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爱恨情仇”,你理清了吗?
2017年06月28日 【健康号】 俞丽云     阅读 11283


案例回顾
江某,男性,49岁,201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下垂、视物成双,休息后可缓解,之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治疗,眼睑下垂、视物成双均改善,强的松逐渐减量至1片。
2014年江某出现言语含糊、吞咽障碍、双眼睑下垂、四肢乏力,在外院就诊予醋酸泼尼松加量,之后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自行将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至1片。
2016年患者出现言语含糊、吞咽障碍加重,伴肢体乏力、气促、呼吸费力,就诊,予醋酸泼尼松加量,症状改善后出院,之后患者又自行将醋酸泼尼松减量,最终减至1片维持。
1个月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言语含糊、吞咽差、四肢乏力、眼睑下垂,晨起呼吸、咀嚼、吞咽费力,大约2周前患者自行将溴吡斯的明加量,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再自行将醋酸泼尼松加量,仍未见明显好转。
遂至我科就诊,在我科教授的指导下予甲强龙冲击、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院,并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不能自行调药。
疾病科普——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短期收缩后肌力减退明显,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肌无力可部分和暂时恢复。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治性慢性疾病,无论是新就诊患者还是随访已久的患者,可能会有一些共同的误区。
1、没有完全接受或认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在医生的随访下调整药物,控制病情,出于“走捷径”的心态和惯性,期望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少部分患者“有病乱投医”而多花钱和走弯路。
在日常碰到的患者中,认为“吃几帖药就能断根”或“把胸腺切掉就能断根”等观点并不在少数。如果能客观理解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质和规律,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
2、对疾病的发展演变缺乏认识,以为到了医院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其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的病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起效需要时间。
对于很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即使医生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处理,其病情仍可能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下行加重,甚至发展到危象。
3、部分患者在初期的胆碱酯酶抑制+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很明显,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自行停药,逍遥自在,可没过多久病情就复发了,程度甚至比之前更重。
目前的观点认为,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效后需要维持一段时间,具体需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减量。
总结以上误区,供广大病友参考!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