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科医生说第七篇孩子为什么厌食?
2020年07月28日 【健康号】 张月萍     阅读 9675

小儿厌食,家长常以为是积食,习惯给孩子服用消食化积的药物。但小儿厌食不等于积食。厌食是一种摄食行为异常,而摄食行为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然后才是胃肠道的生理活动。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厌食,先了解一下摄食行为的调控机制和婴幼儿的心理发育吧。

儿科医生说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 张月萍教授

第七篇  孩子为什么厌食

    小儿厌食,对食物没有兴趣,吃的少,吃得慢,家长常以为是积食,习惯给孩子服用消食化积的药物。其实,小儿厌食不等于积食。积食是指摄入食物过多,胃肠道负担过重,导致暂时的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引起口臭、打嗝、厌食,甚至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消食化积的药物可以改善这些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但对小儿厌食收效甚微。

小儿厌食是一种摄食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食欲低下,通常无其他伴随症状。摄食行为包括觅食、进食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几个阶段。可见,摄食行为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然后才是胃肠道的生理活动。

    为什么有的孩子吃饭香,不挑食,而有的孩子却厌食呢?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摄食行为的调节机制。

一顿饭的摄食行为调节过程可划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头期:空腹状态下,食物的外观和气味作为刺激进食的信号,激活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引起唾液分泌和胃的消化液分泌(望梅止渴就是食物引起的头期反应)。同时,饥饿状态时血糖水平的轻微下降激活了下丘脑的摄食中枢神经元,触发摄食行为,比如:打开冰箱寻找食物。

胃期:当食物被咀嚼和吞咽入胃时,唾液和胃的消化液分泌迅速增加,胃开始出现容受性扩张,以保障逐渐增加的食团在胃里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肠期:当胃被食团充满,在胃内被部分消化的食糜进入小肠时,营养物质开始被吸收入血液。此时,胃的扩张,血糖水平上升以及食糜刺激小肠释放的胆囊收缩素等物质,作为饱信号传入下丘脑的饱中枢,引起饱感,终止摄食行为。

摄食行为不仅受体内某些小分子物质的调节,同时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显然,我们吃东西不仅仅是因为饥饿,还因为我们喜欢食物。食物的颜色、质地、形状和气味让我们在视觉、嗅觉和味觉上产生愉快的感觉。所以,我们常常在并不饥饿时,有进食的冲动。

厌食的孩子恰恰缺乏对食物的喜爱。他们对任何食物都没有兴趣,几乎从不主动觅食和进食。即便家长百般引诱,也浅尝辄止。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小儿厌食的主要问题是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的第一种情况是添加辅食过晚。婴儿4-6月龄时会抓物,会吃手,对眼前的东西感到无比新奇,无论抓到什么东西都会本能地送进嘴里品味,此期最适合让婴儿尝试各种食物,培养婴儿对多种食物的兴趣。1岁以上的幼儿开始出现恐新行为,就是排斥未吃过的食物。2-6岁的幼儿恐新水平急剧上升,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能降低大多数孩子摄入有害物质的风险。但是,恐新行为使幼儿本能地抗拒新食物,若婴儿期添加的辅食种类有限,则会导致厌食。

给婴儿添加辅食的过程也许并不顺利。家长们一般很重视婴儿辅食的质量,却容易忽略辅食的味道。2014年神经科学家吃惊地发现大部分食欲刺激来自于嗅觉。你给婴儿的辅食是否有诱人的气味呢?。婴儿6-12个月时,味觉最敏感,你给婴儿准备的辅食有令人愉快的味道吗?要知道:婴儿饮食应该低糖低盐,而不是无糖无盐。当添加辅食不顺利时,婴儿的奶量无法减少,从乳类到杂食的转换过程受阻,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喂养不当的第二种情况是诱骗进食。家长在逗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乘其不备一次次将食物塞入孩子口中,完成喂食。这种策略不能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喜爱。边玩边吃时,孩子的注意力不在食物上,不能享受食物带来的愉快感。设想一下,你在进餐时闭上眼睛捏住鼻子,进食的愉悦感是否大打折扣?

喂养不当的第三种情况是强迫进食。家长采用威胁、命令、甚至打骂的方式迫使孩子进食。这种喂养策略不仅不能让孩子喜欢食物,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不愉快的进食体验(被强迫进食的孩子可能出现呕吐、腹痛等不适),从而更加厌恶进食。

诱骗进食和强迫进食,都跨越了摄食行为的头期,直接进入胃期。当孩子被动摄入食物时,由于缺乏刺激进食的预告信号,口腔和胃的消化液分泌并不充分,胃的容受性扩张也不及时,少量食团入胃则致胃内压力增大,胃壁的压力感受器将饱信号传入中枢,所以孩子的饱感很快来临。

喂养不当的第四种情况是提供零食。厌食的孩子既缺乏对食物的喜爱,也缺乏饥饿感。给孩子提供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会暂时增高血糖水平;提供高脂零食,会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血糖水平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升高都是重要的生理性饱信号,会增加孩子的饱感,进一步抑制食欲。

    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约为21%。把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关键期,是防止小儿厌食的重要措施。若是错过了这一阶段,家长应多鼓励幼儿自行进食,重视进餐过程中的亲子互动和交流,逐渐引导孩子对食物本身和摄食过程感兴趣。诱骗进食、强迫进食和提供零食都是不可取的喂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红兵 张香美 胡云霞 赵士豪. 内源因素在儿童进食行为中的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970-1972

2. 赵职卫,徐海青,戴琼,王小燕,周爱琴,汪鸿. 喂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喂养困难影响的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262-265

3. 王建军等译. 第十六章 动机 摄食行为的短期调节. 神经科学 探索脑》第四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