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2020年09月15日 【健康号】 段乃超     阅读 8229

腺样体肥大在临床很常见,已经引起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腺样体一般来说在6~8岁时最大,14岁左右逐渐退化萎缩,到成年人大部分已经消失。儿童期尤其是3岁以后,由于免疫力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往往反复的感冒就会促进腺样体增生肥大,之后感冒虽然好了,腺样体却没有缩小。正因为腺样体的位置,它的增生便会引发一系列的鼻、咽、耳症状。

儿童腺样体肥大或同时伴有的扁桃体肥大会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这种疾病的症状是睡眠打鼾伴憋气(即呼吸暂停)、张口呼吸。主要发生于3-6岁,呼吸暂停、缺氧会不同程度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异常。

长期用口呼吸,在气流的冲击下,硬腭高拱,会使面部发育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孔朝天、鼻唇沟消失、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等。由于面部肌肉活动受限,患儿面部缺乏表情,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炎症和肥大可以引起鼻窦炎,喉炎,气管炎。在儿科属于鼻后滴漏综合症范畴,也就是说经常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是腺样体炎症引起的,应该引起重视。

在腺样体肥大尚未堵塞鼻咽部2/3的情况下,部分患者药物治疗会使腺样体适度缩小,只要不影响患儿正常呼吸,可以暂时不手术,但前提条件是,此时腺样体肥大并未影响到咽鼓管,没有并发急、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而且,能够坚持正确的“足量、足程、有效、联合”的综合药物治疗原则。但是,如果堵塞超过鼻咽部的2/3,甚至全部堵塞,则会影响患儿夜间经鼻通气,出现张口呼吸,即便是没有平卧鼾声,也会导致患儿颌面部发育异常,而出现“腺样体面容”。当患儿来诊时,很多情况下已经出现过急、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张口呼吸,甚至已经出现“腺样体面容”,而患儿家长只是不认识和没有注意到。此时,仍继续坚持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谓的药物治疗有效,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临床意义。如果一味坚持,只会贻误治疗时机,影响患儿正常发育。即便是几年后,腺样体、扁桃体逐步缩小,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其所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演变成为粘连性中耳炎,从而成为顽固性疾病,而难以治愈,其所引发的听力下降,至今依然是一个医学难题。再者,其所导致的“腺样体面容,
不仅会影响到颜值,而且,成年后,会因儿童期呼吸道骨性结构发育不良,而使鼾症长期存在和逐步加重,从而引发其他疾病。

很多患儿家长对病情的严重性并不了解,所以更多担心的不是病变长期存在所带来的并发症,而是顾虑手术是否存在风险性,切除扁桃体会不会降低免疫力?希望能够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改善或痊愈,因而会不断追问:除了手术,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显然,除了手术切除以外,另一个选择就是药物治疗。那么,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哪个更好呢?
看完了,家长们就会有个正确的认识和选择了。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段乃超
主任医师/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耳鼻喉科,耳鼻咽喉科
鼻部疾病的微创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