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期运用扶正法的探讨(1)
2017年11月28日 【健康号】 夏永良     阅读 987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属中医学“哮证”范畴。哮喘发作期的中医治疗,大多沿用朱丹溪提出的“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而立足于祛邪,较少应用扶正法。据于“久病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扶正法在哮喘发作期的运用越来越为医家所重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属中医学“哮证”范畴。哮喘发作期的中医治疗,大多沿用朱丹溪提出的“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而立足于祛邪,较少应用扶正法。据于“久病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扶正法在哮喘发作期的运用越来越为医家所重视。


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哮喘发作的内在因素哮喘多为沉疴痼疾,自幼而发者众,就诊时常罹患多年,甚或数十年,缠绵反复,正气早虚。哮喘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痰浊内蕴;且肺虚卫外不固,外邪易袭。脾虚津液不化,聚而成痰,痰瘀互结,胶着粘滞,宿根难除。肾虚精气亏乏,摄纳无权,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肺脾肾亏虚,易感外邪,或痰饮引动,而致哮喘反复发作。哮喘发作时多为虚实夹杂之候,既有外邪客肺,痰浊壅肺之标实证,又有肺脾肾不足之本虚证。现代研究表明:肾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等功能,补肾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气道炎症;脾虚具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共同物质基础,且与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肺虚可表现为肺功能减退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国外学者认为哮喘发作与肺表面活性物质(SP)相对不足有关。故在哮喘发作期应注意培补正气,标本兼治,扶正以祛邪。


扶正法缓解哮喘发作的机理

抗气道炎症 

气道炎症是各型各期哮喘的共同病理学特征,多种炎性细胞、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而促使气道的高反应性产生并加重,形成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征。细胞因子是细胞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者,并决定炎症反应的类型和持续时间。要保全等研究显示,止喘胶囊能明显降低IL-4,升高IFN-γ,提示止喘胶囊具有抑制TH2细胞亚群功能和提高TH细胞亚群功能的作用,王宏长等报道,补肾健脾固肾法可下调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IL-5含量,以及抑制BALFET-1NO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李刚等也观察了补脾益气方药对哮喘大鼠支气管BALFET-1TNF-α的影响,结果显示复方抗敏灵可抑制哮喘大鼠BALFET-1TNF-α的升高。活性氧是炎症的重要介质之一,活性氧对机体的重要损害之一是脂质过氧化作用(LPO)的损害。共轭双烯(CD)和丙二醛(MDA)LPO链式反应的产物,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机体的重要抗氧化酶,GSH(谷光甘肽)是重要的水溶性小分子抗氧化剂,与其他抗氧化因子共同组成机体的抗氧化保护体系。赵世芬等的研究表明,益气定喘汤可降低哮喘大鼠肺组织内CDMDA水平,升高SOD、过氧化氢酶(CAT)GSH-PXGSH水平,提示益气定喘汤可提高哮喘豚鼠的抗氧化能力。2.2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哮喘时β2受体(β2-AR)功能下降而使气道平滑肌不能松弛。如何提高β2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是治疗哮喘的关键。cAMP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等作用。一般认为cAMP与β2-AR呈正相关,哮喘时cAMP与β2-AR均明显下降。包照日格图等的研究显示,补肾健脾、补肾和健脾三方均有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cAMP含量的下降,改善β2-AR功能,加强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其中健脾方作用最强;方军观察了平喘固本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β-AR的影响,发现该方对β2-AR结合位点有增加的作用;陈淑俊用加味六君子汤也获得了相似的疗效。实践也表明,采用扶正中药与β-AR激动剂联合用药,可加强β-AR激动剂的疗效,并恢复β-AR敏感性,消除或部分消除其副作用而提高哮喘的治愈率。

 

扶正法是治疗哮喘发作的重要方法哮喘的病因当分内外,内因是肺脾肾三脏亏虚,卫表不固,痰浊内生;外因是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及与患者不相容的某些物质等。古代采用扶正法防治哮喘,一是用于发作期,二是用于缓解期。如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说:“有以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兼进而愈者,必须量虚实而治之也。”指出哮喘发作期,针对肾虚、脾虚的病机,治疗以补为主。近代中医名家将先贤古训与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认为哮喘发作期不要被“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则所束缚,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方用药。邵长荣认为,哮喘自幼发作,多与先天不足,肾气虚衰有关,补肾中药不仅用于培本,逐渐解除对激素的依赖,同时可纳气平喘,用于治标,所以临证中除一般辨证用药外,均加入补骨脂、五味子;许济群认为,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发时既有外邪客肺,痰阻气机之实证,同时又有肺脾不足,尤其是肺气不足之本虚表现,从“发久者,气无不虚”(《景岳全书》)的病机出发,方中加入补气药或补气阴药,如黄芪、太子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属中医学“哮证”范畴。哮喘发作期的中医治疗,大多沿用朱丹溪提出的“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而立足于祛邪,较少应用扶正法。据于“久病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扶正法在哮喘发作期的运用越来越为医家所重视。1 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哮喘发作的内在因素哮喘多为沉疴痼疾,自幼而发者众,就诊时常罹患多年,甚或数十年,缠绵反复,正气早虚。哮喘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痰浊内蕴;且肺虚卫外不固,外邪易袭。脾虚津液不化,聚而成痰,痰瘀互结,胶着粘滞,宿根难除。肾虚精气亏乏,摄纳无权,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肺脾肾亏虚,易感外邪,或痰饮引动,而致哮喘反复发作。哮喘发作时多为虚实夹杂之候,既有外邪客肺,痰浊壅肺之标实证,又有肺脾肾不足之本虚证。现代研究表明:肾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等功能,补肾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气道炎症;脾虚具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共同物质基础,且与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肺虚可表现为肺功能减退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国外学者认为哮喘发作与肺表面活性物质(SP)相对不足有关。故在哮喘发作期应注意培补正气,标本兼治,扶正以祛邪。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夏永良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膏方门诊,中内科门诊...
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及养生保健,如发热、咳嗽、哮喘、胃炎、失眠、头痛、眩晕、盗汗、冠心病、颈...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