见的类型。Ramsy等的早期试验发现,外踝少许移位即可造成胫距关节接触面积显著减少,从而使单位接触面积所受负荷增加。而腓骨的内侧面与矢状面有一个约10-15°的外翻角,腓骨骨折后容易发生短缩上移,踝穴变窄,畸形愈合后,距骨外踝侧压力减轻,内踝侧压力加大,距骨在踝穴中失去了稳定性,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这就是患者感觉疼痛及影响踝关节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Yablon等也发现,双踝骨折如果外踝复位不良,距骨在踝穴内则不能达到正常位置,因而提出外踝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大于2cm的外踝移位必须手术以达到解剖复位。复位要求:1、恢复腓骨的长度避免上移,2、恢复腓骨干轴线与外踝轴线的10°-15°的夹角。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杨昕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努力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