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健脾补水、省酸增甘正当时
2022年02月20日 【健康号】 叶青     阅读 9747

雨水节气,怎样调补身心,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本月雨水节气前后,东风解冻,散而为雨,万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下逐渐复苏,草木也随着由地下上腾的阳气抽出嫩芽萌动,我国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春风雨水要来了。

     正如古人云:雨水节气“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因为此节气正值阳气生发又是寒暖交替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医患双方共同审时度势、把握好养生的时机,养肝健脾,才能在这一年中事半功倍。

     雨水时节由于冬末向初春过渡,气温是逐步升高,冷空气依然频繁来袭、变化无常,因此一些风湿病患者以及脾胃虚寒的人群容易受到这个节气影响而犯病。

  春捂避寒

     雨水节气温差较大,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正欲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春捂”是首要大事。

     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主运化,雨水多降水,脾气旺则能运化水湿。所以需要做好脾胃的调理、保健工作,可以祛除雨水湿邪对人体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旺则克脾土,出现胃痛、腹泻等症;或者脾气、中气不足无法制约肝气,以致出现发热、胁痛、上火症状,这都提示我们春季养生不当可致脾胃受损,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民间常有“春捂”的传统,也就是提醒人们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首当其冲,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体质敏感的人群切记注意腹部、足部(其中包括神阙、关元、太溪、太冲等穴位)的防护。要少吃寒凉的食物,如黄瓜、冬瓜,宜忌绿豆等,也不能喝凉茶、矿泉水,同时要慎防气候突变“倒春寒”的出现

健脾省酸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中医一贯崇尚“脾胃为后天之本”学说,脾胃主运化,雨水多降水,脾气旺则能运化水湿。

     饮食也应根据肝旺脾虚的特点,建议根据“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的饮食原则选择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药、鲫鱼等可以适当吃一些,也可选择食用大枣、莲子、菠菜、胡萝卜等,食疗者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虽然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如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如果脾胃功能较好,我们宜适当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部分阴虚火旺患者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作为药膳的调理品。

调节情志

     春季肝气旺盛,肝主情志、主疏泄。所以这种气温变化无常的天气,也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防治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所以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

     在雨水节气冷暖不定,天气不稳,睡眠容易受到影响。适当使用薰衣草足浴粉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睡眠,舒缓压力。

     温灸或者穴位敷贴、按摩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太冲(肝经的原穴)不仅可直接提升阳气、缓解肝胃疾患,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解除疲劳、春困,同时,泡脚能提高血液循环,刺激反应区穴位,促进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迎接气候转变,可以益气健脾,安眠养颜。

     雨水已至,近日已经有原先稳定的患者突发腹痛、腹泻、情绪郁闷,正是肝脾疾病将近的势头,在我们控制新冠病毒肆虐初见成效时候,希望大家重视养生,切莫顾此失彼。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叶青
主任医师/讲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
中医神经内科,脑病科...
各种类型睡眠障碍、情志病、脑血管病、眩晕头痛、帕金森病、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各种疼痛、难...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