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信任医生吗?
2020年06月19日 【健康号】 张月萍     阅读 8057

当患者对医疗决策心存疑惑时,会在多家医院就诊,希望能相互印证,却常常无果。因为医学存在不确定性,在多数情况下,医疗方案不是唯一的。

儿科医生问家长  医患共同决策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  张月萍教授

第一篇  你信任医生吗?

当患者对医疗决策心存疑惑时,会在多家医院就诊,希望能相互印证,却常常无果。因为医学存在不确定性,在多数情况下,医疗方案不是唯一的。

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是一个了解病情、跟进病情、预测病情、见证病情的连续过程。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相互反馈,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简单的病例,医疗方案可能自始至终基本不变。而复杂的病例,医疗方案需要随时矫正,就像在海上行驶的船,需要根据风浪调整航向。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医生就站在了岔路口,面临不同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影响病情的走向。医疗过程中,医生最需要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医患共同决策,医生才能全力以赴对付疾病。

一个有惊有险的重症病例

李小沐,女,3岁6个月,因高热3天,惊厥2次入院,入院时已是昏睡状态,根据当天的脑脊液检查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以及降颅压和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3天后,孩子热退,精神明显好转。治疗1周,脑脊液明显好转。治疗2周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和糖含量仍未恢复正常,于是换用头孢四代抗感染。换药次日,孩子再次发热,并伴全身皮疹和瘙痒。此时,考虑再次发热和皮疹的原因是“药物热”,引起药物热的可能是新换的头孢四代抗生素。

抉择1:是否停用抗生素?(若停用抗生素,疗程不足,未完全控制的颅内感染可能会加重。若继续用抗生素,药物反应可能会更加严重。)

决策:停用头孢四代抗生素,换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继续抗感染,同时,加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抑制药物反应,并口服消炎痛控制体温。

结果:持续高热,皮疹加重,日夜剧痒,伴全身水肿。此时,考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头孢四代抗生素有交叉过敏,加重了药物反应。

抉择2:是否停用抗生素?(药物热成为主要矛盾)

决策:停用抗生素,继续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结果: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渐消,水肿减轻。此时,因颅内感染未完全控制,而抗生素已停用,单纯使用激素可能使颅内感染复燃。

抉择3:是否停用甲基强的松龙?

决策:停用甲基强的松龙。

结果:停用甲基强的松龙的次日,再次出现高热和皮疹。此时,高热原因有二,一是颅内感染加重,二是药物反应未控制。

抉择4: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是否继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

决策:全科讨论后,决定继续使用最初的抗感染方案,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继续使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结果:患儿高热和皮疹的同时,出现大量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迅速下降至2.9g / L。此时,考虑抗生素引起了严重的药物性溶血,并导致极重度贫血。

抉择5:是否停用抗生素?是否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是否输血?(因为颅内感染未控制,不敢停用抗生素和使用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可是不如此无法控制严重的溶血反应。极重度贫血的情况下,需要紧急输血,否则会继发心力衰竭;但是输血又有可能加重溶血。)

  决策:立即召集全院多学科会诊(血液科、输血科、药剂科等),决定停止抗生素和一切口服药物,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洗涤红细胞同步输入,水化+碱化防止溶血引起肾功能衰竭,同时严密监测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

  结果:冲击治疗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血红蛋白逐渐回升。但血糖显著升高,出现了尿糖和尿酮体。此时,药物性溶血得到控制,但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导致了药物性糖尿病。

  抉择6:甲基强的松龙是否减量?是否使用胰岛素

  决策:甲基强的松龙迅速减量使用,暂不用胰岛素,密切监测血糖和尿糖、尿酮体。

  结果:体温正常,血红蛋白继续回升,皮疹消失。血糖逐渐降至正常。尿糖尿酮体消失。此时,复查脑脊液完全恢复正常。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和血沉也完全恢复正常。但葡聚糖持续升高,达正常值高限的数十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大剂量使用激素后葡聚糖显著增高,提示体内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抉择7:是否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和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证据,虽然没有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但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没有原则性错误;但患儿处于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恢复期,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再次诱发免疫性溶血,使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功亏一篑。

  决策:暂时不给予抗真菌药物,密切观察体温、口腔粘膜、大便性状及肺部体征。

  结果:病情平稳。复查葡聚糖迅速下降。停止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给予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出院康复。

  出院后半年内,我数次见到李小沐,她活泼可爱,每次都像个小大人一样打招呼:你好张教授!。除了反复出皮疹,她一切正常。我吩咐她妈妈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用任何药物,无论西药还是中药,她用力点头。再后来遇到她们母女,小沐已经不再出皮疹了。

我对这个病例印象深刻,不仅因为这是一个有惊有险的复杂病例,也因为小沐妈妈是个出奇冷静的重症患儿的家长。小沐住院18天,遭遇7次病情变化,每次向她交待病情,她都镇静地说“我懂,我相信你们,我同意……”。当小沐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她一盆一盆端着小沐排出的酱油色尿,心疼得泪流不止,仍然说“我相信你们”,看着因极重度贫血而面色苍白的女儿,她补充道“我也相信我的孩子,她能挺过去”。

多次回想小沐的治疗过程,总有一个词出现在脑海里:风云莫测。

如果在第一次抉择时,我们停用抗生素,而不是换用另一种抗生素,那么小沐有两种可能的结局:一是靠自身的免疫力对抗残余的颅内感染而痊愈,不会发生药物热及以后的不良事件。二是残余的颅内感染复发,病情加重。如果在第三次抉择时不停用甲基强的松龙,在第四次抉择时不再次使用抗生素,可能的结局也有两种:一是药物热彻底控制,不会发生药物性溶血,颅内感染自愈;二是药物热控制,不会发生药物性溶血,但颅内感染复燃。第五次抉择似乎是无可挑剔的,但若只用一半甲基强的松龙的冲击量,也许不会诱发糖尿病,但也许不能有效控制住药物性溶血。如果第六次抉择使用了胰岛素,有可能因血糖大幅度波动造成低血糖脑损伤。如果第七次抉择使用了抗真菌药,有可能加重药物性溶血,或者造成肝功能损害。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致残率50%,停药指征尚无专家共识。在上述治疗过程中,小沐不幸中的幸运(也是医生的幸运)在于抗感染疗程不足,被迫停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她的颅内残余感染自愈了。否则她的颅内感染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医疗过程举步维艰,后果难料。

回想十多年前治疗过的这个病例,我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每次抉择都是医生和疾病本身的对决,小沐的妈妈没有对这场对决有任何负面干扰。有时候我假想:如果小沐妈妈不是那样充分地表达对我们的信任,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会耽于她的情绪,过多考虑后果而犹豫不决吗?她会在某一次抉择时失望离去吗?假如她在孩子病情变化莫测之时换一家医院,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我很欣慰这是一个医患共同决策成功救治的病例,更欣慰李小沐正在健康成长,尤其感谢李小沐的妈妈在危急时刻对我们的充分信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