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齐虹教授团队——晶亦求精,视轴引导下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
2020年03月18日 【健康号】 齐虹     阅读 8264

转载自: 视远惟明 · 惟视眼科

编者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白内障手术逐渐从复明时代步入到屈光时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提供了白内障和屈光问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如老视、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等问题。
据WHO统计,全球视力小于0.3的白内障人口约6500万,而老视人口更是高达18亿。能提供远、中、近的全程视力的多焦点人工晶体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极大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去年年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更是重磅推出了《中国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获得了眼科医师的高度关注。而如何在此基础上追求更优化的视觉质量,为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后评估,提供个性化设计,不妨参考下面这篇文章吧。
国人新鲜出炉的SCI: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齐虹教授带领团队在 Acta Ophthalmologica 上发表文章Influence of angle kappa-customized implantation of rotationally asymmetric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on visual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研究视轴引导下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术后视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齐虹教授指出:

随着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发展,不同设计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种类繁多。其中SBL-3作为一款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具有独特的非对称性设计。该晶状体光学面由占比42%的视近区(+3D)及占比50%视远区两个区域组成,过渡区占8%,具有光能损失少,术后对比敏感度高等优点。既往研究提出SBL-3可以多角度植入,也就是无论+3D视近区朝哪个方向,都能够同时看远和看近,但不同方向的植入真的完全没有差别吗?

图1:SBL-3成像原理,光线经过晶状体光学面视近及视远区,分别在视网膜上形成近,远两个焦点,经大脑融合处理,也形成一定中视力。

我们知道,视轴是眼外注视(固视)点通过节点与黄斑的连线,瞳孔轴是角膜中心与瞳孔中心的延伸线,二者的夹角为kappa角。理论上瞳孔偏位时,瞳孔暴露区内远近光能分配不均,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基于此,齐虹教授团队探讨了基于kappa角设计的SBL-3植入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图2:瞳孔偏位时,瞳孔暴露区内远近光学面分配比偏离50%:42%,导致远近光能分配不均

Part 1 术前个性化设计

研究纳入了40名患者80只眼,随机选择一只眼为设计眼,进行视轴引导下的个性化植入,另一只眼则作为对照眼。术前通过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kappa角大小,术中依据此调整SBL-3轴位。

Part 2 术中精准定位

术中采用搭载Callisto eye无线导航系统的Lumera 700显微镜,精准定位SBL-3植入轴位。

图3:术中导航操作系统(A)镜下依据鼻颞侧巩膜血管进行匹配;(B)黄线为轴位0°的参考线,蓝线为预设晶状体植入轴位,术中旋转SBL-3使其过渡区与参考线重合。

Part 3 术后精确评估

术后首先进行晶体定位评估,发现利用OPD-Scan III屈光分析仪的屈光分布图模式对SBL-3定位,不同评估人员标注结果一致性好,相较裂隙灯定位可提高其精确度。此外,SBL-3术后实际轴位与术前设计偏差小于5°,准确性高。

图4:术后SBL-3定位。散瞳后,裂隙灯下可见SBL-3过渡区位置,(A)为设计眼,过渡区位于116°,(B)为对照眼,过渡区位于0°;利用OPD-Scan III屈光分布图模式标注SBL-3轴位,(C)为设计眼,(D)为对照眼。

视觉质量的评估包括主观及客观两方面,而主观评估又进一步分为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可涉及患者满意度,眩光,光晕等不良视觉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客观视觉质量评估则包括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等值。

结果显示设计组与对照组相比,裸眼远近视力,对比敏感度,脱镜率及不良视觉现象评分,像差无显著差异,而离焦曲线提示设计组中距离视力好于对照组。

图5:设计组离焦曲线中视力好于对照组,在-1.5D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总结——优质视觉时代,视觉质量是金标准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追求术后良好的视觉质量的同时,也对眼科医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齐虹教授团队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白内障手术量累计超万例。结合术前精准计算,术中精湛技艺,术后精确评估,为患者保驾护航,享受清晰视界。
原文出处:
Liu YY, Gao YF, Liu RJ, et al. Influence of angle kappa-customized implant

专家介绍

齐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基金1项,院级基金4项。专业特长:眼前节视觉功能重建及眼表免疫。
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及流行病学组委员,亚洲干眼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眼表与泪液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屈光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健康快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及评审专家,SCI收录杂志审稿专家。
在Stem Cells(IF 7.87)、Diabetologia、Am J Ophthalmol、J Cell Physiol、Br J Ophthalmol等世界著名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24篇。主编中华医学临床百家系列丛书《干眼 齐虹2019观点》,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眼视光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实用眼科学第三版》、《中华眼科学第二版》等专著8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齐虹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眼科门诊(特需...
白内障高端人工晶状体规划一次性解决老视、散光、近视、远视、闭角型青光眼;疑难人工晶状体相关...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