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话养生︱“秋冻”不是挨冻get正确姿势远离疾病
2019年08月30日 【健康号】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阅读 17720

早睡早起夜间冷,滋阴益气防燥病。

  白露露身凉伤身,收敛宁静精气神。早睡早起夜间冷,滋阴益气防燥病。

  本周六就是“白露”了,“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古代农历称:“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从这一天起,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鸿雁开始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节气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渐凉,冷暖多变,特别是早晚更添几分凉意,预示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

  然而,白露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晴朗的白昼温度仍旧会飙升到30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摄氏度左右,其温差可达10度以上。若遇阴雨天气,气温下降更为明显。也正因为这无法掌控的温差变化,各种疾病也会纷至沓来。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肠胃病和心脑血管病等四类疾病特别容易高发。

  

“秋冻”不得法 疾病找上门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古法养生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戴秀珍教授指出,适度秋冻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人群和儿童等就不适宜“秋冻”

  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白露节气变化多端的温差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还会引发中风,危及生命。

  

“四防三不” 安度白露

四防:

  1.防秋燥

  秋风起,容易出现干燥,中医称为燥邪。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状。此时应多吃芝麻、蜂蜜等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2.防湿邪

  暑热未消,秋雨却已绵绵。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3.防贼风

  秋夜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4.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可能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入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所以,适当调节好心情,到户外走走,感受大自然季节变换的美妙,赶走秋郁。

  

三不:

  1.不露身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导致心脑血管病等旧病复发。

  2.不焦躁

  入秋后,空气逐渐变得干燥,白露之后更甚,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此时一定要注意养心。

  3.不乱补

  白露后天气转凉,人们胃口转好食欲大增,往往会饮食过多。此时,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一日三餐规律有度,膳食搭配均衡,不宜突然改变,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