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抑郁药物的工作机理是什么?副作用大吗?
2020年04月04日 【健康号】 李刚     阅读 8234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症状,比如轻则不想吃饭不能睡觉,重则甚至想要自杀。 人类对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导致,通常与性别、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早年创伤经历、疾病和药物有关。

但是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名称,可是抑郁症下包含各种各样的子抑郁型: 当下医学已经证明,人的精神情绪活动和大脑中的某些神经递质浓度有关,那么什么是脑神经递质呢?

简单来说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神经元之间通过一种叫突触的结构传导信号。其中化学信号的传播依靠一类叫神经递质的分子来实现。前一个脑细胞的神经末梢会释放出化学物质,其使命是载着信息,跨越细胞间隙,像邮差一样把信息传递下去。这类化学物质,就叫神经递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抗抑郁症药物,叫异烟肼,其实最初用来治疗结核病的。在做药物实验时,意外发现结核病患者服用异烟肼后,会出现欣快情绪。顺着这个路径,第一代、第二代抗抑郁症药物陆续被研制出来。 大脑的神经递质最主要的是三种: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这三种神经递质。 5-HT掌管情感、欲望、意志;去甲肾上腺素提供生命动力;多巴胺传递快乐。 按照这样的一个生物学理论,人们的情绪是由于大脑中的这些“媒介”的多少改变的,所以改变它们或许对于抑郁症有很帮助。

目前市面大多抗抑郁药物的机制分为两种,一种以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另一种是,影响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 前者因为构成一个封闭环,所以在体内中那些物质会停留更久,而对其他器官影响非常小,所以副作用相对较小。 后者因为作用在一部分人身上比较明显,可是更容易影响到其他器官,所以副作用偏大。

不过无论是哪种机制的抗抑郁药物,它们都不会立马起效,药物治疗通常在第一周内效果甚微,常常需要 6 周或更长时间才能发挥它们的全部功效。往往有时候副作用会先于正作用之前来到,这样也不需要担心,随着时间都会好起来。 

经验表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应答率大约是80%,有效率大约是60%。 所以大家千万不能急,一定要足量足疗程服用,如果你的抑郁症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最好先去医院就诊服药:
1、有严重的自杀倾向; 
2、自我救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而且状态越来越糟糕; 
3、没有足够费用坚持心理治疗(虽然药物心理结合是最佳解决方案); 
4、原发性抑郁,也就是非心因性抑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