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经方显效!(附医案二则)
2018年07月15日 【健康号】 殷学超     阅读 9101

每遇外感热病,时医多选用清热解毒之味,如:蒲公英、板蓝根、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石膏等等。或以温病治之,选用银翘散、桑菊饮之类。临床上选用经方者较少,何也?一、因为西医思维误导,认为发热就是细菌、病毒感染,中药清热解毒有类似于西药抗生素的作用。二、发热之时热象较为明显,中医治法“热者寒之”,见到热象用寒凉药总没有错吧!殊不知,如若临证把握不准,往往易犯“南辕北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
经方是何方?《伤寒论》的方子称为经方,汉代张仲景创制,里面治疗外感热病多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现代医家用之甚少,何也?一、气候环境变化、病原体不同等。二、医家担心副作用。所以现在临床上经方应用较少,然如若辨证准确,用之得当,往往效如桴鼓,立竿见影!
医案(一)
殷某某,男,10岁,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咽干,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检:体温39.3摄氏度,心率110次/分。扁桃体肿大,化脓,咽后壁见丘状疱疹,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处方:银花10克、连翘15克、芦根15克、薄荷10克后下、杏仁6克打后下、桔梗6克、柴胡20克、青蒿2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6克、竹叶6克、生姜2片自备、大枣3枚自备、橘红6克、甘草6克。三剂。严格按要求煎煮,服用二剂后仍未愈,症状反复,热势未减,还有加重迹象。体温高达40.3摄氏度,予西药布洛芬口服液发汗后体温方下降,然症状反复,热势高涨。患儿神志尚清,热退精神如常,言语未乱,言:先生,药是否用反了呢?一语惊醒梦中人!一摸脉象,脉浮紧,伤寒论原文顿时映入眼帘: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追溯患儿发病前因淘气被家长责罚,受了皮肉之苦,有身疼;晚间外出坐在电动车上,感受了风寒之邪,第二天即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等表现。随即处方: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姜2片、大枣3枚、炙甘草6克。服用一剂见效,汗出肌肉松软舒服。二剂后汗出而解,再看小孩个子似乎也长高了一点。?
医案(二)
孙某某,男,15岁,恶寒发热,热势不显,体温在37.0至38.0摄氏度之间,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未见报告,具体不祥)。服用中成药清热解毒之类,西药感冒药抗生素等等未见效,汗出不解,问之是否有项背不舒服,他似乎心领神会,连说:对对对!此时,张仲景的声音似乎穿越了几千年在我的耳边响起:“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处方:桂枝6克、白芍6克、葛根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6克。三剂热退,五剂而愈。
《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史称方书鼻祖!虽历史久远,但是如若临床辨证确切,疗效甚好!
2018.6.10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殷学超
副主任医师/讲师
淮安市中医院
糖尿病及甲状腺病门诊...
长期从事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糖尿病、甲状腺、乳糜尿、肾上...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